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7节
  虽然从上到底都说李锐吃这些是应该的,他有贡献。而且他还享受着部级待遇,这点食物就更不过分了。
  但是看着别人吃的,再看看自己吃的。李锐实在是不好意思。
  不过你要叫他真的和那些未来教科书上都留下姓名的大科学们一样啃馒头吃咸菜,李锐又是不肯的。
  理由很简单,他遭不住,忍不了。网咖的物资中央已经明确归属的,那些各种小零食、饮料、泡面、卫生纸等生活日用品全都属于李锐的个人物资。
  全部被搬到了二楼的仓库里。
  李锐隔三差五还会喝一瓶在这个年代已经不能用宝贵来形容,而是可以算得上是珍贵的汽水了。
  作为一个现代人,李锐很佩服老一辈革命家的热情。但是也深知自己就算是在佩服,也做不到这点。
  所以与其这么煎熬,还不如自己想办法。
  李锐不是那种轻易愿意降低自己生活标准的人。
  恰恰相反,他想要的反而是抬升周围人的生活标准。
  如果大家都有肉吃,哪怕比自己少点,那自己也就不显得那么奇怪了嘛。
  而想到李锐就能做到,因为他还有个联通2022年的网购渠道呢。
  晚上他用手机翻查资料,确定了心中的想法后才昏沉沉的睡去。
  隔天中午吃饭,李锐碗里又是一个大肉片子。周围的人虽然眼馋,但也没说什么。
  李锐端着饭碗走到冯石旁边。冯石作为一名将军,他的待遇照比李锐应该是不差的。
  但他吃的也是馒头咸菜,虽然他的配发标准里有鸡蛋还有每天二两肉。
  但是冯石一般都会让出去给受伤或者生病的战士吃,或者是让食堂搞个肉丝蛋花汤,让科研人员能闻见肉味。
  “小李,你吃饭的时候能别把你那大肉片子放在我眼前晃悠不?信不信我一口给你干光?”
  现在冯石和李锐两人熟了关系近了,冯石也会和李锐开玩笑了。
  李锐的亲和力还是很不错的。李锐听到冯石这么说,他也没客气,直接用筷子夹断半片大肉片子放到冯石碗里。
  “别别别,跟你开玩笑呢,你这同志咋这么不禁逗。”冯石端着碗连忙让过。
  李锐笑了笑坐下,但他抢过冯石的碗,把肉片子强行塞进他的碗里。
  罢了说了一句:“不患贫,患不均啊。”
  听到李锐这似牢骚的话,冯石眉头皱起来了:“是不是哪个人在背后嚼舌头根了?”
  李锐摇摇头,啃了口馒头,吃了口肉。
  “这事不需要嚼舌根,整个基地我吃的最好。每天都是大肉片子。大家说不眼馋是假的。”
  冯石哼唧了两声,强行把肉还给了李锐:“拿着,这是你应该的。你为国家做这么大贡献,一个月吃二十斤肉还不应该?!”
  “话不能这么说。我们这个基地目前还是个框架,还没有真正的成型。等到成型后这里会汇集很多国内最顶尖的科学家。大家都吃馒头咸菜就我一个人吃肉,这不合适。”
  “而且科学研究是重脑力劳动。你别看他们一天到晚坐在那儿,其实一点都不比战士扛枪跑十公里越野轻松。
  人的大脑每一次思考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天天就靠这点馒头咸菜,再聪明的科学家也会变笨了。”
  冯石皱起的眉头放下了,他听出李锐话里的意思了。
  “小李,你是不是想要提高专家的伙食标准?”
  “不光专家的,还有我们战士的。这个基地的守护标准是最高的。每个战士每天的体力消耗都很大。”
  “我也想啊,哎,可是没那么多物资啊。”冯石很为难。
  “向中央申请提高科学家的待遇倒是可行。但是国家现在穷,也拿不出什么东西来啊。”
  冯石在哭穷,李锐却不搭茬反而说起另外一桩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老冯,你养过鸡吗?”
  “瞧你这话说的,我家中农出身。小时候就帮我妈养鸡。现在我媳妇儿还在家里的后院养鸡呢。”
  “那我问你,一只鸡你要养多久才能养大来吃?”
  “这个嘛,让鸡吃饱喝足也要三个月才行。也是没那么多吃的,要让鸡去吃虫子的话,那可能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那你算过养大一只三斤重的鸡,要花多少粮食喂养吗?”
  “这个我倒没算过,不过十来斤粮食总是要的。”
  “那老冯,我现在和你说。有一种鸡,从孵化到出栏只要四十五天。一斤半粮食就能让鸡长一斤肉。你会怎么办?”
  李锐的话音刚落,冯石的饭碗就落在地上了。
  愣了一会儿,冯石用一种自己都不相信的巨大声音呼喊道:“四十五天,一斤半粮食换一斤鸡肉?!”
  “嘘嘘嘘,你冷静点。”周围有人看过来,李锐把冯石拉坐下。
  缓了一会儿,冯石才回过神来:“小李,你不是骗我吧。一斤半粮食换一斤鸡肉?!”
  冯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没错国人确实很看重粮食,但这不代表国人傻。
  一斤半粮食有营养还是一斤鸡肉有营养,这是不需要做判断的。“对,四十五天出栏。肉粮比无限趋近于一比一点五。后世的科学家为了解决人类粮食问题研究了几十年的品种。白羽鸡。”
  李锐又咬了口大肉片子。
  “我上网看了一下,我可以采购这种鸡苗。你向中央打报告,申请一批禽类专家在北平周边开个鸡场。”
  “这批鸡场是我们以后的育种基地,培育到一定数量后向全国推广。这能快速缓解我国肉食品紧缺的现状。
  同时我们也从基地抽调一部分资金到基地。到时候定期采购一批活鸡,用来改善科学家的伙食。”
  李锐说道这里嘴上露出笑容:“总不能别国的大科学家住洋房吃牛排,我们这的专家连口鸡汤都喝不上吧。”
  冯石这个时候脸上也露出了农民一样的憨笑,他竖起大拇指:“还是你小李有办法!”
  第十一章 压力来到冯将军这边
  周总理拿着冯石打上来的报告找到毛主席。
  “我看你这一脸春风满面的样子,是给我带来什么好消息了吗?”毛主席看见周总理进来,他放下手中的毛笔。
  周总理的笑容不改:“毛主席,你看看这个。”
  毛主席接过周总理递过来的报告。
  报告很短,毛主席看一遍只需要三分钟。但是他却看了足足十分钟才放下。
  而毛主席的脸上也露出了和周总理一样的笑容。
  “毛主席,你觉得这报告里提到的事情怎么样?”
  “怎么样?好事啊!天大的好事!一只鸡养四十五天就能出栏,一斤半的包谷能养出一斤鸡肉,这是天大的好事!”
  毛主席很开心,他开心的时候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情绪。
  毛主席激动的来回踱步:“我们的民族饿了多少年了。多少老百姓这辈子没吃过一口鸡肉,喝过一口鸡汤。”
  “如果小李同志能从未来世界购买到鸡苗,那就召集这方面的农学家。尽全力的培养这些鸡苗。
  然后推广到全国去。一斤半粮食能养出一斤鸡肉,我们的老百姓不傻,他们肯定愿意养。”
  周总理和毛主席两人的激动久久不能平复。
  说起来好像很可笑,两个管理着如此大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现在却为一只白羽鸡如此激动。
  但现实就是如此。摆在新中国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让老百姓吃饱饭。
  能在二十岁写出《体育之研究》的毛主席更是明白肉蛋奶对这个国家的几亿国民意味着什么。
  “只吃米饭的人是打不过那些吃肉的人的。”周总理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有些感慨道:“当年我们一群人留学欧洲。那些长得高大强壮的欧洲人就都是大口吃肉大口喝奶的。”
  “大家都觉得欧美人高,但实际上那些每天只能吃黑面包的欧洲工人也很矮。我们国家想要民众强大,那就要多多吃肉。”
  “李锐同志不是从后世带来了资料吗?2000年后出生的新一代,平均身高都在一米七五以上了。一米八一米九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我们国家被人叫了这么多年的东亚弱夫,增强国民的体质也是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啊。”
  毛主席点点头:“不错,这点我同意周总理你说的。有肉吃就是比光吃米饭强。下田干农活,一个人吃了一斤馒头一斤鸡肉,另一个人吃两斤馒头。那肯定是吃两斤馒头的先饿。”
  “这样,让北平市政府在郊区拨一块地。把李锐同志提到的白羽鸡先养起来。至于资料中提到的,这种鸡只适合吃肉,不适合炖汤,不太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之类的。我觉得这种细枝末节就不要去管他了。有肉先吃肉,先别去管汤的问题了。”
  周总理笑了笑:“好,那我就按这个去办了。不过根据冯石说,李锐同志主要还是因为想要提高基地里科学工作者的待遇。所以才灵机一动想到这个白羽鸡的。”
  “我也想提高科学工作者的待遇啊。这不是国家没钱没资源嘛。”毛主席也是无奈的一摊手:“要是国家有钱,我也希望我们的科学家能顿顿吃肉。”
  “李锐同志的想法是很好的,白羽鸡场那边给破晓基地开一个地方。让他们自己负责。养出来的鸡也由他们自己分配。刚好也可以提高科学家们的待遇。”
  关于白羽鸡的养殖计划就这么定下来了。
  而李锐之前也提到过的杂交水稻的资料也上交中央了。
  毛主席和周总理已经下发农业部让相关专家进行研究。
  粮食种子是个麻烦的问题,李锐虽然可以从网上买,但那毫无意义。
  因为现代化的粮食种子是无法留种育种的。
  简单来说现代化生产的粮食种子都是太监,缺乏传宗接代的能力。他花钱买了一些交了上去,还把关于杂交水稻的各种资料也上交了。
  虽然说有点对不起袁隆平老爷爷了,但想来他是不会怪自己的。
  毕竟早日让中国人民吃饱饭也是他的心愿。
  一同上交的还有后世其他的一些高产作物的种植经验和技术,以及相关的研究论文等等。
  光是那垒起来和小山一样高的资料就够农业部的工作人员们研究大半年的。
  破晓基地现在的组织框架正在慢慢搭建起来,李锐明显的感觉到手上缺人了。
  考虑到安全因素和保密的需求。
  目前只有二十名科研人员在基地工作,其中一半负责计算,另一半负责上网收集和翻译资料。
  每个人都很忙,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那是常事。
  有的时候有的科研人员还会工作十七八个小时。
  其实李锐是非常反对这种超长时间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