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粉白的脸,扑闪扑闪的眼眸。
  巧儿猜测着,然后道:“小姐说,人的出身无法选择,我们不会嫌弃你。”
  即便这样,阿玉还是有些低落,肩头都耷拢沉下。
  他声音如蚊蝇。
  但巧儿还是听见了。
  他说自己是娼妓之子。
  巧儿听后惊讶,难怪他明明长得还好,为何就没人买?
  巧儿见他神色紧张,手上花环变形了都没意识到。
  “好了好了,我就是随口一问,你放心这里没人在意。”
  这时候外面有人进来,大牛见她:“巧儿姑娘,老爷带了口信来。”
  巧儿听后十分高兴,带着大牛去见赵明珠。
  赵明珠正好要提着小桶再战赶海。
  看见大牛后,她就知道镇国公来信了:“进来吧。”
  她和镇国公约定过,一切都平静后再联系。
  这次看来是好消息来了。
  赵明珠美滋滋准备接听自己葬礼结束,一切风平浪静的消息。
  “国公爷让您再走远些。”大牛道。
  赵明珠:?
  “怎么了?”
  赵明珠心中有种不好预感,她脑子中突然涌现出那场香艳梦。
  “这个国公爷没有很具体说。”大牛摇头,他接到消息时候,就这一句。
  赵明珠这下是赶海的心也没了,她背着手走来走去,然后准备写信。
  可刚写完,她又撕了。
  一定是什么东西让镇国公察觉到了,否则他就不会说这话。
  万一对方也监视着呢?
  赵明珠思索道:“我知道了。”
  大牛听后点头然后转身回去复命了。
  巧儿也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她问赵明珠:
  “小姐,我们才来没多久,又要走了?”
  赵明珠放下桶,点头道:“是,你等会去收拾好东西,我们立马启程。”
  有那么多海岛,也不是非要这不可。
  只是这样出乎意料的口信,让赵明珠不由蹙眉。
  海边天气多变,就当三人准备离开时,天空掀起瓢泼大雨,厚重的雨让出行变得黏腻。
  小镇连接外面的那条小桥,也因为雨而不能通行。
  巧儿伸出头眯眼睛,她转头道:“小姐,这雨太大了,我们等雨停了再走吧。”
  赵明珠皱眉,摇头:“不行,我们现在就走,而且要越快越好。”
  巧儿不明白,阿玉背着两只猫:
  “小姐,现在走的话,那我们去哪里?”
  赵明珠想着自己曾经看过的那本海岛册:“去蓝水岛。”
  那里与世隔绝。
  马车带着三人朝小镇外而去,出去的人很少,这里的人都很淳朴,回来的渔民穿着蓑衣见她们要出镇,连忙阻止。
  “你们去哪里?别出去啦!”
  赵明珠听见声音,冒出头望着那雨幕,竟然是之前见过的那渔夫喊道:
  “别出去啦,外面的桥海水倒灌被淹了!很危险!”
  “谢谢。”赵明珠道谢,对大牛道:“辛苦你,去看看。”
  一种隐约的焦躁从心底升起。
  大牛听后跳下马车,然后赶去前方查看。
  片刻后,他浑身湿漉漉回来了,头发凌乱贴在额头上,他抹了把水:“小姐,确实被淹了,马车过不去了。”
  赵明珠听后唇角抿起,她眸光望着桥的方向,只能道:“我们回去,等雨停了再走。”
  海边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应当等不了很久。
  赵明珠如是想,可她也没想到这一次的雨格外长。
  一直持续了三日。
  东宫之中,顾清珩提笔勾勒轮廓,书房门外:
  “殿下,镇国公出城的人又回来了,只是他身上并未有任何书信。”
  对此顾清珩不急不缓,他点墨点在画中人额间一直未动。
  突然,手上突然发狠,玉笔杆咔嚓断裂,折在他掌中。
  “继续盯着,弄清楚他从哪里回来。”
  “是,殿下。”
  顾清珩凝神看那幅画,那点朱砂,倒映在眼眸中,似翻腾的血珠。
  翌日。
  寿康宫中,太后斜靠在软榻之上,这时有宫人禀报静宁公主来了。
  “皇祖母万福金安。”
  “好孩子,起来吧,就咱们无需那么多礼。”
  顾妍听说后,她吐吐舌头:“皇祖母心疼静宁,静宁怎么能恃宠而骄?”
  太后笑着拉她来身旁,问道:“今日不去书院?”
  顾妍摇头:“这些日子皇嫂没去,皇姐和安韵告病假,那苏家小姐又莫名失踪了,少了她们孙女也觉得无趣偷偷逃学了。”
  “皇祖母千万不要告诉父皇,不然我就惨了。”
  太后听后不悦浮现在脸上,其他无关人等失踪她不在意。
  只听见赵明珠,顾羽和安韵都没去书院。
  她确实有好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赵明珠了。
  这三个人平日好得跟穿一条裙子,这么巧合都不去书院,恐怕不是病了,又是混在一起出去胡作非为。
  “来人,去请太子妃来。”
  这个孙媳总是不着调,又没有规矩,她少不得需多提点对方些。
  既然成了太子妃,怎可还那样任性。
  顾妍听后坐在太后身旁,不一会宫人就回来了。
  但是身后并未有赵明珠的身影。
  太后不悦:“太子妃呢?”
  那宫人颤巍巍道:“回太后,奴连东宫都未曾进去,门口侍卫道太子殿下有令,未得他允许,谁都不可擅进。”
  “岂有此理!”
  老太后不满道,但她也不能表现特别生气,下命令的毕竟是她最喜欢的孙子,只是吩咐宫人去了太和殿。
  “去将陛下请来。”
  顾妍离得最近,是看出太后心底动怒,然后便想调节气氛,将鹦鹉提到她面前:
  “快说太后息怒,皇祖母息怒。”
  鹦鹉扇着雪白的翅膀,尖尖叫:“吃屎,吃屎,都吃屎!”
  顾妍:……
  她连忙捏住鸟嘴,只是这寿康宫安静,这都吃屎三个字还隐隐有回音。
  顾妍尴尬一笑:“这小畜生欠打,皇祖母莫要生气。”
  她看着面沉如水的太后,找个话题转移道:
  “静宁听说皇嫂前段时日遇刺,又坠崖,虽然最后人找回来了,但估计是受伤了,太子哥哥才亲自去书院告假了。”
  “许是皇嫂如今还养伤中,才没有及时出来。”
  竟然还有这事?太后听后惊讶片刻,可这么大的事情为何一点音讯都没有传出来。
  “那刺客可抓住了?”
  顾妍摇头:“这静宁也不知道,这件事也是偶然听说才得知。皇祖母也别尽信我道听途说之言。”
  太后点头,心中疑惑,她面色稍霁:“既然如此,哀家就更要见见她,问问到底是何情况。”
  可是寿康宫的人连去三次,都是先前的话带回来,太后眉头直跳时外面唱。
  “陛下到。”
  景元帝进去后便见自己母后脸色难看,他看向顾妍,顾妍轻轻摇头。
  景元帝示意她先出去候着,等顾妍退下后。
  “见过母后,母后面色不虞,这是谁惹您不高兴了?”
  太后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道:
  “哀家听说太子妃遇刺,这件事来龙去脉到底如何?赵明珠她受了重伤?”
  景元帝提及这件事就叹气:“回母后,刺客之事具体如何大理寺还在查办,至于明珠那孩子,尚未找到。”
  “什么?!”
  太后失声,眼尾挤成一团:“皇帝是说太子妃至今下落不明!”
  景元帝和太后是亲母子,他也觉得没必要瞒着对方,点头:
  “确实如此,不过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母后也不必担忧。”
  太后面上冷峻:“皇太子妃失踪,还是已经过去多日仍然未找到,皇帝觉得就算人找回来,还继续能当太子妃吗?”
  景元帝听后不明所以,随即明白了自己母后的话外之意。
  “母后……”
  “皇帝,女子名节何等重要,又还是太子妃,这何等惹人非议,找不回来就不找了,不如就权当她死了为好。”
  太后摸着佛珠,随即给了自己的想法。
  景元帝听后不赞同道:“这是意外,并非是明珠那孩子的错,这对她太残忍了。”
  太后闻言看着儿子,斩钉截铁道:
  “她本就德不配位,若不是皇帝非要认,哀家也绝不会让嫁她进东宫,况且成婚许久子嗣也一直无所出,如今又出了这样的祸事,何尝不是老天看不过她往日做派,降下惩罚?”
  “皇帝,况且皇室血脉不容差错,宁可现在扼杀苗头不可放任。”
  景元帝听后沉吟:“母后,朕觉得这件事还是要以太子想法为准。”
  他和珩儿眼见生分,不愿再伸手替他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