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67节
或因为天灾人祸,或因为官府压榨,或是不甘心在老家只能当佃户。中国东南沿海的民众们,扶老携幼,带上大包小包,踏上了前往南洋的客船。
数百年来,中国移民几乎不曾断绝。
这些踏实肯干的中国移民依靠着自己的勤奋与不怕脏不怕累,以及优秀的头脑,经过几十上百年的发展,在南洋地区开始积累财富。
他们一点一滴的将财富汇聚起来,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开枝散叶。
原以为这里将成为他们新的故乡,可是华人积累的财富却引起了强盗们的觊觎。
有西班牙人,有葡萄牙人,有当地土人,还有后续来的英国人、法国人等等等。
屠刀一遍遍的从南洋华人身上划过,华人的鲜血和哀嚎不曾在这片土地上停止。
每当华人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有人举起屠刀。
就像是屠宰场里的屠夫磨刀霍霍的面对猪羊。
华人的鲜血在这片土地上从未干涸,为什么是华人被屠戮?因为当西班牙人屠杀马尼拉华人后,马尼拉总督害怕中国(当时已是清朝)报复,所以递交了一份外交国书。
国书内容大意便是说中国人在马尼拉暴乱,自己不得已派兵镇压云云。
基本上就是一份颠倒黑白的外交文书,用意就是试探清朝政府。而清朝政府也不愧是清朝政府,他们很快就派人回应了。
回复的国书道:海外皆是贱民,非我大清子民,贱民暴乱莫要友邦惊诧便好。
自此以后,南洋诸国所有人都知道了,南洋华人是一帮没有靠山的的浮萍。
只要没钱了,抢他们一波便可。于是乎谁都可以举起屠刀,谁都可以杀了他们,抢走他们的金钱,掠夺他们的女人,奴役他们的子孙。
这才有了南洋华人组建兰芳共和国的故事。
如果说中华之民谁最先觉醒国家意识,那么并不是生活在中华大陆的国民,而是这群漂泊于海外的南洋游子。
他们无比渴望自己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于是乎在清朝时他们几次上表求清认他们为藩属。
当意识到清靠不住后,南洋华人又不留余力的支持孙中山组建中华民国。
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华人捐钱捐物。民国没有橡胶,南洋商人破家捐橡胶。
民国没有汽油,南洋船运大王发动所有船只运送汽油。
民国没有足够多机工,南洋华人把自己的孩子一船一船的运回中国。
谱写了一部字字泣血的南桥机工英雄传。
南洋的华人没有对不起自己的祖国。
可是这个祖国却一次次的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南洋华人破家散财支援民国的物资在哪儿?
没有到灾民嘴里,没有到士兵手上,而是过了四大家族的手,都卖到了市面上换高价。
南洋富商在上海买到印着南洋捐助的大米,他的心头已然是在滴血。
那些抱着为祖国而战的年轻南洋机工们,开着卡车一次次的穿越中越边境中缅边境,为国军拉回一车车的补给。
可是承诺为他们支起来保护走廊却由始至终都没成立。
南洋华人的心就在这开始,一点点的死了。故乡,终究是个回不去,也不值得回去的地方了。
但真的如此吗?章莱盛和黄秀智两人是南洋的商人。和许多南洋的华侨一样,他们在南洋的主要生意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橡胶一个是原木出口。
其中显然是橡胶比较赚钱,因为橡胶是一种全世界都缺乏的资源。
一直到后世,橡胶的价格也不算多便宜。
手握着大片橡胶林的两人可以在南洋轻轻松松的赚钱。
但是他们还是在传统中国年之前去了一趟香港。
去香港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南洋华侨商人都收到了请帖,新中国希望请他们去谈一谈,聊一聊。
因为考虑到南洋华侨们被民国伤的不轻,以及考虑到安全原因。
所以这次双方的会见选择在香港进行,让华润公司代表中央和南洋商人们谈。
谈的内容有几点,第一是关于新中国购买南洋橡胶的生意。
第二是新中国希望通过南洋商人将新中国的一些产品卖出去的事情。
第三则是新中国希望能对南洋商人进行招商引资。
具体实施方略参照中国国内公私合营的方式。
前两点对于南洋华商来说其实都还好说。
都是做生意,只要能赚钱就好了。
但是新中国的招商引资则让大家都没说话,其实也就是大家都不同意。
因为新中国的公私合营政策里,私人方是不占据企业领导权的,只有分红的权力。
所以说是招商引资,但是在这群南洋商人看来,新中国这更像是一种空手套白狼的行为。
这是他们觊觎自己手上的财富,想要把自己手上的这点钱全都给弄走啊!
所以南洋商人们都没说话,华润公司的代表们也没有急。这件事必须慢慢来。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各种原因,新中国的资本达到了绝对稀缺的水平。
所以在历史上中,中国对苏联的外资极度依赖。苏联外资一断,新中国就要死要活。
最后毛主席带领人民搞出了用劳动力的l替代资本的k,生生的保住了中国的工业化成果。
代价就是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这个时空中有李锐的出现,新中国在资本积累阶段有了更多的选择,也不需要完全依赖于苏联了。
所以中央也动了心思,能不能争取南洋华侨呢?如果华侨的外资能投入中国市场,那么将帮助中国解决很多资本上的麻烦。
但是这件事需要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章莱盛站在船头,眺望着越来越近的地平线,他知道距离马来已经很近了。
他手上握着一瓶山海关的汽水,他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和新中国做生意,怎么做生意?
第二百五十四章 南洋攻略一影响
章莱盛的家族在马来西亚的槟城有自己的产业和公司。
和大多数南洋华人一样,在很长时间内,章家是支持国民党的。实际上到现在,南洋华人中大部分都还是支持国民党。
认为国民党是中华正统,不少人喊出中国正统在台湾的口号。这倒是不奇怪,当年孙中山在南洋也是有巨大声望的。
而到了蒋介石时代,虽然说蒋介石经常不当人子,但是画饼是一套又一套。
而且最关键的是蒋介石的手下非常会摸黑新中国的共产党。
就像是在新中国农村和城市,他们会传播“共产共妻”这样的言论来让农民和底层的市民们抵制共产党。
在南洋地区他们也会传播一些新的谣言。
比如说,台湾的特务会在南洋传播【共产党要搞无产阶级,什么叫无产阶级啊?就是没有财产!】
这话说得南洋华人都是怕的要死。
尤其是有钱的南洋华人一听这样的话,那更是吓得魂飞魄散。
毕竟很多人家族辛苦经营了上百年才赚下来了薄薄的家产,共产党搞无产阶级就不能有财产了,这还不够吓人吗?
无产阶级指的是没有财产吗?自然不是。所谓的有产和无产,讲的是是否掌握了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以一个城市工人和农村农民为例子。
城市的工人不掌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因为这些都是厂里的。工人只掌握劳动者,也就是自己的劳动力。
工人以出售劳动力的方式为工厂工作,然后换取自己的薪水。这叫做无产阶级。
而在农村,一个拥有五亩土地和一头耕牛的农民算什么?
算小资产阶级。因为农民掌握了生产资料(土地、农具)、劳动对象(耕牛)、劳动力(自己和耕牛)。
所以在新中国,那些分了土地的农民全都是小资产阶级。
在一些人的固有思维中,无产阶级=穷,小资产阶级=富,这种刻板思维观念是必须要打破的。
只要不掌握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劳动者。
仅仅依靠个人劳动力换取财富的行为都被归类于无产者。
所以新中国里工人的生活比农民好。但是工人是无产阶级,农民却是小资产阶级。
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也是苏联共产党内大多数党员瞧不上新中国的原因。
因为苏联共产党内认为新中国搞分地运动。
实际上是搞出了四亿多小资产阶级。新中国就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小资产阶级社会。
而这样的辩证关系不要说这个年代的南洋华人搞不明白。
就算是七十年后中国九年义务教育都已经普及,在初中政治课本上专门写了关于生产力三要素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划分准则。
但是依旧有很多读了书的人依旧分不清这其中的差别。
错误的认为无产阶级的无产指的是不能拥有财产。
这样的错误观念一旦形成,那么后续的讨论和推理将全部都是错的。
因为他们会错误的把无产阶级=穷划上等号。这也是很多资本家希望看到的结果。
他们会告诉你说:看吧,你们搞社会主义搞无产阶级,那就是全部都去当穷鬼。
更我们一起搞,你们中至少还有几个能发财。
于是乎一批人为了这几个能发财的名额疯狂的卷。
实际上恰恰相反,社会主义搞的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共同贫穷。
如果一个主义是以大家一样穷为出发点来搞的,那么它天生就是歪的,也根本发展不起来。
所以新中国从民国的企业家手上没收走的是他们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而不是没收他们的财产(除了确有犯罪证明者。)这些辩证关系和基本理论是要搞清楚的。
只不过现在的南洋华人中大多数是搞不清的。
数百年来,中国移民几乎不曾断绝。
这些踏实肯干的中国移民依靠着自己的勤奋与不怕脏不怕累,以及优秀的头脑,经过几十上百年的发展,在南洋地区开始积累财富。
他们一点一滴的将财富汇聚起来,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开枝散叶。
原以为这里将成为他们新的故乡,可是华人积累的财富却引起了强盗们的觊觎。
有西班牙人,有葡萄牙人,有当地土人,还有后续来的英国人、法国人等等等。
屠刀一遍遍的从南洋华人身上划过,华人的鲜血和哀嚎不曾在这片土地上停止。
每当华人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有人举起屠刀。
就像是屠宰场里的屠夫磨刀霍霍的面对猪羊。
华人的鲜血在这片土地上从未干涸,为什么是华人被屠戮?因为当西班牙人屠杀马尼拉华人后,马尼拉总督害怕中国(当时已是清朝)报复,所以递交了一份外交国书。
国书内容大意便是说中国人在马尼拉暴乱,自己不得已派兵镇压云云。
基本上就是一份颠倒黑白的外交文书,用意就是试探清朝政府。而清朝政府也不愧是清朝政府,他们很快就派人回应了。
回复的国书道:海外皆是贱民,非我大清子民,贱民暴乱莫要友邦惊诧便好。
自此以后,南洋诸国所有人都知道了,南洋华人是一帮没有靠山的的浮萍。
只要没钱了,抢他们一波便可。于是乎谁都可以举起屠刀,谁都可以杀了他们,抢走他们的金钱,掠夺他们的女人,奴役他们的子孙。
这才有了南洋华人组建兰芳共和国的故事。
如果说中华之民谁最先觉醒国家意识,那么并不是生活在中华大陆的国民,而是这群漂泊于海外的南洋游子。
他们无比渴望自己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于是乎在清朝时他们几次上表求清认他们为藩属。
当意识到清靠不住后,南洋华人又不留余力的支持孙中山组建中华民国。
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华人捐钱捐物。民国没有橡胶,南洋商人破家捐橡胶。
民国没有汽油,南洋船运大王发动所有船只运送汽油。
民国没有足够多机工,南洋华人把自己的孩子一船一船的运回中国。
谱写了一部字字泣血的南桥机工英雄传。
南洋的华人没有对不起自己的祖国。
可是这个祖国却一次次的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南洋华人破家散财支援民国的物资在哪儿?
没有到灾民嘴里,没有到士兵手上,而是过了四大家族的手,都卖到了市面上换高价。
南洋富商在上海买到印着南洋捐助的大米,他的心头已然是在滴血。
那些抱着为祖国而战的年轻南洋机工们,开着卡车一次次的穿越中越边境中缅边境,为国军拉回一车车的补给。
可是承诺为他们支起来保护走廊却由始至终都没成立。
南洋华人的心就在这开始,一点点的死了。故乡,终究是个回不去,也不值得回去的地方了。
但真的如此吗?章莱盛和黄秀智两人是南洋的商人。和许多南洋的华侨一样,他们在南洋的主要生意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橡胶一个是原木出口。
其中显然是橡胶比较赚钱,因为橡胶是一种全世界都缺乏的资源。
一直到后世,橡胶的价格也不算多便宜。
手握着大片橡胶林的两人可以在南洋轻轻松松的赚钱。
但是他们还是在传统中国年之前去了一趟香港。
去香港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南洋华侨商人都收到了请帖,新中国希望请他们去谈一谈,聊一聊。
因为考虑到南洋华侨们被民国伤的不轻,以及考虑到安全原因。
所以这次双方的会见选择在香港进行,让华润公司代表中央和南洋商人们谈。
谈的内容有几点,第一是关于新中国购买南洋橡胶的生意。
第二是新中国希望通过南洋商人将新中国的一些产品卖出去的事情。
第三则是新中国希望能对南洋商人进行招商引资。
具体实施方略参照中国国内公私合营的方式。
前两点对于南洋华商来说其实都还好说。
都是做生意,只要能赚钱就好了。
但是新中国的招商引资则让大家都没说话,其实也就是大家都不同意。
因为新中国的公私合营政策里,私人方是不占据企业领导权的,只有分红的权力。
所以说是招商引资,但是在这群南洋商人看来,新中国这更像是一种空手套白狼的行为。
这是他们觊觎自己手上的财富,想要把自己手上的这点钱全都给弄走啊!
所以南洋商人们都没说话,华润公司的代表们也没有急。这件事必须慢慢来。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各种原因,新中国的资本达到了绝对稀缺的水平。
所以在历史上中,中国对苏联的外资极度依赖。苏联外资一断,新中国就要死要活。
最后毛主席带领人民搞出了用劳动力的l替代资本的k,生生的保住了中国的工业化成果。
代价就是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这个时空中有李锐的出现,新中国在资本积累阶段有了更多的选择,也不需要完全依赖于苏联了。
所以中央也动了心思,能不能争取南洋华侨呢?如果华侨的外资能投入中国市场,那么将帮助中国解决很多资本上的麻烦。
但是这件事需要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章莱盛站在船头,眺望着越来越近的地平线,他知道距离马来已经很近了。
他手上握着一瓶山海关的汽水,他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和新中国做生意,怎么做生意?
第二百五十四章 南洋攻略一影响
章莱盛的家族在马来西亚的槟城有自己的产业和公司。
和大多数南洋华人一样,在很长时间内,章家是支持国民党的。实际上到现在,南洋华人中大部分都还是支持国民党。
认为国民党是中华正统,不少人喊出中国正统在台湾的口号。这倒是不奇怪,当年孙中山在南洋也是有巨大声望的。
而到了蒋介石时代,虽然说蒋介石经常不当人子,但是画饼是一套又一套。
而且最关键的是蒋介石的手下非常会摸黑新中国的共产党。
就像是在新中国农村和城市,他们会传播“共产共妻”这样的言论来让农民和底层的市民们抵制共产党。
在南洋地区他们也会传播一些新的谣言。
比如说,台湾的特务会在南洋传播【共产党要搞无产阶级,什么叫无产阶级啊?就是没有财产!】
这话说得南洋华人都是怕的要死。
尤其是有钱的南洋华人一听这样的话,那更是吓得魂飞魄散。
毕竟很多人家族辛苦经营了上百年才赚下来了薄薄的家产,共产党搞无产阶级就不能有财产了,这还不够吓人吗?
无产阶级指的是没有财产吗?自然不是。所谓的有产和无产,讲的是是否掌握了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以一个城市工人和农村农民为例子。
城市的工人不掌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因为这些都是厂里的。工人只掌握劳动者,也就是自己的劳动力。
工人以出售劳动力的方式为工厂工作,然后换取自己的薪水。这叫做无产阶级。
而在农村,一个拥有五亩土地和一头耕牛的农民算什么?
算小资产阶级。因为农民掌握了生产资料(土地、农具)、劳动对象(耕牛)、劳动力(自己和耕牛)。
所以在新中国,那些分了土地的农民全都是小资产阶级。
在一些人的固有思维中,无产阶级=穷,小资产阶级=富,这种刻板思维观念是必须要打破的。
只要不掌握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劳动者。
仅仅依靠个人劳动力换取财富的行为都被归类于无产者。
所以新中国里工人的生活比农民好。但是工人是无产阶级,农民却是小资产阶级。
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也是苏联共产党内大多数党员瞧不上新中国的原因。
因为苏联共产党内认为新中国搞分地运动。
实际上是搞出了四亿多小资产阶级。新中国就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小资产阶级社会。
而这样的辩证关系不要说这个年代的南洋华人搞不明白。
就算是七十年后中国九年义务教育都已经普及,在初中政治课本上专门写了关于生产力三要素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划分准则。
但是依旧有很多读了书的人依旧分不清这其中的差别。
错误的认为无产阶级的无产指的是不能拥有财产。
这样的错误观念一旦形成,那么后续的讨论和推理将全部都是错的。
因为他们会错误的把无产阶级=穷划上等号。这也是很多资本家希望看到的结果。
他们会告诉你说:看吧,你们搞社会主义搞无产阶级,那就是全部都去当穷鬼。
更我们一起搞,你们中至少还有几个能发财。
于是乎一批人为了这几个能发财的名额疯狂的卷。
实际上恰恰相反,社会主义搞的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共同贫穷。
如果一个主义是以大家一样穷为出发点来搞的,那么它天生就是歪的,也根本发展不起来。
所以新中国从民国的企业家手上没收走的是他们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而不是没收他们的财产(除了确有犯罪证明者。)这些辩证关系和基本理论是要搞清楚的。
只不过现在的南洋华人中大多数是搞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