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3节
  因为没有足够的外汇支付给百事可乐用以购买可乐糖浆,苏联同意将十七艘潜艇,三艘驱逐舰,两艘油轮作为购买可乐糖浆的费用支付给百事可乐。
  至此,百事可乐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海军强?
  国?次年百事可乐又用可乐糖浆从苏联换回十条船只。
  百事总裁不无得意的说:“我们瓦解苏军的动作比国防部的将军们还要快!”
  一瓶小小的可乐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价值简直难以想象。
  作为1950年的中央财政部部长和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听到这些来自后世的消息,他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苏联疯了才会这么做。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超出了他的理解。
  自从那次宴会之后,苏联驻中国的外交大使和领事们三不五时就会向陈云提出他们还想要那种黑色的小甜水。
  因为陈云在之前的宴会上表示,这些可乐不是进口的,而是中国一家汽水厂的新产品,正打算推广出来。
  为了满足这些外交使节的需求,陈云不得不让李锐准备。李锐则是通知陆光达,让京城大学化学部那边先特调生产一批可乐汽水出来。
  目前京城大学化学部的产品已经和后世可乐的味道有九分像了,基本上分辨不出来。
  只不过化学部的产量很低,毕竟都是实验室产品。
  想要扩大生产还是需要走工厂化路线。
  而陈云这边提供的可乐分到这群苏联人手上后就被他们瓜分一空。
  不仅仅是他们,还有很多驻扎在北平的苏联人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且喝到了这个饮料。
  他们疯了一样的打听,中国哪个汽水厂在生产这种饮料。他们想要大量购买。
  而且苏联驻中国的商务人员也表示。如果中国可以生产这种可乐汽水,那么请大量生产,不需要考虑销售问题。
  苏联愿意全包。陈云这才真正的意识到,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甜水,居然真的能撬动中苏外贸新格局。
  陈云并不知道,根据后世科学家的研究,糖的成瘾性是海洛因的二十五倍。
  可乐的上瘾性远超毒品,只不过戒可乐并不会产生如毒品那样可怕的戒断反应,所以没有人注意过罢了。
  在得知李锐那边已经做好了技术储备,并且召集科学家准备开始上马大规模生产饮料与膨化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设备时。
  陈云也找来了一名得力干将。
  和这个得力干将的见面是在部门里的会客厅内。
  等到陈云走入会客厅时,一个长相端正笑起来很有感染力的男人正端着一个杯子,他在闭着眼回味。
  而在他桌子前,原本用来当样品的一瓶可乐已经少了三分之二。
  男人听到脚步声,看见陈云进来,他指着杯子说道:“陈副总理,这东西真好喝。你哪买的?告诉我呗,我也会去多买点。”
  陈云好气又好笑的看着眼前这个原名曾培洪,现在名叫李强的男人。
  李强,这个命中注定要与可乐纠缠不清的男人已经提前几十年与他命运的小甜水相聚了。
  第四十七章 公私合营
  今年刚刚四十五岁的李强被陈云委以重任。
  “中央决定了,让你负责将山海关汽水厂生产的可乐卖到苏联去,卖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去。如果可能,甚至把它卖到帝国主义的心脏去!”
  对于陈云的要求,李强表示服从组织的安排。
  虽然说在这之前,李强没有做过任何与经营相关的工作。
  但是李强早就习惯了,自己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想当年上海刚刚闹工人暴动的时候,工人缺少武器弹药,于是组织就找到了自己。
  “你是土木工程毕业的吧,手榴弹和炸弹应该会做吧,交给你了。”李强很想说,土木工程与高能化学是两码事。
  但为了完成组织上的任务,李强还是去地摊上买了几本书回来自己研究,然后就做出了炸弹和手榴弹。
  为上海的工人暴动提供了充足的火力支持。
  但是中国革命好景不长。在412蒋介石大清洗后,革命党人被迫转入地下。
  这样地下党和外界的联络,尤其是和第三国际的联络就成了问题了。
  这个时候李强又被临危受命。“小曾啊,你是学土木工程的对吧。那你电台应该也会造咯?”
  李强真的很想说,土木工程是不上无线电技术课程的。
  但是组织上安排的任务嘛,自己还是要好好完成的。
  于是李强又去地摊上买了基本关于无线电的书。
  然后依靠强大的理论基础和神级的动手能力,以及自己从废旧收音机里淘换来的各种零部件给组织手攒了好几个无线电台。
  1930年,组织上派遣曾培洪去苏联留学。因为某些原因,才正式改名李强。
  在苏联学习期间,李强靠着自学的无线电知识,在苏联大放异彩。研究出了大功率无线电发报装置,还发表了菱形天线的计算公式。
  被苏联方面评为苏联七大无线电专家之一。
  成为苏联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常务委员。
  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强回国,组织又交给了他一个新的任务。
  “小李啊,你是学土木工程的,又制造过炸弹,还制造过电台,想必制造一些枪支弹药也不再话下吧。我们现在抗战,继续武器啊!”
  于是李强又去地摊淘换了几本轻武器的基础知识,然后就点亮了自己制造武器的科技树。
  在他的率领下,边区生产了第一支自己的七九式步枪。
  一直到昨天之前,李强在新中国的任务都是负责大功率电台发射机和定向天线的研究。
  目前研究已经步入正轨了。
  但是自己却被组织上任命为驻苏联大使馆的商务参赞。
  李强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参赞就参赞吧。
  反正定向天线的研究已经步入正轨了,依靠中央找来的一些外国资料(破晓基地提供)难点已经被攻克。
  在这方面自己还需要做的事情就很少了,剩下的就是水磨功夫,制造原型机仿佛试验调试,最后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就行了。
  所以这个时候自己接受一个来自中央的其他任务,李强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只是他并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里,他要在几十年后才第一次喝到可乐。
  并且在喝到之后就立刻觉得这东西在中国大有可为。
  主持引进了中国第一条可乐生产线。而现在,他只不过是将自己这段命中注定的相遇提前了几十年而已。
  时间是变得,但不变的是李强对可乐的喜爱。在要走全部的样品之后,李强回家准备了一下,直接买了一张前往天津的火车票。
  第二天他就来天津了。
  在前往苏联成为商务参赞推广可乐这种饮料之前,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先来生产可乐的工厂进行实地考察一番。
  新中国是个很落后的国家,现如今的欧美早就是饮料厂遍地开花,各种生产副食品的工厂林立。
  而在中国,在整个华北平原能叫得上名号的汽水生产厂却只有山海关汽水厂一家。
  后世大名鼎鼎的北冰洋,现在只是北平市里一个经营冷库的小作坊,平时的业务就是把肉联厂的肉放进冷库去储存起来。
  需要的时候再运出来拿去卖。这本来在北平是个好生意,可是国府时期因为电力供应的不定时和地痞流氓的敲诈。
  北冰洋这个小冷库都被挤兑的快要破产了。
  今年是由国家接手了。目前北冰洋只有五名员工,待遇和工资也不高。
  因为是真的没什么生意啊!
  新中国哪来那么多的冻品需要冷藏啊。
  所以北冰洋的第一人国营厂长(班长)琢磨着这冷库开着也是开着,不能浪费国家的电啊。
  要不然咱们买点绿豆回来,熬一锅绿豆汤放进冷库里,冻成绿豆冰棍等到夏天去卖吧!
  北冰洋现如今不过是草创初期。
  而山海关汽水厂已经是个年产百万瓶橘子汽水的大厂了。
  虽然站在李锐的角度来看,一个汽水厂一年就生产百来万瓶汽水也能叫大厂?
  后世随便一个乡镇企业,哪怕是卖雷碧的也比你们生产的多啊!
  但是现在,山海关汽水厂还真的就是国内第一汽水大厂。
  如今的山海关汽水厂还是个私营企业,并没有进行公私合营。
  新中国大规模公私合营还是等到53年以后的事情了,一直到55年才全面完成统购统销。
  山海关汽水厂的吴经理还是很支持新中国政府的,因为这个政府依法办事。
  也没有传说中那种动辄就把企业家挂路灯那么酷烈。
  不过管理变得严格倒是真的。
  吴经理把工人的工资上调了差不多百分之三十,天津市政府才认定他没有压榨员工。
  不过这样一来,他汽水厂的利润就变得很低了。吴经理最近一年也是熟读马列,想要搞清楚新中国政府对自己这样的企业家是个什么态度。
  他自问自己是没有做过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自己就是个生产汽水的,一直都是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做生意。也没做过任何坏事。
  自己的山海关汽水厂因为利润一直不错。
  所以这里的工人工资也是天津最高的几个厂之一。
  马列里面写的终极目标是消灭资本家,消灭剥削。吴经理每当看到这里就惴惴不安,自己这样算资本家吗?
  是要被消灭的吗?要不趁着现在还来得及,自己跑路去香港?不光是他,包括天津、北平,以及其他很多大城市的企业家都有这样的不安。
  民国时期走工业救国,实业救国的爱国商人其实数量很是不少。
  他们和上海那种买办、投机倒把分子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们是属于政府努力争取的民族企业家。
  就在吴经理显得苦恼的时候,他的秘书找到了他,并且给他带来了一个不知好坏的消息。
  “厂长,政府派人来了。说要和您谈公私合营的事情。”吴经理心理咯噔一声,心想坏了,这难道是来夺我产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