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49节
  院子地上的雪也早就打扫干净了。
  今天张家的几个小鬼也神气活现的,他们指挥着院里的其他小孩帮着干活。
  当然,干活不是白干的。因为老张家的几个小鬼头手上可是握着一大把喜糖呢。
  谁帮着干活,就给谁多几个喜糖,这些喜糖里还有巧克力。这可是好东西。
  几个小家伙现在神气活现的。
  而在大院子里,一个四十岁的中年厨师带着两个年轻的帮厨正在忙活。
  这厨师不爱说话,但是手艺真的是没得说。他还没开始做菜,但是周围街坊里懂做菜的人已经开始在夸赞了。
  “这师傅的刀工真细致诶!”
  “你瞧这小徒弟的肉馅打的,上浆起劲了嘿!瞧见没,都拉丝了嘿!真卖力气,这肉丸子指定好吃。”
  “哇,那个师傅是吧整个鸭子的骨头都取出来了吗?这鸭子皮都没破啊,就从鸭屁股那里取出来的?!”
  一阵阵的惊呼声传来。周围的街坊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嘛。
  这师傅的做菜手艺哪里是二荤铺小饭馆可以比的啊。自己单位食堂的师傅与之对比都是相差甚远。
  当然,除了关注糖果的小吃货们,还有关注师傅做菜的大吃货们之外。还少不了吃瓜群众们。
  因为按照流程,张福要去接亲了。因为喜酒是在中午摆的。(注:北方冬天很多地方习惯在中午摆酒,因为气候因为寒冷。中午摆酒对大家都比较友好。后来是生活条件好了,才慢慢都晚上摆酒了。)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婚车巡游这种项目。穿着全套新衣服的张福就是在胸口别了个红花,红花上面写着个【新郎】的字样。
  他接亲的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骑自行车去。当然,一个人去就显得气势太弱了。所以他还是叫了自己要好的同学和同事,凑了一个自行车队。大家伙一起去接亲。
  “张福,等会儿新娘家要是堵门,你准备的喜糖够不够啊。”
  “对啊,张福,喜糖不够可敲不开门哦!”
  “张福你小子可真有本事啊。我们学校里最漂亮的校花被你给娶走了。”有人打趣道。
  “哎呀,老天爷啊,你怎么让张福事业有成,还让他婚姻幸福呢?老天爷你一定是把我那一份分劈叉了吧,分给张福了。”还有同学在那里耍宝开玩笑。
  对于张福来说,他今天准备的已经很充分了。面对同学们的说辞,他也丝毫没有分心。
  只是把装着喜糖的袋子分给众人。
  “等会儿敲门你们记得撒喜糖。”
  不过张福的准备可能是白费了。因为他带着车队骑自行车到曹家楼下的时候,就见到曹文清正站在一辆天色蓝女士自行车(淑女车造型)旁边,而在她的身后则是一群和她一样的女伴。
  堵门?在曹文清这里不存在的。曹文清结婚是因为喜欢张福这个人,幺蛾子什么的,她才懒得整呢。
  看见张福和他的车队过来。曹文清大笑一声:“张福过来!把喜糖都拿出来,分给周围的亲戚邻居,还有我的同事和小姐妹都要分到啊!要是带的喜糖不够,那就赶紧回去拿哦。”
  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朝阳初升
  “这曹家的闺女,还真的是大胆啊。这大姑娘结婚的,不在家里好好待着等着想新郎上门接亲,自己就跑下去等着了。这像什么样子啊。”
  在小区里,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一辈对曹文清的行为有些不认同。甚至觉得很离经叛道。
  大姑娘家家的,都要结婚了,还整这死出,这也太不庄重了吧。
  哪有大姑娘这样的啊。自己找了一帮小姑娘,还都骑着自行车。看看那些小姑娘,也是。她们还在车上自己绑红花,这像什么样子啊。
  不过相比于老一辈的思想,小区里新一辈在新中国新教育下成长的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思想了。
  “大妈,你都是什么时候的思想了。太老久了。学校里老师都说过很多次了,新中国新思想,男女平等一个样。凭啥姑娘要坐在家里等啊。曹姐姐是因为爱情,你懂啥叫爱情不?爱情就要两个人一起向前,你知道不?”
  老一辈的一些人对于这些思想难以理解,甚至认为是离经叛道。但是没关系,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
  就像是毛主席所说的一样: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清晨的太阳升起,终将化成一轮滚滚红日,将一切反动老旧思想晒融晒化,最终蒸发于天地间不剩一丝一毫,即便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是却总是充满希望的。
  就像是有同一个小区里的小姑娘双手做喇叭状对着曹文清大喊道:“曹家姐姐,新婚快乐!你太帅了!”
  还有小区里的小伙子也起哄大喊道:“曹妹,以后姓张的要欺负你,你回小区啊。小区里都是你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不要怕被欺负哦!”
  还有一些也是二十来岁到了适婚年龄的年轻女子也在那里喊道:“曹文清!以后我结婚要和你一样!”
  对于老一辈来说,这些话都太离经叛道了。但是小区里的年轻人却都是一副兴高采烈的模样。
  曹文清是他们小区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曹文清聪明,因为曹文清的工作好。(曹文清的工作单位不保密,只有加工的零件细节内容保密)
  同时,曹文清又是那群年轻人追随的对象,因为曹文清总有一些远超同侪的思想,一些在老一辈看起来离经叛道,但是又很合年轻一辈的新思想。
  每个时代都会有那么一些人,举起革新的旗帜进步。无论是大是小,扛着革新的旗帜前进总归是好事。
  无论其影响力是一国、一省、一市、一地,乃至于一个小区。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的便是这满天革新之火。
  而革新这种事情,大到一国政策,一国之思想教育。小到个人的婚姻、理念。这都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曹文清和张福的结婚很显然改变了一些人的老旧思想。
  张福转头看向自己的发小道:“瞧吧,我就说文清不会堵门吧!”他脸上的得意,就像是打赢了一场战争的将军。
  而张福的发小也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好好好。你说的好,好但是张福,喜糖还是不够啊。你看这么多人来分喜糖呢,比堵门分的还多呢!”
  “哈哈哈哈!那你还不赶紧骑车回去再拿一大包来?”
  在热热闹闹之中,有小区里的年轻人拿了一个录音机过来。这录音机有两个五寸的喇叭,用八个一号电池供电,或者是插电供电。
  这个算是这个年代的家庭娱乐中心之一了。可以收音,可以播放磁带。
  “曹姐这大喜的日子,没有音乐像什么样子。来来来,我家的录音机拿出来了,先用着。”这是小区里和曹文清关系比较好的一个小伙子。他把自家的录音机给贡献了出来。
  他爸在一边笑骂道:“你个臭小子。我存这么久的钱才买的录音机,自家还没用三天呢,你就借出去了。”
  “爸,你吃喜糖就好了,别说话。”年轻人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一股悠扬的音乐响了起来。
  【年轻的朋友们,我们来相会……】
  “走咯,大家伙给曹姐姐送亲咯!”
  小区里的年轻人在一声招呼中纷纷跨上了自己的自行车。没有自行车的就坐在别人自行车的后座上。
  由张福和曹文清打头,一个黑色二八大杠的自行车,一个蓝色的淑女车。在后面则是坐在别人车后座上,扛着录音机放声高歌的年轻人。
  在北京晴朗的午后,一群年轻人放声高歌,他们跨越街道跨越城市。
  当有人问他们这么热闹是干嘛的时候,他们都会高声回答:“结婚送亲啊!”
  这吸引了很多人的驻足观看。
  遥记得还是十年前,北京才刚解放还没几年呢,当时城里娶亲还有人用八抬大轿,还有人用老旧一套的繁文缛节。为了风光,苦了自己只为面子。
  现在的年轻人是真的有想法啊。自己做事自己办,也没八抬大轿,也没凤冠霞帔。一队自行车,一堆年轻人,欢欢乐乐吵吵闹闹。
  没有那八抬大轿的风光隆重,但是却有着一股子昂扬向上的朝气。
  这股子朝气就像是冬日的暖阳一样,照的人心头热乎乎的。
  而这招摇过市的自行车队,也让正在休息的王德庆拿出了自己的相机跑到街上急忙拍下来几张照片。
  他都已经想好了标题了《年轻婚姻新风气》。他一边拍照一边看着散发着年轻朝气的自行车队,他脸上忍不住露出笑意。
  “好啊,好啊。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朝气,没有暮气沉沉的繁文缛节,没有繁重冗杂的仪式,让志同道合的同志走在一条路上。让爱情的归爱情!好啊!”
  张福和曹文清的自行车队用自己的朝气宣告着自己的幸福。
  这种幸福是看得见,感觉得到的。
  老曹家里,有一些老曹的同事看着曹文清的行为,不置可否的说道:“老曹,你的女儿可是真的大胆啊,你的这个女婿也是很肆意张扬啊。”
  老曹却哈哈一笑:“年轻人嘛,不张狂怎么算是年轻人?毛主席都说过,年轻人就要和刚初升的太阳一样。要散发他们的光与热,不要害怕烧到这里烧到哪里。太阳出来把雪融化咯,这不是太阳的问题。是雪本来就该融,它到融化的时间咯!”
  说罢这些,老曹也不管其他人的想法,他哈哈笑到:“诸位,我们的时间也到了。该去吃酒了,这次我的那位老亲家可是准备了上好的酒席呢。我们今天要饱饱口福了!”
  第三百九十三章 意外之客
  老曹是没有吹牛逼,反正今天张家的饭是喷喷香。
  老张家一共办了六桌,就在前后院摆酒席。今儿个天气好,太阳不错还没风。
  中午在四合院里晒晒暖也是极好的享受。更不用说还有香喷喷的饭菜了。
  李锐帮着请来的大师傅,那是太会做菜了。毕竟是从解放前一直到解放后磨练出来的老师傅。
  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啊。按照老师傅的话,当年他给北京的几个督军都做过菜。那时候可真是战战兢兢啊,毕竟有的督军可是不讲理。菜咸了淡了、冷了热了,说不准就直接把厨子砍了。
  毕竟那年头厨子不算人呐。
  还是新中国好啊,厨子也是大师傅,这边他卖力气干活。那边张祥给人家泡了热茶、奶茶,随便人家大师傅选。
  大师傅也卖力气,知道这是大冬天的,一般的炒菜上桌一会儿就会凉了。
  所以人家也耍了个小偷步,多上炖菜、火锅菜。
  像什么土火锅、脱骨老鸭烧火腿、砂锅炖杂鱼等等。
  主要都是以炖菜为主,有那么几个炒菜,那也用热水盘做一个双层的隔热保温。
  婚礼的仪式也很简单,没有尴尬的司仪在台上念尴尬的台词,渲染让新人和宾客都尴尬的气氛。
  就是曹文清和张福端着两杯饮料去各桌敬个酒就完事了。
  这时节的酒席也简单,有荤有素就好了。
  土火锅用的是北京涮肉的那种铜火锅。但是里面的东西不太一样。北京涮肉其实主要吃的是羊肉的品质,所以北京涮肉基本上就是白开水+葱段+大枣就完事了。有的会加两片生姜或者一些花椒粒,但总体上是以白开水为主。
  而土火锅这种源自西北的美食则有一种粗犷豪爽的美。大块的骨头熬的汤底,在铺上豆腐、大白菜、白萝卜打底。接着一层层的垒上炸猪皮、炸肉丸子、炸排骨、炸鱼段、肉卷等等。
  土火锅是一种很自由的东西,基本上手边有什么就拿什么做。要的就是一个复合味。
  主要讲究的就是一个荤腥够味,这是个大荤菜。也最适合这个寒冷的时节吃。之所以用土火锅,而不是上北京涮肉,那是因为土火锅的成本比涮肉低不少。
  毕竟六桌一共六十多人呢,要吃涮肉,那要吃多少头羊才够啊。还是土火锅好。
  要觉得土火锅不上档次,那不是还有脱骨全鸭嘛。
  脱了骨头的老鸭当成一种容器,里面塞满各种馅料,把老鸭撑的的鼓鼓囊囊的,接着和火腿等料一起慢烧。把鸭子和里面的馅料都烧的软烂入味,用勺子一挖就能直接挖出来吃。
  混合着馅料和鸭肉一口咬下满嘴留香。有鸭子的香味,有糯米的香味,有肉丁的香味,有菌子的香味,还有火腿和各种配料的香味。香气馥郁,直冲天灵盖。
  砂锅炖杂鱼就更不用说了,这菜就讲究一个乱炖。因为现在北京市面上能买到什么鱼并不好说。所以只能是说炖杂鱼,而不能说炖某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