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田文签到致富 第13节
“这是俞附,你们就叫俞三叔吧,之前我不自量力进山打猎,落入陷阱,多亏俞附救了我。”谭白鹿似才想起一般,把他身后的三个锦衣少年介绍给俞家三口。
这家人取名都是喜欢用动物的啊~俞红豆看着三个服饰华美,长相英俊的少年对着自家爹欠身行礼。
感叹谭家会取名,目光着重在“狼神”的英俊少年身上停留了片刻,这个名字听上去有些中二的少年长得真是好看,浓眉深目,看上去有些像混血。
以动物为名,又要取得很好听,这真是只有古代人才有的优势,不怕被人笑话,甚至还能造就经典,这在后世,也只有互联网的网名可以了。
俞三郎淡然且恭敬的拱手行礼,口中称:“不敢不敢,太爷您抬举了,几位公子若是得闲,可以到桃源村玩玩,村里有两个泉眼,倒也有几分甘甜。”
他哪敢让这些贵公子叫自己一声叔,县太爷给他面子,他可不敢腆着脸就认,但对着几个跟儿女年纪差不多的少年,他也不会特别卑微,不然只会叫人瞧不起。
许氏跟在丈夫身后默默的福身,看了一眼还站在县太爷身后盯着人看的女儿,心中懊恼,因女儿还小,又在村里,她就没着急教导礼仪相关。
俞红豆到底不是真正的懵懂,她收回目光,不敢学她娘,怕未婚和已婚的女性行礼有所不同,便学着自家爹的样子躬身拱手。
“对了,俞附,听小松说你们有心在城里置办个宅子,刚好我来之前,叫人打探了不少宅子的消息,有几处看着还能入眼,一会儿叫小松带你们一起去看看。”
谭白鹿给双方介绍完,也不多言,直接让俞三郎带着妻女去找他儿子了,人家一家就是来团聚的,他可别耽误了。
“多谢太爷,这可真是帮了小人大忙了。”俞三郎没想到这次来竟然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对着谭白鹿再三道谢,这才带着妻女往儿子那边去了。
“爹!娘!红豆~你们怎么来了?我还想晚上回去一趟。”俞松见到爹娘和妹妹,十分高兴,脸上的笑容都带了几分傻气。
“昨天师爷找我,说太爷听说咱们家要置房,留意了几处还空着的宅院,叫我得空去看看,我想着回去告诉你们呢!”俞松先把自己这边的喜事儿给爹娘报了。
“刚才我们进来刚好碰见太爷和几个公子,太爷说了,真是多亏他惦记,小松,你来~”俞三郎点头表示知道了,看看门外,对儿子招了招手。
待俞松近前,俞三郎附在儿子耳边嘀嘀咕咕了几句,掏出一个荷包塞到儿子手中。
俞松捧着荷包,惊疑的看着自家爹,见他点头,便又惊异的看向自家妹妹。
俞红豆知道爹跟哥哥在交接夜明珠,也没管他们,自顾着去拆手里的荷包,这是刚刚那位县太爷给她的见面礼。
俞红豆倒出荷包里的东西,竟然是一对金镶玉的小螃蟹,看上去既生动又精美,让看到的许氏忍不住小声惊呼。
“我瞧着谭家那几个公子皆是气度不凡,小松你多跟人家学学,只得两三分,也算出息了。”俞三郎想到刚刚见到那三个少年,两个大的看上去跟儿子年岁差不多,但比起儿子真是天差地别。
“那谭家到底多少个公子啊,我听着刚刚最小的那个排十一。”许氏好奇的问了一嘴。
“我听师爷说,谭家总共十二位公子,谭家老爷仁义,家里公子除了亲生,还有好几个是收养的袍泽遗孤,今天来的那位叫行九的公子便是养子。”俞松倒还真知道,小声的给父母嘀咕他听到的消息。
俞红豆忍不住咂嘴,瞧着那位九公子气势模样比谭白鹿还盛些,想来谭家对其不差,且自身应该足够优秀。
在人家的地盘不好多八卦人家,且俞三郎是来办事儿的,一家人说了几句就罢了。
俞松把夜明珠收好,去找师爷请了假,带着爹娘和妹妹一起出了县衙,就近去了牙行找中人问问泥瓦匠的事儿。
中人听了俞家要在村里建房的需求,他日常见过俞松在衙门里进出,再看看一家四口的模样和穿着,沉吟了一下,便即在牙行门外的茶水摊上喊了一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中年人。
“这是刘师傅,他家几代都是泥瓦匠,手艺是出了名的好,县衙和县学休憩都是他祖上带人修建的,家里兄弟也多,干活不用再请外人。”
俞三郎有些怀疑的看着瘦小干枯的中年人,这看着不像是能干活的样儿啊。
那泥瓦匠被派来牙行蹲守,也是个精明的,见俞三郎沉吟不语,急忙自荐:“小的兄弟七个,各个都有一把力气好手,城中多少宅子都是出自我们兄弟之手,老爷您就放心吧,要是建的不好,您便去砸了我们家。”
俞松日常在衙门周边转悠,又跟一些小吏交好,知道这位中人信誉极好,一听泥瓦匠家里兄弟七个,也大概知道是谁家,便对着自家爹点头。
俞三郎知道儿子比自己了解城里的状况,便打消怀疑,问那泥瓦匠怎么算工钱。
泥瓦匠也不张嘴胡来,先问了要建房的位置,又问了宅基大小,宅屋样式等等。
俞三郎一听对方的问题,就知道对方确实专业,便把自己家的情况和需求一一的说给对方。
“老爷,我家在县郊,每日需得赶去桃源村,路程上需要耗费些时间,建房的工期便要多一点,我家有车可以自行赶路过去,需得老爷承担些车马耗费,以及包工包饭……”
泥瓦匠一边说一边算,最后报价,一天一吊钱,包一顿午饭,工期大概三天到四天。
一吊钱就是一两银子,这样算下来,盖一套房子才四两银子?俞红豆有点怀疑人生。
她没在心里换算过银子和现代货币比例,也知道俞家分家的时候给的银子不少,可没有消费对比,俞红豆还真不知道这些银子的购买力,所以其实她家这么有钱吗?
第27章 签到消费升级了
盖房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定了泥瓦匠只是第一步,还有木料石料砖瓦等零七八碎的东西。
从牙行离开的一路,俞三郎父子就在商量这些。
俞红豆听下来,估算材料这些花费大概又要五六两银子,十两盖一套宅院,倒是跟她想的差不多。
“带商铺的宅院价贵,我听说去年还是一百二十两,今年就要一百五十两了。”路上俞松把自己这几天打听的消息一一说给自家爹娘听。
“这么贵?”许氏闻言不禁抽了口冷气。
“嗯,价钱就是年前年后涨的,听说是邻着黄河附近的村镇遭灾,村民内迁,加上战乱平息,好多富裕人家从南都往北都回,咱们毕竟离着北都近些。”俞松点头,
跟在贵人身边,知道的消息也多,机会也多,若是早两年有这份机遇和见识,去北都周边的县城买个小宅这会儿都能翻两翻。
俞红豆听着这话脑门不禁冒出三个问号,南都北都?是类似明朝迁都北京,在南京留下了六部那种吗?
迁都的影响都辐射到了他们这个县城,那么说明他们这个县城距离首都不算太远?
当街俞红豆没张嘴问,心里琢磨着要是有个地图就好了,或者有本介绍地理人文的书也好啊。
“带铺子自然好,不带就先看宅院。”俞三郎倒是不着急,左右他们还得在村里待个一年半载的,慢慢寻摸就是了。
“嘿嘿,宅子我没去看,倒是真找到一个合适的铺子,就是有点小。”俞松嘿嘿一笑,这也是意外之喜了。
“就在东城门边儿上,门脸朝西,门堂后就三间向阳的屋子,除了一个天井院,基本没什么地方。”俞松用手指了指方向。
“武安城也不过方圆三里地,都说北城交通便利南城兴盛,但东城门进来直走就是东大街,城隍庙就在东大街的把头。”
“这样看来铺子的位置还算不错,价钱怎么样?”俞三郎稍微琢磨了一下,大概知道了位置,不禁有些心动。
“三十两,不议价,我本想今晚回去跟爹商议的,正好你们来了,一会儿咱就去看看。”对于爹娘和妹妹的到来,俞松十分高兴,想着这大概就是师父说的心有灵犀吧。
“那这么着,先去看铺子,看好了就定下,免得再涨价或者卖掉。”俞三郎直接拍板。
好房不等人,既然觉得合适,那就先看先买。
“成,正好东边也有一套宅院,咱们看完铺子和宅院就去吃饭,我知道附近有家店的烧白做的好……”俞松到底还是个半大的少年,得到爹的肯定,立刻就高兴了,话也跟着多了起来。
买房大事儿,俞红豆不敢插嘴,她爹和哥哥都是精明的人,也用不上她跟着操心,她的目光再次被街头景色吸引了去。
村里和大山里签到地还多如牛毛,县城里自然也少不了,不过俞红豆只顾着看热闹,还没来得及消费。
【签到地点:李家粮食铺,是否消耗2点签到?】
【签到地点:武安县城隍庙大门,是否消耗3点签到?】
【签到地点:武安县瑞福号钱庄,是否消耗2点签到?】
嗯,进城了,签到点消费都跟着升级了,俞红豆叹气,在城隍庙大门和瑞福号钱庄之间,选择了后者。
【签到成功:获得白银20两。】
呀呵!俞红豆惊喜的瞪大眼睛,多一个点多十倍,这个升级消费她喜欢!
目光在城隍庙大门上转悠了一下,俞红豆到底忍住了蠢蠢欲动的小手,只一个大门就要3点,那城隍庙里面会不会有需要更多点数的签到地点呢?
想起那张丰收符,她决定忍一忍,预备着点数,等下次有机会进城隍庙里一探究竟。
再往前走,又遭遇了一大批绿光袭击,俞红豆都没有冲动消费。
她现在虽然攒下十几个点数,但城里的签到地点消耗也大。
她想根据自己需要的,或者看上去就能开大的地点签到。
一路走着就到了东大街,俞红豆大概估算出这个小县城的分布状况了。
以县衙为中心,向四个城门分布了四条大街,县城里的主要店铺、小吃街和大户人家都集中分布在这四条大街上。
县衙南边是是县学和孔庙,学子和书画铺子大多聚集在那。
北城门外是河堤码头,北大街上卖货的铺子就多。
东大街就是他们现在走的街,因有城隍庙,虽不是节日,但人头攒动,街边卖香和香包,泥塑糖人这些的就比较多。
而西大街就是他们进城的那条路,有集市和小吃。
俞三郎父子说的热闹,却也没忽略许氏和红豆两个,因进了城隍庙范围,人越来越多,道边摊贩也多,便让儿子把女儿抱起来,自己护着妻子前行。
俞松抱起妹妹心里还有点自责,早该抱着走的,小丫头心疼人,怕是累了也不说。
结果一抱起来,就发现红豆那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珠子忙得团团转。
俞松噗嗤一笑,单手抱住妹妹,空出只手去捏她头顶的小啾啾,抱着她往道边的摊子前走了两步,指着琳琅满目的物件儿让她选。
看着风车、竹蜻蜓、香包、兔儿爷、拨浪鼓、风筝、陀螺、泥塑木雕的小人小动物等等。
到底是谁说古代儿童玩具少的?
俞红豆想起自己签到获得的那本《古代游戏大全》,不知道里面写的都是什么。
如果她爹真把前面的铺子买了,或许她可以搞两个玩具拿到铺子里卖?
俞红豆满脑子胡思乱想,手上也没耽搁,抓住一个木雕的小母鸡,倒不是这只小母鸡雕的多好,而是这只小母鸡让她想起了一个古老的玩具。
那还是刚到北京上大学那会儿,夜市有个大叔卖那种用线控制的木头小鸡吃米的玩具,就是一个圆盘,周围一圈小鸡,用线一拽就会低头啄圆盘上画的米粒。
虽然只是简单的木头小鸡点头抬头,还得用自己用线控,但一圈小鸡同时抬头同时低头,还会发出笃笃笃的啄击声,循环往复的动作和声音,十分令人上头。
每当俞红豆学习学到脑袋大的时候,就会拿出那个玩具玩几分钟放空大脑。
她觉得回去可以考虑考虑开发一个,哪怕是不拿出去卖,当个新鲜玩意儿送礼也行啊,贵人家的孩子玩具肯定也是多多的益善嘛。
见俞红豆只拿了一个木雕,俞松以为妹妹怕花钱,便随意又捡了两样收好放到背篓里,给钱的时候,刚好一阵风吹来,俞松瞅着吱悠悠转的风车,顺手又抽了一个红色的塞给妹妹。
“……”感受到霸道哥哥爱的俞红豆只能对着亲爱的哥哥露出一个甜美的笑。
第28章 这我可就不困了
远远的看到东城门的时候,俞松忽然拐到路边的一条胡同,找到第三家门口敲了敲门,很快从里面跑出一个跟俞二郎年纪差不多的中年男人。
“朱大叔,我带我爹娘来看看那个铺子。”俞松跟对方打招呼。
这位朱大叔看到俞松愣了一下,听了俞松的话便笑了,对着俞三郎夫妻拱拱手,转身关了房门,一边领着俞家人往铺子走,一边笑道:
“哎哟,俞小公子,你这速度可真够快的,我还想着你们明后天才来呢。”
对于俞松没有甩开他,直接去找房主交涉,朱大叔大概十分满意,便小声给俞松透消息:“昨儿你走,又有两波人过来看,他们想压价,房主咬死了三十两不肯降价,所以现在几波人都在较劲儿。”
这铺子距离东城门极近,门脸破旧,无匾无牌,混杂在一排铺子中间灰突突的。
这家人取名都是喜欢用动物的啊~俞红豆看着三个服饰华美,长相英俊的少年对着自家爹欠身行礼。
感叹谭家会取名,目光着重在“狼神”的英俊少年身上停留了片刻,这个名字听上去有些中二的少年长得真是好看,浓眉深目,看上去有些像混血。
以动物为名,又要取得很好听,这真是只有古代人才有的优势,不怕被人笑话,甚至还能造就经典,这在后世,也只有互联网的网名可以了。
俞三郎淡然且恭敬的拱手行礼,口中称:“不敢不敢,太爷您抬举了,几位公子若是得闲,可以到桃源村玩玩,村里有两个泉眼,倒也有几分甘甜。”
他哪敢让这些贵公子叫自己一声叔,县太爷给他面子,他可不敢腆着脸就认,但对着几个跟儿女年纪差不多的少年,他也不会特别卑微,不然只会叫人瞧不起。
许氏跟在丈夫身后默默的福身,看了一眼还站在县太爷身后盯着人看的女儿,心中懊恼,因女儿还小,又在村里,她就没着急教导礼仪相关。
俞红豆到底不是真正的懵懂,她收回目光,不敢学她娘,怕未婚和已婚的女性行礼有所不同,便学着自家爹的样子躬身拱手。
“对了,俞附,听小松说你们有心在城里置办个宅子,刚好我来之前,叫人打探了不少宅子的消息,有几处看着还能入眼,一会儿叫小松带你们一起去看看。”
谭白鹿给双方介绍完,也不多言,直接让俞三郎带着妻女去找他儿子了,人家一家就是来团聚的,他可别耽误了。
“多谢太爷,这可真是帮了小人大忙了。”俞三郎没想到这次来竟然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对着谭白鹿再三道谢,这才带着妻女往儿子那边去了。
“爹!娘!红豆~你们怎么来了?我还想晚上回去一趟。”俞松见到爹娘和妹妹,十分高兴,脸上的笑容都带了几分傻气。
“昨天师爷找我,说太爷听说咱们家要置房,留意了几处还空着的宅院,叫我得空去看看,我想着回去告诉你们呢!”俞松先把自己这边的喜事儿给爹娘报了。
“刚才我们进来刚好碰见太爷和几个公子,太爷说了,真是多亏他惦记,小松,你来~”俞三郎点头表示知道了,看看门外,对儿子招了招手。
待俞松近前,俞三郎附在儿子耳边嘀嘀咕咕了几句,掏出一个荷包塞到儿子手中。
俞松捧着荷包,惊疑的看着自家爹,见他点头,便又惊异的看向自家妹妹。
俞红豆知道爹跟哥哥在交接夜明珠,也没管他们,自顾着去拆手里的荷包,这是刚刚那位县太爷给她的见面礼。
俞红豆倒出荷包里的东西,竟然是一对金镶玉的小螃蟹,看上去既生动又精美,让看到的许氏忍不住小声惊呼。
“我瞧着谭家那几个公子皆是气度不凡,小松你多跟人家学学,只得两三分,也算出息了。”俞三郎想到刚刚见到那三个少年,两个大的看上去跟儿子年岁差不多,但比起儿子真是天差地别。
“那谭家到底多少个公子啊,我听着刚刚最小的那个排十一。”许氏好奇的问了一嘴。
“我听师爷说,谭家总共十二位公子,谭家老爷仁义,家里公子除了亲生,还有好几个是收养的袍泽遗孤,今天来的那位叫行九的公子便是养子。”俞松倒还真知道,小声的给父母嘀咕他听到的消息。
俞红豆忍不住咂嘴,瞧着那位九公子气势模样比谭白鹿还盛些,想来谭家对其不差,且自身应该足够优秀。
在人家的地盘不好多八卦人家,且俞三郎是来办事儿的,一家人说了几句就罢了。
俞松把夜明珠收好,去找师爷请了假,带着爹娘和妹妹一起出了县衙,就近去了牙行找中人问问泥瓦匠的事儿。
中人听了俞家要在村里建房的需求,他日常见过俞松在衙门里进出,再看看一家四口的模样和穿着,沉吟了一下,便即在牙行门外的茶水摊上喊了一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中年人。
“这是刘师傅,他家几代都是泥瓦匠,手艺是出了名的好,县衙和县学休憩都是他祖上带人修建的,家里兄弟也多,干活不用再请外人。”
俞三郎有些怀疑的看着瘦小干枯的中年人,这看着不像是能干活的样儿啊。
那泥瓦匠被派来牙行蹲守,也是个精明的,见俞三郎沉吟不语,急忙自荐:“小的兄弟七个,各个都有一把力气好手,城中多少宅子都是出自我们兄弟之手,老爷您就放心吧,要是建的不好,您便去砸了我们家。”
俞松日常在衙门周边转悠,又跟一些小吏交好,知道这位中人信誉极好,一听泥瓦匠家里兄弟七个,也大概知道是谁家,便对着自家爹点头。
俞三郎知道儿子比自己了解城里的状况,便打消怀疑,问那泥瓦匠怎么算工钱。
泥瓦匠也不张嘴胡来,先问了要建房的位置,又问了宅基大小,宅屋样式等等。
俞三郎一听对方的问题,就知道对方确实专业,便把自己家的情况和需求一一的说给对方。
“老爷,我家在县郊,每日需得赶去桃源村,路程上需要耗费些时间,建房的工期便要多一点,我家有车可以自行赶路过去,需得老爷承担些车马耗费,以及包工包饭……”
泥瓦匠一边说一边算,最后报价,一天一吊钱,包一顿午饭,工期大概三天到四天。
一吊钱就是一两银子,这样算下来,盖一套房子才四两银子?俞红豆有点怀疑人生。
她没在心里换算过银子和现代货币比例,也知道俞家分家的时候给的银子不少,可没有消费对比,俞红豆还真不知道这些银子的购买力,所以其实她家这么有钱吗?
第27章 签到消费升级了
盖房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定了泥瓦匠只是第一步,还有木料石料砖瓦等零七八碎的东西。
从牙行离开的一路,俞三郎父子就在商量这些。
俞红豆听下来,估算材料这些花费大概又要五六两银子,十两盖一套宅院,倒是跟她想的差不多。
“带商铺的宅院价贵,我听说去年还是一百二十两,今年就要一百五十两了。”路上俞松把自己这几天打听的消息一一说给自家爹娘听。
“这么贵?”许氏闻言不禁抽了口冷气。
“嗯,价钱就是年前年后涨的,听说是邻着黄河附近的村镇遭灾,村民内迁,加上战乱平息,好多富裕人家从南都往北都回,咱们毕竟离着北都近些。”俞松点头,
跟在贵人身边,知道的消息也多,机会也多,若是早两年有这份机遇和见识,去北都周边的县城买个小宅这会儿都能翻两翻。
俞红豆听着这话脑门不禁冒出三个问号,南都北都?是类似明朝迁都北京,在南京留下了六部那种吗?
迁都的影响都辐射到了他们这个县城,那么说明他们这个县城距离首都不算太远?
当街俞红豆没张嘴问,心里琢磨着要是有个地图就好了,或者有本介绍地理人文的书也好啊。
“带铺子自然好,不带就先看宅院。”俞三郎倒是不着急,左右他们还得在村里待个一年半载的,慢慢寻摸就是了。
“嘿嘿,宅子我没去看,倒是真找到一个合适的铺子,就是有点小。”俞松嘿嘿一笑,这也是意外之喜了。
“就在东城门边儿上,门脸朝西,门堂后就三间向阳的屋子,除了一个天井院,基本没什么地方。”俞松用手指了指方向。
“武安城也不过方圆三里地,都说北城交通便利南城兴盛,但东城门进来直走就是东大街,城隍庙就在东大街的把头。”
“这样看来铺子的位置还算不错,价钱怎么样?”俞三郎稍微琢磨了一下,大概知道了位置,不禁有些心动。
“三十两,不议价,我本想今晚回去跟爹商议的,正好你们来了,一会儿咱就去看看。”对于爹娘和妹妹的到来,俞松十分高兴,想着这大概就是师父说的心有灵犀吧。
“那这么着,先去看铺子,看好了就定下,免得再涨价或者卖掉。”俞三郎直接拍板。
好房不等人,既然觉得合适,那就先看先买。
“成,正好东边也有一套宅院,咱们看完铺子和宅院就去吃饭,我知道附近有家店的烧白做的好……”俞松到底还是个半大的少年,得到爹的肯定,立刻就高兴了,话也跟着多了起来。
买房大事儿,俞红豆不敢插嘴,她爹和哥哥都是精明的人,也用不上她跟着操心,她的目光再次被街头景色吸引了去。
村里和大山里签到地还多如牛毛,县城里自然也少不了,不过俞红豆只顾着看热闹,还没来得及消费。
【签到地点:李家粮食铺,是否消耗2点签到?】
【签到地点:武安县城隍庙大门,是否消耗3点签到?】
【签到地点:武安县瑞福号钱庄,是否消耗2点签到?】
嗯,进城了,签到点消费都跟着升级了,俞红豆叹气,在城隍庙大门和瑞福号钱庄之间,选择了后者。
【签到成功:获得白银20两。】
呀呵!俞红豆惊喜的瞪大眼睛,多一个点多十倍,这个升级消费她喜欢!
目光在城隍庙大门上转悠了一下,俞红豆到底忍住了蠢蠢欲动的小手,只一个大门就要3点,那城隍庙里面会不会有需要更多点数的签到地点呢?
想起那张丰收符,她决定忍一忍,预备着点数,等下次有机会进城隍庙里一探究竟。
再往前走,又遭遇了一大批绿光袭击,俞红豆都没有冲动消费。
她现在虽然攒下十几个点数,但城里的签到地点消耗也大。
她想根据自己需要的,或者看上去就能开大的地点签到。
一路走着就到了东大街,俞红豆大概估算出这个小县城的分布状况了。
以县衙为中心,向四个城门分布了四条大街,县城里的主要店铺、小吃街和大户人家都集中分布在这四条大街上。
县衙南边是是县学和孔庙,学子和书画铺子大多聚集在那。
北城门外是河堤码头,北大街上卖货的铺子就多。
东大街就是他们现在走的街,因有城隍庙,虽不是节日,但人头攒动,街边卖香和香包,泥塑糖人这些的就比较多。
而西大街就是他们进城的那条路,有集市和小吃。
俞三郎父子说的热闹,却也没忽略许氏和红豆两个,因进了城隍庙范围,人越来越多,道边摊贩也多,便让儿子把女儿抱起来,自己护着妻子前行。
俞松抱起妹妹心里还有点自责,早该抱着走的,小丫头心疼人,怕是累了也不说。
结果一抱起来,就发现红豆那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珠子忙得团团转。
俞松噗嗤一笑,单手抱住妹妹,空出只手去捏她头顶的小啾啾,抱着她往道边的摊子前走了两步,指着琳琅满目的物件儿让她选。
看着风车、竹蜻蜓、香包、兔儿爷、拨浪鼓、风筝、陀螺、泥塑木雕的小人小动物等等。
到底是谁说古代儿童玩具少的?
俞红豆想起自己签到获得的那本《古代游戏大全》,不知道里面写的都是什么。
如果她爹真把前面的铺子买了,或许她可以搞两个玩具拿到铺子里卖?
俞红豆满脑子胡思乱想,手上也没耽搁,抓住一个木雕的小母鸡,倒不是这只小母鸡雕的多好,而是这只小母鸡让她想起了一个古老的玩具。
那还是刚到北京上大学那会儿,夜市有个大叔卖那种用线控制的木头小鸡吃米的玩具,就是一个圆盘,周围一圈小鸡,用线一拽就会低头啄圆盘上画的米粒。
虽然只是简单的木头小鸡点头抬头,还得用自己用线控,但一圈小鸡同时抬头同时低头,还会发出笃笃笃的啄击声,循环往复的动作和声音,十分令人上头。
每当俞红豆学习学到脑袋大的时候,就会拿出那个玩具玩几分钟放空大脑。
她觉得回去可以考虑考虑开发一个,哪怕是不拿出去卖,当个新鲜玩意儿送礼也行啊,贵人家的孩子玩具肯定也是多多的益善嘛。
见俞红豆只拿了一个木雕,俞松以为妹妹怕花钱,便随意又捡了两样收好放到背篓里,给钱的时候,刚好一阵风吹来,俞松瞅着吱悠悠转的风车,顺手又抽了一个红色的塞给妹妹。
“……”感受到霸道哥哥爱的俞红豆只能对着亲爱的哥哥露出一个甜美的笑。
第28章 这我可就不困了
远远的看到东城门的时候,俞松忽然拐到路边的一条胡同,找到第三家门口敲了敲门,很快从里面跑出一个跟俞二郎年纪差不多的中年男人。
“朱大叔,我带我爹娘来看看那个铺子。”俞松跟对方打招呼。
这位朱大叔看到俞松愣了一下,听了俞松的话便笑了,对着俞三郎夫妻拱拱手,转身关了房门,一边领着俞家人往铺子走,一边笑道:
“哎哟,俞小公子,你这速度可真够快的,我还想着你们明后天才来呢。”
对于俞松没有甩开他,直接去找房主交涉,朱大叔大概十分满意,便小声给俞松透消息:“昨儿你走,又有两波人过来看,他们想压价,房主咬死了三十两不肯降价,所以现在几波人都在较劲儿。”
这铺子距离东城门极近,门脸破旧,无匾无牌,混杂在一排铺子中间灰突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