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也没什么事,就是想来问问祭灶王的流程。”宁归竹道。
“这有什么流程不流程的。”熊锦平关门前拎了两条凳子出来,给宁归竹和熊锦州坐,“申时末的时候,在灶台南边或者北边摆上东西,拜一拜,等香灭了就能自己吃了。”
夫夫俩正认真听着呢,里面柳秋红气笑了:“你那脑子里就不能多装点事儿?”
她换了熊锦平进去洗孩子,认真地跟宁归竹说了说祭灶王要注意的事情,像是供品不能供能凑对的数,祭灶王前要先洗澡换衣梳理头发,拜是跪拜,拜的时候要念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好话。
絮絮叨叨,全是细节。
宁归竹认真听了,便也没打扰一家子忙活,和帮忙关好堂屋门的熊锦州回了家。
水烧开,先洗澡。
洗澡洗头很快,但烤干头发花了不少时间,等弄完正好是祭灶王的点。
按照前面听的教导,先将桌子摆在南边,找了根顶端分叉的棍子固定好,挂上先前年集时买的灶王像。
接着是糖和糕点,以及香和蜡烛。
两人点上香和蜡烛,规规矩矩地跪在供桌前,按照柳秋红说的开始祭拜。
祭拜结束。
熊锦州先起来,弯腰,直接将宁归竹抱了起来,没让他费半分力。
站稳脚,宁归竹下意识看了灶王爺一眼,问熊锦州:“是不是要等灶王爷吃完了,咱们才能吃饭?”
熊锦州挠头,“应该吧?”又问:“你饿吗?”
“还好。”
宁归竹摇了摇头,说道:“先准备上吧,这边祭着灶王爷,等香燃尽了咱们就吃饭。”
“行。”
熊锦州没让宁归竹动作,问了要准备的食材后,挽着袖子忙活去了。
宁归竹看着他的背影,又看看祭着的灶王爷,眉目一弯。
香在等待中很快燃尽,宁归竹和熊锦州忙活着,做了顿丰富的晚餐。
爆炒羊肉、素炒豆芽,还弄了个鸡蛋汤。
宁归竹吃着脆嫩的炒豆芽,忍不住道:“也不知道娘和大嫂有没有发出豆芽来,要是没弄好的话,咱们送一些过去。”
冬日里有个新鲜蔬菜还是挺稀奇的,上一次腊八回来的时候,宁归竹发的豆芽就能吃了,分了一点给家里的同时,也跟他们说了说弄豆芽的法子。
熊锦州也没听他们提起过,闻言就道:“回头问问就好了。”
“嗯。”
豆芽味道口感都不错,宁归竹吃了好些,才伸筷子去夹爆炒的羊肉,羊肉切成薄薄一片,腌制过后放辣椒和蒜末爆炒,辣爽鲜香,也很是美味。
再用鸡蛋汤泡个饭,一顿就这么呼噜呼噜吃饱了。
冬日里不怕菜坏,做的量便大了些,还剩下点汤两人单独分喝了,爆炒羊肉放到橱柜里,剩下的豆芽给狗拌了饭。
猫猫肉多,狗狗荤素搭配,小年里,骡子也多得了两个糙馒头。
因着冬日天黑得早,鸡鸭是提前喂的,这会儿将骡棚门关上,放下卷起的挂席,夫夫俩收拾干净厨房便回了卧室。
祭灶王的糖角和糕点也被他们端了进来。
仔细收好灶王像,宁归竹吃了口糕点,“这绿豆糕还挺淡的,锦州你也尝尝。”
熊锦州闻言凑过来尝了口,“确实好吃。”
夫夫俩平日里没缺过嘴,并不嗜糖,这种浅淡的甜香更受他们喜欢。
尝了一个,宁归竹喝水清了清口腔,说道:“今儿早点睡吧。”
白天收拾了一天屋子,中午又没有午休,不早点睡,明天他怕是起不了早床。
“先去趟茅厕?”熊锦州问道。
宁归竹只迟疑了两秒,跟熊锦州一起出了卧室。
·
小年过去,腊月二十五便是磨豆腐,贴对联的日子。
村里往年都是去县里买豆腐,今年因着熊家会了这豆腐手艺,便提前过来说了,想跟他们买,因而王春华和熊锦平早早地起了床,去豆腐房里和长工一起干活了。
前屋院中只有柳秋红和熊石山在,瞧着安安静静的,宁归竹和熊锦州来才再次热闹起来。
贴对联前要先熬糨糊,冷水与面粉搅拌到没有颗粒的状态后倒入锅中,小火慢慢熬着,这一过程要人一直在旁边守着搅拌。
等到糨糊变成浓稠可以拉丝的状态后,便可出锅。
熊锦州去搬梯子,熊石山拿着糨糊,柳秋红拿着对联,后面跟着宁归竹,一家子便来到了院门前。
鲜亮的红纸贴在院门上,黑色的大字规整漂亮。
柳秋红看得欢喜非常,拉着宁归竹高兴道:“今年就贴这个,等日子好了,家里的门都贴上喜字,那过年才叫热闹呢。”
宁归竹闻言,下意识抬头,视线掠过扶梯看向干净的院落,想象了下那个场景,不由笑道:“很快的,说不定明年就可以了。”
柳秋红道:“是嘞,明年肯定行。”
竹哥儿进家门也就七个多月,他们家的日子就好了起来,只要明年不懈怠,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想到这,柳秋红就忍不住乐呵道:“竹哥儿你啊,就是我们家的大福星。”说完,又觉得不够到位,叠加道:“是我们小河村……不,安和县的大福星!”
宁归竹忍不住笑,“娘你也太夸张了。”
“不夸张。”
熊锦州扛起扶梯,笑道:“县令大人也这么说你呢。”
第132章
两个院子的对联都贴好, 就没什么其他事做了,一家子结伴前往豆腐房。
豆腐房这邊的豆腐已经压好了好几板,王春华就站在桌前切着豆腐, 周围围了一圈过来买豆腐的同村人, 也不知道是谁将消息传出去的,陆陆续续还来了好些外村人。
柳秋红和熊石山打了声招呼, 去里面帮忙去了。
寧归竹瞧了瞧, 感覺这些事里自己能干的也就是售卖了,走到王春华身邊帮她一起。
王春华倒也没拒绝, 只是说道:“竹哥儿你帮忙收钱吧。”
“好。”
他们忙了起来,熊錦州拎着三个孩子进入院中,接过了把豆腐送到门口桌上的工作。
多了人在身侧搭把手, 出豆腐的速度更快了,王春华只用专心给豆腐,面前围着的人群也在飞速离开,不过同一时间,更多的人围了过来买豆腐。
一直忙到未时,来买豆腐的人才渐渐少了。
将摆在外面的桌椅搬进去,寧归竹和王春华坐下稍歇了会儿, 就见熊錦州端了两碗豆花过来, “先吃点,填填肚子,等下回去就能吃晚饭。”
这话是对寧归竹说的。
寧归竹吃了两口, 问道:“娘已经回去做饭了?”
围着的人太多,他没太注意家里其余人。
“嗯,回去有一会儿了,等咱们到家应该就能吃上饭。”熊錦州拉了条凳子在宁归竹身邊坐下, 给他揉手捏胳膊。
王春华笑着摇了摇头,端着碗起身去找熊錦平了。
宁归竹红着脸,抬手戳了下熊锦州的脸,说道:“不知收敛。”
熊锦州笑着挑眉,“我和夫郎亲密,要收敛什么?”
宁归竹不搭理他了。
肚子里有了点东西,再跟着一起把豆腐房都收拾好,王春华和熊锦平给长工们放了假,送了些豆腐豆皮豆干之类的,定好年后初五就来干活,然后锁上院门,回了家里。
正如熊锦州所说的,他们到家时晚饭已经準備好了。
众人洗手入座。
经过长时间炖煮过的腊肉煎出油后,吃起来软糯咸香,炒豆皮清淡可口,炒鸡蛋打汤放入煎过的豆腐,层次丰富而美味。
主食是红薯饭,甜糯的红薯和松软的米饭各分一半天下,香极了。
宁归竹吃得心满意足,结束时,还忍不住舀了小半碗汤啜饮。
他吃着都欢喜,其余人更不必提。
饭后是闲聊的时间,一家子说着话,顺带收拾干净厨房,宁归竹揽着孩子在身邊,闲来无事教他们唱儿歌。
欢闹的声音从窗口飘出,天空一点点变得昏暗。
熊锦州和宁归竹牵着手从前屋院落出来,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在树林里撒欢的猫儿,顺口喊了一声,两只猫听见人类的动静,轻快地跑了出来,跟在人类身后一起回家。
狗和骡子都在家里。
熊锦州关上院门,和宁归竹一起进入厨房,先将水倒进锅里烧上之后,才开始动手给猫狗骡子準備晚餐。
煮熟的内脏汤早已凝结在一起,熊锦州将其放在灶台上,借着烧火的温度将内脏汤融化。趁着这会儿空暇,他先把猫狗的糙馒头掰碎了放在碗里,又用豆腐渣拌了些谷糠,拿起骡子的那份糙馒头,往院落侧边而去。
锅中的水开了。
熊锦州舀了几勺半化不化的内脏汤到碗里,用开水化开后,给猫狗拌好饭放在灶台边,抬高声音喊了它们两声,随即去拿盆舀水,和宁归竹一起泡腳。
“这有什么流程不流程的。”熊锦平关门前拎了两条凳子出来,给宁归竹和熊锦州坐,“申时末的时候,在灶台南边或者北边摆上东西,拜一拜,等香灭了就能自己吃了。”
夫夫俩正认真听着呢,里面柳秋红气笑了:“你那脑子里就不能多装点事儿?”
她换了熊锦平进去洗孩子,认真地跟宁归竹说了说祭灶王要注意的事情,像是供品不能供能凑对的数,祭灶王前要先洗澡换衣梳理头发,拜是跪拜,拜的时候要念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好话。
絮絮叨叨,全是细节。
宁归竹认真听了,便也没打扰一家子忙活,和帮忙关好堂屋门的熊锦州回了家。
水烧开,先洗澡。
洗澡洗头很快,但烤干头发花了不少时间,等弄完正好是祭灶王的点。
按照前面听的教导,先将桌子摆在南边,找了根顶端分叉的棍子固定好,挂上先前年集时买的灶王像。
接着是糖和糕点,以及香和蜡烛。
两人点上香和蜡烛,规规矩矩地跪在供桌前,按照柳秋红说的开始祭拜。
祭拜结束。
熊锦州先起来,弯腰,直接将宁归竹抱了起来,没让他费半分力。
站稳脚,宁归竹下意识看了灶王爺一眼,问熊锦州:“是不是要等灶王爷吃完了,咱们才能吃饭?”
熊锦州挠头,“应该吧?”又问:“你饿吗?”
“还好。”
宁归竹摇了摇头,说道:“先准备上吧,这边祭着灶王爷,等香燃尽了咱们就吃饭。”
“行。”
熊锦州没让宁归竹动作,问了要准备的食材后,挽着袖子忙活去了。
宁归竹看着他的背影,又看看祭着的灶王爷,眉目一弯。
香在等待中很快燃尽,宁归竹和熊锦州忙活着,做了顿丰富的晚餐。
爆炒羊肉、素炒豆芽,还弄了个鸡蛋汤。
宁归竹吃着脆嫩的炒豆芽,忍不住道:“也不知道娘和大嫂有没有发出豆芽来,要是没弄好的话,咱们送一些过去。”
冬日里有个新鲜蔬菜还是挺稀奇的,上一次腊八回来的时候,宁归竹发的豆芽就能吃了,分了一点给家里的同时,也跟他们说了说弄豆芽的法子。
熊锦州也没听他们提起过,闻言就道:“回头问问就好了。”
“嗯。”
豆芽味道口感都不错,宁归竹吃了好些,才伸筷子去夹爆炒的羊肉,羊肉切成薄薄一片,腌制过后放辣椒和蒜末爆炒,辣爽鲜香,也很是美味。
再用鸡蛋汤泡个饭,一顿就这么呼噜呼噜吃饱了。
冬日里不怕菜坏,做的量便大了些,还剩下点汤两人单独分喝了,爆炒羊肉放到橱柜里,剩下的豆芽给狗拌了饭。
猫猫肉多,狗狗荤素搭配,小年里,骡子也多得了两个糙馒头。
因着冬日天黑得早,鸡鸭是提前喂的,这会儿将骡棚门关上,放下卷起的挂席,夫夫俩收拾干净厨房便回了卧室。
祭灶王的糖角和糕点也被他们端了进来。
仔细收好灶王像,宁归竹吃了口糕点,“这绿豆糕还挺淡的,锦州你也尝尝。”
熊锦州闻言凑过来尝了口,“确实好吃。”
夫夫俩平日里没缺过嘴,并不嗜糖,这种浅淡的甜香更受他们喜欢。
尝了一个,宁归竹喝水清了清口腔,说道:“今儿早点睡吧。”
白天收拾了一天屋子,中午又没有午休,不早点睡,明天他怕是起不了早床。
“先去趟茅厕?”熊锦州问道。
宁归竹只迟疑了两秒,跟熊锦州一起出了卧室。
·
小年过去,腊月二十五便是磨豆腐,贴对联的日子。
村里往年都是去县里买豆腐,今年因着熊家会了这豆腐手艺,便提前过来说了,想跟他们买,因而王春华和熊锦平早早地起了床,去豆腐房里和长工一起干活了。
前屋院中只有柳秋红和熊石山在,瞧着安安静静的,宁归竹和熊锦州来才再次热闹起来。
贴对联前要先熬糨糊,冷水与面粉搅拌到没有颗粒的状态后倒入锅中,小火慢慢熬着,这一过程要人一直在旁边守着搅拌。
等到糨糊变成浓稠可以拉丝的状态后,便可出锅。
熊锦州去搬梯子,熊石山拿着糨糊,柳秋红拿着对联,后面跟着宁归竹,一家子便来到了院门前。
鲜亮的红纸贴在院门上,黑色的大字规整漂亮。
柳秋红看得欢喜非常,拉着宁归竹高兴道:“今年就贴这个,等日子好了,家里的门都贴上喜字,那过年才叫热闹呢。”
宁归竹闻言,下意识抬头,视线掠过扶梯看向干净的院落,想象了下那个场景,不由笑道:“很快的,说不定明年就可以了。”
柳秋红道:“是嘞,明年肯定行。”
竹哥儿进家门也就七个多月,他们家的日子就好了起来,只要明年不懈怠,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想到这,柳秋红就忍不住乐呵道:“竹哥儿你啊,就是我们家的大福星。”说完,又觉得不够到位,叠加道:“是我们小河村……不,安和县的大福星!”
宁归竹忍不住笑,“娘你也太夸张了。”
“不夸张。”
熊锦州扛起扶梯,笑道:“县令大人也这么说你呢。”
第132章
两个院子的对联都贴好, 就没什么其他事做了,一家子结伴前往豆腐房。
豆腐房这邊的豆腐已经压好了好几板,王春华就站在桌前切着豆腐, 周围围了一圈过来买豆腐的同村人, 也不知道是谁将消息传出去的,陆陆续续还来了好些外村人。
柳秋红和熊石山打了声招呼, 去里面帮忙去了。
寧归竹瞧了瞧, 感覺这些事里自己能干的也就是售卖了,走到王春华身邊帮她一起。
王春华倒也没拒绝, 只是说道:“竹哥儿你帮忙收钱吧。”
“好。”
他们忙了起来,熊錦州拎着三个孩子进入院中,接过了把豆腐送到门口桌上的工作。
多了人在身侧搭把手, 出豆腐的速度更快了,王春华只用专心给豆腐,面前围着的人群也在飞速离开,不过同一时间,更多的人围了过来买豆腐。
一直忙到未时,来买豆腐的人才渐渐少了。
将摆在外面的桌椅搬进去,寧归竹和王春华坐下稍歇了会儿, 就见熊錦州端了两碗豆花过来, “先吃点,填填肚子,等下回去就能吃晚饭。”
这话是对寧归竹说的。
寧归竹吃了两口, 问道:“娘已经回去做饭了?”
围着的人太多,他没太注意家里其余人。
“嗯,回去有一会儿了,等咱们到家应该就能吃上饭。”熊錦州拉了条凳子在宁归竹身邊坐下, 给他揉手捏胳膊。
王春华笑着摇了摇头,端着碗起身去找熊錦平了。
宁归竹红着脸,抬手戳了下熊锦州的脸,说道:“不知收敛。”
熊锦州笑着挑眉,“我和夫郎亲密,要收敛什么?”
宁归竹不搭理他了。
肚子里有了点东西,再跟着一起把豆腐房都收拾好,王春华和熊锦平给长工们放了假,送了些豆腐豆皮豆干之类的,定好年后初五就来干活,然后锁上院门,回了家里。
正如熊锦州所说的,他们到家时晚饭已经準備好了。
众人洗手入座。
经过长时间炖煮过的腊肉煎出油后,吃起来软糯咸香,炒豆皮清淡可口,炒鸡蛋打汤放入煎过的豆腐,层次丰富而美味。
主食是红薯饭,甜糯的红薯和松软的米饭各分一半天下,香极了。
宁归竹吃得心满意足,结束时,还忍不住舀了小半碗汤啜饮。
他吃着都欢喜,其余人更不必提。
饭后是闲聊的时间,一家子说着话,顺带收拾干净厨房,宁归竹揽着孩子在身邊,闲来无事教他们唱儿歌。
欢闹的声音从窗口飘出,天空一点点变得昏暗。
熊锦州和宁归竹牵着手从前屋院落出来,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在树林里撒欢的猫儿,顺口喊了一声,两只猫听见人类的动静,轻快地跑了出来,跟在人类身后一起回家。
狗和骡子都在家里。
熊锦州关上院门,和宁归竹一起进入厨房,先将水倒进锅里烧上之后,才开始动手给猫狗骡子準備晚餐。
煮熟的内脏汤早已凝结在一起,熊锦州将其放在灶台上,借着烧火的温度将内脏汤融化。趁着这会儿空暇,他先把猫狗的糙馒头掰碎了放在碗里,又用豆腐渣拌了些谷糠,拿起骡子的那份糙馒头,往院落侧边而去。
锅中的水开了。
熊锦州舀了几勺半化不化的内脏汤到碗里,用开水化开后,给猫狗拌好饭放在灶台边,抬高声音喊了它们两声,随即去拿盆舀水,和宁归竹一起泡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