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45节
赵丹点点头:“是的,确实如此。周旋,你有没有觉得文艺界要变天了?”
“嗯。”
“自从听了春节联欢晚会之后,我就已经看清楚了。那位李部长是个手眼通天的人物,他一个人脑子里装的创意怕是天下人都比不上。”
“不管是《朝闻》还是《漫画新时代》还是春节联欢晚会以及拍摄的电影等等,他都太厉害了。”赵丹苦笑一下。
“可是总有人看不清,上海文艺界还有很多人在想着和他对抗。”周旋这个时候才转头过来道:“那你是怎么个打算?投降?上海文艺界尤其是影视界可是铁板一块,当初绍家兄弟怎么被他们逼得远走香港,你忘记了?”
周旋所谓的邵氏兄弟便是那个称霸香港影坛半个世纪的邵氏电影公司,其中在内地最出名的便是邵氏兄弟中的老幺邵逸夫,全中国许多学校都有逸夫楼和逸夫图书馆,都是邵逸夫出钱修建的。赵丹没有吱声,他是个精明的人,准确来说他的政治立场是不左不右。
或者说他自己都分不清左右。
这是文艺界中很多中层人员所处的情形,很有代表性。
这里很多人其实压根不存在很明确的政治立场,更多的是一群日子人。
这种人大概占据整个文艺界一半。另外一半中便是有左右之分的。不过相比于左边,很多时候右边更吸引这批日子人,因为右边感觉更有钱。
所以当右边需要有人站台助威的时候,便会有一群日子人跳过去。于是乎在运动时期,很多日子人被整,他们不知道怎么被整也不知道最后怎么被放,这批人不能说全部但数量也确实不少。
赵丹算是比较聪明的,他看着乱糟糟的现场,小声的对周旋道:“听说李部长这次来上海了。他来肯定不能是为了拍摄电影这种小事。”
“上海电影制片厂怕是要有运动了。”赵丹低声说着。
周旋微微皱眉。“你看吧,这电影就是个下马威。周旋,我不瞒你说,我准备亲自找一趟李部长。就算是李部长不能见我也行,但我要表明态度。”
听着赵丹这话,周旋忍不住道:“投名状?”
赵丹笑了笑,没有在说话。
而之前乱糟糟想要跑出去的一众上海影视界的名导、名演、名编们也被乱糟糟的赶了回来。
原来怕枪声引起骚乱,拍摄这些戏之前剧组就和上海方面打了招呼,有解放军帮着维持治安。
这群被吓得瑟瑟发抖的家伙刚刚回到原位就发现,现场的这场枪战戏拍完了。
那边年轻的不像话的导演喊着:“停!”
现场拍摄结束,那些原本以为是被打死的人居然一个个的爬起来了。
震的在场的所谓上海名流们一个个目瞪口呆。
“这……人不是被打死了吗?还可以活过来吗?”“这是假的,是拍戏?”
“哎呀,吓死我了,我还以为是真的呢。”就在所有人都拍着胸口,平复着刚刚激烈的喘息时。
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他脸上挂着一种职业性的假笑。“各位,我拍的这场戏怎么样?”
来的人正是基地内诸多摄影干事之一,现在是《赡养人类》样片拍摄的总导演李光复。
而他来这里是有目的的,李锐给了他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给这群上海电影节自诩为大佬的人物一个下马威。
然后借着这次中苏之间的电影比拼,李锐也要趁势扫掉电影界的顽疾,有的人还是不要待在影视圈好了。
相比于写书写报纸的旧文人来说,清除电影界的肿瘤就简单的多了。因为电影可是工业化产品,一个人可是玩不转的。
既然自己的破晓基地可以培养出合适的导演、编剧、甚至还可以培养演员。
甚至完全不需要这群旧电影人为自己拍摄电影,自己也可以产出高质量的电影。
那么就干脆做的利落一点,这块烂肉老子就统统不要了。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会痛一会儿会儿,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非常有利的。
而现场的名导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是待剜掉的烂肉了,还有人开始面对着年轻的李光复准备拿腔拿调。
第二百三十四章 不会轻易放弃
“怎么称呼啊。”有一名长江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笑呵呵的对着李光复问道。
相比于李光复那种一眼看出来的职业性假笑不同。
这位脸颊微胖的导演的笑容很明显要看起来和善的多,也更加自然的多。
“李光复。”
“哦,李光复导演是吧,我是长江电影制片厂的江明,也是个导演。”脸颊有些胖的男人略带一些得意的自我介绍。
似乎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但是面对他那种略带骄傲的神情,李光复却只是简单的点头。
因为李光复确实不认识他。
于是李光复用一种很淡漠的口气说道:“哦,江导演你好。”
演艺界的人和文化界的人很近,但是又有些差别。
比如说演艺界的人比文化界的人更好面子,也更看中所谓的资历。放到今天来说,那就是咖位。
江明大概是演艺界中有咖位的那种人了,要说的话他也确实是有点咖位。
因为在民国时期他就拍摄了不少鬼怪片。
取材自聊斋志异故事的神鬼片早在三十年代就兴起了,还有剑仙斗法武侠报仇之类的故事向来是中国电影创作的创意来源。
这些创意差不多一直用到一百年后大概都是够的。
不过这年代的剑仙斗法的特技场面是非常原始的。
所谓的特技就是让人在胶片上一格一格的涂白,在放映的时候就会在画面上表现出涂白的部分。
然后用动态的白色特效来表现出各种神功秘法、妖魔绝技。
这也是一门手艺,因为胶片那么小,要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特效也是要和人物成比例的。
所以一把飞剑的白色图案放在胶片上有时候就比头发丝粗一点罢了。
就这样还要画出剑锋剑穗。
这年头的特技师一个两个都是微形画的高手。
而这位江明在民国时期拍摄过关于白骨精的神鬼片,还拍摄过《蜀山》,没错就是还珠楼主的那个《蜀山剑侠传》。
这本被人称为中国第一仙侠小说的发表时间便是在民国时期。
不过作为一个陈年老鸽子,还珠楼主已经不打算写完自己的旷世名作《蜀山》了。
而江明在民国时期靠着神鬼志异和仙侠斗法的电影赚了不少钱,也在圈内积累了不少名气。
后来抗战开始了,他也随着大流拍了一些抗战的电影,算是名利双收了。
在圈子内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了起来。
现在走到哪里去都有一群孝顺的小辈捧着他,喊着“江导”“江老”之类的。
不过李光复虽然是拍电影,也跟着在基地类学习了很多电影知识,但是他还真的就是不认识江明。
因为江明的作品实在是太次,根本够不上李锐给他们拿来到教材用。
不是说李锐歧视老电影,老电影里也有经典可以用的。不管是《摩登时代》、《天涯歌女》、《雨中曲》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
但是江明的神鬼志异……算了,丢进垃圾堆好了,李锐花一分钟时间看都是在浪费自己生命中的六十秒。
所以李光复对着江明可以说是毫无感觉,甚至不认识这个笑眯眯的微胖男人。
那种不认识的表情和眼神非常真实,不是装的。这一下倒是把江明给噎住了,原本想要装个大辈,结果人家不认识自己。
你这小辈好生无理啊,拍电影都不认识圈内的前辈吗?江明的神色忍不住冷了下来。
不过他掉脸子这件事对李光复来说毫无影响。
江明没有伸手握手的打算,李光复也不打算热脸贴冷屁股,他就对江明点个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这下更是让江明气得够呛,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
或许是李光复表现出来和这群人都不熟的表情,对人也就是点点头,握手?
反正他们不伸手,李光复也不会主动的。反正都不熟,以后估计也没有什么打交道的机会了,李光复就懒得客套了。
也就只有少数如赵丹几人主动和李光复示好。
和在场之人基本都算是点头打过招呼之后,李光复也就懒得在认真搭理他们了。
搭理这群人也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自己只是完成主任的任务罢了。
“各位觉得我们这个戏拍的怎么样?”李光复职业性的假笑道。
在场不少人都假装露出思索的表情。
比如说那位江明大导演,他假意思考了一番后说道:“这戏拍的很真实,但是很残暴啊。”
“李导演,你看看这我们新中国都成立了,不许打人骂人了。你们还在舞台上宣扬暴力,这不好。这血花飞溅的,不好不好,教坏小朋友不好。”
对于这群名导名编来说,在看过这段跨时代的拍摄后,他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这种拍摄手段的有哪些先进的技术可以学习,或者是说那种飙血的特技是怎么做到的。
也不看刚刚李光复用多机位拍摄的目的。
反而是李光复开口询问后,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挑毛病。技术上不行,那就从道德制高点来压一压。
以江明为首的导演们侃侃而谈道:“是啊,太暴力了。”
“和真的杀人一样。这种表现在舞台上会把观众们给吓到的。宣扬暴力不可取啊。”
“听哥哥一句劝,这种片子不能拍啊,怎么和苏联人比啊。”
“是啊,组织上让你拍和苏联竞争的样片,是不是压力太大了?想着另辟蹊径?我和你说年轻人,不要想太多。
剑走偏锋不可取的,你要是有什么疑惑,在场的都是你的前辈,你完全可以和我们请教嘛。”
在场的一群名导名编名演们,一个两个的用看似语重心长充满关心的语气说着各种好似“为你好”的话语。
但实际上这些语言里藏了多少机锋,那就不得而知了。多少人是虚情,那些人是假意,根本分不出来。
李光复也就是笑笑不回答。
这群人中大部分人的反应和李主任猜测的一样。
拼技术、拼创新、拼学习,这帮人通通不行。但是让他们论资排辈,一个两个的充大拿,那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了。
李光复默默的把这些人的样子和名字记下来。
不过也有一些人看上去和这批演艺界的“大佬”们走的并不近。
反而在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躲得远远的。
比如说赵丹和周旋等少数人,他们一点点的和这些人拉开距离,直到泾渭分明。
“嗯。”
“自从听了春节联欢晚会之后,我就已经看清楚了。那位李部长是个手眼通天的人物,他一个人脑子里装的创意怕是天下人都比不上。”
“不管是《朝闻》还是《漫画新时代》还是春节联欢晚会以及拍摄的电影等等,他都太厉害了。”赵丹苦笑一下。
“可是总有人看不清,上海文艺界还有很多人在想着和他对抗。”周旋这个时候才转头过来道:“那你是怎么个打算?投降?上海文艺界尤其是影视界可是铁板一块,当初绍家兄弟怎么被他们逼得远走香港,你忘记了?”
周旋所谓的邵氏兄弟便是那个称霸香港影坛半个世纪的邵氏电影公司,其中在内地最出名的便是邵氏兄弟中的老幺邵逸夫,全中国许多学校都有逸夫楼和逸夫图书馆,都是邵逸夫出钱修建的。赵丹没有吱声,他是个精明的人,准确来说他的政治立场是不左不右。
或者说他自己都分不清左右。
这是文艺界中很多中层人员所处的情形,很有代表性。
这里很多人其实压根不存在很明确的政治立场,更多的是一群日子人。
这种人大概占据整个文艺界一半。另外一半中便是有左右之分的。不过相比于左边,很多时候右边更吸引这批日子人,因为右边感觉更有钱。
所以当右边需要有人站台助威的时候,便会有一群日子人跳过去。于是乎在运动时期,很多日子人被整,他们不知道怎么被整也不知道最后怎么被放,这批人不能说全部但数量也确实不少。
赵丹算是比较聪明的,他看着乱糟糟的现场,小声的对周旋道:“听说李部长这次来上海了。他来肯定不能是为了拍摄电影这种小事。”
“上海电影制片厂怕是要有运动了。”赵丹低声说着。
周旋微微皱眉。“你看吧,这电影就是个下马威。周旋,我不瞒你说,我准备亲自找一趟李部长。就算是李部长不能见我也行,但我要表明态度。”
听着赵丹这话,周旋忍不住道:“投名状?”
赵丹笑了笑,没有在说话。
而之前乱糟糟想要跑出去的一众上海影视界的名导、名演、名编们也被乱糟糟的赶了回来。
原来怕枪声引起骚乱,拍摄这些戏之前剧组就和上海方面打了招呼,有解放军帮着维持治安。
这群被吓得瑟瑟发抖的家伙刚刚回到原位就发现,现场的这场枪战戏拍完了。
那边年轻的不像话的导演喊着:“停!”
现场拍摄结束,那些原本以为是被打死的人居然一个个的爬起来了。
震的在场的所谓上海名流们一个个目瞪口呆。
“这……人不是被打死了吗?还可以活过来吗?”“这是假的,是拍戏?”
“哎呀,吓死我了,我还以为是真的呢。”就在所有人都拍着胸口,平复着刚刚激烈的喘息时。
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他脸上挂着一种职业性的假笑。“各位,我拍的这场戏怎么样?”
来的人正是基地内诸多摄影干事之一,现在是《赡养人类》样片拍摄的总导演李光复。
而他来这里是有目的的,李锐给了他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给这群上海电影节自诩为大佬的人物一个下马威。
然后借着这次中苏之间的电影比拼,李锐也要趁势扫掉电影界的顽疾,有的人还是不要待在影视圈好了。
相比于写书写报纸的旧文人来说,清除电影界的肿瘤就简单的多了。因为电影可是工业化产品,一个人可是玩不转的。
既然自己的破晓基地可以培养出合适的导演、编剧、甚至还可以培养演员。
甚至完全不需要这群旧电影人为自己拍摄电影,自己也可以产出高质量的电影。
那么就干脆做的利落一点,这块烂肉老子就统统不要了。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会痛一会儿会儿,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非常有利的。
而现场的名导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是待剜掉的烂肉了,还有人开始面对着年轻的李光复准备拿腔拿调。
第二百三十四章 不会轻易放弃
“怎么称呼啊。”有一名长江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笑呵呵的对着李光复问道。
相比于李光复那种一眼看出来的职业性假笑不同。
这位脸颊微胖的导演的笑容很明显要看起来和善的多,也更加自然的多。
“李光复。”
“哦,李光复导演是吧,我是长江电影制片厂的江明,也是个导演。”脸颊有些胖的男人略带一些得意的自我介绍。
似乎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但是面对他那种略带骄傲的神情,李光复却只是简单的点头。
因为李光复确实不认识他。
于是李光复用一种很淡漠的口气说道:“哦,江导演你好。”
演艺界的人和文化界的人很近,但是又有些差别。
比如说演艺界的人比文化界的人更好面子,也更看中所谓的资历。放到今天来说,那就是咖位。
江明大概是演艺界中有咖位的那种人了,要说的话他也确实是有点咖位。
因为在民国时期他就拍摄了不少鬼怪片。
取材自聊斋志异故事的神鬼片早在三十年代就兴起了,还有剑仙斗法武侠报仇之类的故事向来是中国电影创作的创意来源。
这些创意差不多一直用到一百年后大概都是够的。
不过这年代的剑仙斗法的特技场面是非常原始的。
所谓的特技就是让人在胶片上一格一格的涂白,在放映的时候就会在画面上表现出涂白的部分。
然后用动态的白色特效来表现出各种神功秘法、妖魔绝技。
这也是一门手艺,因为胶片那么小,要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特效也是要和人物成比例的。
所以一把飞剑的白色图案放在胶片上有时候就比头发丝粗一点罢了。
就这样还要画出剑锋剑穗。
这年头的特技师一个两个都是微形画的高手。
而这位江明在民国时期拍摄过关于白骨精的神鬼片,还拍摄过《蜀山》,没错就是还珠楼主的那个《蜀山剑侠传》。
这本被人称为中国第一仙侠小说的发表时间便是在民国时期。
不过作为一个陈年老鸽子,还珠楼主已经不打算写完自己的旷世名作《蜀山》了。
而江明在民国时期靠着神鬼志异和仙侠斗法的电影赚了不少钱,也在圈内积累了不少名气。
后来抗战开始了,他也随着大流拍了一些抗战的电影,算是名利双收了。
在圈子内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了起来。
现在走到哪里去都有一群孝顺的小辈捧着他,喊着“江导”“江老”之类的。
不过李光复虽然是拍电影,也跟着在基地类学习了很多电影知识,但是他还真的就是不认识江明。
因为江明的作品实在是太次,根本够不上李锐给他们拿来到教材用。
不是说李锐歧视老电影,老电影里也有经典可以用的。不管是《摩登时代》、《天涯歌女》、《雨中曲》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
但是江明的神鬼志异……算了,丢进垃圾堆好了,李锐花一分钟时间看都是在浪费自己生命中的六十秒。
所以李光复对着江明可以说是毫无感觉,甚至不认识这个笑眯眯的微胖男人。
那种不认识的表情和眼神非常真实,不是装的。这一下倒是把江明给噎住了,原本想要装个大辈,结果人家不认识自己。
你这小辈好生无理啊,拍电影都不认识圈内的前辈吗?江明的神色忍不住冷了下来。
不过他掉脸子这件事对李光复来说毫无影响。
江明没有伸手握手的打算,李光复也不打算热脸贴冷屁股,他就对江明点个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这下更是让江明气得够呛,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
或许是李光复表现出来和这群人都不熟的表情,对人也就是点点头,握手?
反正他们不伸手,李光复也不会主动的。反正都不熟,以后估计也没有什么打交道的机会了,李光复就懒得客套了。
也就只有少数如赵丹几人主动和李光复示好。
和在场之人基本都算是点头打过招呼之后,李光复也就懒得在认真搭理他们了。
搭理这群人也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自己只是完成主任的任务罢了。
“各位觉得我们这个戏拍的怎么样?”李光复职业性的假笑道。
在场不少人都假装露出思索的表情。
比如说那位江明大导演,他假意思考了一番后说道:“这戏拍的很真实,但是很残暴啊。”
“李导演,你看看这我们新中国都成立了,不许打人骂人了。你们还在舞台上宣扬暴力,这不好。这血花飞溅的,不好不好,教坏小朋友不好。”
对于这群名导名编来说,在看过这段跨时代的拍摄后,他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这种拍摄手段的有哪些先进的技术可以学习,或者是说那种飙血的特技是怎么做到的。
也不看刚刚李光复用多机位拍摄的目的。
反而是李光复开口询问后,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挑毛病。技术上不行,那就从道德制高点来压一压。
以江明为首的导演们侃侃而谈道:“是啊,太暴力了。”
“和真的杀人一样。这种表现在舞台上会把观众们给吓到的。宣扬暴力不可取啊。”
“听哥哥一句劝,这种片子不能拍啊,怎么和苏联人比啊。”
“是啊,组织上让你拍和苏联竞争的样片,是不是压力太大了?想着另辟蹊径?我和你说年轻人,不要想太多。
剑走偏锋不可取的,你要是有什么疑惑,在场的都是你的前辈,你完全可以和我们请教嘛。”
在场的一群名导名编名演们,一个两个的用看似语重心长充满关心的语气说着各种好似“为你好”的话语。
但实际上这些语言里藏了多少机锋,那就不得而知了。多少人是虚情,那些人是假意,根本分不出来。
李光复也就是笑笑不回答。
这群人中大部分人的反应和李主任猜测的一样。
拼技术、拼创新、拼学习,这帮人通通不行。但是让他们论资排辈,一个两个的充大拿,那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了。
李光复默默的把这些人的样子和名字记下来。
不过也有一些人看上去和这批演艺界的“大佬”们走的并不近。
反而在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躲得远远的。
比如说赵丹和周旋等少数人,他们一点点的和这些人拉开距离,直到泾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