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高热是伤口感染造成的。
  她清了创,敷了药,开了个方子给徐嬷嬷:“捡两副药回来,煎给他喝。”
  徐嬷嬷交代青麦去办。
  冯清岁将少年的来历说了,徐嬷嬷点头:“夫人放心,奴婢会小心照看他的。”
  “你办事,我放心得很。”
  冯清岁笑道。
  徐嬷嬷也笑了笑,旋即提起一事:“上次那批毛衣和羽绒服赶制出来后,帮工就休了假,如今也有几天了,有那等不急的,已经来问奴婢何时开工。”
  冯清岁办这俩作坊只是为了制作那批捐给慈幼院的衣物,倒是不曾想过后续。
  “没什么要做的了,关了吧。”
  徐嬷嬷微微叹息:“那倒是可惜了,市面上还不曾有人卖这毛衣和羽绒呢。”
  冯清岁心中一动:“嬷嬷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奴婢听说今冬是罕见的冷冬,皮草特别走俏,咱们这毛衣羽绒,虽不如皮草贵重,却是一样暖和,还更轻便,若能开个铺子卖一卖,也能赚上不少钱。”
  徐嬷嬷回道。
  没人会嫌钱多,何况冯清岁本就没多少进账。
  只是……她蹙了蹙眉:“羽绒易得,羊毛却难寻,京城这边多半剥皮吃羊,少有烫毛吃羊的,上次那批衣物就费了不少功夫才集够羊毛,再要制毛衣,怕是不够材料。”
  “这倒不算难事。”
  徐嬷嬷笑道。
  “游牧之地的羊春夏之交都会换毛,积攒了不知多少羊毛,托做关外买卖的行商运些回来便有了。”
  “那些行商都养有鹰隼,两地也都有队伍,快马加鞭,十天半个月就有货了。这段时日我们可以先物色装修铺子。”
  冯清岁见她胸有成竹,便道:“那就交给嬷嬷了。”
  “好咧!”
  徐嬷嬷说干就干,没过两天就找好铺子,冯清岁签好租约她就开始装修,作坊这边则紧锣密鼓地采购材料制作样衣。
  期间冯清岁照样天天去荣昌侯府陪魏氏散步。
  魏氏又减了好几斤,身形渐渐苗条起来,脸上的笑意也愈发多了,据她说,如今荣昌侯世子一个月有半个月歇在她那。
  虽是连这等私密事都说给冯清岁听,口风却又严得很,丝毫不曾透露那位“翠姨娘”早就换了个人的事。
  冯清岁只装不知,却是不曾再遇见韩瑞轩,不好从他这边下手。
  就在她准备另辟蹊径时,徐嬷嬷告诉她,铺子可以开张了。
  “须得起个名字才行。”
  徐嬷嬷道。
  冯清岁思忖片刻,回道:“叫清辉暖绒阁吧。”
  “这个名字好!”徐嬷嬷夸道,“可有什么出处?”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出自唐刘昚虚的《阙题》。”
  冯清岁说完,却是想起了姐姐和小与。
  姐姐小名清溪,是姐夫起的,他很喜欢《阙题》那句“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后来孩子出生,就取了“春与”。
  她见姐姐有了小名,就照着给自己也取了一个。
  反正她也是跟姐姐姓的。
  徐嬷嬷拿了名字就让人做了牌匾,择日开张,开张前一天,冯清岁趁着一家人吃饭的契机,给戚氏和纪长卿都送了一件羽绒长袄、一件羽绒背心、一件高领毛衣和一条围巾。
  长袄款式是按时下冬衣款式裁的,看起来就是普通袄子。
  但戚氏一上手就惊讶:“怎么这么轻?”
  “里面填的是鹅绒不是棉花。”
  冯清岁笑道。
  “怪不得这么蓬松。”
  戚氏笑吟吟道,对长袍很是喜爱。
  冯清岁顺口将自己在南北大街开了暖绒阁的事说了,戚氏赞许道:“合该有个自己的产业。”
  纪长卿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琢磨着冯清岁此举的深意。
  早在巡查慈幼院时,他就知道冯清岁开了作坊,用羽绒羊毛制衣,这人早不送衣,晚不送衣,偏偏在他打算撵走她之时送,莫不是变相为自己求情?
  算了,看在她两次救命之恩的份上,姑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愿她别捅出他也收拾不了的篓子来。
  他将自己那份衣物带回院子,让百福收了起来,并不打算穿上身。
  孰料是夜气温骤降,庭院鱼池都结了一层冰,饶是他身强体壮,穿着那身上朝用的皮朝衣也有点冷。
  外头风又大,脖子吹得冷飕飕的。
  得再穿件大氅,围条围巾才好。
  那样又未免太累赘了。
  忽想起冯清岁送的那件高领毛衣,若是穿在皮朝衣里,看起来既不臃肿,又能遮脖子,倒是刚刚好。
  他迟疑片刻,让百福拿了过来。
  穿上后,果然如他所想,恰到好处,便直接穿去上朝了。
  天刚微微亮,宫门前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轿,不管是坐轿子来的,还是坐车来的,到了宫门前,都得下来,徒步走到勤政殿。
  北风呼啸,又冷又干,刮得人脸皮都要裂开。
  众官员裹着大氅,揣着手炉,缩着脖子,跟蜗牛似的,慢吞吞走着。
  在这一众臃肿缓慢的队伍里,依然身形挺拔,阔步而行的纪长卿就成了显眼包。
  “年轻人就是不一样,仗着火气大衣服也不肯多穿。”
  一位老大人酸溜溜道。
  “可不是,等年纪上来,遭了大罪,就要悔不当初了。”一旁的人附和。
  跟在纪长卿身侧的太仆少卿上官牧本想揶揄两句——他和纪长卿是同期进士,纪长卿中了状元,他中了榜眼,两人交情匪浅——却眼尖地看到纪长卿朝衣下穿的衣物非同寻常。
  “这是……羊毛线织的?”
  他惊奇道。
  “怎么织得这么巧?给我瞧瞧。”
  说着就要伸手扯来看。
  纪长卿拍开他的手:“要看便看,动什么手。”
  “这么宝贝,该不会是你相好送的吧?”上官牧戏谑道。
  纪长卿沉下脸:“胡说什么,这是……”
  想说长嫂准备的,又怕这厮口里还是不干不净,只好将冯清岁那铺子说出来:“是南北大街清辉暖绒阁售卖的物件。”
  说完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待听见上官牧恍然大悟道“原来是清辉暖绒阁的,下朝了我去瞧瞧”,近侧几人也若有所思的模样,忽而明白过来。
  敢情冯清岁送衣物不是为了讨好他,而是为了让他带货?
  第30章 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便是纪长卿气得牙痒痒的,也没妨碍带货效果,当天下午,清辉暖绒阁就迎来了第一波客人。
  上官牧和一众年轻官员看过铺里的毛衣和羽绒样衣后,纷纷量体下订。
  有的还让掌柜遣人上门,给府里的女眷也量身定做一批。
  订单越积越厚。
  第一场初雪到来时,高门大户都穿上了毛衣和羽绒服。
  羽绒轻盈保暖,穿过的,就没有不爱的。
  皮草铺因此损了不少生意。
  损失最大的,莫过于就在清辉暖绒阁斜对面的锦衣阁。
  这锦衣阁,便是徐嬷嬷先前掌管的宁国公府大小姐亡母留下的嫁妆铺子,徐嬷嬷被撤下后,换了个姓熊的新掌柜。
  熊掌柜先前见皮草畅销,进了一大批货,指望大赚一笔,显摆一下自己的本事。
  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清辉暖绒阁,把皮草的生意都抢了,他那批货才卖了不到两成,都积压在仓库里。
  下雪前人们就把冬衣置办妥当,他这批货,便是卖到明年恐怕也卖不完。
  自然恨极了清辉暖绒阁。
  这天锦衣阁打烊后,他坐车回家,经过清辉暖绒阁时,见铺前停了辆马车,几个伙计正从马车上卸货,那一包又一包货物看得他两眼发红。
  忽然瞥见半开的车窗帘后坐着一个妇人,那妇人面容分外熟悉。
  “这不是徐氏吗?”
  他惊愕道。
  他本来就是宁国公继室仲氏的人,先头夫人留下的陪房他都见过,徐氏这种有实权的管事就见得更多了。
  “徐氏不是被牙行卖到乌城去了吗?怎么还在这?”
  他仿佛窥见了大秘密,低声吩咐车夫:“先绕一圈,再回来跟着这车。”
  等徐氏的车卸完货,离开南北大街,他悄然追了上去,直追到羊毛作坊所在街巷。
  “原来那清辉暖绒阁就是徐氏的手笔!”
  他冷笑一声。
  旋即赶去宁国公府,将事情报给宁大小姐。
  翌日上午,冯清岁在后花园陪大黑狗玩抛球,五花突然来报:“青麦说宁国公府的管事带人去了羽绒作坊,说徐嬷嬷是逃奴,要将她带走。”
  冯清岁脸色微变,带上徐嬷嬷的卖身契,匆匆去了作坊。
  只见一个国字脸的中年男人正领着一帮家丁和作坊的帮工对峙,叫嚣道:“速速将人交出,不然马上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