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杨惜被这只抚过自己脸侧的苍老手掌弄得浑身僵硬,他现在对睿宗的心情很复杂,没有答话,轻轻点头,面上浮起一丝不自然的微笑。
  “凤皇,是朕错怪你了。”
  “你只要一天身在储位,就总有人眼热,千方百计地想将你拽下来。”
  “黄金台案,背后主使做得滴水不漏,除了被夜风偶然吹进假山石丛中的花屑,没有任何证人证言,有些事,我们都心知肚明,可就是奈何不了他们。”
  “凤皇,就当这次的事是个教训,日后,你对身边的人千万要谨慎提防。”
  “你暂且受些委屈,在相王这个位子上忍耐一阵子,好好磨炼心性,建树功业,父皇向你保证,太子之位,只会是你的。”
  “相王府建成还需要些时日,这段时间,你就住在朕的潜邸里。”
  “另外,萦怀那孩子若随你去相王府做典军,太委屈他了。朕已命他为金吾卫中郎将,即刻上任。”
  “咳……假以时日,你继了位,他会是你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剑……”
  睿宗说话间,举袖咳嗽了一声,待他将衮袍的袖子放下时,袖端浮金的龙纹上落满了鲜红刺目的血。
  淑妃见状,惊呼一声,也顾不得生闷气了,紧张地捧起睿宗的手,“陛下……您……”
  “无碍,老毛病了。当年征伐北戎时,被北戎军随行的妖巫下了寒毒,一入春,天气回暖便发作。”
  杨惜看着睿宗拭抹唇边的血迹,心头一紧。
  他记得,这寒毒乃北戎妖巫以秘术所施,是无解的至毒。这么多年来,多少太医国手皆对此束手无策,后来睿宗薨逝,也正是因为体内这积年的寒毒侵入膏肓,无法疗治。
  “父皇,您千万要保重龙体,这寒毒……”
  睿宗却毫不在意地摆摆手,语气豁达,“死生有命,朕心里明白。”
  “当年朕同阿洛一起擒回那北戎妖巫,对他施尽了酷刑,却一点情报都没有撬出。”
  “他临死前,拼命反扑,给朕下了最烈性的巫毒,说朕必定终生受此毒折磨,短寿早亡。不过,朕自那以后便抱着多活一天,就赚一天的心态,反倒稳坐皇位二十七年呢……”
  “便是明日便寿限已至,朕也没什么遗憾了。”
  “陛下万岁,陛下要活一万岁。”
  淑妃神情凝肃,止住了睿宗的话头。睿宗略怔一下,旋即一笑。
  “你啊,最会哄朕。”
  他转头看向杨惜,“不知不觉,都过了这么多年了,咱们的亭儿也成人了。”
  “当年粉雕玉琢的小娃娃,如今也长成风神俊秀的儿郎了……亭儿,你幼时曾发过一场高热,后来因为这场高热和你的亚父忘尘道人结缘。”
  “你还记得……那是几岁时的事吗?”
  睿宗语气温和平淡,似是在追忆往事,杨惜却莫名从这话中听出了些试探的意味,有些不寒而栗。
  “……五岁。”
  好在杨惜之前在白马寺中曾和明月聊过一些关于萧成亭的前事,他记性不错,对数字尤其敏感,故而自然流畅地答上了。
  睿宗和蔼地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杨惜垂下眼眸,眉心微皱。
  睿宗为什么会对自己起疑,这么不着痕迹地来试探自己?难道有人发现他不是原主了吗?
  杨惜愣神间,睿宗已瞥见了他手腕上的伤痕,将他的衣袖轻轻撩起。
  然后,睿宗震愕地看着杨惜两臂上密密麻麻的伤痕,气得声音颤抖。
  “……这是怎么回事?”
  淑妃闻言也凝眸往杨惜臂上看去,这一眼,差点直接昏厥。
  狰狞的伤痕如树木枝桠般在杨惜胳臂上纵横交错,有的已经结成紫粉色的痂疤,有的化了脓,鲜血淋漓的皮肉向外翻,触目惊心。
  “亭……亭儿,宗人府里是不是有谁欺负你了,你告诉父皇和母妃!”
  淑妃两手颤抖着,拉过杨惜的胳臂细看,滚烫的热泪啪嗒啪嗒地砸在衾被上。
  “亭儿,痛……痛不痛?”
  “已经不痛了。”
  杨惜回过神,将袖子拉回腕口,对淑妃露出了一个安抚的笑容。然后,他语气平静地陈述了一遍自己在宗人府的遭遇。
  睿宗沉着脸听完,勃然大怒,当即下旨命人去将在宗人府就职的那老太监拘来。
  谁知一晌后,宫人回报,那太监在相王出宗人府的当日便已在家中畏罪自戕。
  他在床头留下一封认罪书信,将罪行尽数揽到自己身上,承认自己是出于私怨,对相王多有欺凌苛虐。
  此外,验尸的仵作还报告说那太监服毒自戕前,被人以利器生生削去了髌骨,挑断了手筋和脚筋。
  听了这话,杨惜在心中冷笑一声,萧幼安反应够迅速的啊,这么快就把自己择干净了,现在那老太监既已身死,就算自己指认萧幼安,也是死无对证。
  “这以下犯上的狗奴才!”
  睿宗怒喝一声,心疼地捧起杨惜的胳臂,对他道:“朕会送最好的药材,派最好的太医去你府上为你治伤,亭儿,是父皇一时不察,对不起你。”
  杨惜没什么反应,微微颔首。
  三人又一同在榻边坐了会儿,睿宗忽地想起什么,对杨惜道:“亭儿,你在宗人府的这段时日,朕已将明期和突厥王女的婚事定下。”
  “但你放心,父皇不会冷待你,待你弟弟成婚后,朕会为你举办赏花宴,邀请京中的闺秀淑媛,尽早择定王妃人选。”
  “你已经及冠,还是要尽早成家,朕才能放心啊。”
  杨惜穿书后一直为保命奔波,压根儿没想过成亲这种事,但眼下他并没有拒绝的理由,故而轻轻点了头。
  *
  二月廿三,黄道吉日,二皇子萧明期与突厥王女慕容妗大婚。
  粼粼车马自艳红浮金的道路上驶过,唢呐乐声混着鞭炮鸣响,系着红帛的嫁礼绵延十里,皇子府中的屋檐廊角、松树梅枝上俱披红挂彩。
  赴宴的世家贵眷们如潮水般涌动,衣香鬓影,浮光闪彩。跟在他们身后的仆从小厮们抬着以红绸覆裹的贺礼,跨过贴着红色囍字的皇子府大门。
  府前道旁是维持秩序的衙兵,道路中央则是手持香炉宝扇的官家仪仗,满地铺洒着花瓣,尚还料峭的春风裹挟着花香,吹得人头脑晕闷。
  萧明期一身大红婚服,墨发以鎏金冠束作马尾,修长挺拔的身躯端坐于骏马之上,他眸中映着漫天红霞,唇角挂着一丝温和笑意。
  萧明期身后跟着一顶系着火红彩绸、云纹浮动的花轿,待马前方的司礼监太监高唱一声“压轿”,他便下了马,行至轿前,掀开轿帷。
  然后,他轻轻挽起头盖喜帕、身披霞帔的新嫁娘的手,二人一同慢步走入府中。
  按照身份次序,杨惜同一众皇家子弟坐在内堂,距离开席还早,他一手支颐,一手轻点着桌案,望着前庭覆雪的红梅和风中摇曳的灯笼发呆。
  静坐了一会儿,杨惜总感觉有一道视线一直落在自己身上,于是循着那视线望去,看见了和萧淮流并肩而坐的萧鸿雪。
  两人乍然一对视,萧鸿雪明显有些紧张,眼神闪躲,杨惜则冷冷地睨了萧鸿雪一眼,然后毫不犹豫地收回了目光。
  萧鸿雪抿了抿苍白的薄唇,眸光还是小心翼翼地在杨惜身上逡巡着,不舍得挪开。
  这时,一双柔腻微凉的手忽地从杨惜脑后伸来,盖住了他的眼睛。
  “皇兄!猜猜我是谁~”
  杨惜听着这道灵动活泼的女声,无奈而宠溺地笑了笑,“既然要我猜就改改称呼啊,都叫我皇兄了,我还猜不出来吗,我们的小公主。”
  萧成碧闻言一笑,将手撤了回来。亲昵地勾着杨惜的脖颈撒娇,“皇兄,这些时日不见,瘦了好多,玉奴以后要日日带着糕饼点心去你府上,把皇兄喂胖。”
  小丫头年纪不大,但心思玲珑剔透,言辞间半点没有提及黄金台、宗人府一类的词眼,杨惜心中了然,微微一笑。
  “你是为了把皇兄喂胖,还是为了有理由天天出宫玩啊?”
  “讨厌啦皇兄,玉奴就不能鱼和熊掌兼得吗?”
  然后,萧成碧自杨惜案上的果盘里拣起一颗桂圆,一边剥壳一边问道:“对了,皇兄,我兄长都娶阿妗做我嫂嫂了,你呢,你什么时候也给我找个长嫂回来?”
  “之前还以为皇兄和堂兄是……可后来我兄长说,皇兄是逗我的,你怎么可能和堂兄在一起呢。”
  杨惜听了这话,面上神情微动,但很快恢复如常了。
  “皇兄,你喜欢什么样的?我在京中贵女的圈子里帮你留意着。”
  萧成碧一边腮帮鼓鼓地嚼着桂圆肉,一边神情认真地询问杨惜。
  杨惜看着她这副模样,内心一片柔软,思考了一阵后答道:“心地善良的。”
  “这算什么标准?按皇兄的性格,不是应该回答姿貌出尘、美若天仙一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