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宁国公府犯的并非谋逆或通敌叛国之类的大罪,不祸及出嫁女。
  冯清岁早在宁国公府被夺爵抄家流放之前,便嫁入纪家,如今便是公布身世,也不会受影响。
  冯清岁知宗老夫人是想为她撑腰,便道:“好。”
  宗老夫人笑逐颜开。
  “我这便让人好好准备。”
  国孝以日代月,只有二十七天,一眨眼便过去。
  百官吊唁结束,启帝灵柩从皇宫移至寿山行宫,等陵寝修建好后,再择吉日下葬。
  新帝被纪长卿抱上龙椅,登了基。
  纪长卿代新帝颁布的第一道诏令,便是减免赋税徭役。
  所有年内受灾地区的百姓,免除三年赋税徭役。
  当然,光是这样还不足以让这些百姓安居,他们现下一无所有,连活下去的口粮和新一季播种的种子都没有。
  纪长卿让各地采取“以工代赈”措施,组织流民修建水利和道路。
  并重新分配无主荒地,提供粮种和农具,鼓励流民们回乡耕种。
  至于犯上作乱之人,则召集兵力围剿。
  宗砚棠在说服她母亲之后,进了军中给女卒当武师,时不时带着她们到京畿山区剿匪。
  有了战绩后,她们这支娘子军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宗砚棠升任百户,留在军中任职。
  宗大夫人如何为她的亲事发愁且不提,单说冯清岁在除了国孝后入宫,终于和师父重逢。
  “好像长高了一点,脸上肉也多了。”
  第五轻轻看着一见面就扎进她怀里的爱徒道。
  “看来纪府的伙食还不错。”
  冯清岁:()
  纪大厨亲手做的,当然很不错。
  她松开手,走到桌面,打开提来的食盒,对第五轻轻道:“师父,这是我们府里大厨做的烤乳鸽,您尝尝。”
  食盒一开,肉香扑鼻而来。
  第五轻轻赶紧把门窗关上。
  还在孝期呢,可不能让宫人知道她开荤。
  “这鸽子烤很不错。”第五轻轻赞叹道,“皮脆肉嫩又多汁,厨子手艺这般好,难怪你长肉了。”
  冯清岁但笑不语。
  游隼严选的鸽子,纪大厨亲手烤制,当然不错。
  “师父你要不要出宫?”
  她问道。
  “要是不想待宫里,我可以让长卿安排。”
  第五轻轻自是早就从她的来信中知道纪长风是纪长卿一事,笑道:“待宫里也无所谓,可以自由出宫便好。”
  她吃完鸽子,净了手,将自己编好的一卷医书拿给冯清岁看。
  冯清岁发现她写的都是入门内容,疑惑道:“师父,你怎么只写基础?”
  “光靠你我二人,救不了多少人。”
  第五轻轻道。
  “要让更多百姓活下来,需要更多人参与其中。这一卷书是给赤脚郎中编的,每个村都有大夫的话,百姓看病就容易了。”
  她又取出一卷医书,道:“这一卷是国策,像消灭痘疮、疟疾,让百姓日常能喝上烧开的水,需要朝廷大力推动。”
  冯清岁明白了。
  师父是想振兴大熙医业,普济苍生。
  她笑道:“长卿已经在找痘牛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找到痘种。”
  第五轻轻点头。
  “不过眼下先得让百姓度过寒冬。”
  大熙虽然已经发现了煤炭的用途,但主流还是烧柴火和木炭,遇上荒年,寸草不生,百姓想伐柴都伐不了。
  京城人口密集,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钱。
  很多百姓冬日别说烧柴取暖或洗澡,便是连一口热饭,都未必吃得上。
  这种情形下,叫他们别喝冷水,改喝热水,无异于对他们说“何不食肉糜”。
  “要将煤炭利用起来。”
  她对冯清岁道。
  “用煤粉和制成的蜂窝煤,一块能烧三到四个时辰,便能抵御严寒,还能烧水和烘烤食物。”
  大熙有不少露天煤矿,若能利用起来,足够百姓熬过许多个冬天。
  冯清岁听了,不免又想起儿时和姐姐熬过的冬天。
  若慈幼院那时有蜂窝煤可烧,她们就不用半夜被冻醒了。
  她抓住第五轻轻的手,笑道:“师父,我这便和长卿说,让他安排人手开采煤矿,让百姓过一个暖冬。”
  第五轻轻笑着道好。
  纪长卿听了冯清岁的转述,不免问起长久以来的疑惑:“你师父到底是哪里人?怎么知道那么多新奇技艺?”
  冯清岁也曾好奇过这个问题。
  她笑着将第五轻轻的回答告诉他:“师父说她梦见过另一个世界,这些新奇技艺都是她在那个世界看到的。”
  纪长卿不曾怀疑这话。
  佛教有三千大世界之说,在他们身处的此方天地之外,说不定真的别有洞天。
  “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也能梦到那方世界。”
  他随口道。
  冯清岁心尖一颤。
  姐姐、姐夫和小与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会不会在另一个世界醒来?
  “我也希望。”
  她轻声道。
  那样她兴许可以找一找姐姐他们。
  日子便在忙碌里一晃而过。
  眨眼便是百日后。
  启帝及众皇子下葬。
  京城高门大户恢复宴饮,宗府广邀亲朋好友参加宗老夫人寿宴。
  贺氏这些天一直盯着东纪,知冯清岁和宗家来往密切,定会参加此次寿宴,对纪鸿德道:“我们等的时机到了。”
  只差临门一脚,纪鸿德反而迟疑了。
  “会不会有点过于儿戏?”
  他犹豫道。
  “万一事败……”
  贺氏沉着脸道:“便是事败,也牵连不到我们。花了这么大功夫,难道你要半途而废?你看他当了三个月摄政王,可有人登门拜访过你?”
  谁都知东纪那边和他们西纪不和,绝不会冒着得罪纪长风的风险来他们西纪做客。
  纪鸿德长叹了一声。
  “罢了,放手一搏吧。”
  贺氏便安排下去。
  宗老夫人寿宴这天,戚氏也随冯清岁和纪长卿去了宗府。
  宗府张灯结彩,宾客满座,贺寿词一浪高过一浪。
  开宴前,宗老夫人拉着冯清岁的手,站在宴席最前面,对众宾客笑道:“今日除了老身过寿,还有一件喜事想和大家分享。”
  众宾客竖起耳朵,正待聆听,却见一个老仆急匆匆走向宗老夫人和冯清岁,不知说了什么,宗老夫人脸色沉了下来。
  第246章 认亲
  “把他们领进来。”宗老夫人沉声道,“我倒要看看,是何人如此胆大包天。”
  一对穿着粗布衣裳、头发斑白、满面尘霜、身形微微佝偻的中年男女旋即被仆从带到宴席上。
  两人站定后,忐忑不安地四处张望,似乎在找什么人。
  待看到冯清岁,眼睛蓦地睁大。
  “大丫!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两人跌跌撞撞地跑向宴席最前面。
  半路妇人左脚绊右脚,扑倒在地上,男人急忙刹住脚步扶她起来。
  “摔痛没?”
  妇人只摇了摇头便继续往前冲。
  冲到冯清岁跟前,张手便要将她抱入怀中。
  “大丫!娘的大丫!”
  五花上前,伸手一挡,妇人抱了个空。
  妇人热泪盈眶:“大丫,是娘呀,你不认得娘了吗?”
  说着从怀里取出一个黝黑发亮,不知包了多少层浆的拨浪鼓,摇了几下,对冯清岁道:“这是你小时候最爱玩的拨浪鼓,还记得吗?”
  冯清岁一脸平静:“你认错人了。”
  “怎么可能认错!”男人走到妇人身边,眼里同样蓄满泪水,“你和你娘年轻时长得一模一样。”
  宾客们恍然大悟,这对中年夫妇是来认亲的。
  那妇人的面容虽然沧桑了些,但仔细看的话,五官和脸型确实和冯夫人有几分相似。
  可冯夫人不是父母双亡的孤女吗?
  怎么突然冒出来一对爹娘?
  “若长得相像就是母女的话,”冯清岁淡淡道,“好些个太妃都应该喊太后娘,而不是娘娘。”
  她说的太后,自然是她师父。
  众宾客:“……”
  理由过于强大,无法反驳。
  对宗映秋尚有几分印象的宾客深以为然。
  要说像,冯夫人和宗映秋长得更像,只是宗家人都没说什么,她们也就权当是巧合罢了。
  男人从袖袋里取出一页泛白的黄纸,颤抖着手打开,道:“你看,这是你的生辰帖,上面还有你的手印呢。”
  宗老夫人冷笑:“一个连指纹都糊成一团的手印能看出什么?这年头,随便拿个生辰帖出来就能认亲?”
  “生辰帖只是为了证明我们和大丫的血缘关系。”
  男人振振有词。
  “大丫和她娘长得这么像,谁看了不说她们是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