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204节
  “一个人五十法郎?”金老大看着伍兹,确认对方没有说谎话。
  “当然没有,日结呢!”伍兹道:“您收下那么多小弟,一百多个,到时候您去领酬劳,在每个人抽个十法郎,一天就是一千多呢。这钱好赚,关键是不用和警察斗智斗勇。那些以色列人给钱可痛快了。”
  金老大听着伍兹这么说,他确实有点心动了。他点点头道:“确实如此,不过每个人抽十法郎太少了,给每个人留十法郎吧。这样就够了。对了,你们管饭的,对吧?!”
  伍兹嘴角抽了抽,果然还是金老大黑啊。现在的以色列还是愿意花点钱的,因为他们现在不花钱可是真的找不到人,不像是元时空后世,认知战打起来,他们还能白嫖他国年轻劳动力。
  伍兹乐呵呵的把金老大的人带去算人头。一百多号人呢!那就是五百多法郎了。再加上自己这些天赚的钱,还有自己这么多年的存款,自己终于存够钱了。
  他当天下午就去代理商那里订了一天闪电摩托车厂的最新型号摩托车,重炮手700。
  闪电摩托车厂今年的最新力作。700cc排量,马力达到了五十匹。整车是巡航车模样,漆水闪闪亮,性能又好,外形又帅。伍兹从年初就馋到了年尾呢。
  谁让法国没有好的摩托车厂呢,英国佬生产的诺顿之类的,自己可不会买,那可是英国佬的东西!
  伍兹乐呵呵的提车了,还安排了金老大的人。因为游行这个事情还是要有人安排看着的。不然很容易乱起来。
  金老大自己自然不会去参与这么没有档次的事情。手下的人在游行的时候就要听伍兹的。
  伍兹骑着新买的车,去找这些人训练排演,让他们不要出错了。
  明天会搞一个较大规模的游行了。听说游行人数破千人了。
  这边伍兹乐呵呵的和这些人说好一切,刚准备离开了。他发现自己的摩托车边上站着一个可疑的家伙。
  就在伍兹准备发作的时候,那个可疑的家伙道:“您好,我是《鸭鸣报》记者。我是来采访的,听说伍兹先生您是现在犹太游行团队的领头人之一,我想问问您,作为犹太人对于《西嘉尔》,还有中国抹黑以色列这些有什么看法。”
  伍兹原本打算发作的心直接熄灭了。
  好啊!自己刚买了车,钱刚好花光了,正愁没钱呢。这不就送了来钱的路子嘛。
  自己现在要是接受采访,把那些犹太人交给自己的话术对着这报纸记者一说,然后明天一上报,再然后那犹太人一高兴。那法郎不是哗哗的来嘛!
  伍兹当下就笑到:“这样啊,记者朋友,让我和你好好说说。”
  ……
  就在伍兹愉快的接受着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却不知道,现在正在被采访的不仅仅是他。在巴黎的好多个角落,不同的“犹太领头人”都在接受着不同报纸的“采访”呢!
  第四百七十八章 牛刀小试
  伍兹很开心,因为接受了采访。至于采访的内容是什么嘛,当然都是套好的词咯。
  因为以色列那边早就做好了准备,想过万一这些游行的人被采访的话,应该要怎么应对。
  毕竟不可能指望他们随意发挥吧。自己找的人是什么德行,以色列应该是要有点逼数的。要是连这点逼数都没有,那就不要玩了。
  套词要背熟,不然就不好用了。
  而且被记者采访的话,犹太那边有单独给钱的。伍兹怎么能不开心呢。
  毕竟以色列和那些商业对手们都愿意花钱先把拉姆给搞死呢。
  伍兹在接受完了采访之后,就是去找以色列那边的人去报道了。然后就能舒服的领钱了。
  以色列那边的负责人也愿意给钱。
  “总算是有人来采访了。还是要有人采访,才能够把这个事情搞大啊。不上新闻还是差点意思。”莫哈莫得让人把钱结给伍兹之后,他还是挺高兴的。
  他的助手道:“算上这个人,这是今天第三个来领钱的。你说是不是有些奇怪啊。怎么有那么多人被采访了?”
  莫哈莫得倒是见怪不怪:“毕竟我们闹了这么久,法国的新闻媒体再怎么没有见识,也是要搞新闻流量的。他们现在难道看不出这样的新闻价值吗?”
  “就算是戴高乐压着主流媒体,不让他们报道,但是法国还有那么多中小型报纸呢。难道他还能全压着?人家难道不要做新闻赚钱吃饭的吗?”
  “所以啊,这一切都很正常,也很合理。”莫哈莫得如是说,他说的好像还真的是挺有道理的。说的他的助手都信了。
  毕竟小报纸嘛,真的是什么都可以做。他们只要销量就好了。
  君不见之前的那个《独角兽日报》的操作模式嘛。听说那个主编现在在英国也是个人物了。很多小报都想要复制一下独角兽日报的成功呢。
  当然了,这些以色列人员并不清楚这背后到底是谁在搞事情。
  为什么在之前就没有人报道他们,现在突然又有这么多报纸来找他们。
  如果他们要是知道,现在巴黎来了一群中国的杰出革命青年。说不准他们就会稍微提起一些提防之心。
  ……
  “真的要把这些采访全都放出去吗?”拉姆有些犹豫的看着这些采访。特别是站在自己身边的那个年轻姑娘,她太年轻了,看起来真的是没有那么容易取得自己的信任。
  毕竟脸上连些皱纹褶子都没有的人,实在是很难让人相信她的办事能力和社会阅历。这种年龄上的歧视在全世界都挺常见的。
  不过这个姑娘好歹是中国方面派过来的。尤其是对她的个人介绍中,有一点让拉姆很看重。
  那就是这个名叫房信(重信房子化名)的女生在中国上大学期间。上过很多传媒学的课。而这其中有很多课是由中国的宣传部一把手,李锐部长亲自指导的。
  那可是李锐呀。就算是信不过还是个年轻的姑娘,拉姆也是信得过李锐的。试问这个世上有几个搞传媒的不对这个大名如雷贯耳。
  所以面对拉姆的疑问,房子也是干脆的拉大旗扯虎皮:“放心吧。拉姆先生,我的老师曾经说过。在逆境中想要有着出色的新闻效果。那么一定要对新闻内容进行曲折和反转。”
  “不经历曲折反转,不把那些反对派全都吊出来。就不算是一个好的宣传策略。”
  “相信我们吧。现在多么捧他,他把他们神化起来。到时候才能够把他们的恶事全都说出来。所谓捧得越高摔得越痛,便是这个道理。趁着目前以色列他们搞的这些事情还没反应过来。我们就好好的捧一捧他们把高台搭起来。让他们站得高高的。最后把他们的台子全部撤掉。他们站的有多高,摔的就有多碎。”
  “您看吧。就看你想要把他们摔成几段的碎骨了。摔成粉粉末也不是不行。”
  房子露出和善的微笑。还真别说年轻的重信房子,虽然说不上是一个多么漂亮的大美人。但是长相也算得上是温柔优雅那一派。但是她这样的笑容却莫名的让拉姆稍稍打了个寒颤。感觉这个女生笑起来的时候有些像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老虎呢。
  要是拉姆知道重信房子在波兰的时候就亲手开枪打碎了几个波兰黑帮的头盖骨。如果拉姆知道房子的父亲是日本那个大名鼎鼎的重信屠夫(重信夫的西方绰号)。
  那就不知道拉姆是否还会如此大大咧咧的招待房子了。
  转过天来。
  法国的诸多小报都开始报道关于犹太游行的事情。
  这件事情之前闹得并不算太大,因为以色列想要找人去游行也是蛮困难的。因为在法国的本土犹太人,那些真正的普通人他们在看了西嘉尔之后,内心多多少少抱着犹豫。也不想着去当出头鸟。
  至于那些犹太资本家,他们自然不可能亲自上街去游行,最多给你掏点钱。
  能用钱搞起来的游行规模还是有限的。毕竟现在这个时代网络科技又不发达,没办法通过一个微信群或者qq群一下子就能捞到一帮人。
  如果不是如此的话,伍兹找的一帮黑帮成员。也不会那么快就被这些以色列的官员给接纳,让他们上街游行赚外快。
  毕竟以色列官方人员也清楚和这些社会边缘的黑帮扯上关系,不会有什么好事。但是事急从权。
  以色列之前就怕影响搞的不大。所以才舍得花大价钱,每人每天50法郎呢。是很多法国人两三天的薪水了。
  现在有报纸愿意报道报道吹捧吹捧,那自然是大好事了。毕竟有了关注度之后,自己这边就更好操作了。甚至于可以用以色列官方直接跳下场来进行介入。
  到时候弄得甚嚣尘上,法国的戴高乐政府怕是也不得不低头吃我的臭狗屎啊!
  以色列在法国的人员算盘打的贼六。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那些小报的记者们也是相当痛苦。
  “主编真的要按照这种方式写吗?这牛皮是不是吹的太大了。都快把这个叫做伍兹的年轻人吹成了天上有地下无。几乎就是犹太领袖的节奏了。感觉按照这样的方式写,他要是不当个以色列杰出青年代表人物。好像都不合适呢。”
  之前负责采访伍兹的记者忍不住如此说道。
  他之前采访伍兹当然是带着任务去的。毕竟谁给他们发钱,他们还是拎得清楚的。拉姆老板,三教九流的朋友可都是有。自己很愿意成为拉姆老板的朋友。
  拉姆老板有难自己愿意去帮忙。毕竟不是每个大老板都和拉姆先生一样,是从底层爬起的,更不会像拉姆一样和这一些底层的普通人有着很多共情。
  就在记者觉得自己写的会不会太过分的时候。他的主编却摆摆手说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给他们发出去。我已经问过拉姆老板了。”
  好吧,既然拉姆老板都这么说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发吧。
  于是这转过天来的各大小报的通稿,可就是太有意思了 。
  《伍兹:为了以色列前进的英雄》
  《艾力伯格:为了我的祖国》
  《不愿被人记得,但愿为犹太奉献一切——雅力》
  一张张报纸疯狂的转载这些新闻。虽然说都是些小报,但是他们写的那些内容。可是相当的劲爆。
  就拿伍兹来说。在新闻媒体里,关于他的报道,可真是写的可歌可泣。
  是二战的犹太遗孤。从小就受到其他民族小朋友的孤立。只有来自以色列的慰问信件让他感到暖心 。
  不光如此,以色列政府还因为他是犹太人,所以资助他读完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
  并且不用他偿还一分钱的借款。
  而伍兹也不负众望,在以色列的培养下成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不仅学业出色,而且为人处事的道德也极好。恪守着犹太教的一切教条。简直就快当上在世圣人了。
  不仅如此,他还乐于帮助邻居。邻里关系相处的极为融洽。听到他的招呼,就连社区里面的普通人也愿意来帮他站台游街。
  这都是他作为优秀年轻犹太人的人格魅力!
  反正光看报纸里的报道。这个叫伍兹的青年,简直就是当世青年的代表。
  虽然说从小没有父母,只能依靠以色列的国际援助款来生活。(报纸里还写了一段关于以色列政府向全球那些无依无靠的犹太孤儿提供基本福利的故事)
  但是伍兹这个人不抛弃不放弃,信念坚定。做人踏实诚恳。一步步的成为了社区里的优秀青年。
  而这样的青年在游行队伍里面还不仅仅只有一个。反正报纸里写出来的这些优秀青年至少能有七八个。
  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书写一本书。
  可以说这些报道当真是极尽的煽情。就连第2天看到这些报道的以色列官方人员都忍不住惊呆了。
  “我们是给他们对过口供,对吧。”
  “我们给他们的资料好像没有写的这么复杂吧。”
  “嗯,这应该是那些报纸的记者为了创造销量,所以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用我们的资料再次多编写的吧。”
  “有道理。没有想到法国的记者是不一样啊。应该说不愧是法国呢。就连记者编故事都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不过这也是好事,这样能够引起的注意力也就更大了。很适合我们要做的事情。”
  在法国的这些以色列官员一个个的喜笑颜开。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些文章虽然说是由这些法国记者采访的,也由他们写了初稿。但是最终的稿子可是由重信房子他们这些来法国的中国革命青年最后改编写作的,最后由拉姆转过去的。
  是的,这些放出去的革命青年绝大多数都跟随李锐学习过一些传媒和新闻的知识。
  因为李锐曾经对他们说,在国际革命中。你们常常要面对的情况是要以弱胜强。
  在很多情况下,在物质上你们是很难得到足够的补给的。暴力的革命需要推动。那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朋友。而朋友怎么来?
  那就需要打认知战。即便是自己无法增加朋友,那么也要想办法将对手的朋友尽可能的消除,让自己和对手尽可能的处于一个实力的平衡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