第49章
“阿婆,这不,您的干外孙来啦!”宋怀晏有意缓和氛围,举了举手中的塑料袋,“我给你带了些水果,高血压的药应该快吃完了吧?还有什么需要的,你想起来了打电话给我就行,我随叫随到。”
“诶,每次来都拿这么多东西,老婆子一个人怎么吃得完?快进里屋去,我做了花糕哩。”温婆婆用手指揩掉眼角的泪花,拉着两人就要进屋。
宋怀晏愣了下,随即笑起来:“真是巧了,今儿来也正想问问您花糕怎么做呢?要说这镇上做花糕的手艺,连李叔也比不上你咧!”
“你这娃儿,就会哄我。”温婆婆笑地合不拢嘴,“看你是馋了吧?”
她笑着牵了两人的手进里屋,打开了桌上的防蝇罩,露出一碟叠精致的花糕。
“来,娃儿,尝尝这个,这也是我们这边的特色小食。”她将沈谕拉到桌旁,把碟子推到他面前。
一碟十来块花糕,颜色和样式各异,有方形的、圆形的,还有花瓣形的,上面的花纹也各不相同。
比沈谕记忆里的,还好看许多。
“师弟,你尝尝。”宋怀晏替他拿了一个白色花瓣形的,递到手上,“本来想学了给你做的,不过我的手艺肯定不能和阿婆比,我有次嘴馋一口气吃了七八个,撑到肚子疼一晚上没睡还不敢说。”
“胡说,小宋你这孩子,每次在我这吃东西都斯文得很,哪次吃到这么撑过?”温婆婆虽然年纪大了,但记性还特别好。
宋怀晏顿了下,笑道:“哈哈,都是以前的事了。”
沈谕拿着花糕,尝了一口,若有所思地低着头,细细地吃着。
宋怀晏也捏了一块吃起来,一边又和温婆婆闲聊了几句。
吃过糕点,宋怀晏把带来的水果和药品帮温婆婆分类放好,又里里外外走了一遍看看有什么能帮忙做的。
婆婆虽然八十多的年纪了,眼睛还不好,但一个人将屋子收拾得十分干净整齐,宋怀晏也找了一圈,只发现后屋的墙角有漏雨的痕迹。
“阿婆,我帮你把后面那个屋子的瓦片翻修一下吧,梯子还在老地方吗?”
“诶,在那呢,你小心着点啊。”
温婆婆手里跨着一个篮子,装了满满一蓝野菜:“今天早上正好挑了马兰头,一会就在这吃饭吧,阿婆给你们做凉拌马兰头。”
她在天井旁坐下,用剪刀开始挑理马兰头,沈谕便在一旁帮忙。
“阿谕啊,你和阿晏认识多久啦?”温婆婆一边摘去马兰头的老根河黄页,一边同沈谕闲聊。
沈谕想了想,道:“十几年了。”
“这么久了啊?那是老家的朋友吧。”温婆婆感慨,“你们有段时间没联系了吧?”
沈谕地神情有些惊讶,但仍不动声色地应了声。
“小宋这孩子啊,是十几岁时候来的镇上,父母都没了,带着五六岁的弟弟来这里投奔秀姑,秀姑就收他当了学徒。起初这孩子整日都在药房里做工,不怎么见到人,等那两年后,他那弟弟上小学了,这街上的人才偶尔看到他接送孩子。”
温婆婆低头理着马兰头叶子,闲话家常一般说起来。
“有次他站在河边那棵柳树下往这看,我从前也没看清过他的样貌,但这娃儿远远地站着,我就觉得说不出的熟悉和喜欢,我喊了声‘娃儿,过来让阿婆看看’。他就果真走了过来,手里身后拿出个竹编的小簸箕,说秀姑要几个装药材,问我能不能做。”
“再后来,他就常往我这边跑,还总会捎带些药材和吃食过来。他说他小时候是外婆带大的,说我和他外婆很像。我的女儿没得早,没留下孩子,我见着小宋这娃儿欢喜的很,时间久了,我们便也处得跟亲人一样了。”
“只是老婆子年纪大了,这十几年间的事情很多都模模糊糊的,记不清了。但说来也奇怪,小宋明明性格好,长得又俊,街坊邻居都很喜欢他,却没什么同龄的朋友。我印象里,他啊,一直都是一个人。每次看到他回去的背影,我总觉得这孩子,有些孤单。”
温婆婆将摘好的菜放进篮子里,发灰的眼睛看向沈谕,目光温和而慈爱。
“他有次跟我说,他在老家有个很好的朋友,但后来他做了对不起那个朋友的事,两人有了矛盾……那次之后,你们就没见过了吧?”
温婆婆停顿了下,似是轻轻叹了口气。
“小沈啊,小宋是个很好的孩子,他这么多年,真的很不容易。我是看着眼里,却不知道怎么心疼。老婆子眼睛虽然瞎,但心却看得比谁都清楚,他一定,把你当成很好的朋友,才会这样满心满眼的都是藏不住的开心。他这次来,整个人身上有一种朝气,诶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温婆婆说着都忍不住拿着野菜比划起来。
“就是一种活着的生气,很多时候啊,我都觉得,这孩子看着年纪轻轻的,却好像比我这个老婆子还要沧桑……”
沈谕手中动作顿了顿,抬眼看着她,沉吟着开口:“他这些年,过得不好吗?”
第40章 做自己
宋怀晏修理完屋顶出来的时候, 沈谕和温婆婆已经在厨房将马兰头焯水过凉,正在准备调味料了。
三人又一起做了三个热菜,吃了顿简单又温馨的午饭。
结束后, 温婆婆将人送到门口, 把打包的花糕塞到他手里:“小宋啊……阿婆也活不了几年了,你和小沈有空啊就常来, 阿婆再给你们做花糕……”
“阿婆,你别这么说, 你一定健健康康, 长命百岁。”宋怀晏脸上笑着, 声音却经不住低哑了几分。
“你从前总是担心我一个人,可我又何尝不是呢?”温婆婆握紧了他的手, “这么多年, 总算看到你身边有个贴己的朋友了, 阿婆真的很高兴。”
她有转身拉过沈谕的手, 意有所指地拍了拍。
“小沈啊,你们都要好好的, 好好的……”
“阿婆。”沈谕低声开口, 目光却是落在宋怀晏身上, “您放心。”
“好了阿婆, 我们都这么大人了,我也会照顾好小沈的。”宋怀晏也顺势安抚道。
“诶,好好, 都是好孩子……”
老人灰白的眼中盈着的那抹热泪, 终于在笑语中散入眼角,飘进了风里。
*
回去的路上,宋怀晏看沈谕的情绪并不高, 旁敲侧击地问了许多,也没问出个所以然。
阿婆做的花糕,他都塞给了沈谕,只是沈谕对着那一碟花糕出神许久,却似乎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致去吃。
宋怀晏记得那时他们从赵斌的魇中出来,沈谕想买花糕,但最后他也只是包好放了起来。
或许这就如同他缺失的感情一样。
童年所留下的遗憾,长大之后,再怎么弥补也无法满足。往后余生,也永远吃不到记忆里最想吃的那块花糕了。
想到这些,宋怀晏又忍不住心疼起来。
接下来几日,他变着法给师弟做了许多吃的,毕竟吃东西是目前沈谕为数不多的感兴趣的事,而厨艺也是他自己比较能拿的出手的。
家常的菜式沈谕都吃过了一遍,中西各式的点心甜品也尝试了个七七八八。而沈谕吃东西来着不拒,宋怀晏真的还有些好奇,有什么是他不喜欢吃的。
于是,他花一下午时间精心采购了食材,准备给师弟来一点刺激的体验。
沈谕被蒙着眼睛拉到门口时,就顿住了脚步。
“……有些奇怪。”他抿了抿唇,脚尖抵在了门槛处。
“不怪不怪,都是正宗美味,你试试就知道了。”宋怀晏将他按在凳子上,拿掉了他蒙眼的黑布。
沈谕看到满桌子的菜,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这个是臭鳜鱼,徽州特色,酸咸带感。这是臭豆腐,看着丑闻着臭,但吃着香。还有这个,凉拌折耳根,脆嫩爽口。”宋怀晏一一介绍,“今天的主食,螺蛳粉,这个真的超绝,闻着酸爽,但吃起来一点都感觉不到!”
“还有饭后甜点,榴莲千层。”
他将碟子往他面前推了推,笑眯眯道:“尝尝?”
沈谕抿了抿唇,喉间滚动,许久才艰难道:“这些,都要吃吗?”
宋怀晏难道在他脸上看到这样丰富的表情,觉得有些有趣,又有些兴奋,故意不咸不淡地展现茶言茶语:“师兄准备了一整天,第一次做也不知道好不好吃,要是不喜欢,我们就去外面吃吧。”
沈谕平日里的情绪总是过于平淡,好像很难有事物可以让他表现出欢喜和厌恶,所以宋怀晏忍不住想要刺激一下他的感官和情绪,也想看看,沈谕在日常中做一些打破他人设的事情。
“诶,每次来都拿这么多东西,老婆子一个人怎么吃得完?快进里屋去,我做了花糕哩。”温婆婆用手指揩掉眼角的泪花,拉着两人就要进屋。
宋怀晏愣了下,随即笑起来:“真是巧了,今儿来也正想问问您花糕怎么做呢?要说这镇上做花糕的手艺,连李叔也比不上你咧!”
“你这娃儿,就会哄我。”温婆婆笑地合不拢嘴,“看你是馋了吧?”
她笑着牵了两人的手进里屋,打开了桌上的防蝇罩,露出一碟叠精致的花糕。
“来,娃儿,尝尝这个,这也是我们这边的特色小食。”她将沈谕拉到桌旁,把碟子推到他面前。
一碟十来块花糕,颜色和样式各异,有方形的、圆形的,还有花瓣形的,上面的花纹也各不相同。
比沈谕记忆里的,还好看许多。
“师弟,你尝尝。”宋怀晏替他拿了一个白色花瓣形的,递到手上,“本来想学了给你做的,不过我的手艺肯定不能和阿婆比,我有次嘴馋一口气吃了七八个,撑到肚子疼一晚上没睡还不敢说。”
“胡说,小宋你这孩子,每次在我这吃东西都斯文得很,哪次吃到这么撑过?”温婆婆虽然年纪大了,但记性还特别好。
宋怀晏顿了下,笑道:“哈哈,都是以前的事了。”
沈谕拿着花糕,尝了一口,若有所思地低着头,细细地吃着。
宋怀晏也捏了一块吃起来,一边又和温婆婆闲聊了几句。
吃过糕点,宋怀晏把带来的水果和药品帮温婆婆分类放好,又里里外外走了一遍看看有什么能帮忙做的。
婆婆虽然八十多的年纪了,眼睛还不好,但一个人将屋子收拾得十分干净整齐,宋怀晏也找了一圈,只发现后屋的墙角有漏雨的痕迹。
“阿婆,我帮你把后面那个屋子的瓦片翻修一下吧,梯子还在老地方吗?”
“诶,在那呢,你小心着点啊。”
温婆婆手里跨着一个篮子,装了满满一蓝野菜:“今天早上正好挑了马兰头,一会就在这吃饭吧,阿婆给你们做凉拌马兰头。”
她在天井旁坐下,用剪刀开始挑理马兰头,沈谕便在一旁帮忙。
“阿谕啊,你和阿晏认识多久啦?”温婆婆一边摘去马兰头的老根河黄页,一边同沈谕闲聊。
沈谕想了想,道:“十几年了。”
“这么久了啊?那是老家的朋友吧。”温婆婆感慨,“你们有段时间没联系了吧?”
沈谕地神情有些惊讶,但仍不动声色地应了声。
“小宋这孩子啊,是十几岁时候来的镇上,父母都没了,带着五六岁的弟弟来这里投奔秀姑,秀姑就收他当了学徒。起初这孩子整日都在药房里做工,不怎么见到人,等那两年后,他那弟弟上小学了,这街上的人才偶尔看到他接送孩子。”
温婆婆低头理着马兰头叶子,闲话家常一般说起来。
“有次他站在河边那棵柳树下往这看,我从前也没看清过他的样貌,但这娃儿远远地站着,我就觉得说不出的熟悉和喜欢,我喊了声‘娃儿,过来让阿婆看看’。他就果真走了过来,手里身后拿出个竹编的小簸箕,说秀姑要几个装药材,问我能不能做。”
“再后来,他就常往我这边跑,还总会捎带些药材和吃食过来。他说他小时候是外婆带大的,说我和他外婆很像。我的女儿没得早,没留下孩子,我见着小宋这娃儿欢喜的很,时间久了,我们便也处得跟亲人一样了。”
“只是老婆子年纪大了,这十几年间的事情很多都模模糊糊的,记不清了。但说来也奇怪,小宋明明性格好,长得又俊,街坊邻居都很喜欢他,却没什么同龄的朋友。我印象里,他啊,一直都是一个人。每次看到他回去的背影,我总觉得这孩子,有些孤单。”
温婆婆将摘好的菜放进篮子里,发灰的眼睛看向沈谕,目光温和而慈爱。
“他有次跟我说,他在老家有个很好的朋友,但后来他做了对不起那个朋友的事,两人有了矛盾……那次之后,你们就没见过了吧?”
温婆婆停顿了下,似是轻轻叹了口气。
“小沈啊,小宋是个很好的孩子,他这么多年,真的很不容易。我是看着眼里,却不知道怎么心疼。老婆子眼睛虽然瞎,但心却看得比谁都清楚,他一定,把你当成很好的朋友,才会这样满心满眼的都是藏不住的开心。他这次来,整个人身上有一种朝气,诶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温婆婆说着都忍不住拿着野菜比划起来。
“就是一种活着的生气,很多时候啊,我都觉得,这孩子看着年纪轻轻的,却好像比我这个老婆子还要沧桑……”
沈谕手中动作顿了顿,抬眼看着她,沉吟着开口:“他这些年,过得不好吗?”
第40章 做自己
宋怀晏修理完屋顶出来的时候, 沈谕和温婆婆已经在厨房将马兰头焯水过凉,正在准备调味料了。
三人又一起做了三个热菜,吃了顿简单又温馨的午饭。
结束后, 温婆婆将人送到门口, 把打包的花糕塞到他手里:“小宋啊……阿婆也活不了几年了,你和小沈有空啊就常来, 阿婆再给你们做花糕……”
“阿婆,你别这么说, 你一定健健康康, 长命百岁。”宋怀晏脸上笑着, 声音却经不住低哑了几分。
“你从前总是担心我一个人,可我又何尝不是呢?”温婆婆握紧了他的手, “这么多年, 总算看到你身边有个贴己的朋友了, 阿婆真的很高兴。”
她有转身拉过沈谕的手, 意有所指地拍了拍。
“小沈啊,你们都要好好的, 好好的……”
“阿婆。”沈谕低声开口, 目光却是落在宋怀晏身上, “您放心。”
“好了阿婆, 我们都这么大人了,我也会照顾好小沈的。”宋怀晏也顺势安抚道。
“诶,好好, 都是好孩子……”
老人灰白的眼中盈着的那抹热泪, 终于在笑语中散入眼角,飘进了风里。
*
回去的路上,宋怀晏看沈谕的情绪并不高, 旁敲侧击地问了许多,也没问出个所以然。
阿婆做的花糕,他都塞给了沈谕,只是沈谕对着那一碟花糕出神许久,却似乎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致去吃。
宋怀晏记得那时他们从赵斌的魇中出来,沈谕想买花糕,但最后他也只是包好放了起来。
或许这就如同他缺失的感情一样。
童年所留下的遗憾,长大之后,再怎么弥补也无法满足。往后余生,也永远吃不到记忆里最想吃的那块花糕了。
想到这些,宋怀晏又忍不住心疼起来。
接下来几日,他变着法给师弟做了许多吃的,毕竟吃东西是目前沈谕为数不多的感兴趣的事,而厨艺也是他自己比较能拿的出手的。
家常的菜式沈谕都吃过了一遍,中西各式的点心甜品也尝试了个七七八八。而沈谕吃东西来着不拒,宋怀晏真的还有些好奇,有什么是他不喜欢吃的。
于是,他花一下午时间精心采购了食材,准备给师弟来一点刺激的体验。
沈谕被蒙着眼睛拉到门口时,就顿住了脚步。
“……有些奇怪。”他抿了抿唇,脚尖抵在了门槛处。
“不怪不怪,都是正宗美味,你试试就知道了。”宋怀晏将他按在凳子上,拿掉了他蒙眼的黑布。
沈谕看到满桌子的菜,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这个是臭鳜鱼,徽州特色,酸咸带感。这是臭豆腐,看着丑闻着臭,但吃着香。还有这个,凉拌折耳根,脆嫩爽口。”宋怀晏一一介绍,“今天的主食,螺蛳粉,这个真的超绝,闻着酸爽,但吃起来一点都感觉不到!”
“还有饭后甜点,榴莲千层。”
他将碟子往他面前推了推,笑眯眯道:“尝尝?”
沈谕抿了抿唇,喉间滚动,许久才艰难道:“这些,都要吃吗?”
宋怀晏难道在他脸上看到这样丰富的表情,觉得有些有趣,又有些兴奋,故意不咸不淡地展现茶言茶语:“师兄准备了一整天,第一次做也不知道好不好吃,要是不喜欢,我们就去外面吃吧。”
沈谕平日里的情绪总是过于平淡,好像很难有事物可以让他表现出欢喜和厌恶,所以宋怀晏忍不住想要刺激一下他的感官和情绪,也想看看,沈谕在日常中做一些打破他人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