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现在,不论多少族人因罪入狱,又损失多少,姓氏能传下来便已是莫大的幸运了。
那些东西,舍了便舍了。
孺子可教,礼部尚书继续道:“太子虽还小,圣心亦难测,但,太子殿下一定会是大周往前往后数百年地位最稳固的一位。”
礼部尚书如此断定,让族人瞪大了眼,怎么会,太子殿下身后并无母族支撑,仅凭圣宠,可,圣宠又能维持多久?就算陛下此时对太子殿下是真心疼爱,可,真心瞬息万变,尤其,那位还如此权势,君心难测可不是说说而已。
在族人疑惑中,礼部尚书叹口气,带着年长者的阅历,道:“太子殿下时至今日的所作所为都是算数的。”
换言之,就是,立储这件事是陛下的心意不错,甚至,今日陛下还在朝堂上为太子稳固地位而削去赵郡王亲王爵位,这些皆是陛下的心意,是陛下对太子的爱重,只是,立储的迅速与动作让人震撼,反倒让人有些忽略了太子本身。
不说别的,就说太子乃国本,又怎么可能仅凭陛下的一己之私就能立下的呢?他们大周也不是没有帝王下旨立储,后脚被大臣觉得德不配位,生生死谏,最后让皇帝收回成命的。
可在秦王为储这件事上,没有,没有一个人说秦王不好,德不配位,甚至,秦王今年才六岁,在朝野明确知道陛下身体不好的当下,非常有主少国疑的可能的当下,无一言反对……这件事的含义就足以让人深思。
其次,前不久太子殿下提出的两条策略,一条,瑞方公主还在等待迎娶,而另一条,军中将士能够多拿到银响,甚至,听说羊毛制衣优先雇佣将士家属,又有武学师傅吴武作为双方联结的渠道……若秦王不为太子,礼部尚书毫不怀疑仅凭这些未必不能让秦王拉起人马清君侧,而秦王已然为储君,那这些就更让人忠心于正统,忠心于储君了。
还有曾任科举副考官的花都与,被太子捞过的张天择……这些与太子有关联的人会是太子最忠实的拥趸。
太子有没有母族已然无碍,只要陛下不想大周动荡不安,甚至燃起战火,太子就不可能被废。
国本,国本,以往是这么说太子的,可谁不知最重要的是帝王,但现在,太子为国本,简直不能再贴切了。
当今太子的触角悄无声息的织了一张网,这张网上囊括了军,政两方面,就像陛下一样,只不过,这张网比陛下的薄一点,但即便如此,太子,也动不得了。
况且,现在,康郡王,陈郡王,雍郡王,楚郡王,还有今被削爵的赵郡王,又有谁还有那个势力同太子争锋?
他们世族都自身难保了。
没有人。
至于七皇子八皇子,朝局已定,现在没有插不进来,往后更插不进来。
所以,在政治国本这一块,太子殿下与独嗣有异曲同工之妙,故而,太子就是唯一,不会再有变数了。
礼部尚书说着,苍老的声音便带着写嫉妒与羡慕:“那萧老儿倒是精的很,倒是让他抢先一步搭上太子了。”
他道,眼眸里倒是没有愤恨的意思,毕竟,也不是谁都有这个决断在自家皇子距离储位一步之遥的时候自我放弃的,反正,他做不到。
甚至,在陛下说要搞世族之前,哪怕看到了覃氏的动静,他也怀有侥幸——觉得楚郡王早早退出夺储战场,自家会躲过政治清算呢。
结果,陛下要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政治清算,他就是想要搞世族。
虽然无法在侥幸下去,但礼部尚书也豁达,能活命便是好的,还能有幸传下姓氏已是幸运了。
况且,谁说他们世族就此沉寂了,没看萧氏都为此奋起去往卫城了吗,太子既接受萧氏,想必他们也可以。
族人明白了,正好瞧见族中女子已到,便退下了。
不多时,礼部尚书看着手上的家中族人从璃国使团那里买到的关于璃国的一些事情,笑容更甚了些,孺子可教也。
太子殿下图谋璃国,以瑞方公主娶璃国王子之事让瑞方公主拿下璃国之权,可,就瑞方公主一人对峙那些璃国本土贵族,哪怕有大周支撑,恐怕也力不从心,不如让瑞方公主多几个名为陪嫁,实为谋臣的宫女——这是他们世族目前能搭上太子的唯一办法,不能被萧氏拉开太远。
所以,他们教导族中女子关于璃国的政治,形势,权势,这是他们向太子的示好。
要说为什么这样费心力,主要是太子还小,联姻什么的根本没办法考虑,且,想也知道,陛下费劲心力清世族,绝不会再让世族沾染外戚,壮大世族之权。
而被人准备讨好的太子快要忙疯了,清扫世族,丈量其土地,搞清其人口,这不是一件小事。
首先,识时务的世族土地人口都如实交代,他们交代完了,但朝廷还要想这个要怎么分,如何分,分完之后的税收又要怎么弄……还有贪婪的,不愿放弃自家土地与人口的,那得用血点清土地与人口,这打扫起来也很麻烦……还有那打算识时务但又犹豫的,这时候太子就要上前唱红脸了,说识时务的肯定没事云云……真的,很忙很忙。
整个大周都动了起来,最顶层的世族臣服,老实交出土地与人口,而后,一层层往下,不用多暴力,将大周搞的乱七八糟,只需要接收……这是昭武帝这个计划的意义所在。
太子其实很认可昭武帝的这个计划,但是,新任太子顾丛嘉眉眼幽怨:“父皇,在明心殿里,你不觉得你已经很久没看见我了吗?”
明心殿里,昭武帝下令专门为太子打造的小桌子上堆满了奏折,比太子都高,坐着的顾丛嘉完全被挡住了,从这里,他看不见昭武帝,昭武帝也只能在满眼的奏折里瞧见顾丛嘉毛茸茸的小脑袋。
昭武帝被说的有点心虚,如果顾丛嘉不说话,他还能装着看不见那几乎将顾丛嘉挡完的奏折,毕竟,这些奏折顾丛嘉不批,那就得他批了……他也不是那么很想为自己增加工作量,但,顾丛嘉既然开口了,昭武帝便不好装看不见。
他让人挪出一部分,将顾丛嘉的脑袋露出来,顾丛嘉又起身搬了一大堆奏折叠加在苏禾准备搬到昭武帝御案上的奏折中。
昭武帝:……不要得寸进尺。
看清昭武帝神色的顾丛嘉,不仅没怕,又继续搂了一堆奏折继续叠加,说真的,要不是苏禾也有武功在身,身体不弱,这么大一摞,还不一定抱的住。
眼见昭武帝打算开口,顾丛嘉幽幽:“我记得你前不久才夸赞过我当初提出的实习授官实在明智。”
昭武帝要说出口的话一下子就卡壳了,哪里是前不久,分明就是今天,于巳时才夸过……实习授官简直是太明智了,为了转正,那些个学子简直是拼命学,拼命干,而他们的政绩越好,上头的官员则越心慌,毕竟,朝廷需要的人就那么多,你干的那么好,再看看你的上级干的不怎么样,那这个调任……更严重一点,奖学子们,罚上面不干实事的官员……
为了不让自己落到这样的境地中,上面的官员也开始奋力干,最起码要比得过实习授官的学子们,层层往上卷,再加上,此次大部分不干实事的世族子弟全被大义灭亲了,昭武帝惊奇的发现这次处理政务的效率要高不少。
然后,忍不住夸顾丛嘉。
但昭武帝也没想到,他刚夸完顾丛嘉的话会被顾丛嘉用在这里……这个实习授官的效力既然出来了,也就证明顾丛嘉有功,既然有功,那自然该嘉奖,昭武帝的夸赞于顾丛嘉便可以是一种提出想要什么的诺言。
看着背影轻快跑出去的顾丛嘉,昭武帝摇摇头,无奈道:“朕的承诺,要什么不好,偏只让朕处理那么多政务。”
“旁人想要这个机会还没有呢,不懂得好坏的小子。”
苏禾看着昭武帝,陛下虽然这样吐槽,但看着眉眼笑意却是不减啊。
心中不仅为太子殿下点了个赞,太子已然是半君,封无可封,再加上陛下送给太子的银矿等等,不缺钱。这样能够提高朝堂效率的功劳若是给小了,陛下心底不舒服,但若是太子要多了,那,对已经转换身份的太子,陛下心中会更不舒服。
但,太子妙就妙在将此事化为了对父亲给更多工作量打扰了他休闲时间的不满,用了功劳,将工作量抛了回去。
用了功劳是其一,表现出自己不耐政务,削减陛下心中对继任者夺权的威胁感是其二,还需要老父亲谆谆教导是其三。
就一个动作,一箭三雕,谁不说太子殿下心思玲珑。
于是,苏禾也笑道:“太子殿下还小呢,需要陛下您好好教导。”
昭武帝莫名心虚,他好好教导的结果……其实他也不是一个很爱工作的人啊,不然,就不会分摊给顾丛嘉那么多奏折了。
于是,经由苏禾的话之后,为了给顾丛嘉做个好榜样的昭武帝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埋头就是工作。
那些东西,舍了便舍了。
孺子可教,礼部尚书继续道:“太子虽还小,圣心亦难测,但,太子殿下一定会是大周往前往后数百年地位最稳固的一位。”
礼部尚书如此断定,让族人瞪大了眼,怎么会,太子殿下身后并无母族支撑,仅凭圣宠,可,圣宠又能维持多久?就算陛下此时对太子殿下是真心疼爱,可,真心瞬息万变,尤其,那位还如此权势,君心难测可不是说说而已。
在族人疑惑中,礼部尚书叹口气,带着年长者的阅历,道:“太子殿下时至今日的所作所为都是算数的。”
换言之,就是,立储这件事是陛下的心意不错,甚至,今日陛下还在朝堂上为太子稳固地位而削去赵郡王亲王爵位,这些皆是陛下的心意,是陛下对太子的爱重,只是,立储的迅速与动作让人震撼,反倒让人有些忽略了太子本身。
不说别的,就说太子乃国本,又怎么可能仅凭陛下的一己之私就能立下的呢?他们大周也不是没有帝王下旨立储,后脚被大臣觉得德不配位,生生死谏,最后让皇帝收回成命的。
可在秦王为储这件事上,没有,没有一个人说秦王不好,德不配位,甚至,秦王今年才六岁,在朝野明确知道陛下身体不好的当下,非常有主少国疑的可能的当下,无一言反对……这件事的含义就足以让人深思。
其次,前不久太子殿下提出的两条策略,一条,瑞方公主还在等待迎娶,而另一条,军中将士能够多拿到银响,甚至,听说羊毛制衣优先雇佣将士家属,又有武学师傅吴武作为双方联结的渠道……若秦王不为太子,礼部尚书毫不怀疑仅凭这些未必不能让秦王拉起人马清君侧,而秦王已然为储君,那这些就更让人忠心于正统,忠心于储君了。
还有曾任科举副考官的花都与,被太子捞过的张天择……这些与太子有关联的人会是太子最忠实的拥趸。
太子有没有母族已然无碍,只要陛下不想大周动荡不安,甚至燃起战火,太子就不可能被废。
国本,国本,以往是这么说太子的,可谁不知最重要的是帝王,但现在,太子为国本,简直不能再贴切了。
当今太子的触角悄无声息的织了一张网,这张网上囊括了军,政两方面,就像陛下一样,只不过,这张网比陛下的薄一点,但即便如此,太子,也动不得了。
况且,现在,康郡王,陈郡王,雍郡王,楚郡王,还有今被削爵的赵郡王,又有谁还有那个势力同太子争锋?
他们世族都自身难保了。
没有人。
至于七皇子八皇子,朝局已定,现在没有插不进来,往后更插不进来。
所以,在政治国本这一块,太子殿下与独嗣有异曲同工之妙,故而,太子就是唯一,不会再有变数了。
礼部尚书说着,苍老的声音便带着写嫉妒与羡慕:“那萧老儿倒是精的很,倒是让他抢先一步搭上太子了。”
他道,眼眸里倒是没有愤恨的意思,毕竟,也不是谁都有这个决断在自家皇子距离储位一步之遥的时候自我放弃的,反正,他做不到。
甚至,在陛下说要搞世族之前,哪怕看到了覃氏的动静,他也怀有侥幸——觉得楚郡王早早退出夺储战场,自家会躲过政治清算呢。
结果,陛下要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政治清算,他就是想要搞世族。
虽然无法在侥幸下去,但礼部尚书也豁达,能活命便是好的,还能有幸传下姓氏已是幸运了。
况且,谁说他们世族就此沉寂了,没看萧氏都为此奋起去往卫城了吗,太子既接受萧氏,想必他们也可以。
族人明白了,正好瞧见族中女子已到,便退下了。
不多时,礼部尚书看着手上的家中族人从璃国使团那里买到的关于璃国的一些事情,笑容更甚了些,孺子可教也。
太子殿下图谋璃国,以瑞方公主娶璃国王子之事让瑞方公主拿下璃国之权,可,就瑞方公主一人对峙那些璃国本土贵族,哪怕有大周支撑,恐怕也力不从心,不如让瑞方公主多几个名为陪嫁,实为谋臣的宫女——这是他们世族目前能搭上太子的唯一办法,不能被萧氏拉开太远。
所以,他们教导族中女子关于璃国的政治,形势,权势,这是他们向太子的示好。
要说为什么这样费心力,主要是太子还小,联姻什么的根本没办法考虑,且,想也知道,陛下费劲心力清世族,绝不会再让世族沾染外戚,壮大世族之权。
而被人准备讨好的太子快要忙疯了,清扫世族,丈量其土地,搞清其人口,这不是一件小事。
首先,识时务的世族土地人口都如实交代,他们交代完了,但朝廷还要想这个要怎么分,如何分,分完之后的税收又要怎么弄……还有贪婪的,不愿放弃自家土地与人口的,那得用血点清土地与人口,这打扫起来也很麻烦……还有那打算识时务但又犹豫的,这时候太子就要上前唱红脸了,说识时务的肯定没事云云……真的,很忙很忙。
整个大周都动了起来,最顶层的世族臣服,老实交出土地与人口,而后,一层层往下,不用多暴力,将大周搞的乱七八糟,只需要接收……这是昭武帝这个计划的意义所在。
太子其实很认可昭武帝的这个计划,但是,新任太子顾丛嘉眉眼幽怨:“父皇,在明心殿里,你不觉得你已经很久没看见我了吗?”
明心殿里,昭武帝下令专门为太子打造的小桌子上堆满了奏折,比太子都高,坐着的顾丛嘉完全被挡住了,从这里,他看不见昭武帝,昭武帝也只能在满眼的奏折里瞧见顾丛嘉毛茸茸的小脑袋。
昭武帝被说的有点心虚,如果顾丛嘉不说话,他还能装着看不见那几乎将顾丛嘉挡完的奏折,毕竟,这些奏折顾丛嘉不批,那就得他批了……他也不是那么很想为自己增加工作量,但,顾丛嘉既然开口了,昭武帝便不好装看不见。
他让人挪出一部分,将顾丛嘉的脑袋露出来,顾丛嘉又起身搬了一大堆奏折叠加在苏禾准备搬到昭武帝御案上的奏折中。
昭武帝:……不要得寸进尺。
看清昭武帝神色的顾丛嘉,不仅没怕,又继续搂了一堆奏折继续叠加,说真的,要不是苏禾也有武功在身,身体不弱,这么大一摞,还不一定抱的住。
眼见昭武帝打算开口,顾丛嘉幽幽:“我记得你前不久才夸赞过我当初提出的实习授官实在明智。”
昭武帝要说出口的话一下子就卡壳了,哪里是前不久,分明就是今天,于巳时才夸过……实习授官简直是太明智了,为了转正,那些个学子简直是拼命学,拼命干,而他们的政绩越好,上头的官员则越心慌,毕竟,朝廷需要的人就那么多,你干的那么好,再看看你的上级干的不怎么样,那这个调任……更严重一点,奖学子们,罚上面不干实事的官员……
为了不让自己落到这样的境地中,上面的官员也开始奋力干,最起码要比得过实习授官的学子们,层层往上卷,再加上,此次大部分不干实事的世族子弟全被大义灭亲了,昭武帝惊奇的发现这次处理政务的效率要高不少。
然后,忍不住夸顾丛嘉。
但昭武帝也没想到,他刚夸完顾丛嘉的话会被顾丛嘉用在这里……这个实习授官的效力既然出来了,也就证明顾丛嘉有功,既然有功,那自然该嘉奖,昭武帝的夸赞于顾丛嘉便可以是一种提出想要什么的诺言。
看着背影轻快跑出去的顾丛嘉,昭武帝摇摇头,无奈道:“朕的承诺,要什么不好,偏只让朕处理那么多政务。”
“旁人想要这个机会还没有呢,不懂得好坏的小子。”
苏禾看着昭武帝,陛下虽然这样吐槽,但看着眉眼笑意却是不减啊。
心中不仅为太子殿下点了个赞,太子已然是半君,封无可封,再加上陛下送给太子的银矿等等,不缺钱。这样能够提高朝堂效率的功劳若是给小了,陛下心底不舒服,但若是太子要多了,那,对已经转换身份的太子,陛下心中会更不舒服。
但,太子妙就妙在将此事化为了对父亲给更多工作量打扰了他休闲时间的不满,用了功劳,将工作量抛了回去。
用了功劳是其一,表现出自己不耐政务,削减陛下心中对继任者夺权的威胁感是其二,还需要老父亲谆谆教导是其三。
就一个动作,一箭三雕,谁不说太子殿下心思玲珑。
于是,苏禾也笑道:“太子殿下还小呢,需要陛下您好好教导。”
昭武帝莫名心虚,他好好教导的结果……其实他也不是一个很爱工作的人啊,不然,就不会分摊给顾丛嘉那么多奏折了。
于是,经由苏禾的话之后,为了给顾丛嘉做个好榜样的昭武帝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埋头就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