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那我先去李婶家啦。”他一手拿着纸扎,一手撑开黑伞,这一次,是走的正门。
虽然没有下雨,但在白日里这些祭祀的纸品不能“见光”,需得撑黑伞才能运送。
现代社会,那些传统的祭祀习俗渐渐白日简化和遗忘,清明节烧纸扎的也不多见了,小镇上也只有老街附近的一些人家会来诸事堂定做,年年保持着这个习惯。
宋爱国将屋里的十几个纸扎送完已经将近下午四点,宋怀晏指了指里屋角落里的那个:“你徐爷爷要的船,今年也还是老规矩?”
“嗯,张奶奶说了,还是由我替他们烧了。”宋爱国捧了有他手臂长的纸船出来,“这个时间去烈士陵园扫墓的人应该不多了,我现在过去。”
“好,快下雨了,你早些回来,注意安全。”宋怀晏已经收工,和沈谕在收拾院子里的东西了。
宋爱国应了声,撑着黑伞出去了。
一小时过去,天下起了小雨,宋爱国却还没有回来,手机还关机了。
陵园离诸事堂来回也就二十分钟,小爱年年都去,一般半个多小时也就回来了。
宋怀晏又躺了十分钟,终于等不住了。他站起身,膝弯一软,有些趔趄地往前,忙扶住了面前的廊柱。
“怎么了?”沈谕回头看到他弯腰的样子。
“……腿麻。”宋怀晏拍了拍自己的腿,尴尬一咳,“那个,我去看看那臭小子迷路到哪里去了。”
第15章 黎明前
雨逐渐变大,宋怀晏撑着黑色油纸伞,快速穿行在雨中,走到半路,就见前面一人打着黑伞慢慢走着。
“小爱!”他快步往前。
宋爱国等到他走到面前了,才缓缓抬头看他,神情有些呆愣。
“怎么了?”宋怀晏问,“这么晚才回来?”
“我刚刚在陵园,碰到徐爷爷了。”宋爱国答得很慢,“他今年,跟我一起烧了纸船。”
“他不是生病了吗?”宋怀晏皱眉,“你张奶奶没陪着?”
“只有爷爷一个人,他跟我一起,看着纸船一点点烧完。”宋爱国睫毛眨动了下,眼眶有些红红的,“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去烈士陵园,也是最后一次。他说谢谢我这些年帮他烧纸船,以后,就不需要了。”
“哥,我觉得,有些难过……”他抬眼看向宋怀晏,眼泪唰地流了下来。
他有些迟缓地摸了摸脸上的水珠,神情哀伤中带着不解。
“哥,我为什么哭了?”
宋怀晏伸手用拇指擦去他的泪水,温声道:“小爱,你徐爷爷,同你告别了。”
刚才的情形,小爱应该是入了徐林的魇。
徐林是这条街上的老住户之一,这些年老街上的人家大半都搬走了,诸事堂边上连着十几户都已经是空房,最近的一家就是徐林家。
他是抗战老兵,当年卢河口战役的幸存者。
1945年3月,为了攻占卢河口机场,日军对卢河口开展进攻。两军激战,川军死守卢河口十三天,多次击退日军,双方均伤亡惨重,1600多名川军牺牲,但最终,在日军大炮狂轰猛炸下,守城部队只能放弃卢河口城,且战且退,分批撤离,西渡汉水。
撤出卢河口城区后,川军依旧与日军在汉水两侧对峙,隔河炮战,直到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徐林当年还是十六岁的小兵,在卢河口战役西渡过程中,船只被炸毁,他落入河中被下游的农户救起,身中三枪,却奇迹般活了下来。后来新中国成立,他辗转来到江浙一带,在长宁这个小镇定居,如今已经是九十四岁高龄。
关于他抗战的事迹少有人知晓,因为每年清明都会在诸事堂定做纸扎船去烈士陵园祭奠,宋怀晏才从他的妻子张月那边了解了一些往事。
宋爱国六岁时和宋怀晏一起去送纸船,见到徐林时大哭不止,张月觉得或许是徐林身上煞气重冲撞了小娃娃,心中愧疚,连着来探望了几次。后来,宋爱国也常常会去徐林家玩,徐张两人没有孩子,对宋爱国十分关照,当自家孙子一般疼爱着。
前些日子,徐林病重,想来也是寿数将近。
宋怀晏带着小爱匆匆赶回诸事堂,却见大门开着,院中,徐林正在石桌前相对而坐。
“徐爷爷!”宋爱国迫不及待地跑进去,“你怎么会在这?”
徐林头发已经全白,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拄着木制拐杖。他转过头,却没有回宋爱国的话,而是看向宋怀晏。
“原来,你就是这诸事堂的主人。”
宋怀晏走进门,在他几步前停下,只说:“你不该来这。”
“哦?那我应该去哪里?”徐林平静道。
宋爱国看着徐林,又看向宋怀晏,最后再转回看沈谕,有些懵:“你们在说什么?”
“小爱,你先进屋去。”宋怀晏声音平和,却带着几分严厉。
“我不,我又不是小孩。”宋爱国转头盯着徐林,“徐爷爷这是怎么了?”
“师弟,他同你说了什么?”宋怀晏问沈谕。
“他说,他不该来这里。”沈谕一直坐在徐林对面,此时站起身,“他问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你……”宋怀晏迟疑了一下,“你没事吧?”
沈谕摇了摇头,走到他边上,神色如常:“他已经死了?”
宋怀晏看了宋爱国一眼,轻轻点了下头,低声对沈谕道:“他有些不对劲。”
徐林缓缓站起身,面对着两人,两只手搭在拐杖上,脸上带着平和的笑。
“他不该在这里,我也不该在这里,不是吗?”
宋怀晏当下警觉,不动声色地往前一步,将沈谕挡在身后。
徐林的魂魄,和先前的赵斌不一样,他的状态和生前差不多,看上去神志清明,对答从容,但却好似,藏着一股平静的疯感。
“徐林。”宋怀晏看着他,神色有些严肃,“此生已了,该去轮回了。”
“轮回吗?”徐林笑起来,苍老的脸上皱纹随之抖动着,“不,我该永生永世,不入轮回,不得超生。”
他站在那,周身忽然浮现许多黑色雾气,瞬间已将他大半身缠绕。
宋怀晏早有准备,指尖已夹了一张黄纸符,横在胸前。
“哥!不要!”宋爱国看到他的动作,忽然大叫着冲到徐林面前,张开双手试图挡住什么。
可他踏入那团黑气的边缘,身形便被瞬间吞没。
“小爱!”宋怀晏此时黄符祭出,直向徐林飞去,但宋爱国的身影已经不见。
连同他和沈谕所在地脚下,也瞬间被黑气侵蚀,四周一下子陷入黑暗。
在被黑暗包围的一瞬间,宋爱国心头涌起一股恐惧和莫名的熟悉感,但很快,便被铺天盖地的窒息感和冰冷刺骨的寒意吞没了。
他觉得身体在往下沉,划动手脚拼命挣扎着往上,终于冲破了没顶的压力,大口喘息着。
他想转头四处张望,竟发现自己正在汹涌的河流中!
“哥……”他下意识喊叫,冰冷的河水呛入喉咙,他边咳嗽边挣扎着,鼻子吸入的空气混合着大量刺鼻的硝烟味,眼睛被水和烟刺激得发疼。
好在他的水性还不错,很快稳住了身形。
他吐出大口的河水,抹了把眼睛,感觉口中有一股腥甜味,定睛一看,河水中一团一团的红色正飘散开来。
这是……血!
他胃中翻腾,泛起一阵阵恶心。
眼前忽来一阵火光,巨大的声音在耳边炸开,他感觉天翻地覆,江河倒转,等再次挣扎出水面时,只觉硝烟味和血腥味更加浓郁,有许多黑色的东西往这边飘来。
仔细一看,似乎是碎裂的木块和……断肢!
宋爱国这才意识到 ,刚刚应该是有船只被炸毁了!
他拼命划动四肢,想远离这里,可到处都是断肢残骸——船只的和人体的。
耳朵进了水,又被方才的爆炸震伤,只余嗡嗡不断的耳鸣声。
“哥……哥你在哪……”他心里不断大喊着,滚烫的泪混入冰冷的水中,身上的力气和温度渐渐流失,他觉得全身沉得和铁一样,迅速往下坠。
他还兀自睁着眼睛,然后他看到水中一个身影也在和他一样往下坠。
那人还有完整的身体,但身上有几个血洞,正往外冒着红雾。
他脑中忽然闪过徐林的脸。
他想起,他曾经问过徐爷爷,为什么要在清明时候烧纸船。
徐林说,他的战友,大部分都死在那场惨烈的战役中。
他是最后一批撤退渡江的,他们的小船被炮火击中,人和船都尸骨无存。
他们死在了1945年3月的那个黄昏,死在了黎明前。
或许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
“徐爷爷……”
宋爱国伸出手,无力地抓向那同样下坠的身影,缓缓闭上了眼睛。
“……小爱!小爱!”
他听到熟悉的声音一点点传入耳中,眼皮挣扎了很久,才撑开一条缝。
虽然没有下雨,但在白日里这些祭祀的纸品不能“见光”,需得撑黑伞才能运送。
现代社会,那些传统的祭祀习俗渐渐白日简化和遗忘,清明节烧纸扎的也不多见了,小镇上也只有老街附近的一些人家会来诸事堂定做,年年保持着这个习惯。
宋爱国将屋里的十几个纸扎送完已经将近下午四点,宋怀晏指了指里屋角落里的那个:“你徐爷爷要的船,今年也还是老规矩?”
“嗯,张奶奶说了,还是由我替他们烧了。”宋爱国捧了有他手臂长的纸船出来,“这个时间去烈士陵园扫墓的人应该不多了,我现在过去。”
“好,快下雨了,你早些回来,注意安全。”宋怀晏已经收工,和沈谕在收拾院子里的东西了。
宋爱国应了声,撑着黑伞出去了。
一小时过去,天下起了小雨,宋爱国却还没有回来,手机还关机了。
陵园离诸事堂来回也就二十分钟,小爱年年都去,一般半个多小时也就回来了。
宋怀晏又躺了十分钟,终于等不住了。他站起身,膝弯一软,有些趔趄地往前,忙扶住了面前的廊柱。
“怎么了?”沈谕回头看到他弯腰的样子。
“……腿麻。”宋怀晏拍了拍自己的腿,尴尬一咳,“那个,我去看看那臭小子迷路到哪里去了。”
第15章 黎明前
雨逐渐变大,宋怀晏撑着黑色油纸伞,快速穿行在雨中,走到半路,就见前面一人打着黑伞慢慢走着。
“小爱!”他快步往前。
宋爱国等到他走到面前了,才缓缓抬头看他,神情有些呆愣。
“怎么了?”宋怀晏问,“这么晚才回来?”
“我刚刚在陵园,碰到徐爷爷了。”宋爱国答得很慢,“他今年,跟我一起烧了纸船。”
“他不是生病了吗?”宋怀晏皱眉,“你张奶奶没陪着?”
“只有爷爷一个人,他跟我一起,看着纸船一点点烧完。”宋爱国睫毛眨动了下,眼眶有些红红的,“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去烈士陵园,也是最后一次。他说谢谢我这些年帮他烧纸船,以后,就不需要了。”
“哥,我觉得,有些难过……”他抬眼看向宋怀晏,眼泪唰地流了下来。
他有些迟缓地摸了摸脸上的水珠,神情哀伤中带着不解。
“哥,我为什么哭了?”
宋怀晏伸手用拇指擦去他的泪水,温声道:“小爱,你徐爷爷,同你告别了。”
刚才的情形,小爱应该是入了徐林的魇。
徐林是这条街上的老住户之一,这些年老街上的人家大半都搬走了,诸事堂边上连着十几户都已经是空房,最近的一家就是徐林家。
他是抗战老兵,当年卢河口战役的幸存者。
1945年3月,为了攻占卢河口机场,日军对卢河口开展进攻。两军激战,川军死守卢河口十三天,多次击退日军,双方均伤亡惨重,1600多名川军牺牲,但最终,在日军大炮狂轰猛炸下,守城部队只能放弃卢河口城,且战且退,分批撤离,西渡汉水。
撤出卢河口城区后,川军依旧与日军在汉水两侧对峙,隔河炮战,直到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徐林当年还是十六岁的小兵,在卢河口战役西渡过程中,船只被炸毁,他落入河中被下游的农户救起,身中三枪,却奇迹般活了下来。后来新中国成立,他辗转来到江浙一带,在长宁这个小镇定居,如今已经是九十四岁高龄。
关于他抗战的事迹少有人知晓,因为每年清明都会在诸事堂定做纸扎船去烈士陵园祭奠,宋怀晏才从他的妻子张月那边了解了一些往事。
宋爱国六岁时和宋怀晏一起去送纸船,见到徐林时大哭不止,张月觉得或许是徐林身上煞气重冲撞了小娃娃,心中愧疚,连着来探望了几次。后来,宋爱国也常常会去徐林家玩,徐张两人没有孩子,对宋爱国十分关照,当自家孙子一般疼爱着。
前些日子,徐林病重,想来也是寿数将近。
宋怀晏带着小爱匆匆赶回诸事堂,却见大门开着,院中,徐林正在石桌前相对而坐。
“徐爷爷!”宋爱国迫不及待地跑进去,“你怎么会在这?”
徐林头发已经全白,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拄着木制拐杖。他转过头,却没有回宋爱国的话,而是看向宋怀晏。
“原来,你就是这诸事堂的主人。”
宋怀晏走进门,在他几步前停下,只说:“你不该来这。”
“哦?那我应该去哪里?”徐林平静道。
宋爱国看着徐林,又看向宋怀晏,最后再转回看沈谕,有些懵:“你们在说什么?”
“小爱,你先进屋去。”宋怀晏声音平和,却带着几分严厉。
“我不,我又不是小孩。”宋爱国转头盯着徐林,“徐爷爷这是怎么了?”
“师弟,他同你说了什么?”宋怀晏问沈谕。
“他说,他不该来这里。”沈谕一直坐在徐林对面,此时站起身,“他问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你……”宋怀晏迟疑了一下,“你没事吧?”
沈谕摇了摇头,走到他边上,神色如常:“他已经死了?”
宋怀晏看了宋爱国一眼,轻轻点了下头,低声对沈谕道:“他有些不对劲。”
徐林缓缓站起身,面对着两人,两只手搭在拐杖上,脸上带着平和的笑。
“他不该在这里,我也不该在这里,不是吗?”
宋怀晏当下警觉,不动声色地往前一步,将沈谕挡在身后。
徐林的魂魄,和先前的赵斌不一样,他的状态和生前差不多,看上去神志清明,对答从容,但却好似,藏着一股平静的疯感。
“徐林。”宋怀晏看着他,神色有些严肃,“此生已了,该去轮回了。”
“轮回吗?”徐林笑起来,苍老的脸上皱纹随之抖动着,“不,我该永生永世,不入轮回,不得超生。”
他站在那,周身忽然浮现许多黑色雾气,瞬间已将他大半身缠绕。
宋怀晏早有准备,指尖已夹了一张黄纸符,横在胸前。
“哥!不要!”宋爱国看到他的动作,忽然大叫着冲到徐林面前,张开双手试图挡住什么。
可他踏入那团黑气的边缘,身形便被瞬间吞没。
“小爱!”宋怀晏此时黄符祭出,直向徐林飞去,但宋爱国的身影已经不见。
连同他和沈谕所在地脚下,也瞬间被黑气侵蚀,四周一下子陷入黑暗。
在被黑暗包围的一瞬间,宋爱国心头涌起一股恐惧和莫名的熟悉感,但很快,便被铺天盖地的窒息感和冰冷刺骨的寒意吞没了。
他觉得身体在往下沉,划动手脚拼命挣扎着往上,终于冲破了没顶的压力,大口喘息着。
他想转头四处张望,竟发现自己正在汹涌的河流中!
“哥……”他下意识喊叫,冰冷的河水呛入喉咙,他边咳嗽边挣扎着,鼻子吸入的空气混合着大量刺鼻的硝烟味,眼睛被水和烟刺激得发疼。
好在他的水性还不错,很快稳住了身形。
他吐出大口的河水,抹了把眼睛,感觉口中有一股腥甜味,定睛一看,河水中一团一团的红色正飘散开来。
这是……血!
他胃中翻腾,泛起一阵阵恶心。
眼前忽来一阵火光,巨大的声音在耳边炸开,他感觉天翻地覆,江河倒转,等再次挣扎出水面时,只觉硝烟味和血腥味更加浓郁,有许多黑色的东西往这边飘来。
仔细一看,似乎是碎裂的木块和……断肢!
宋爱国这才意识到 ,刚刚应该是有船只被炸毁了!
他拼命划动四肢,想远离这里,可到处都是断肢残骸——船只的和人体的。
耳朵进了水,又被方才的爆炸震伤,只余嗡嗡不断的耳鸣声。
“哥……哥你在哪……”他心里不断大喊着,滚烫的泪混入冰冷的水中,身上的力气和温度渐渐流失,他觉得全身沉得和铁一样,迅速往下坠。
他还兀自睁着眼睛,然后他看到水中一个身影也在和他一样往下坠。
那人还有完整的身体,但身上有几个血洞,正往外冒着红雾。
他脑中忽然闪过徐林的脸。
他想起,他曾经问过徐爷爷,为什么要在清明时候烧纸船。
徐林说,他的战友,大部分都死在那场惨烈的战役中。
他是最后一批撤退渡江的,他们的小船被炮火击中,人和船都尸骨无存。
他们死在了1945年3月的那个黄昏,死在了黎明前。
或许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
“徐爷爷……”
宋爱国伸出手,无力地抓向那同样下坠的身影,缓缓闭上了眼睛。
“……小爱!小爱!”
他听到熟悉的声音一点点传入耳中,眼皮挣扎了很久,才撑开一条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