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西梅山漫山遍野都是梅树,春日景色很好,但眼下正值寒冬,除了零星绽放的腊梅和山茶,没什么景可赏。
戚氏也没有赏景的心。
想到自己儿子逾弱冠就走了,孤零零地葬在这么个萧索的破山头,在地下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就忍不住悲从中来。
泪水啪嗒啪嗒往下掉。
冯清岁正要宽慰她,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哭嚎声,抬头望去,正是坟地所在方向。
不由心中纳闷:怎么除了她这小寡妇,还有人来哭坟?
莫非是纪长风的老相好?
她下意识朝纪长卿看去,以为他或许知道,却见他也一脸迷惑。
戚氏拭去泪水,问道:“是谁在那?”
纪长卿摇头:“不知何人。”
冯清岁扶着戚氏走到坟前,方看清哭嚎之人的面目,是个年纪和她差不多的陌生姑娘。
这姑娘穿着虽然朴素,但妆容极美,眼妆和面霜应该是特制的,纵是她泪流满面,也不曾毁妆。
戚氏也不认得这姑娘,疑惑道:“你是谁?为何在我儿坟前哭嚎?”
那姑娘听见问话,在他们到来时中断的哭声又响了起来。
“呜呜呜……呜呜呜……我、我对不起纪将军……”
大有不哭塌西梅山不罢休的架势。
冯清岁不想白等,问五花要了扫帚,打扫起坟头的落叶。
纪长卿也拿了把扫帚,默默打扫。
戚氏将供果、点心、米饭和酒水摆到坟前,点了香烛,一一插上。
那姑娘见没人理她,哭声慢慢停了下来。
“纪将军是为了救我才死的。”
她语出惊人。
纪长卿:“???”
他怎么不知道自己救过这么一号人!
冯清岁扫帚一顿,朝这姑娘投去惊诧目光。
才解决了金氏,又冒出一个?给纪长风当未亡人是什么香饽饽不成?
戚氏满脸错愕道:“我们长风不是战死的吗?怎么跟你扯上关系?”
某姑娘抬手,边用袖子抹泪边道:“怪我年轻气盛,自以为学了几套鞭法,会一点骑术,就妄想上阵杀敌。”
“两军开战前,我刚好去边境看望几个舅舅,见当地百姓惨遭烧杀掳掠,气上心头,便要提鞭上阵,舅舅们不许,说自有他们御敌,轮不到我一个女子上场。”
“我没听,在舅舅们和纪将军率兵出战后,尾随在后,也上了战场。”
纪长卿听她说到这里,明白她的身份了——当时和他并肩作战的是宗家军,宗家曾和宁国公府联姻,那位宗小姐红颜薄命,生产当天就去了。
一年后,她那位世子夫君就娶了新人,宗家人怕她用命换来的女儿遭继母虐待,将孩子抱到宗家抚养。
许是受宗家风气影响,这女娃长大后,不爱琴棋书画,却爱舞枪弄棒,骑马耍鞭。
不曾想,她去边境探望舅舅,竟还跑到战场玩儿。
战场是她想玩就玩的吗?
纪长卿想起来,当初己方占了上风后,他一边对敌,一边寻找死遁的时机。
因见一个小兵刚甩出手中鞭子,就被敌将夺了过去,眼看就要被一刀削脖,他策马过去,替那小兵解了围,和那敌将且战且走,引了一小波敌卒走到偏僻处,顺理成章同归于尽。
那个小兵,是这位宁大小姐扮的?
宁凤鸾悲泣道:“我混进战场后,仗着一手好鞭法,打败了好几个敌卒,不想遇到个武艺高强的敌将,将我的鞭子缴了去,危难之际,纪将军赶过来,拦住了敌将的刀。”
“却不曾想,他和那敌将缠斗之时,送了性命……”
“若不是我自作主张,跑去参战,纪将军可能就不会死了,我……纪将军这份恩情,我就是结草衔环,也报答不了。”
戚氏又一次听到长子的殒命过程,泪水跟决堤的河水似的,淌个不停。
冯清岁却一脸怒色。
“你私上战场,扰乱战事,害死大将,掉几滴眼泪就想了事?你那几个舅舅可真会徇私枉法,包庇纵容!”
宁凤鸾忙道:“舅舅们知道这事,恨不能当场打死我,念在我娘就留了我一条血脉,才饶了我一命,让我受了宗家家法。”
“我被寒铁鞭打了足足四十九鞭,在床上躺了三个月才能下地,一下地就到坟前祭拜纪将军来了。”
怕戚氏三人不信,她挽起袖子,露出虽已褪痂,颜色仍较周围肤色深许多的残痕。
冯清岁上前抓住她手腕,把过脉,见确实是重伤初愈,元气大损的脉象,才信了她受过鞭打这话。
但她若真愧疚,就不会拿纪长风当踏脚石,给自己抬身价。
“你若真心谢他,就将这番恩情埋在心底,别到处嚷嚷。省得大好名声,都给你玷污了。”
“长风他是为国为民战死的,不是为了救你而死的!”
戚氏反应过来,附和道:“没错,方才这些话,你在我们跟前说也就罢了,若传到外头去,对你和长风的名声都没好处。”
那些爱嚼舌根的,指不定传成什么样呢,要是编出些冲冠一怒为红颜,为爱死战之类的胡话,再大的功绩都要被掩盖。
宁凤鸾忙道:“这话舅舅们也叮嘱过我,我晓得的。纪将军的恩情我是还不了了,只盼日后能为伯母效犬马之劳,让纪将军在天之灵也好放心。”
戚氏摆摆手:“不用,见着你我就想起他怎么走的,受不住。”
宁凤鸾:“……”
她偷觑了一眼纪长卿,心道来日方长,慢慢熟络便是。
冯清岁三人给纪长风扫完墓后,和宁凤鸾一起下山,走到山脚马车边,宁凤鸾提了个让冯清岁颇为意外的请求。
第34章 他该不会不行吧
“先前我们府里有一奸猾老奴,欺上瞒下,中饱私囊,被我送去牙行,不想被夫人买了去。”
宁凤鸾歉笑道。
“府上管事不知情,见本该在别城的奴婢大咧咧现身南北大街,以为她使了手段,逃离在外,一时冲动,带了家丁去捉人,竟与夫人起了冲突。”
“冒犯之处,还请夫人原谅。”
冯清岁方知她是那位宁国公府大小姐,难怪骄纵至此。
“我说堂堂国公府管事,怎如此冲动,原来是仆似主人形。”
她笑道。
“等他从府衙大牢出来,宁小姐可得好好管教,不然哪天闯下弥天大祸,就不好收场了。”
宁凤鸾心头火起。
她好声好气道歉,这人还冷嘲热讽,若非顾念她的遗孀身份,她保管一鞭子甩去。
“夫人说得对,回头我定当严加管教。”
她挤出一丝笑容。
“只是那奸奴惯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温温顺顺,私底下不知做多少手脚,我母亲的嫁妆铺子由她全权打理,竟被她贪墨了大半。”
“夫人如今对她委以重任,怕是要遭背刺,纪将军待我恩重如山,我岂能祸害夫人?”
“不如将人还我,个中损失,我十倍奉还。”
“我用着挺顺的。”
冯清岁毫不迟疑地回绝。
“古人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想来这人也和橘子一样,境遇不同,行事也不同,贵府管束不了她,不代表我管束不了她。”
“何况宁小姐犯下天大罪过,尚有改过的机会,为何效忠多年的奴仆,犯个错就要一棍子打死,叫人不得翻身?”
“得饶人处且饶人呐。”
宁凤鸾被她说得哑口无言。
冯清岁几人的驴车马车绝尘而去后,她抽出腰间软鞭,对着近旁草木,狠狠抽打了一顿,犹不能发泄心中郁气。
“等我进了纪家门,定将这贱人赶去庙里,一辈子伺候青灯古佛!”
她恨恨咬牙。
从西梅山回城的路上,有座红叶寺,戚氏想添点香油钱,冯清岁几人便在这里停了车。
寺庙建在半山腰处,拾阶而上时,冯清岁远远瞥见前方有两道女子身影,似是主仆二人,只不知谁家小姐。
那两人走得慢,不一会就被他们追上。
山道狭窄,只容两人并行,察觉身后有人,那两人站到一侧,让他们先过。
冯清岁冲对方感激一笑。
下一瞬,却见那位小姐模样的娇弱女子,“啊呀”一声,倾身朝她身后倒去。
她身后跟着纪长卿。
女子这一倒,怕是要倒到纪长卿怀里去。
冯清岁本想伸手扶人,见女子容貌昳丽,纤腰袅娜,似弱柳扶风,是难得的美人,又有点迟疑。
——万一纪长卿就好这一款呢?她贸然伸手,岂不是毁了一段情缘?
便没有动作。
纪长卿一早瞥见女子举动,以为冯清岁会拦着,也没闪避。
哪知冯清岁纹丝不动,任由女子跌落,却又偷偷拿眼看他,便知这人故意为之。
戚氏也没有赏景的心。
想到自己儿子逾弱冠就走了,孤零零地葬在这么个萧索的破山头,在地下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就忍不住悲从中来。
泪水啪嗒啪嗒往下掉。
冯清岁正要宽慰她,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哭嚎声,抬头望去,正是坟地所在方向。
不由心中纳闷:怎么除了她这小寡妇,还有人来哭坟?
莫非是纪长风的老相好?
她下意识朝纪长卿看去,以为他或许知道,却见他也一脸迷惑。
戚氏拭去泪水,问道:“是谁在那?”
纪长卿摇头:“不知何人。”
冯清岁扶着戚氏走到坟前,方看清哭嚎之人的面目,是个年纪和她差不多的陌生姑娘。
这姑娘穿着虽然朴素,但妆容极美,眼妆和面霜应该是特制的,纵是她泪流满面,也不曾毁妆。
戚氏也不认得这姑娘,疑惑道:“你是谁?为何在我儿坟前哭嚎?”
那姑娘听见问话,在他们到来时中断的哭声又响了起来。
“呜呜呜……呜呜呜……我、我对不起纪将军……”
大有不哭塌西梅山不罢休的架势。
冯清岁不想白等,问五花要了扫帚,打扫起坟头的落叶。
纪长卿也拿了把扫帚,默默打扫。
戚氏将供果、点心、米饭和酒水摆到坟前,点了香烛,一一插上。
那姑娘见没人理她,哭声慢慢停了下来。
“纪将军是为了救我才死的。”
她语出惊人。
纪长卿:“???”
他怎么不知道自己救过这么一号人!
冯清岁扫帚一顿,朝这姑娘投去惊诧目光。
才解决了金氏,又冒出一个?给纪长风当未亡人是什么香饽饽不成?
戚氏满脸错愕道:“我们长风不是战死的吗?怎么跟你扯上关系?”
某姑娘抬手,边用袖子抹泪边道:“怪我年轻气盛,自以为学了几套鞭法,会一点骑术,就妄想上阵杀敌。”
“两军开战前,我刚好去边境看望几个舅舅,见当地百姓惨遭烧杀掳掠,气上心头,便要提鞭上阵,舅舅们不许,说自有他们御敌,轮不到我一个女子上场。”
“我没听,在舅舅们和纪将军率兵出战后,尾随在后,也上了战场。”
纪长卿听她说到这里,明白她的身份了——当时和他并肩作战的是宗家军,宗家曾和宁国公府联姻,那位宗小姐红颜薄命,生产当天就去了。
一年后,她那位世子夫君就娶了新人,宗家人怕她用命换来的女儿遭继母虐待,将孩子抱到宗家抚养。
许是受宗家风气影响,这女娃长大后,不爱琴棋书画,却爱舞枪弄棒,骑马耍鞭。
不曾想,她去边境探望舅舅,竟还跑到战场玩儿。
战场是她想玩就玩的吗?
纪长卿想起来,当初己方占了上风后,他一边对敌,一边寻找死遁的时机。
因见一个小兵刚甩出手中鞭子,就被敌将夺了过去,眼看就要被一刀削脖,他策马过去,替那小兵解了围,和那敌将且战且走,引了一小波敌卒走到偏僻处,顺理成章同归于尽。
那个小兵,是这位宁大小姐扮的?
宁凤鸾悲泣道:“我混进战场后,仗着一手好鞭法,打败了好几个敌卒,不想遇到个武艺高强的敌将,将我的鞭子缴了去,危难之际,纪将军赶过来,拦住了敌将的刀。”
“却不曾想,他和那敌将缠斗之时,送了性命……”
“若不是我自作主张,跑去参战,纪将军可能就不会死了,我……纪将军这份恩情,我就是结草衔环,也报答不了。”
戚氏又一次听到长子的殒命过程,泪水跟决堤的河水似的,淌个不停。
冯清岁却一脸怒色。
“你私上战场,扰乱战事,害死大将,掉几滴眼泪就想了事?你那几个舅舅可真会徇私枉法,包庇纵容!”
宁凤鸾忙道:“舅舅们知道这事,恨不能当场打死我,念在我娘就留了我一条血脉,才饶了我一命,让我受了宗家家法。”
“我被寒铁鞭打了足足四十九鞭,在床上躺了三个月才能下地,一下地就到坟前祭拜纪将军来了。”
怕戚氏三人不信,她挽起袖子,露出虽已褪痂,颜色仍较周围肤色深许多的残痕。
冯清岁上前抓住她手腕,把过脉,见确实是重伤初愈,元气大损的脉象,才信了她受过鞭打这话。
但她若真愧疚,就不会拿纪长风当踏脚石,给自己抬身价。
“你若真心谢他,就将这番恩情埋在心底,别到处嚷嚷。省得大好名声,都给你玷污了。”
“长风他是为国为民战死的,不是为了救你而死的!”
戚氏反应过来,附和道:“没错,方才这些话,你在我们跟前说也就罢了,若传到外头去,对你和长风的名声都没好处。”
那些爱嚼舌根的,指不定传成什么样呢,要是编出些冲冠一怒为红颜,为爱死战之类的胡话,再大的功绩都要被掩盖。
宁凤鸾忙道:“这话舅舅们也叮嘱过我,我晓得的。纪将军的恩情我是还不了了,只盼日后能为伯母效犬马之劳,让纪将军在天之灵也好放心。”
戚氏摆摆手:“不用,见着你我就想起他怎么走的,受不住。”
宁凤鸾:“……”
她偷觑了一眼纪长卿,心道来日方长,慢慢熟络便是。
冯清岁三人给纪长风扫完墓后,和宁凤鸾一起下山,走到山脚马车边,宁凤鸾提了个让冯清岁颇为意外的请求。
第34章 他该不会不行吧
“先前我们府里有一奸猾老奴,欺上瞒下,中饱私囊,被我送去牙行,不想被夫人买了去。”
宁凤鸾歉笑道。
“府上管事不知情,见本该在别城的奴婢大咧咧现身南北大街,以为她使了手段,逃离在外,一时冲动,带了家丁去捉人,竟与夫人起了冲突。”
“冒犯之处,还请夫人原谅。”
冯清岁方知她是那位宁国公府大小姐,难怪骄纵至此。
“我说堂堂国公府管事,怎如此冲动,原来是仆似主人形。”
她笑道。
“等他从府衙大牢出来,宁小姐可得好好管教,不然哪天闯下弥天大祸,就不好收场了。”
宁凤鸾心头火起。
她好声好气道歉,这人还冷嘲热讽,若非顾念她的遗孀身份,她保管一鞭子甩去。
“夫人说得对,回头我定当严加管教。”
她挤出一丝笑容。
“只是那奸奴惯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温温顺顺,私底下不知做多少手脚,我母亲的嫁妆铺子由她全权打理,竟被她贪墨了大半。”
“夫人如今对她委以重任,怕是要遭背刺,纪将军待我恩重如山,我岂能祸害夫人?”
“不如将人还我,个中损失,我十倍奉还。”
“我用着挺顺的。”
冯清岁毫不迟疑地回绝。
“古人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想来这人也和橘子一样,境遇不同,行事也不同,贵府管束不了她,不代表我管束不了她。”
“何况宁小姐犯下天大罪过,尚有改过的机会,为何效忠多年的奴仆,犯个错就要一棍子打死,叫人不得翻身?”
“得饶人处且饶人呐。”
宁凤鸾被她说得哑口无言。
冯清岁几人的驴车马车绝尘而去后,她抽出腰间软鞭,对着近旁草木,狠狠抽打了一顿,犹不能发泄心中郁气。
“等我进了纪家门,定将这贱人赶去庙里,一辈子伺候青灯古佛!”
她恨恨咬牙。
从西梅山回城的路上,有座红叶寺,戚氏想添点香油钱,冯清岁几人便在这里停了车。
寺庙建在半山腰处,拾阶而上时,冯清岁远远瞥见前方有两道女子身影,似是主仆二人,只不知谁家小姐。
那两人走得慢,不一会就被他们追上。
山道狭窄,只容两人并行,察觉身后有人,那两人站到一侧,让他们先过。
冯清岁冲对方感激一笑。
下一瞬,却见那位小姐模样的娇弱女子,“啊呀”一声,倾身朝她身后倒去。
她身后跟着纪长卿。
女子这一倒,怕是要倒到纪长卿怀里去。
冯清岁本想伸手扶人,见女子容貌昳丽,纤腰袅娜,似弱柳扶风,是难得的美人,又有点迟疑。
——万一纪长卿就好这一款呢?她贸然伸手,岂不是毁了一段情缘?
便没有动作。
纪长卿一早瞥见女子举动,以为冯清岁会拦着,也没闪避。
哪知冯清岁纹丝不动,任由女子跌落,却又偷偷拿眼看他,便知这人故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