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51节
从苏联到日本,再到东德等等国家,现在国家已经很有经验了。
今年是张家老二张禄高中毕业的年纪了。张禄的成绩一般,几次模拟考他的成绩都够不到大学的门槛。
这也很正常,现在的大学还没扩招。每年大学生的数量就那么多。这时候时大学生说一句天之骄子不足为过。
张禄已经重读了一年了,但是考不上就是考不上。
与其在死磕高考,不如考虑接下来做什么工作。毕竟他一个班上六十多个人,真正有把握考上大学也就两三个。
高三下学期,其实学校的课程早就教完了。高三的学生们除了极少数能冲刺高考的还在努力之外,其他的都在考虑能不能找地方实习了。
学校也乐意这样,其他没把握考大学的学生去实习,可以让老师的精力集中在少数几个能考大学的学生上。
所以当张禄被推荐去参加去苏联工作的实习培训时,张禄一点都不意外。
“张禄,你的俄语学的好。所以相关部门的同志来我们学校招人,我首先就想到了你。”班主任笑吟吟的看着他:“这次去苏联工作,不是做工地类的。部门里的同志说了,你们高中毕业的学生,是当成实习干部培养的。听说是要扩展在苏联的服务行业。你考虑考虑,要不要去那工作。”
对于张禄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好工作。相比于自己的大哥,张禄觉得自己天资平平,如果是大哥读高中的话,肯定是能考上大学吧。
但是要让他再考一年的话,先不说学校那边能不能同意他在复读一年,再读一年在吃一年闲饭,已经成年的张禄自己都觉得不行。
所以几乎没有考虑,张禄就点头说道:“老师,我可以去!”
……
在东京,很多老百姓发现最近有不少店面在装修。
商店街里开饭店的黑瞳家就发现商店街拐角的位置就在装修。
黑瞳下午休息的时候环抱着双手在那看热闹。
“哎呀,这门头修的这么高吗?看起来很厉害啊。”
有隔壁商家过来说话:“黑瞳,这不会也是开饭店吧,会不会影响你的生意啊?”
黑瞳摆摆手:“这大小一看就不像是饭店,这个面积看着像是做关东煮或者是立食乌冬面的地方。和我不成竞争关系。”
……
在莫斯科,尤金发现自己上班的路上,一些十字街头的店铺开始装修。
有的时候他会停下来看两眼,他嘀咕道:“这边的新城,终于要建设新的商店了吗?希望能开些好吃的店。”
……
在东柏林,已经成为车间副主任的威廉正在接自己的女儿从幼儿园放学。
“爸爸,那是什么?”女儿奶声奶气的坐在车里指着外面说到。
威廉道:“什么?”
他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看去,一个店面正在装修,而在装修的点面前贴着一张三米乘以两米的海报。
海报上赫鲁晓夫同志兴高采烈的大笑着,他目光热烈的看向自己手上拿的东西——那是一杯名为奶茶的东西。
第三百九十六章 谋划
张福都没有想过,自己这边才刚刚搞完代餐这件事,组织上居然任命他一个同样重要的事情。
搞奶茶,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但是这种简单仅限于最最基础款的那种。实际上要真的搞奶茶,以及后世的各种调配饮料,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比如说糖浆。
六十年代国际市场上的糖浆产品还比较简单,多数是单纯的单一口味糖浆。不管是玉米糖浆还是果脯糖浆还是蔗糖糖浆,其本身基本上只提供基本的甜味。
而像后世那种花里胡哨的糖浆口味,在这个时代还不多。什么焦糖口味、海盐口味、薄荷口味、黄油啤酒口味、莓果口味、接骨木花口味等等。
后世的糖浆口味细细一分,市面上卖的怕是能有上百种。而这还仅仅只是市售口味。还有一些是部分商家独有的,签署了独家供货协议的。把这一部分算上,那数量就更多了。
人类真的是一种非常嗜好甜食的生物,把糖都已经玩出花了。后世人很多习以为常的甜品,其实在几十年前根本不寻常,若是在往前推个百年,怕是皇帝老儿都没如此丰富口味不同的甜食供给。
而这些糖浆的研制和生产,才是开启人类现代饮食尤其是甜食方面大跨步前进的原因。
科技的力量体现在方方面面。张福现在接下的任务就是搞糖浆。
奶茶粉这东西好搞,他已经搞出了零到一的成果了,那么后面的一到十就不难了。
搞糖浆,这才是张福真正的挑战。
有实际生产经验,有研发能力。张福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很多糖浆其实李锐这边都有配方,只不过后世可以公开的糖浆配方都不够完美。就像是某个品牌的糖浆,在后世一升装的要卖一百元一瓶。同类的其他国产糖浆两升也卖不到一百。
因为一百一升的那个牌子口味更好,杂味也更少。其他便宜的牌子的糖浆有杂味。
一百一瓶的那个算是九十分的话,其他牌子的糖浆只能算是八十到八十五分。虽然也不错,但终究是差一点。
张福要做的就是去研究研究那九十分的糖浆。毕竟公开的资料都是八十分的糖浆。最后这点进步就靠张福这样的人去推进了。
当然除了糖浆之外,还有相对应的其他技术产品。都让张福进行抓总研究。
张福58年去的海南,1963年的春节回的北京。
在海南搞了五年的代餐食品,功劳和苦劳都有了。现在让他回来也是应有之意。
当然,那些八十分的糖浆该生产也生产,毕竟糖浆产业升级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对于本时空的国际对手来说,这些八十分的糖浆就已经足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今年中国糖产量注定是要大爆发的一年。
因为看看现在欧洲、日本等地方吧,当把赫鲁晓夫拿着奶茶的海报贴出去之后,引起的反响还是很不少的。
元时空之中赫鲁晓夫有两个著名的照片。一个是在联合国讲台上一边发言一边敲皮鞋。
另一个就是拿着玉米开怀大笑。
本时空之中,玉米晓夫大概是不会出现了。但是奶茶晓夫会不会出现就不好说了。
海报上,赫鲁晓夫笑的见眉不见眼的。这算是一个最好的宣传了。
而且后续还推出了好几个报道,都是关于赫鲁晓夫视察中国的奶茶原料生产基地,然后痛饮奶茶的。
反正赫鲁晓夫同志愿意配合,李锐也就把赫鲁晓夫同志给物尽其用了。
就在宣传的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的奶茶店也正在准备铺开。各种宣传、各种物料、各种培训,这些都需要时间。
现在计划计委员会打算扩展的奶茶店数量可不少。需要筹备的物资也可是不少。
其中有一些在后世看起来很常见,甚至不起眼的东西,在这个时代也是很不得了的东西。
比如说一次性杯子。
不管是pe淋面纸杯,还是pet、pp塑料杯。这些东西可都算是有技术力的产品。而各种各样的塑料吸管看着不起眼,但因为其市场广阔,其实也是能提供大量利润和就业岗位的一种工业产品。
而国家开始搞这个,那么自然会有各个地方的人来争取,想要把这些东西落到自己的管辖的地区。
“大前年的时候,易拉罐的生产没有争取来。让我们错失了很大的机会啊!当时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易拉罐居然能有那么大的商机。不仅仅是全国上下的饮料厂要用,就连苏联、日本、朝鲜等国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引进。”
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会上,王天武深感痛惜的发表着讲话。
广东也有汽水厂,亚洲汽水和天津的山海关汽水算是目前中国汽水饮料的两大巨头,一南一北各是半壁江山。
只不过在对外知名度上,亚洲汽水赶不上山海关汽水。
因为山海关汽水除了供应国内,还主攻苏联和欧洲。各大电影里也经常有山海关汽水的身影。
大前年,中国关于易拉罐的生产技术核心难题被攻破了。易拉罐罐装汽水开始大行其道。
这个事情是山海关汽水厂主导的。当时原本也找了亚洲汽水厂。但是因为广东省内最大的玻璃瓶制造企业和亚洲汽水厂的关系过于的好了。
所以亚洲汽水厂显得兴趣缺缺。现在易拉罐厂在天津投产建设,山海关汽水随着更新更时髦的易拉罐包装更是一冲而上。
现在很多南洋地区的商人都绕过广东,跑去天津进货。让亚洲汽水在南洋和中南半岛的传统外销区产生了危机感。
到这个时候,广东这边才算是后知后觉。
列席会议的江明听着王天武的讲话,他都有些神游物外了。
因为王天武的讲话无非就是一点,要想办法把pp塑料杯、pe淋面纸杯和其他相关的技术产线给拿下,拿到广东来生产。不然广东的经济发展就要被周边其他的省份给超过去了!
对于王天武的发言,江明不置可否。到底是害怕广东经济发展被超越,还是害怕口袋里的钱少了?这还真不好说啊。
第三百九十七章 引诱
广东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可是很不错。来广东越久,江明越是有这样的感觉。
广东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比旁边的福建省好太多了。毕竟前几年福建省对面还有个没有统一的台湾。当时台湾海信誓旦旦的要反攻大陆呢。
两边之间的炮战不少,还有美国佬在背后的支持,有美国海军的游荡。所以国家根本不敢往福建投多少钱。
福建还是以战略准备为主。经济建设相对发展落后。也就是这些年台湾解放之后。福建作为两岸交流的桥头堡。经济开始提速发展了。
依靠和台湾的交互以及国家有意识的向福建倾斜的一部分政策。从今年来看,福建的经济总数虽然是超不过广东,但是经济的增长率有很大概率是要超过广东的。
江明知道王天武这人还是比较好面子的。广东今年的经济增长率要是被隔壁小老弟的福建给超过去。王天武面子上多半是挂不住。
而且江明潜伏到广东也有一段时间了,也算是打入了王天武一系的内部。
对于广东省内的腐败情况,他只能说4个字:触目惊心。
广东现在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察觉不到官府内部的腐败问题。那是因为现在广东的经济还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
王天武一系的官员用不着从小老百姓手上弄那三瓜两枣的小钱。随便从一些国营企业正常上赚的钱动手,都已经足够他们的吃喝用度了。
就拿亚洲汽水厂没有投产易拉罐生产线这件事来说。说到底还是因为广州最大的玻璃瓶生产厂商是王天武一系人马控制的。
亚洲汽水厂在技术背景上有曙光系的影子。汽水厂内部也分为两派。负责技术和基层的那一排,算是曙光系(至少王一系认为那是曙光系)。而负责行政管理的那一派则大多数是有王天武一系的背景。
易拉罐项目立项的时候,亚洲汽水厂里负责技术的副厂长就提出过让亚洲汽水厂投钱跟山海关汽水厂一起搞易拉罐生产线。
但是这个提议被多方阻挠。
原因很简单,亚洲汽水厂每年生产的汽水量极多,是广东最大玻璃瓶生产厂最大的客户。如果亚洲汽水厂的汽水全部采用易拉罐生产线。那么那个广东最大的玻璃瓶生产厂,其一年的销售额可能将会锐减一半。
而官僚主义最讨厌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那个玻璃瓶厂的厂长是王天武的老部下。这位厂长当年也是闹过革命立过功的。负过伤从死亡线上爬回来继续战斗的战斗英雄。
但是这些年下来,当年的战斗英雄革命战士越发的像是一个蚀骨不化的老顽固了。
易拉罐这种新的包装材料出现,他并没有想着是不是利用玻璃厂的资本来扩建一条易拉罐生产线,丰富工厂的产品。
而是首先想到要保住亚洲汽水厂这个最大的客户。他的方法就是去找自己从前的老战友老同事施压。用行政的方法压住亚洲汽水厂。让他们不更换新的易拉罐生产线,不去投资易拉罐项目。
今年是张家老二张禄高中毕业的年纪了。张禄的成绩一般,几次模拟考他的成绩都够不到大学的门槛。
这也很正常,现在的大学还没扩招。每年大学生的数量就那么多。这时候时大学生说一句天之骄子不足为过。
张禄已经重读了一年了,但是考不上就是考不上。
与其在死磕高考,不如考虑接下来做什么工作。毕竟他一个班上六十多个人,真正有把握考上大学也就两三个。
高三下学期,其实学校的课程早就教完了。高三的学生们除了极少数能冲刺高考的还在努力之外,其他的都在考虑能不能找地方实习了。
学校也乐意这样,其他没把握考大学的学生去实习,可以让老师的精力集中在少数几个能考大学的学生上。
所以当张禄被推荐去参加去苏联工作的实习培训时,张禄一点都不意外。
“张禄,你的俄语学的好。所以相关部门的同志来我们学校招人,我首先就想到了你。”班主任笑吟吟的看着他:“这次去苏联工作,不是做工地类的。部门里的同志说了,你们高中毕业的学生,是当成实习干部培养的。听说是要扩展在苏联的服务行业。你考虑考虑,要不要去那工作。”
对于张禄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好工作。相比于自己的大哥,张禄觉得自己天资平平,如果是大哥读高中的话,肯定是能考上大学吧。
但是要让他再考一年的话,先不说学校那边能不能同意他在复读一年,再读一年在吃一年闲饭,已经成年的张禄自己都觉得不行。
所以几乎没有考虑,张禄就点头说道:“老师,我可以去!”
……
在东京,很多老百姓发现最近有不少店面在装修。
商店街里开饭店的黑瞳家就发现商店街拐角的位置就在装修。
黑瞳下午休息的时候环抱着双手在那看热闹。
“哎呀,这门头修的这么高吗?看起来很厉害啊。”
有隔壁商家过来说话:“黑瞳,这不会也是开饭店吧,会不会影响你的生意啊?”
黑瞳摆摆手:“这大小一看就不像是饭店,这个面积看着像是做关东煮或者是立食乌冬面的地方。和我不成竞争关系。”
……
在莫斯科,尤金发现自己上班的路上,一些十字街头的店铺开始装修。
有的时候他会停下来看两眼,他嘀咕道:“这边的新城,终于要建设新的商店了吗?希望能开些好吃的店。”
……
在东柏林,已经成为车间副主任的威廉正在接自己的女儿从幼儿园放学。
“爸爸,那是什么?”女儿奶声奶气的坐在车里指着外面说到。
威廉道:“什么?”
他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看去,一个店面正在装修,而在装修的点面前贴着一张三米乘以两米的海报。
海报上赫鲁晓夫同志兴高采烈的大笑着,他目光热烈的看向自己手上拿的东西——那是一杯名为奶茶的东西。
第三百九十六章 谋划
张福都没有想过,自己这边才刚刚搞完代餐这件事,组织上居然任命他一个同样重要的事情。
搞奶茶,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但是这种简单仅限于最最基础款的那种。实际上要真的搞奶茶,以及后世的各种调配饮料,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比如说糖浆。
六十年代国际市场上的糖浆产品还比较简单,多数是单纯的单一口味糖浆。不管是玉米糖浆还是果脯糖浆还是蔗糖糖浆,其本身基本上只提供基本的甜味。
而像后世那种花里胡哨的糖浆口味,在这个时代还不多。什么焦糖口味、海盐口味、薄荷口味、黄油啤酒口味、莓果口味、接骨木花口味等等。
后世的糖浆口味细细一分,市面上卖的怕是能有上百种。而这还仅仅只是市售口味。还有一些是部分商家独有的,签署了独家供货协议的。把这一部分算上,那数量就更多了。
人类真的是一种非常嗜好甜食的生物,把糖都已经玩出花了。后世人很多习以为常的甜品,其实在几十年前根本不寻常,若是在往前推个百年,怕是皇帝老儿都没如此丰富口味不同的甜食供给。
而这些糖浆的研制和生产,才是开启人类现代饮食尤其是甜食方面大跨步前进的原因。
科技的力量体现在方方面面。张福现在接下的任务就是搞糖浆。
奶茶粉这东西好搞,他已经搞出了零到一的成果了,那么后面的一到十就不难了。
搞糖浆,这才是张福真正的挑战。
有实际生产经验,有研发能力。张福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很多糖浆其实李锐这边都有配方,只不过后世可以公开的糖浆配方都不够完美。就像是某个品牌的糖浆,在后世一升装的要卖一百元一瓶。同类的其他国产糖浆两升也卖不到一百。
因为一百一升的那个牌子口味更好,杂味也更少。其他便宜的牌子的糖浆有杂味。
一百一瓶的那个算是九十分的话,其他牌子的糖浆只能算是八十到八十五分。虽然也不错,但终究是差一点。
张福要做的就是去研究研究那九十分的糖浆。毕竟公开的资料都是八十分的糖浆。最后这点进步就靠张福这样的人去推进了。
当然除了糖浆之外,还有相对应的其他技术产品。都让张福进行抓总研究。
张福58年去的海南,1963年的春节回的北京。
在海南搞了五年的代餐食品,功劳和苦劳都有了。现在让他回来也是应有之意。
当然,那些八十分的糖浆该生产也生产,毕竟糖浆产业升级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对于本时空的国际对手来说,这些八十分的糖浆就已经足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今年中国糖产量注定是要大爆发的一年。
因为看看现在欧洲、日本等地方吧,当把赫鲁晓夫拿着奶茶的海报贴出去之后,引起的反响还是很不少的。
元时空之中赫鲁晓夫有两个著名的照片。一个是在联合国讲台上一边发言一边敲皮鞋。
另一个就是拿着玉米开怀大笑。
本时空之中,玉米晓夫大概是不会出现了。但是奶茶晓夫会不会出现就不好说了。
海报上,赫鲁晓夫笑的见眉不见眼的。这算是一个最好的宣传了。
而且后续还推出了好几个报道,都是关于赫鲁晓夫视察中国的奶茶原料生产基地,然后痛饮奶茶的。
反正赫鲁晓夫同志愿意配合,李锐也就把赫鲁晓夫同志给物尽其用了。
就在宣传的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的奶茶店也正在准备铺开。各种宣传、各种物料、各种培训,这些都需要时间。
现在计划计委员会打算扩展的奶茶店数量可不少。需要筹备的物资也可是不少。
其中有一些在后世看起来很常见,甚至不起眼的东西,在这个时代也是很不得了的东西。
比如说一次性杯子。
不管是pe淋面纸杯,还是pet、pp塑料杯。这些东西可都算是有技术力的产品。而各种各样的塑料吸管看着不起眼,但因为其市场广阔,其实也是能提供大量利润和就业岗位的一种工业产品。
而国家开始搞这个,那么自然会有各个地方的人来争取,想要把这些东西落到自己的管辖的地区。
“大前年的时候,易拉罐的生产没有争取来。让我们错失了很大的机会啊!当时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易拉罐居然能有那么大的商机。不仅仅是全国上下的饮料厂要用,就连苏联、日本、朝鲜等国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引进。”
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会上,王天武深感痛惜的发表着讲话。
广东也有汽水厂,亚洲汽水和天津的山海关汽水算是目前中国汽水饮料的两大巨头,一南一北各是半壁江山。
只不过在对外知名度上,亚洲汽水赶不上山海关汽水。
因为山海关汽水除了供应国内,还主攻苏联和欧洲。各大电影里也经常有山海关汽水的身影。
大前年,中国关于易拉罐的生产技术核心难题被攻破了。易拉罐罐装汽水开始大行其道。
这个事情是山海关汽水厂主导的。当时原本也找了亚洲汽水厂。但是因为广东省内最大的玻璃瓶制造企业和亚洲汽水厂的关系过于的好了。
所以亚洲汽水厂显得兴趣缺缺。现在易拉罐厂在天津投产建设,山海关汽水随着更新更时髦的易拉罐包装更是一冲而上。
现在很多南洋地区的商人都绕过广东,跑去天津进货。让亚洲汽水在南洋和中南半岛的传统外销区产生了危机感。
到这个时候,广东这边才算是后知后觉。
列席会议的江明听着王天武的讲话,他都有些神游物外了。
因为王天武的讲话无非就是一点,要想办法把pp塑料杯、pe淋面纸杯和其他相关的技术产线给拿下,拿到广东来生产。不然广东的经济发展就要被周边其他的省份给超过去了!
对于王天武的发言,江明不置可否。到底是害怕广东经济发展被超越,还是害怕口袋里的钱少了?这还真不好说啊。
第三百九十七章 引诱
广东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可是很不错。来广东越久,江明越是有这样的感觉。
广东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比旁边的福建省好太多了。毕竟前几年福建省对面还有个没有统一的台湾。当时台湾海信誓旦旦的要反攻大陆呢。
两边之间的炮战不少,还有美国佬在背后的支持,有美国海军的游荡。所以国家根本不敢往福建投多少钱。
福建还是以战略准备为主。经济建设相对发展落后。也就是这些年台湾解放之后。福建作为两岸交流的桥头堡。经济开始提速发展了。
依靠和台湾的交互以及国家有意识的向福建倾斜的一部分政策。从今年来看,福建的经济总数虽然是超不过广东,但是经济的增长率有很大概率是要超过广东的。
江明知道王天武这人还是比较好面子的。广东今年的经济增长率要是被隔壁小老弟的福建给超过去。王天武面子上多半是挂不住。
而且江明潜伏到广东也有一段时间了,也算是打入了王天武一系的内部。
对于广东省内的腐败情况,他只能说4个字:触目惊心。
广东现在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察觉不到官府内部的腐败问题。那是因为现在广东的经济还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
王天武一系的官员用不着从小老百姓手上弄那三瓜两枣的小钱。随便从一些国营企业正常上赚的钱动手,都已经足够他们的吃喝用度了。
就拿亚洲汽水厂没有投产易拉罐生产线这件事来说。说到底还是因为广州最大的玻璃瓶生产厂商是王天武一系人马控制的。
亚洲汽水厂在技术背景上有曙光系的影子。汽水厂内部也分为两派。负责技术和基层的那一排,算是曙光系(至少王一系认为那是曙光系)。而负责行政管理的那一派则大多数是有王天武一系的背景。
易拉罐项目立项的时候,亚洲汽水厂里负责技术的副厂长就提出过让亚洲汽水厂投钱跟山海关汽水厂一起搞易拉罐生产线。
但是这个提议被多方阻挠。
原因很简单,亚洲汽水厂每年生产的汽水量极多,是广东最大玻璃瓶生产厂最大的客户。如果亚洲汽水厂的汽水全部采用易拉罐生产线。那么那个广东最大的玻璃瓶生产厂,其一年的销售额可能将会锐减一半。
而官僚主义最讨厌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那个玻璃瓶厂的厂长是王天武的老部下。这位厂长当年也是闹过革命立过功的。负过伤从死亡线上爬回来继续战斗的战斗英雄。
但是这些年下来,当年的战斗英雄革命战士越发的像是一个蚀骨不化的老顽固了。
易拉罐这种新的包装材料出现,他并没有想着是不是利用玻璃厂的资本来扩建一条易拉罐生产线,丰富工厂的产品。
而是首先想到要保住亚洲汽水厂这个最大的客户。他的方法就是去找自己从前的老战友老同事施压。用行政的方法压住亚洲汽水厂。让他们不更换新的易拉罐生产线,不去投资易拉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