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因师父在宫里难以自保,冯清岁又让它给师父和纪长卿放在宫里的眼线送了袖箭等小巧武器和各色毒药。
忙完后,游隼昂首挺胸,神气十足地看着冯清岁。
“嘎嘎!”
——人你以后要是没饭吃,小爷送货养你。
“辛苦了。”冯清岁顺了顺它的背毛,“今晚想吃什么?”
游隼朝隔壁院落转头。
冯清岁:“……”
虽然那些鸽子确实很肥美,但是——
“你不是不吃窝边鸽吗?”她好笑道,“给你从外头买几只。”
游隼:“嘎。”
——野鸽没有家鸽香。
猜到它意思的冯清岁:“……”
“我买回来养肥了你再吃。”
“嘎嘎。”
——好吧。
很久以后,隔壁鸽子第十八代子孙教育它们的孩子:“做鸽最重要的是有一技之长。会送信的鸽和不会送信的鸽,命运截然不同。”
小鸽子一脸懵懂:“古咕固?”
——有什么不同?
“古咕固。”
——寿终正寝和沦为大魔王盘中餐的不同。
城外的流民越聚越多,城里的人能不出城便不出城,但即便待在城里,也因时不时发生的爆炸而悬着一颗心。
冯清岁猜测这些都是赵必翔的手笔。
以赵必翔的丧心病狂,若让他攻入京城,城里怕是要血流成河。
纪长卿留给她的人虽然个个身怀绝技,但也不到一千人,这些人只够她护着纪府、清辉暖绒阁作坊和慈幼院,无法抵挡数以万计的流民。
京城百姓还得靠京师大营守护。
然而京营将士的战斗力被痢疾大幅削弱,真要打起来,恐怕……
皇宫,勤政殿里,皇帝也在忧虑此事。
“恐怕要将蒙州边军调过来。”
他对兵部尚书道。
兵部尚书神色一凛:“陛下,蒙州边军一动,蔡国边军恐怕也会动。”
皇帝拧眉:“那便调煌州边军。”
“陛下,万万不可!”
兵部尚书瞬间紧张。
“勒噶今夏大旱,牛羊严重减产,秋冬定会南下掠夺,若无边军抵挡,勒噶骑兵怕是要长驱直入。”
皇帝:“……”
“那你告诉朕,该如何解京城之围?”
兵部尚书神情一顿。
“臣以为,等京营将士身体康复,定能将流民逐出京畿,遣返原籍。”
皇帝:“京畿大半粮仓已经开仓赈灾,流民还在源源不断涌入,维持不了几日了。”
兵部尚书语塞。
皇帝挥手屏退他,眸色沉沉地望着对面墙上的舆图。
他努力了二十四年,为何大熙不但没有繁荣起来,反而越发衰败与混乱?
因为他……德不配位吗?
两日后,刚过一更,冯清岁忽而从梦中惊醒。
她好像远远听到了打斗声。
“发生什么事了?”
她召来燕驰。
“有流民烧了京畿的粮仓,和京营将士打了起来。”
燕驰回道。
冯清岁容色顿敛。
“开始了。”
第235章 宫变
粮食是能活命的东西,普通流民也许会抢粮仓,但绝不会烧粮仓。
只有想要制造混乱的人,才会这么做。
京畿一乱,京营将士忙不过来,幕后之人便可以伺机指使流民攻城,或者……
发动宫变。
对方能一而再地在城内制造爆炸案,显然早就在京城埋伏了不少人手。
烧粮仓极有可能是为了调虎离山,声东击西,让城里的人手和城外的流民里应外合,破开城门,而后杀向由御林军护卫的皇宫。
甚至宫里说不定也有对方的人。
若事情果真如她猜想这般,师父的处境就危险了。
冯清岁当即给宫里的眼线传信,让他们看好凤仪宫,一旦出现混乱,便护送师父离开。
而后知会城里其他人,时刻准备应战。
继而传令给府卫,严阵以待。
忙完后,她站在庭院里,看着西北方向的夜空,怅然道:“你再不回来,我可真要带着娘离开京城了。”
第五轻轻最近都在日以继夜地编写医书,半夜才歇下。
刚合上眼不久,便听见凄厉惨叫。
顿时翻身坐起。
伸手抓向睡前放在榻边的衣物。
穿戴完毕,她快步走出寝殿,问守在仪门的内侍:“公公,外面怎么了?”
内侍回道:“回娘娘,来了几个刺客,侍卫正在应对。”
第五轻轻神情骤肃。
转身回房将自己的编纂成果裹到包袱皮里,背在身后,而后将游隼投递进宫的袖箭戴在手上,把毒药塞到身上。
准备妥当后,坐到窗边,仔细聆听凤仪宫外的动静。
刺客绝不像内侍说的,只有几个,起码也有几十上百个。
且手上有火铳和霹雳弹。
枪击声和爆炸声陆续响起,琉璃窗都差点震碎。
战斗声响越来越近,很快凤仪宫宫门处,也响起了枪声。
宫人惊得六神无主。
“娘娘,有刺客杀进凤仪宫了!怎么办?”
她从椅上站起,平静道:“藏起来,或者逃出去,保全自己的性命。”
说完往后庭走去。
后庭北侧宫墙外有棵石榴树,先前她和清岁约好,一旦凤仪宫失手,便到此处,等着她的人救援。
她刚走到树下,宫墙另一边抛过来一个绳梯,她扯了扯,确定绳梯安全,而后攀爬上去。
上了墙头,便见一个宫女打扮的女子立在外面,朝她张手。
“娘娘,跳下来吧。”
她跃下墙头。
女子将她接住,放到地上。
而后领着她快步离开:“宫门没开,我们先找个地方藏起来。”
宫门没开?
第五轻轻疑惑道:“刺客怎么进来的?”
莫非炸开了宫墙。
“从排水沟进来的。”女子回道,“大部分刺客都往乾宁宫去了,还有一部分奔着有皇子的妃嫔宫殿去。”
第五轻轻下意识朝乾宁宫方向转头。
赵启若是没能扛过这次宫变,皇位会落入何人之手?大熙百姓又将迎来怎样的命运?
种种思绪在她脑海掠过。
但也只是思忖了片刻,她便回过神来,加快脚步往前走。
她自身尚且自顾不暇,多想无益。
先活下来再说。
乾宁宫。
皇帝听到枪声便知,闯进宫里的刺客,定是赵必翔这个孽障的人。
宣平百自河州回来时,向他禀报过,承天军贼首和赵必翔长得有几分相像,且故意易容成赵必翔的模样,心思诡谲。
他知道不是那贼首心思诡谲,而是赵必翔故意找了个替身,转移他的注意力。
这孽障潜逃在外后,手段倒是越发了得。
竟连皇宫都让他的人钻进来了。
皇帝寒着脸下令:“格杀勿论。”
“是!”
御林军统领领命而去。
皇帝又将御前侍卫统领于莫方召来:“增派二十人去凤仪宫,务必要护住皇后。”
于莫方道好。
旋即点了人过去。
一切安排妥当后,皇帝在御书房静候战斗结束。
“陛下,皇后娘娘被刺客抓走了。”
一个内侍急匆匆地赶到御书房外,高声喊道。
皇帝霍地站起。
疾步走出御书房,视线穿过护在门前的御前侍卫,看向内侍。
“皇后被抓走了?”
内侍点头:“刺客炸开了凤仪宫门,和侍卫缠斗起来,另有刺客绕到后庭,劫走皇后娘娘。”
皇帝神色骤变。
下一瞬,于莫方方才派出去的侍卫匆匆赶来回禀:“陛下,皇后娘娘不在凤仪宫里。”
皇帝有片刻失聪。
轻轻她,竟真的出事了?
就在这一刹那,那个来报信的内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越重重侍卫,掠至皇帝身侧,将一把薄刀架到皇帝脖颈上。
“别动,刀片有毒。”
“内侍”面无表情地看着众侍卫道。
于莫方头皮瞬间发麻。
完了。
陛下竟在他眼皮子底下被人给劫持了。
这内侍居然是刺客?!
不是陛下放到凤仪宫伺候皇后娘娘的贴身内侍吗?!
是潜伏已久的钉子,还是被人易容替代了?
没人敢动。
包括皇帝。
“让御林军停止作战。”
“内侍”命令皇帝。
皇帝寒着脸对于莫方道:“通知林统领,放行。”
于莫方领命。
不一会,枪声停歇。
一道皇帝分外熟悉的身影领着几十个黑衣人迈步走进殿门。
忙完后,游隼昂首挺胸,神气十足地看着冯清岁。
“嘎嘎!”
——人你以后要是没饭吃,小爷送货养你。
“辛苦了。”冯清岁顺了顺它的背毛,“今晚想吃什么?”
游隼朝隔壁院落转头。
冯清岁:“……”
虽然那些鸽子确实很肥美,但是——
“你不是不吃窝边鸽吗?”她好笑道,“给你从外头买几只。”
游隼:“嘎。”
——野鸽没有家鸽香。
猜到它意思的冯清岁:“……”
“我买回来养肥了你再吃。”
“嘎嘎。”
——好吧。
很久以后,隔壁鸽子第十八代子孙教育它们的孩子:“做鸽最重要的是有一技之长。会送信的鸽和不会送信的鸽,命运截然不同。”
小鸽子一脸懵懂:“古咕固?”
——有什么不同?
“古咕固。”
——寿终正寝和沦为大魔王盘中餐的不同。
城外的流民越聚越多,城里的人能不出城便不出城,但即便待在城里,也因时不时发生的爆炸而悬着一颗心。
冯清岁猜测这些都是赵必翔的手笔。
以赵必翔的丧心病狂,若让他攻入京城,城里怕是要血流成河。
纪长卿留给她的人虽然个个身怀绝技,但也不到一千人,这些人只够她护着纪府、清辉暖绒阁作坊和慈幼院,无法抵挡数以万计的流民。
京城百姓还得靠京师大营守护。
然而京营将士的战斗力被痢疾大幅削弱,真要打起来,恐怕……
皇宫,勤政殿里,皇帝也在忧虑此事。
“恐怕要将蒙州边军调过来。”
他对兵部尚书道。
兵部尚书神色一凛:“陛下,蒙州边军一动,蔡国边军恐怕也会动。”
皇帝拧眉:“那便调煌州边军。”
“陛下,万万不可!”
兵部尚书瞬间紧张。
“勒噶今夏大旱,牛羊严重减产,秋冬定会南下掠夺,若无边军抵挡,勒噶骑兵怕是要长驱直入。”
皇帝:“……”
“那你告诉朕,该如何解京城之围?”
兵部尚书神情一顿。
“臣以为,等京营将士身体康复,定能将流民逐出京畿,遣返原籍。”
皇帝:“京畿大半粮仓已经开仓赈灾,流民还在源源不断涌入,维持不了几日了。”
兵部尚书语塞。
皇帝挥手屏退他,眸色沉沉地望着对面墙上的舆图。
他努力了二十四年,为何大熙不但没有繁荣起来,反而越发衰败与混乱?
因为他……德不配位吗?
两日后,刚过一更,冯清岁忽而从梦中惊醒。
她好像远远听到了打斗声。
“发生什么事了?”
她召来燕驰。
“有流民烧了京畿的粮仓,和京营将士打了起来。”
燕驰回道。
冯清岁容色顿敛。
“开始了。”
第235章 宫变
粮食是能活命的东西,普通流民也许会抢粮仓,但绝不会烧粮仓。
只有想要制造混乱的人,才会这么做。
京畿一乱,京营将士忙不过来,幕后之人便可以伺机指使流民攻城,或者……
发动宫变。
对方能一而再地在城内制造爆炸案,显然早就在京城埋伏了不少人手。
烧粮仓极有可能是为了调虎离山,声东击西,让城里的人手和城外的流民里应外合,破开城门,而后杀向由御林军护卫的皇宫。
甚至宫里说不定也有对方的人。
若事情果真如她猜想这般,师父的处境就危险了。
冯清岁当即给宫里的眼线传信,让他们看好凤仪宫,一旦出现混乱,便护送师父离开。
而后知会城里其他人,时刻准备应战。
继而传令给府卫,严阵以待。
忙完后,她站在庭院里,看着西北方向的夜空,怅然道:“你再不回来,我可真要带着娘离开京城了。”
第五轻轻最近都在日以继夜地编写医书,半夜才歇下。
刚合上眼不久,便听见凄厉惨叫。
顿时翻身坐起。
伸手抓向睡前放在榻边的衣物。
穿戴完毕,她快步走出寝殿,问守在仪门的内侍:“公公,外面怎么了?”
内侍回道:“回娘娘,来了几个刺客,侍卫正在应对。”
第五轻轻神情骤肃。
转身回房将自己的编纂成果裹到包袱皮里,背在身后,而后将游隼投递进宫的袖箭戴在手上,把毒药塞到身上。
准备妥当后,坐到窗边,仔细聆听凤仪宫外的动静。
刺客绝不像内侍说的,只有几个,起码也有几十上百个。
且手上有火铳和霹雳弹。
枪击声和爆炸声陆续响起,琉璃窗都差点震碎。
战斗声响越来越近,很快凤仪宫宫门处,也响起了枪声。
宫人惊得六神无主。
“娘娘,有刺客杀进凤仪宫了!怎么办?”
她从椅上站起,平静道:“藏起来,或者逃出去,保全自己的性命。”
说完往后庭走去。
后庭北侧宫墙外有棵石榴树,先前她和清岁约好,一旦凤仪宫失手,便到此处,等着她的人救援。
她刚走到树下,宫墙另一边抛过来一个绳梯,她扯了扯,确定绳梯安全,而后攀爬上去。
上了墙头,便见一个宫女打扮的女子立在外面,朝她张手。
“娘娘,跳下来吧。”
她跃下墙头。
女子将她接住,放到地上。
而后领着她快步离开:“宫门没开,我们先找个地方藏起来。”
宫门没开?
第五轻轻疑惑道:“刺客怎么进来的?”
莫非炸开了宫墙。
“从排水沟进来的。”女子回道,“大部分刺客都往乾宁宫去了,还有一部分奔着有皇子的妃嫔宫殿去。”
第五轻轻下意识朝乾宁宫方向转头。
赵启若是没能扛过这次宫变,皇位会落入何人之手?大熙百姓又将迎来怎样的命运?
种种思绪在她脑海掠过。
但也只是思忖了片刻,她便回过神来,加快脚步往前走。
她自身尚且自顾不暇,多想无益。
先活下来再说。
乾宁宫。
皇帝听到枪声便知,闯进宫里的刺客,定是赵必翔这个孽障的人。
宣平百自河州回来时,向他禀报过,承天军贼首和赵必翔长得有几分相像,且故意易容成赵必翔的模样,心思诡谲。
他知道不是那贼首心思诡谲,而是赵必翔故意找了个替身,转移他的注意力。
这孽障潜逃在外后,手段倒是越发了得。
竟连皇宫都让他的人钻进来了。
皇帝寒着脸下令:“格杀勿论。”
“是!”
御林军统领领命而去。
皇帝又将御前侍卫统领于莫方召来:“增派二十人去凤仪宫,务必要护住皇后。”
于莫方道好。
旋即点了人过去。
一切安排妥当后,皇帝在御书房静候战斗结束。
“陛下,皇后娘娘被刺客抓走了。”
一个内侍急匆匆地赶到御书房外,高声喊道。
皇帝霍地站起。
疾步走出御书房,视线穿过护在门前的御前侍卫,看向内侍。
“皇后被抓走了?”
内侍点头:“刺客炸开了凤仪宫门,和侍卫缠斗起来,另有刺客绕到后庭,劫走皇后娘娘。”
皇帝神色骤变。
下一瞬,于莫方方才派出去的侍卫匆匆赶来回禀:“陛下,皇后娘娘不在凤仪宫里。”
皇帝有片刻失聪。
轻轻她,竟真的出事了?
就在这一刹那,那个来报信的内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越重重侍卫,掠至皇帝身侧,将一把薄刀架到皇帝脖颈上。
“别动,刀片有毒。”
“内侍”面无表情地看着众侍卫道。
于莫方头皮瞬间发麻。
完了。
陛下竟在他眼皮子底下被人给劫持了。
这内侍居然是刺客?!
不是陛下放到凤仪宫伺候皇后娘娘的贴身内侍吗?!
是潜伏已久的钉子,还是被人易容替代了?
没人敢动。
包括皇帝。
“让御林军停止作战。”
“内侍”命令皇帝。
皇帝寒着脸对于莫方道:“通知林统领,放行。”
于莫方领命。
不一会,枪声停歇。
一道皇帝分外熟悉的身影领着几十个黑衣人迈步走进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