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7节
  对于苏联方面技术的援助需求实际上减少太多太多了。
  因为这年头所谓的高科技和高级加工工艺放在七十年后都是公开的。
  只要花时间找,都能找到非常详细的资料。实际上中国人不开口向苏联求技术,斯大林还很开心呢。
  毕竟援助设备和援助技术是两码事。期间的差距不可以里计。
  而这个电子管厂的技术资料其实不来源于破晓基地。
  因为这是1949年2月米高扬访问西柏坡就定下来的项目。
  那个时候就已经确定好了是全程苏联的技术。
  等李锐和他的网咖来的时候,这个厂都建了大半了。
  破晓基地自然不好插手电子管厂的事情了。
  虽然李锐对苏联人在电子信息技术上的成就不甚满意。
  但是想来一个电子管厂应该不会出问题吧。
  所以他也完全没有上心过这个电子管厂。
  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电子管厂还能出问题。有人在反对提出质疑的学者。
  还有人问道:“你是谁啊,怎么感觉你比苏联专家还牛气?”
  提出质疑者拍了拍袖子:“单宗肃。”
  单宗肃丝毫不因为提出钼丝质量不行的人是苏联专家而退让。
  他直接说道:“我认为刚刚那位波兹尤涅尔同志说的不对。这批钼丝的质量我检查过,不能说顶尖,但至少也算是够用。”
  “我拆了三十个电子管进行检查,钼丝的质量很稳定。就像我说的,比不上苏联货但绝对够用。”
  “问题不是出在钼丝身上。而且现如今以我们国家的条件,强行要求我们生产的钼丝达到和苏联一个标准,这本来就是天方夜谭。”
  单宗肃有理有据的说道。
  现在会议室里分成了两拨人,一拨人是支持苏联专家的。另一拨是支持单宗肃的。
  支持苏联专家的学者蒋东华发问道:“单宗肃,我知道你。你在民国时期就在南京帮搞过电子管厂。后来老蒋撤退,把南京的电子管厂给炸了对吧。”
  单宗肃点点头:“是的。”
  蒋东华继续道:“你是有经验,但是你能比苏联专家还有经验?那位波兹尤涅尔同志在电子管方面已经淫浸二十年。是个不折不扣的老专家了,有技术有经验。”
  单宗肃反驳道:“有技术有经验就不代表他不会犯错。是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这点不会因为他是苏联专家或者是美国专家就有什么不同。”
  “毛主席都在报纸上写了,要打破科学界的封建主义。不能因为对方是权威就失去质疑的精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才是科学的精神。”
  “我还是检查认为,不是钼丝的问题。”单宗肃坚持到。
  同时他把头转向电子管厂的王厂长,他说道:“王厂长,我能去车间看看吗?”
  就王厂长个人而言,他自然不希望是钼丝出现问题。
  因为一旦是钼丝出现问题。那牵扯的问题就太大了。那整个上游产业都要整改。
  这造成的问题也太大了。第一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第二则是会延长电子管出厂的时间。
  王厂长出于各种考虑都希望单宗肃是对的。
  所以他忙不迭失的点头道:“自然可以。单同志你跟我来。”
  他带着单宗肃前往车间,一边带他看,一边说:“单同志,久闻大名啊。今年你们南京电子管厂小规模复工了吧。”
  “对,不过现在规模很小。南京电子管厂被老蒋炸了个稀巴烂。我们现在那只能算是个作坊,都不能算是个厂。
  靠一些老师傅手搓,勉强制造少批量的电子管。不过国家在修复厂房引进设备。估计年底就能和你们这差不多了。”
  单宗肃说道:“王厂长,让工人们开车动起来,这个电子管的问题不动起来怕是发现不了。”
  王厂长点点头:“好。”
  然后他叫来车间主任,让工人重新试车。
  “单同志,我听说你研发的103f和104f电子管已经开始实用了?”
  “对,小规模装备吧。老蒋缺大德,走之前把上海、南京这些大城市的电话设备都破坏了。
  军队也有通话需求。我也算是临危受命吧。103和104研究出来应应急也是好的。”
  单宗肃说道这里并没有什么骄傲的,好像正如他所说,103f、104f不过是应急的产品罢了。
  但是对中国来说,这个时候应急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
  王厂长挠了挠头:“我们的第一批产品是2e22,部队移动电话用的电子管。要是拿不下来,怕是也要移交到你们南京去做。”
  单宗肃看了王厂长一眼:“我不是和你抢生意的。”
  “单同志你误会了。”王厂长连忙摆手:“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不甘心,国家花了这么多外汇,欠了这么多债。要是我这边搞不出来,我真的是上吊的心都有了。”
  “我不开玩笑。这厂子从开建开始,我就没有睡一天好觉。我怕厂子建不好,又怕建好后产品不行。”
  单宗肃看着王厂长嘴角一圈燎泡,他笑道:“这话我信。王厂长看起来确实是很久没睡好了,上火厉害吧。”
  “对啊。这火上的,喝多少茶水都压不下去了。”王厂长很苦闷。
  韩浚跟着其他专家一起在单宗肃后面陪着他一起观看工厂的运行,去找出问题。
  同时他也用笔将今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
  工厂的开动自然让波兹尤涅尔知道了。
  在电子管厂,最好的办公室不是王厂长的办公室。而是波兹尤涅尔的,这间办公室是全厂唯一个配置了电风扇的办公室。
  波兹尤涅尔远远的看着车间里的单宗肃等人,他摇摇头不屑道:“无用功。”
  然后打开抽屉取出咖啡,给自己冲泡了一杯咖啡后,再用每天给他单独供应的鲜奶调了一杯卡布奇诺。
  他喝着卡布奇诺,远远的看着单宗肃等人,最后哼着小曲回到自己的座位,翻出一份苏联小说看了起来。
  车间内。单宗肃等人转了一圈了,王厂长问道:“单同志怎么样,看出问题了吗?”
  单宗肃双手抱胸思考到:“全程看下来,好像没问题。”
  有人道:“那还是苏联专家说的钼丝不合格?”
  单宗肃没有接话,他把目光转移到生产线中的一个环节,他远远的指着那里问道:“悬浮液的喷涂是在那儿进行的吗?”
  “对。”“王厂长,有详细的悬浮液配方表吗?”王厂长一惊:“单同志,你是怀疑悬浮液有问题?不会啊,我们都是严格按照波兹尤涅尔同志提供的资料配比的。”
  单宗肃淡淡道:“所有的环节都看了,都没有问题。那么抛开所有的不可能,那唯一的可能就只有悬浮液配方这种不能直观观测到的地方了。”
  “王厂长提供一份悬浮液配方给我。”“好。但是单同志,你对悬浮液有研究吗?”
  “略懂吧。”单宗肃谦虚道:“就算是我不那么懂,但也有场外技术援助啊。”
  第一百二十三章 要的就是这句话
  功德林里,一群国府将军们翘首以盼。
  当一辆小车缓缓的开进功德林的时候,他们忍不住喊道:“回来了,回来了。韩浚回来了!”
  “走走走,去问问韩浚外面怎么样了。”“同去,同去。”一群国军将军们兴致勃勃。
  虽然说功德林对他们很不错,但战犯改造说到底也是劳动改造,也是蹲监狱。
  功德林里面的面积不小,他们日常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功德林里甚至还有一个小的花卉温室,平时让他们去养花。当然,养花这种事情可不是为了给他们解闷的。
  而是北平作为首都,作为政治中心,对花卉是有需求的。
  这里养出来的花大多数都被送去中央或者外宾接待的地方了。
  不过三不五时的让这群战犯轮流去养花,浇水施肥,也算是让他们陶冶情操了。
  让生活没那么苦闷。不过功德林再怎么好,说到底也还是一个监狱性质的地方。
  很多人在功德林(来功德林前可能还有其他监狱)关了一年了,对外界的认知只能依靠报纸。
  所以大家伙对外界现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都很好奇。
  这么久以来,韩浚是第一个走出去的人,所以大家都很感兴趣。当韩浚从车上下来的时候,他立刻被人潮给包围了。
  “韩浚,怎么样?北平现在怎么样了。”
  “外面是不是和报纸上说的一样,北平稳定了?”“你觉得现在外面好吗?”
  一群人呼啦啦围上来问东问西的。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虽然天天看报纸。
  但是谁知道报纸里写的是不是真的呢。
  在场的将军可没少被民国时期的中央报给骗了。
  说什么大胜xxx(八路或日军)后转进xx。乍一听好像是打赢了,然后朝着下一个目标进行战略前进。
  但实际上压根就是被人打的落荒而逃。
  为了给自己留点面子,所以才叫大胜xxx后转进xxx。除了不完全相信报纸上的信息外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这群国府将军们想从韩浚口中得知外面真实的世界怎么样了。
  在场的没有蠢货。如果新华社、光明日报每天写的新闻都是真的。
  那么根据那些新闻来看,那共产党简直就是伟光正,自己这群国民党将军就是历史的罪人,是民族的耻辱啊!
  想让一个人知错、认错、改错,这是很难的。光是第一点,让人知错就不容易了。
  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承认,也不相信自己会犯错的。七十年前是这样,七十年后依旧这样。
  人性是不会变的。所以他们需要从韩浚口里知道外面的真实情况。
  韩浚也是很清楚这些人的想法,他压了压手:“大家一个一个的问,你们一起问,我听都听不清楚。”
  众人安静了下来,拥着韩浚来到排球场边上的空地。
  这块空地极有历史意义。在之前,这群国府将军们曾经在这里开国甩锅大会。
  后来看了《大决战》系列电影后,又在这开了认锅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