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可以说只有皇帝姓,没有皇帝命。
萧成亭的皇帝老爹睿宗驾崩后,生前宠信的几位常侍迅速勾结坤宁宫的魏皇后乱政,篡改遗旨、兴起宫变,将萧成亭和其母王淑妃一起圈禁在宗人府。
那时萧成亭的二弟萧明期因与巫蛊之案有涉,已被睿宗鸩杀,四弟萧幼安则在宫变中不知所踪。
因魏皇后自身无所出,几位常侍决定拥立魏皇后的外甥,也就是昭王妃之子萧淮流为帝,魏皇后则美美做起了摄政太后。
这萧淮流正是男主萧鸿雪的亲大哥,他性格柔懦,就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皇帝。
萧淮流刚登基就听从摄政太后之言,招她的亲哥哥豳州牧魏添入都,拜他为大将军,以求拱卫京畿、稳固朝政。
这魏添屠户出身,一身匪气。他把持军政大权,私纵麾下军士在长安烧杀劫掠。
他自己还多次夜宿后妃宫中,甚至曾在圈禁着王淑妃、萧成亭母子的宗人府里歇宿过,俨然把京城长安当作淫乐窟了。
朝中诸臣皆被他带来的“一点小小的礼崩乐坏震撼”吓得面色俱白。
其实自皇太子萧成亭无过而被废,外戚魏氏独大,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门道,私下多有“宦官联合外戚把持朝政”的议论。
但他们都慑于魏添手下那实打实的一万豳州虎贲,一时无人敢做出头鸟。
虽然禁军的人数也不少,但大部分是养尊处优的少爷兵,和豳州那一万前后经历大小战役无数,从沙场上浴血归来的虎贲军比起来,确实不够看。
好在如此危难之际,有尚书左仆射谢韫与其弟御林军将军谢韬聚兵勤王,以“清君侧”为号联合举国各地的门阀士族共同讨奸。
小说里写,谢韫执剑取魏添首级后,步履明殿,自他剑刃滴落的鲜血在白玉石板上勾勒出一条长长的猩红辙迹。
谢韫将彼时已被吓呆了的萧淮流头上那顶十二旒的衮冕取下,呈到了被关进宗人府多时的正经太子萧成亭面前。
当日萧成亭见到谢韫时,谢韫的发冠早已不知散落何处,墨发垂肩,那身惯穿的素白雪衣俱是斑斑血渍。
谢韫连眼睫上都悬着血珠,仍端谨地向他叩跪,双手奉上染血的帝王衮冕。
得臣如此,萧成亭一时深感之,当场涕泪齐下地将谢韫扶起。
后来宫人向萧成亭问询是否要将溅了血的衮冕更换时,他摆摆手拒绝了,说“此谢仆射血,勿去。”
说来也是天理循环,新帝萧淮流在位不过短短两月就被废掉,于夤夜悬梁自缢。
如果剧情能这样平稳地发展下去,杨惜对自己这穿书身份还是非常满意的。
重生之我在大燕做皇帝,虽半途为奸人所害却终究拿回了属于我的一切,不要太爽。
可惜很快就再度迎来了转折。
这萧成亭草包之名世无其二,任他老爹生前如何力排众议册他为东宫,宰辅之臣谢韫又平魏皇后之祸,把皇位给他送了回来,奈何他自己不中用,接不住这泼天的富贵。
他生性鲁钝,连做个守成之君的中人之才都不具备,世言更谓其为白痴。白痴也就算了,还醉心玄道、荒淫好乐。
所以登基大典还未筹备完呢,不少臣子或许从之前魏氏兄妹僭窃储位之事中得到了启发,这样乱的世道,还顾得上什么君臣纲常啊?
他们从燕王朝和门阀士族的利益出发,纷纷登府拜见谢仆射,反对由萧成亭这个草包继位,要求另择明君,否则大燕完蛋“可指日而待矣”。
谢韫深思熟虑后,亦认为众人言得之,社稷为重,也不执着于忠臣贤相的名节了,当即废了萧成亭。
又因睿宗子嗣缘薄,膝下除了萧成亭、不知所踪的四皇子萧幼安、一名才人所出的一尚在襁褓的幼儿外,别无他子,故改扶昭王已逝的外室所出的,素有谦慎聪慧之名的幺子萧鸿雪为帝。
萧成亭梅开二度地收拾铺盖卷搬进了宗人府,连张七天皇帝特权体验卡都没捞着,就变成残废,爬了半辈子。
后面的剧情就和他没有太大关系了。
*
“所以……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啊。”
杨惜长长地叹了口气。
两条路,一条是争取谢韫的支持,在皇位保卫战中胜过萧鸿雪。
如果最后登基的是他,他就不会变成任萧鸿雪捏扁搓圆的毛毛虫面包了。
不过,天知道他登基之后谢韫会不会再篡一次国?毕竟连萧鸿雪那样的皇帝他都不满意,想取而代之啊?
而另一条路呢,就是去大舔特舔萧鸿雪,尽量洗白自己在他心中坏得掉渣的形象。
虽然两条路听上去都很有难度,但是杨惜果断选择了第二条。
开玩笑,稍微犹豫一秒都是对第二条的不尊重好吗?
第一条简直离谱得令人发笑。我吗?你是说让我一个天天摸鱼摆烂的男大学生去和那个名垂大燕青史的千古一帝燕武帝抢皇位吗?
什么凤皇不凤皇的,在萧鸿雪面前他杨惜就是只鹌鹑。
而且就算侥幸斗倒了萧鸿雪,还有个最终boss谢韫呢,杨惜自认他可没有萧鸿雪那种卧薪尝胆单挑谢韫的能耐。
把两条路对比了一下之后,杨惜觉得去狂舔萧鸿雪让他不忍把自己折成毛毛虫的可能性瞬间高得出奇了。
对,就这么干!
不当皇帝就不当皇帝了呗,他一个穿书者,本来也没那么大能耐,能全须全尾地苟着就已经很好了。
比起和男主抢皇位,当他的腿部挂件虽然没出息但很轻松不是吗?
想清楚这些关节后,杨惜决定以后日日去给萧鸿雪晨昏定省,准时请安。
他一阵摩拳擦掌,为即将开启的舔王大业感到热血沸腾。
虽然当舔狗其实没什么好燃的,但是,他还是燃起来了!
第9章 阿雉
“……杨惜!”
贺萦怀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有些急促地喘着气,冰凉黏腻的冷汗打湿了寝衫。
自从宁国侯府大火那日过后,他与母亲搬往宣阳坊的另一处别院居住。
这几日,他几乎夜夜梦见被自己砍去了手脚、在地上痉挛的父亲,梦见那场将华美气派的宁国侯府烧作焦土的熊熊大火,梦见那个毫不犹豫地纵身跃入火海的青年,以及他最后被火光映红、吞噬的笑颜。
贺萦怀心中空落落的,像被生生挖去了什么,一种难言的惆怅和难过在心中蔓延。
他静静地坐在榻上,平复了心情后,穿戴齐整,提着一壶酒往长安西郊的陵地走去。
陵地立起了几座新坟,几个已变成毒尸、在大火中罹难的侍女仆役的,他爹宁国侯贺钦的,还有……杨惜的。
大火熄灭以后,残垣断壁中只剩几具焦黑的尸体,俱被烧得不成人形,像炭块一样,一碰就碎。
他在角落里找到了杨惜被烧得只剩一点竹块碎片的幕篱,将它们小心地用绢帕包裹,为杨惜立了座衣冠冢,墓碑和他爹贺钦的并排而立。
贺萦怀倚靠着石碑坐下,用衣袖拭了拭碑上的尘土,将酒洒祭在碑前,仰头望着天边的一线寒月,独坐了许久。
他慢慢饮尽了酒壶中剩下的酒水,垂下眼,不知在想些什么。
许久后,他站起身,披着一身晨露,慢慢走回别院。
-
刚被贺萦怀在坟头洒酒吊唁的杨惜坐在轿辇里打了个喷嚏。
轿辇在昭王府前停了,杨惜理了理衣冠,在称心的搀扶下走出轿辇。
然而还不待称心前去叩门,昭王府内就传来了一阵鞭声,那一下接一下的破风巨响,听得人牙酸。
而且若留心去听,其中还混杂着女人凄切的哽泣声:
“王妃娘娘,求您开恩,别打了,您就发发善心,饶了二少爷这一回吧,他身子骨这么弱,受不住三十鞭的……”
昭王府内。
萧鸿雪趴在一条长木凳上,苍白瘦削的手脚俱被麻绳捆缚着。
他的后背早已被鞭打得血肉模糊,破碎衣衫的布屑和伤口粘连在了一起,远远望去,触目惊心。
他阖着眼,疼得额上不停冒冷汗,双唇被自己咬得鲜血直流。
但即使这样,他也愣是一声没哼出来,更没有向一旁那个锦衣绣袄的美艳妇人告饶一句。
萧鸿雪很小的时候就明白,在昭王妃魏书萱面前,声嘶力竭地哭喊、磕头、或是下跪求饶都是没有用的。
萧鸿雪没喊一声疼,倒是自他被接回昭王府后就一直伺候他的侍女浣莲,看着鞭子一下又一下地落在他身上,急得直哭。
她朝魏书萱不住地磕头,求她放过萧鸿雪。
萧鸿雪自小就比同龄的孩子瘦弱,又经常生病,他身子骨有多差浣莲是知道的,再这样打下去,保不齐一条活生生的小命就没了。
魏书萱看着浣莲向自己苦苦哀求,冷笑了一声。
“你说二少爷身子骨弱?本妃倒是觉得,他这把贱骨头硬得很呢,这几鞭子落下去,吭都没吭一声。”
萧成亭的皇帝老爹睿宗驾崩后,生前宠信的几位常侍迅速勾结坤宁宫的魏皇后乱政,篡改遗旨、兴起宫变,将萧成亭和其母王淑妃一起圈禁在宗人府。
那时萧成亭的二弟萧明期因与巫蛊之案有涉,已被睿宗鸩杀,四弟萧幼安则在宫变中不知所踪。
因魏皇后自身无所出,几位常侍决定拥立魏皇后的外甥,也就是昭王妃之子萧淮流为帝,魏皇后则美美做起了摄政太后。
这萧淮流正是男主萧鸿雪的亲大哥,他性格柔懦,就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皇帝。
萧淮流刚登基就听从摄政太后之言,招她的亲哥哥豳州牧魏添入都,拜他为大将军,以求拱卫京畿、稳固朝政。
这魏添屠户出身,一身匪气。他把持军政大权,私纵麾下军士在长安烧杀劫掠。
他自己还多次夜宿后妃宫中,甚至曾在圈禁着王淑妃、萧成亭母子的宗人府里歇宿过,俨然把京城长安当作淫乐窟了。
朝中诸臣皆被他带来的“一点小小的礼崩乐坏震撼”吓得面色俱白。
其实自皇太子萧成亭无过而被废,外戚魏氏独大,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门道,私下多有“宦官联合外戚把持朝政”的议论。
但他们都慑于魏添手下那实打实的一万豳州虎贲,一时无人敢做出头鸟。
虽然禁军的人数也不少,但大部分是养尊处优的少爷兵,和豳州那一万前后经历大小战役无数,从沙场上浴血归来的虎贲军比起来,确实不够看。
好在如此危难之际,有尚书左仆射谢韫与其弟御林军将军谢韬聚兵勤王,以“清君侧”为号联合举国各地的门阀士族共同讨奸。
小说里写,谢韫执剑取魏添首级后,步履明殿,自他剑刃滴落的鲜血在白玉石板上勾勒出一条长长的猩红辙迹。
谢韫将彼时已被吓呆了的萧淮流头上那顶十二旒的衮冕取下,呈到了被关进宗人府多时的正经太子萧成亭面前。
当日萧成亭见到谢韫时,谢韫的发冠早已不知散落何处,墨发垂肩,那身惯穿的素白雪衣俱是斑斑血渍。
谢韫连眼睫上都悬着血珠,仍端谨地向他叩跪,双手奉上染血的帝王衮冕。
得臣如此,萧成亭一时深感之,当场涕泪齐下地将谢韫扶起。
后来宫人向萧成亭问询是否要将溅了血的衮冕更换时,他摆摆手拒绝了,说“此谢仆射血,勿去。”
说来也是天理循环,新帝萧淮流在位不过短短两月就被废掉,于夤夜悬梁自缢。
如果剧情能这样平稳地发展下去,杨惜对自己这穿书身份还是非常满意的。
重生之我在大燕做皇帝,虽半途为奸人所害却终究拿回了属于我的一切,不要太爽。
可惜很快就再度迎来了转折。
这萧成亭草包之名世无其二,任他老爹生前如何力排众议册他为东宫,宰辅之臣谢韫又平魏皇后之祸,把皇位给他送了回来,奈何他自己不中用,接不住这泼天的富贵。
他生性鲁钝,连做个守成之君的中人之才都不具备,世言更谓其为白痴。白痴也就算了,还醉心玄道、荒淫好乐。
所以登基大典还未筹备完呢,不少臣子或许从之前魏氏兄妹僭窃储位之事中得到了启发,这样乱的世道,还顾得上什么君臣纲常啊?
他们从燕王朝和门阀士族的利益出发,纷纷登府拜见谢仆射,反对由萧成亭这个草包继位,要求另择明君,否则大燕完蛋“可指日而待矣”。
谢韫深思熟虑后,亦认为众人言得之,社稷为重,也不执着于忠臣贤相的名节了,当即废了萧成亭。
又因睿宗子嗣缘薄,膝下除了萧成亭、不知所踪的四皇子萧幼安、一名才人所出的一尚在襁褓的幼儿外,别无他子,故改扶昭王已逝的外室所出的,素有谦慎聪慧之名的幺子萧鸿雪为帝。
萧成亭梅开二度地收拾铺盖卷搬进了宗人府,连张七天皇帝特权体验卡都没捞着,就变成残废,爬了半辈子。
后面的剧情就和他没有太大关系了。
*
“所以……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啊。”
杨惜长长地叹了口气。
两条路,一条是争取谢韫的支持,在皇位保卫战中胜过萧鸿雪。
如果最后登基的是他,他就不会变成任萧鸿雪捏扁搓圆的毛毛虫面包了。
不过,天知道他登基之后谢韫会不会再篡一次国?毕竟连萧鸿雪那样的皇帝他都不满意,想取而代之啊?
而另一条路呢,就是去大舔特舔萧鸿雪,尽量洗白自己在他心中坏得掉渣的形象。
虽然两条路听上去都很有难度,但是杨惜果断选择了第二条。
开玩笑,稍微犹豫一秒都是对第二条的不尊重好吗?
第一条简直离谱得令人发笑。我吗?你是说让我一个天天摸鱼摆烂的男大学生去和那个名垂大燕青史的千古一帝燕武帝抢皇位吗?
什么凤皇不凤皇的,在萧鸿雪面前他杨惜就是只鹌鹑。
而且就算侥幸斗倒了萧鸿雪,还有个最终boss谢韫呢,杨惜自认他可没有萧鸿雪那种卧薪尝胆单挑谢韫的能耐。
把两条路对比了一下之后,杨惜觉得去狂舔萧鸿雪让他不忍把自己折成毛毛虫的可能性瞬间高得出奇了。
对,就这么干!
不当皇帝就不当皇帝了呗,他一个穿书者,本来也没那么大能耐,能全须全尾地苟着就已经很好了。
比起和男主抢皇位,当他的腿部挂件虽然没出息但很轻松不是吗?
想清楚这些关节后,杨惜决定以后日日去给萧鸿雪晨昏定省,准时请安。
他一阵摩拳擦掌,为即将开启的舔王大业感到热血沸腾。
虽然当舔狗其实没什么好燃的,但是,他还是燃起来了!
第9章 阿雉
“……杨惜!”
贺萦怀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有些急促地喘着气,冰凉黏腻的冷汗打湿了寝衫。
自从宁国侯府大火那日过后,他与母亲搬往宣阳坊的另一处别院居住。
这几日,他几乎夜夜梦见被自己砍去了手脚、在地上痉挛的父亲,梦见那场将华美气派的宁国侯府烧作焦土的熊熊大火,梦见那个毫不犹豫地纵身跃入火海的青年,以及他最后被火光映红、吞噬的笑颜。
贺萦怀心中空落落的,像被生生挖去了什么,一种难言的惆怅和难过在心中蔓延。
他静静地坐在榻上,平复了心情后,穿戴齐整,提着一壶酒往长安西郊的陵地走去。
陵地立起了几座新坟,几个已变成毒尸、在大火中罹难的侍女仆役的,他爹宁国侯贺钦的,还有……杨惜的。
大火熄灭以后,残垣断壁中只剩几具焦黑的尸体,俱被烧得不成人形,像炭块一样,一碰就碎。
他在角落里找到了杨惜被烧得只剩一点竹块碎片的幕篱,将它们小心地用绢帕包裹,为杨惜立了座衣冠冢,墓碑和他爹贺钦的并排而立。
贺萦怀倚靠着石碑坐下,用衣袖拭了拭碑上的尘土,将酒洒祭在碑前,仰头望着天边的一线寒月,独坐了许久。
他慢慢饮尽了酒壶中剩下的酒水,垂下眼,不知在想些什么。
许久后,他站起身,披着一身晨露,慢慢走回别院。
-
刚被贺萦怀在坟头洒酒吊唁的杨惜坐在轿辇里打了个喷嚏。
轿辇在昭王府前停了,杨惜理了理衣冠,在称心的搀扶下走出轿辇。
然而还不待称心前去叩门,昭王府内就传来了一阵鞭声,那一下接一下的破风巨响,听得人牙酸。
而且若留心去听,其中还混杂着女人凄切的哽泣声:
“王妃娘娘,求您开恩,别打了,您就发发善心,饶了二少爷这一回吧,他身子骨这么弱,受不住三十鞭的……”
昭王府内。
萧鸿雪趴在一条长木凳上,苍白瘦削的手脚俱被麻绳捆缚着。
他的后背早已被鞭打得血肉模糊,破碎衣衫的布屑和伤口粘连在了一起,远远望去,触目惊心。
他阖着眼,疼得额上不停冒冷汗,双唇被自己咬得鲜血直流。
但即使这样,他也愣是一声没哼出来,更没有向一旁那个锦衣绣袄的美艳妇人告饶一句。
萧鸿雪很小的时候就明白,在昭王妃魏书萱面前,声嘶力竭地哭喊、磕头、或是下跪求饶都是没有用的。
萧鸿雪没喊一声疼,倒是自他被接回昭王府后就一直伺候他的侍女浣莲,看着鞭子一下又一下地落在他身上,急得直哭。
她朝魏书萱不住地磕头,求她放过萧鸿雪。
萧鸿雪自小就比同龄的孩子瘦弱,又经常生病,他身子骨有多差浣莲是知道的,再这样打下去,保不齐一条活生生的小命就没了。
魏书萱看着浣莲向自己苦苦哀求,冷笑了一声。
“你说二少爷身子骨弱?本妃倒是觉得,他这把贱骨头硬得很呢,这几鞭子落下去,吭都没吭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