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萧鸿雪望着天边那轮清圆的白月,脸上依旧泛着酒后的酡红,眼底的醉意却消散了许多,阴晦不明的眼神中带着些风雨欲来的压迫感。
他沉默了许久,伸出手,对着月影,摆出了一个紧紧拢合的手势。
那是他的月亮……
他想要,紧紧地攥在手里。
第91章 学乖
半月后,太子大婚。
据说太子妃出身民间,原是在御园中做事的使女,太子在赏花宴那日对她一见倾心,二人无视门第家世,因情结合,一时在民间传为美谈。
大婚当日,皇城内外张灯结彩,朱红的宫墙在晨曦中泛着柔和的光晕。
从朱雀门到太和殿,御道两侧每隔五步便立着一名身着明光铠的金吾卫,他们手中的长戟在朝阳下闪烁着冷冽的青光,有风拂过时,身上铠甲鳞片相撞,发出细碎的清鸣。
巳时正,太和殿前的广场,一支由数百人组成的卤簿仪仗正缓缓向行进。
队伍中央,数名身着绯色宫装的宫娥,手捧各式礼器,簇拥着一顶金顶凤轿,趋步而来。
队伍行至广场中心时,金雨漫天纷扬,乐工齐奏手中乐器,悠扬的乐声在太和殿前回荡,惊起了栖息在宫檐上的白鹤。
两名梳着高髻的司礼女官走上前,轻轻掀开轿帘,一只纤纤玉手从轿中伸出,指甲染着蔻丹,鲜红如血。
随后,太子妃缓步走出凤轿,嫁衣的裙裾如红云般铺展开来。她头戴九翚四凤冠,冠上的珠玉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冠上垂下的珠帘恰好遮住了她的面容,只隐约可见一抹殷红的唇。
“吉时已到,请太子殿下迎太子妃入殿——”
司礼太监的唱喏声穿透了喜乐,杨惜身着金丝蟒纹喜服,缓步走下台阶。
行至流霜面前时,杨惜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目光微微偏转,望向了太和殿侧面的某个角落,却只看见了一片飞快掠过的雪色衣角。
杨惜在心中叹了口气,伸手虚扶了流霜一把,两人并肩走向太和殿时,他的手始终没有触碰流霜。这本该是新婚夫妇执手同行的环节,杨惜却有意保持着距离。
太和殿内,睿宗与魏皇后已端坐在堂上,淑妃坐在下侧。殿中香雾缭绕,百余名文武官员分列两旁。
三拜之礼后,随着司礼太监的一声唱喏,殿内鼓乐齐鸣。淑妃脸上带着欣慰满意的笑容,而一旁睿宗的眼神却复杂难辨。
杨惜在席位间扫视了一圈,没有看见萧鸿雪和萧幼安,顿了顿,便牵着红绸的一端,引着流霜走向东宫。
宫人说,昭王世子一早便派人封来了极贵重的新婚贺礼,称自己身体抱恙,不能出席。
和他同样称病未来的,还有原主的四弟萧幼安,黄金台案后,萧幼安除了出手料理了那个跛足太监,竟再也没生过什么事端。
杨惜曾经旁敲侧击地问过萧鸿雪这件事,萧鸿雪但只是一边擦剑,一边平静地微笑,回道,“阿雉怎么会做威胁他这种事呢?阿雉只是千方百计想讨哥哥喜欢的一个乖巧幼弟而已。”
……
更漏声催,夜色深浓如打翻的砚墨,深红的宫灯在宫道上投下一片蜿蜒的血痕。
“殿下该去寻人了。”
“再不去,只怕世子要吃味死了。”
显德殿内,流霜笑着取下凤冠头面,一身华美繁缛的霞帔嫁衣早已换成寻常女官着装。
杨惜颔首,翻出雕花槛窗时,他听见流霜对闻声而来的嬷嬷说:“太子殿下应酬时饮了许多酒,醉倒在榻上了,烦请备些醒酒汤来。”
-
杨惜身着火红喜服,提着一坛系着红绸的喜酒去昭王府寻萧鸿雪时,昭王府的仆役告诉他世子不在府内,连日里都在平康里的莳花坊内玩乐饮酒,已许久未回过王府了。
杨惜听了这话,怔了一下后,面色平静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只是他攥着坛沿红绸的手不自觉用力,泛出显凸的青筋。
……
莳花坊的酒幡在夜风里招摇,高楼的雕窗内透出暖黄的光晕。
身着喜服的杨惜甫一踏入坊内,众人的目光便悉数落在了他身上,毕竟,这装束在周遭淫靡喧闹的环境中,实在很是违和。
杨惜神色平静地询问主事昭王世子在何处,那主事起先还支支吾吾的,杨惜没有与他纠缠,直接将一枚金锭搁在了柜上,主事当即眉开眼笑地附到他耳边告诉了他具体位置。
杨惜提着酒坛上了楼,按照主事告知他的位置,找到了萧鸿雪所在的包厢。
杨惜刻意放轻了脚步,缓缓走入。
珠帷后,萧鸿雪一头银发披散,素色衣襟半敞,单手支颐,斜斜地倚在席榻上。
萧鸿雪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胡姬奏演舞乐,将鎏金酒盏凑到唇边,琥珀光里盛映着窗外的半轮残月。
胡姬们舞毕后,作势要往萧鸿雪怀里靠,萧鸿雪起先蹙着眉,打算将她们推开,忽听见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响起后,他勾了勾唇角,任两个胡姬倚在他肩头。
然后,萧鸿雪故意揽过其中一个舞姬的腰,抬起她的下颔,那胡姬笑着挽住萧鸿雪的脖颈,在他颈上印下了一个吻。
萧鸿雪垂着眼,静静等候着什么,果然,下一刻,就听见了那道他魂牵梦萦的声音:
“世子殿下真是好雅兴。”
杨惜踢开满地空酒坛,喜服的袍摆扫过泼洒在地的酒液。
杨惜瞥见萧鸿雪身边偎着两个美艳女子,颈间的胭脂印红得刺眼,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无名火。
他将喜酒搁在桌上后,快步掠到萧鸿雪身前,一只手攥住了他的前襟,另一只手掐住了他的脖颈。
然后,杨惜平静地笑了笑,“萧鸿雪,你是不是故意想惹我生气?”
萧鸿雪毫不挣扎,任杨惜掐着自己的颈子,朝杨惜露出了个潮红病态的笑。
坐在萧鸿雪身边的几名胡姬俱被吓了一跳,反应过来后,惊呼了几声,纷纷伸手来拦。
“都出去。”杨惜平静地看了她们一眼。
胡姬们面面相觑,没有动作。
“各位还不走,是想留下来看看我是怎么教训自家幼弟的吗?”
杨惜笑了笑,伸手抚了抚萧鸿雪的脸廓,语气中带着点威胁的意味。
见萧鸿雪也并没有挽留之意,胡姬们只好理整发间钗环,抱着琵琶走了出去,将门扇轻轻带上了。
“她们走了……哥哥,你想怎么教训阿雉?”
萧鸿雪眸光潋滟,笑着蹭了蹭杨惜贴在自己颊侧的手掌。
杨惜见萧鸿雪已被自己掐得两颊发红,仍不挣扎,到底也不舍得,将掐住他脖颈的手松开了。
“……阿雉已经努力逼自己和哥哥保持距离了,哥哥竟然还敢单独来见我?”
被杨惜松开后,萧鸿雪稍微喘了会儿气,唇角扬起一丝讥讽的笑意。
他将杨惜揽进自己怀里,眼神深邃地摸了摸杨惜的腰。
杨惜没有推开萧鸿雪,他瞥见萧鸿雪昳丽的眉眼微微发红,连襟口露出的肌肤都是红的,又加上闻见了萧鸿雪身上浓重的酒气,他蹙起了眉,攥住了萧鸿雪的手腕,轻声道:
“昭王府的仆役告诉我,你半个月都在平康里饮酒作乐——这条性命不想要了,是不是?”
“哦……原来哥哥还会为阿雉生气吗,哥哥不是根本就不在乎阿雉吗?”
萧鸿雪轻笑一声,伸出纤白的手指缓慢描摹着杨惜的腰身,带起些微痒意,杨惜轻轻挣动了几下,却被萧鸿雪搂得更紧,“哥哥可以娶妻成婚,阿雉自然也可以买醉消愁啊?”
见萧鸿雪这副反应,杨惜心知之前自己在御园和萧鸿雪解释的那些,这人醒来便忘了。
杨惜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叹了口气。
“萧鸿雪,我记得我很早以前就说过,让你别作践自己的性命了。”
“身体这么差,还连日酗酒寻欢,嫌自己命太长了,是不是?”
然后,杨惜眉眼一凛,一手覆在萧鸿雪肩头,一手攥起萧鸿雪的下颔,他将萧鸿雪抵到席榻的靠背上,一条腿跪进了萧鸿雪腿间——这是一个极富入侵意味的姿势。
“是自己先乖乖认错,还是继续硬犟,等被哥哥上到哭都哭不出来了,才肯认错求饶?”
“教了这么多遍,还是学不乖吗?”
杨惜伸手用力揩拭去了萧鸿雪颈上的胭脂印,附到萧鸿雪耳边,呵了口气:“……跪好了。”
然后,杨惜解下自己脑后用以束发的红色发带,任一头秀美的青丝垂落在腰后,将发带系在了萧鸿雪眼上。
萧鸿雪毫不慌乱,任由杨惜动作,笑得身体微微发抖,还主动将自己的双手举到杨惜面前晃了晃,“哥哥,只蒙眼睛,不把阿雉的手绑起来吗?”
“既然要这么玩……就做得再狠一点啊?”
然后,萧鸿雪果真如杨惜所言,乖顺地跪在了席榻上。
萧鸿雪听见衣衫簌簌落地的声音,以及杨惜平静的一句:“坐上来,表现到我满意为止。”
他沉默了许久,伸出手,对着月影,摆出了一个紧紧拢合的手势。
那是他的月亮……
他想要,紧紧地攥在手里。
第91章 学乖
半月后,太子大婚。
据说太子妃出身民间,原是在御园中做事的使女,太子在赏花宴那日对她一见倾心,二人无视门第家世,因情结合,一时在民间传为美谈。
大婚当日,皇城内外张灯结彩,朱红的宫墙在晨曦中泛着柔和的光晕。
从朱雀门到太和殿,御道两侧每隔五步便立着一名身着明光铠的金吾卫,他们手中的长戟在朝阳下闪烁着冷冽的青光,有风拂过时,身上铠甲鳞片相撞,发出细碎的清鸣。
巳时正,太和殿前的广场,一支由数百人组成的卤簿仪仗正缓缓向行进。
队伍中央,数名身着绯色宫装的宫娥,手捧各式礼器,簇拥着一顶金顶凤轿,趋步而来。
队伍行至广场中心时,金雨漫天纷扬,乐工齐奏手中乐器,悠扬的乐声在太和殿前回荡,惊起了栖息在宫檐上的白鹤。
两名梳着高髻的司礼女官走上前,轻轻掀开轿帘,一只纤纤玉手从轿中伸出,指甲染着蔻丹,鲜红如血。
随后,太子妃缓步走出凤轿,嫁衣的裙裾如红云般铺展开来。她头戴九翚四凤冠,冠上的珠玉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冠上垂下的珠帘恰好遮住了她的面容,只隐约可见一抹殷红的唇。
“吉时已到,请太子殿下迎太子妃入殿——”
司礼太监的唱喏声穿透了喜乐,杨惜身着金丝蟒纹喜服,缓步走下台阶。
行至流霜面前时,杨惜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目光微微偏转,望向了太和殿侧面的某个角落,却只看见了一片飞快掠过的雪色衣角。
杨惜在心中叹了口气,伸手虚扶了流霜一把,两人并肩走向太和殿时,他的手始终没有触碰流霜。这本该是新婚夫妇执手同行的环节,杨惜却有意保持着距离。
太和殿内,睿宗与魏皇后已端坐在堂上,淑妃坐在下侧。殿中香雾缭绕,百余名文武官员分列两旁。
三拜之礼后,随着司礼太监的一声唱喏,殿内鼓乐齐鸣。淑妃脸上带着欣慰满意的笑容,而一旁睿宗的眼神却复杂难辨。
杨惜在席位间扫视了一圈,没有看见萧鸿雪和萧幼安,顿了顿,便牵着红绸的一端,引着流霜走向东宫。
宫人说,昭王世子一早便派人封来了极贵重的新婚贺礼,称自己身体抱恙,不能出席。
和他同样称病未来的,还有原主的四弟萧幼安,黄金台案后,萧幼安除了出手料理了那个跛足太监,竟再也没生过什么事端。
杨惜曾经旁敲侧击地问过萧鸿雪这件事,萧鸿雪但只是一边擦剑,一边平静地微笑,回道,“阿雉怎么会做威胁他这种事呢?阿雉只是千方百计想讨哥哥喜欢的一个乖巧幼弟而已。”
……
更漏声催,夜色深浓如打翻的砚墨,深红的宫灯在宫道上投下一片蜿蜒的血痕。
“殿下该去寻人了。”
“再不去,只怕世子要吃味死了。”
显德殿内,流霜笑着取下凤冠头面,一身华美繁缛的霞帔嫁衣早已换成寻常女官着装。
杨惜颔首,翻出雕花槛窗时,他听见流霜对闻声而来的嬷嬷说:“太子殿下应酬时饮了许多酒,醉倒在榻上了,烦请备些醒酒汤来。”
-
杨惜身着火红喜服,提着一坛系着红绸的喜酒去昭王府寻萧鸿雪时,昭王府的仆役告诉他世子不在府内,连日里都在平康里的莳花坊内玩乐饮酒,已许久未回过王府了。
杨惜听了这话,怔了一下后,面色平静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只是他攥着坛沿红绸的手不自觉用力,泛出显凸的青筋。
……
莳花坊的酒幡在夜风里招摇,高楼的雕窗内透出暖黄的光晕。
身着喜服的杨惜甫一踏入坊内,众人的目光便悉数落在了他身上,毕竟,这装束在周遭淫靡喧闹的环境中,实在很是违和。
杨惜神色平静地询问主事昭王世子在何处,那主事起先还支支吾吾的,杨惜没有与他纠缠,直接将一枚金锭搁在了柜上,主事当即眉开眼笑地附到他耳边告诉了他具体位置。
杨惜提着酒坛上了楼,按照主事告知他的位置,找到了萧鸿雪所在的包厢。
杨惜刻意放轻了脚步,缓缓走入。
珠帷后,萧鸿雪一头银发披散,素色衣襟半敞,单手支颐,斜斜地倚在席榻上。
萧鸿雪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胡姬奏演舞乐,将鎏金酒盏凑到唇边,琥珀光里盛映着窗外的半轮残月。
胡姬们舞毕后,作势要往萧鸿雪怀里靠,萧鸿雪起先蹙着眉,打算将她们推开,忽听见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响起后,他勾了勾唇角,任两个胡姬倚在他肩头。
然后,萧鸿雪故意揽过其中一个舞姬的腰,抬起她的下颔,那胡姬笑着挽住萧鸿雪的脖颈,在他颈上印下了一个吻。
萧鸿雪垂着眼,静静等候着什么,果然,下一刻,就听见了那道他魂牵梦萦的声音:
“世子殿下真是好雅兴。”
杨惜踢开满地空酒坛,喜服的袍摆扫过泼洒在地的酒液。
杨惜瞥见萧鸿雪身边偎着两个美艳女子,颈间的胭脂印红得刺眼,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无名火。
他将喜酒搁在桌上后,快步掠到萧鸿雪身前,一只手攥住了他的前襟,另一只手掐住了他的脖颈。
然后,杨惜平静地笑了笑,“萧鸿雪,你是不是故意想惹我生气?”
萧鸿雪毫不挣扎,任杨惜掐着自己的颈子,朝杨惜露出了个潮红病态的笑。
坐在萧鸿雪身边的几名胡姬俱被吓了一跳,反应过来后,惊呼了几声,纷纷伸手来拦。
“都出去。”杨惜平静地看了她们一眼。
胡姬们面面相觑,没有动作。
“各位还不走,是想留下来看看我是怎么教训自家幼弟的吗?”
杨惜笑了笑,伸手抚了抚萧鸿雪的脸廓,语气中带着点威胁的意味。
见萧鸿雪也并没有挽留之意,胡姬们只好理整发间钗环,抱着琵琶走了出去,将门扇轻轻带上了。
“她们走了……哥哥,你想怎么教训阿雉?”
萧鸿雪眸光潋滟,笑着蹭了蹭杨惜贴在自己颊侧的手掌。
杨惜见萧鸿雪已被自己掐得两颊发红,仍不挣扎,到底也不舍得,将掐住他脖颈的手松开了。
“……阿雉已经努力逼自己和哥哥保持距离了,哥哥竟然还敢单独来见我?”
被杨惜松开后,萧鸿雪稍微喘了会儿气,唇角扬起一丝讥讽的笑意。
他将杨惜揽进自己怀里,眼神深邃地摸了摸杨惜的腰。
杨惜没有推开萧鸿雪,他瞥见萧鸿雪昳丽的眉眼微微发红,连襟口露出的肌肤都是红的,又加上闻见了萧鸿雪身上浓重的酒气,他蹙起了眉,攥住了萧鸿雪的手腕,轻声道:
“昭王府的仆役告诉我,你半个月都在平康里饮酒作乐——这条性命不想要了,是不是?”
“哦……原来哥哥还会为阿雉生气吗,哥哥不是根本就不在乎阿雉吗?”
萧鸿雪轻笑一声,伸出纤白的手指缓慢描摹着杨惜的腰身,带起些微痒意,杨惜轻轻挣动了几下,却被萧鸿雪搂得更紧,“哥哥可以娶妻成婚,阿雉自然也可以买醉消愁啊?”
见萧鸿雪这副反应,杨惜心知之前自己在御园和萧鸿雪解释的那些,这人醒来便忘了。
杨惜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叹了口气。
“萧鸿雪,我记得我很早以前就说过,让你别作践自己的性命了。”
“身体这么差,还连日酗酒寻欢,嫌自己命太长了,是不是?”
然后,杨惜眉眼一凛,一手覆在萧鸿雪肩头,一手攥起萧鸿雪的下颔,他将萧鸿雪抵到席榻的靠背上,一条腿跪进了萧鸿雪腿间——这是一个极富入侵意味的姿势。
“是自己先乖乖认错,还是继续硬犟,等被哥哥上到哭都哭不出来了,才肯认错求饶?”
“教了这么多遍,还是学不乖吗?”
杨惜伸手用力揩拭去了萧鸿雪颈上的胭脂印,附到萧鸿雪耳边,呵了口气:“……跪好了。”
然后,杨惜解下自己脑后用以束发的红色发带,任一头秀美的青丝垂落在腰后,将发带系在了萧鸿雪眼上。
萧鸿雪毫不慌乱,任由杨惜动作,笑得身体微微发抖,还主动将自己的双手举到杨惜面前晃了晃,“哥哥,只蒙眼睛,不把阿雉的手绑起来吗?”
“既然要这么玩……就做得再狠一点啊?”
然后,萧鸿雪果真如杨惜所言,乖顺地跪在了席榻上。
萧鸿雪听见衣衫簌簌落地的声音,以及杨惜平静的一句:“坐上来,表现到我满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