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81节
  中国糖果,现在可不好买,价格可不便宜。
  而领头的那个中国男人则在看了自己的农场后点了点头:“潘森先生,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们愿意和你达成租赁协议。一个长约,三十年租期,你看可以吗?”
  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走的决心
  中粮集团开始了自己向外的扩张之路。本时空之中,新中国对外的发展和贸易比元时空可是快多了。
  因为不管是李锐还是主席,还是中央里面那些有先见之明的领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新中国如果仅仅依靠本国的资源进行发展,是无法满足这么大体量的国家,全部进入工业化。
  尤其是想要进入全面工业化社会,拥有大量的高新科技。这都需要太多太多的资源做支持。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粮食这种东西是最需要的。
  波兰这个地方,他们自己作死。把自己给玩的接近残废了。中国这个时候愿意来波兰租地种粮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得上是救他们的命了。
  当然了,在商言商,中国人也不是观音菩萨。中粮集团租种波兰的土地,当然是按照波兰的行情来。不过相比于欧美的那些粮商而言,中粮集团还是很有人道主义的。没有吃干喝尽的弄波兰农民,保留着社会主义的底线。
  要知道欧美的粮食集团对波兰的这些农场主可是敲骨吸髓的弄。
  也得亏是孟山都之类的集团现在的技术能力还没那么强,没有办法彻彻底底的断绝所有的种子。搞基因封锁。把农民身上的每一滴血汗都榨干。
  要知道,元时空的后世像类似于孟山都这样的国际粮食集团,不仅仅是封锁你的粮食种子。同时还对你的粮食种子进行了基因改造。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用了我的种子就必须用我的化肥,必须用我的农药。不然的话,保证你一颗粮食都生产不出来。
  让整个农业的生产流程全部由自己公司垄断。再进一步的控制农民农场主的金融流通能力。把那些种自己粮食的农场主和农民统统变成自己的新时代奴隶。
  这些资料是李锐提供的,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李锐自己推测的。但是这个推测并不显得过分,李锐甚至觉得自己的推测会不会有点保守。毕竟感觉他们确实是可以干得出这样的事儿。
  国际商业上的竞争从来都不会比明刀明枪的热武器战争来的差多少。
  李锐还记得在原时空的后世,他看过一部纪录片。名字大概叫做新圈地潮新殖民战争之类的。讲的就是国际粮食战争。
  其中有几个故事,李锐记得非常清楚。其中一个是中国为了在巴西获得一片大豆种植区域。和巴西签订了协议,帮巴西修建了一条从南到北的高速公路。
  那是在中国大豆战争失利之后。所做出的选择。算是亡羊补牢的被动防御。
  另一件事则是韩国的财团和马达加斯加的政府进行勾结。腐败贪婪的马达加斯加政府,将全国一半的可耕种土地租赁给了韩国财团。租期长达99年。而这件事情造成的结果就是马达加斯加的全面叛乱,军队几乎全面反水。叛军三天就打到了马达加斯加的首都。把做出这个决定的政府官员,还有一些没来得及跑的韩国财团成员,烧死在了大街上。
  还有美国粮商推进的由玉米制作生物汽油的故事导致了全球粮价不断攀升。以及埃及政变之后。原本供应平民的大饼数量锐减。
  在埃及政变之前,埃及有一个算得上是惠民的保底政策。那就是他们有一种国营的大饼店。专门生产非常难吃的大饼。
  虽然难吃,但只要是埃及的国民,凭证件就可以免费在那个大饼店里面吃大饼。真正的穷人可以靠那个大饼过日子。至少不会饿死。这种大饼难吃到,一般人无法下咽。但凡有其他食物,都不会吃这种大饼。在埃及笑话里,这种大饼最好的用处是垫在屁股下面当坐垫。
  但是埃及政变以及全球粮价大涨之后。埃及的无限大饼变成了一人,一天只能吃两张。
  从原来穷苦百姓至少能吃饱的日子,变成了穷苦百姓勉强不饿死的日子。08年全球粮价大涨。在埃及政府部门工作的普通公务员都吃不起鸡蛋了,更不要说肉食。
  这些东西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在李锐的脑海里。他可是知道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太那么容易太平下来。
  中国的糖要走出去和世界的其他厂商拼杀。中国的粮食公司也要走出去。为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做筹划准备。
  下一步,这是中国的矿业集团和能源集团的集体出海。
  李锐执掌的计划经济委员会真的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借着63年的糖价大涨以及波兰在这几年被美国和苏联双重桥打下的衰败。中国的企业算是牛刀小试。跨出自己出海的第一步。
  波兰这个神弃之地,中国打算捡起来收拾收拾,看看还有啥能用的。
  至少没有敲骨吸髓的去压榨包括潘森在内的一群普通波兰农场主。
  因为还需要他们留着耕地呢。而且中国缺少大规模使用机械化耕地的经验。只有东北的集体农场能搞一点。
  波兰倒是个很好的实验田。
  “没有想到在波兰这边租赁土地倒是比我们想的容易许多。那些农场主看起来都不怎么抗拒。”中粮集团在波兰的办事人员之一,年轻的女办事员小玉如此说道。
  刚刚完成了对潘森农场租赁的干事朱元则是说道:“还是要纠正一下说法。在波兰这个地方,300英亩的土地只能算是自耕农,还到不了他们国家所定位的大农场主的水平,也就是我们国家认定的地主的水平。平”
  “而且那些欧美的粮商给出的条件加码过去的没有人性了。这些波兰农民要是把自己土地租给他们种,或者直接卖给他们。按照欧美公司提出的条件,几乎都快要成为农奴了。”
  “现在他们当然是愿意让我们租赁他们的土地。现在我们已经租赁了不少的土地了。按照这个情况,我们今年应该可以完成我们的计划了。这算是个好消息。”
  小玉这个年轻的女办事员有着复合她年纪的天真。
  干事朱元却端着热水杯说道:“现在咱们是抢了个先手,要看看那些国际粮食的后手会不会反应过来。”
  “那些欧美粮食有那么厉害吗?”
  面对年轻的组员,朱元只能语重心长的说道:“先看看,你们看吧。看看咱们糖业的同志们现在要从国际糖果商嘴里抢肉了。你看看那些豺狼会有什么反应吧。”
  第四百四十四章 冲击
  中粮集团正在紧锣密鼓地从波兰收购土地建立自己的外国农场。
  另一边中国的糖企和饮料企业也在抓紧时间向外拓展和出口。
  对于山海关汽水厂和悠悠糖果来说。这是最好的一个机会。
  因为现在全球糖价大幅上涨,全球范围内的副食品价格一路飙升。
  就像是贝尔主编。现在他已经是英国国会里面的一员了,说起来他已经是个大人物了。但是他也感受到了糖价正在上涨。
  因为他和大多数国会里面的老爷们不同,不是那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毕竟他也是从谷底爬起来,然后一步一步从相对贫穷的阶层成为记者,然后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当上了主编,最后成为了国家议员。
  这样的经历是绝大多数的国会议员没有的。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含着金汤匙出身。
  他们感觉不到糖价上涨对他们有多大影响。毕竟一包巧克力从0.5英镑涨到一英镑。对他们来说区别不大。他们随便晚上喝一瓶酒花掉的钱都是这个的好几十倍上百倍。
  但是贝尔还保持着自己亲自经常逛超市经常购物的好习惯。真真切切的自己去超市里面逛一圈,算算每一种商品的价格。这才能够真切的知道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太古糖业倒了。现在英国超市里面已经买不到太谷的方糖了。但是有其他的相似的产品,迅速填补了太古离去后的空白。
  但是背后看着方糖的价格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个价格是之前太古糖业还存在时的两倍价格。
  之前这么大一盒的方糖,售价在0.2英镑到0.3英镑之间。现在就没有低于0.5英镑的了,很多都是0.6、0.7英镑的,还有些更贵的都要一英镑了。
  作为英国人来说,这个消息可是太糟了。因为方糖几乎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每天早上咖啡配方糖是大多数人的标配。还有喝浓茶的时候也会往茶里面放方糖来增加甜度。
  “天哪,这个东西已经这么贵了。”有一名正在超市购物的家庭主妇站在货架边用目光扫视着货架上的方糖以及白砂糖等产品。
  她的眉头紧蹙。双手有些不安的交织在一起。看起来这位女士的家庭生活有一些拮据。
  因为她来超市进行购物,都是提前写好了清单。每购买一样东西,就在自己写的清单后划上一道。这证明她只买那些家庭需要的必需品。并没有多余的钱,让她随意的在超市里面进行购物。
  她站在货架边上碎碎念着:“方糖的价格涨了。糖果的价格也涨了。饼干的价格也在涨价。就连可口可乐都上涨了30%的价格。其他的果汁上涨了更多的价格。”
  “真的是太糟糕了。工资没有增长,但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了这么多。这日子要怎么过呀。”
  现代社会中每一样商品的价格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很多重要商品,其价格的涨跌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像是全球能源价格上涨,那就必然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而粮食价格上涨,就必然会导致几乎所有物品的统一上涨。
  而糖作为所有副食品中最重要的添加剂。如果没有糖,全球70%的副食品都可以不用生产了。
  糖价会直接拉高饮料,糕点饼干等等普通人能够想到的大多数的副食品的价格上涨。
  而这带来的后果就像现在这样。
  贝尔主编站在货架另一边看着那位女士纠结了半天,最后选了一个价格最便宜的方糖。看看她购物篮里的东西。贝尔主编预计她可能这次购物超了预算。因为从她的面色中就能看出来。
  这个妇人有点紧张,有一种谨小慎微的害怕。
  在贝尔主编还住在贫民窟那边讨生活的时候。他经常能够看到那些生活并不宽裕的人们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但是又能怎样呢?今年糖价涨得太可怕了。即便是自己可怜那个妇人,也没有任何办法。
  可怜不过来的。因为市场规律就是如此。
  价格上去了,怕是就很难下来了。
  贝尔主编也只能是悠悠的叹一口气。他甚至懒得去写文章谴责这个事情。因为没有意义。
  他总不能让那些高价买了糖的企业亏本来卖吧。
  即便是影响了不少老百姓的生活,那也只能是这样了。也就是影响一下老百姓的生活幸福程度。毕竟糖和粮食不一样。不吃糖只会感到不快乐,但不会饿死。
  不过贝尔主编在乡村俱乐部度过周末的时候,和一些相熟的朋友聊起这事儿。有人却神神秘秘的说道。
  “其实欧洲大陆那边是有一些低价的糖走私进来。有好几个家族都参与了这个生意。”
  说这话的人贝尔主编和他还挺熟的。这家伙的家族专门从事国际贸易行业。到他这一辈已经传了100多年了,算得上是老牌家族了。
  这种老牌家族底蕴还是有的,人际关系网络复杂。能听到一些普通人听不到的消息。
  贝尔主编好奇的问道:“现在哪里还有低价的糖?”
  “有的。东德那边的糖价很稳定。几乎就没怎么涨过。所以有人从那边弄糖过来。价格要比国际市场稳定许多。他们的糖浆价格也便宜。宜只要一倒手,基本上都有五成到七成的纯利。有人在东德收糖。”
  贝尔微微皱起眉头:“怎么会那么便宜?”
  “因为苏联和中国在抑制社会主义国家的糖价。中国的糖浆转换法实在是一个太厉害的技术了。到目前为止,我们英国还有法国美国都在搞他们这个类似的技术。美国那一边以玉米做糖浆的技术刚搞出一点点眉目。但是成本没有办法和中国一样压的那么低。”
  “现在听说苏联疯狂的向中国运土豆淀粉。然后由中国生产糖浆运到苏联和那些加盟国。真的不知道中国到底是怎么办到这一点的。美国那边尝试过,用土豆淀粉来制成糖浆的话,成本和出糖率很难达到平衡。就算是技术突破了,那么收获的利润也不高。”
  这位商三代摇摇头:“现在感觉社会主义糖浆在冲击市场,要我说啊,这么搞早晚出事。”
  第四百四十五章 确实冲击
  中国的糖浆在冲击欧洲市场吗?
  好像是的。
  在东德和西德的交界地有很多的地道。这些地道都挖掘的还挺隐蔽的。
  它们一般都是在民房的地下室里开挖,从西德这头,挖掘到东德那头。
  而且都是点对点的挖掘移动。
  也就是从这头的民房地下室,挖掘到那头的民房地下室。室
  如果警察不是上门去直接查他们的地下室,一般都发现不了这个地道。而即便是去查了,也很有可能一无所获。
  因为不能小看民间的力量啊。他们藏匿地道的手段可比一般人想的要多的多。
  毕竟每一条地道都是相关着钱啊!
  西德的汉斯有三条地道,隐秘又安全,而且他在西德的房子有一个后院。后院有一个大仓库,仓库后面就是连片的山林。
  这可是走私存放货物的好地方。汉斯依靠三条地道和他的仓库,这些年来可是赚了不少钱。还拉拢了一帮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