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文静虽然看不见,也似乎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情意,握着丝线的手微微收紧。
  徐闻道深深地看了赵铮一眼,缓缓地点了点头,脸上紧绷的线条终于彻底柔和下来。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
  “去吧,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在赵铮转身离开后,老人眼底深处掠过一丝笃定:有他在,玲珑的身体,未必不能彻底调理好,只是……需要时间罢了。
  但这番话,此刻不必对赵铮说。
  当赵铮捧着一束野花,站在田埂边,对着满手泥巴、正弯腰查看冬小麦出芽情况的阮玲珑,笨拙却无比真诚地求娶时,阮玲珑只是愣了一下,随即绽放出一个比阳光还要灿烂的笑容,然后用力地点了点头。
  没有繁复的仪式,没有旁人的见证,只有两颗相依为命、早已认定彼此的心紧紧相拥。
  对他们而言,父母的缺席让世俗的礼节变得不那么重要,彼此的意愿才是婚姻最坚实的基础。
  赵铮生长于山野,受父母恩爱的影响,他的感情世界里,“尊重”和“爱护”远胜于一切世俗的条框。
  两人的婚期很快定下,就在冬月初一。
  文静得知喜讯,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她很想帮忙做些什么,可失明的双眼让她寸步难行。
  听着家里日渐热闹起来的筹备声,她独自一个人坐在窗边,脸上渐渐笼上了一层失落和无力感。
  细心的阮玲珑察觉到了文静的情绪,主动坐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温声道:“文姨,有件事,还真需要您帮忙呢。我和铮哥都不太会弄那些精巧的玩意儿,您手巧,能不能帮我们写喜字,扎喜绸?这可是成亲必不可少的!”
  听到阮玲珑的请求,文静空洞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我……我真能帮上忙吗?”
  得到阮玲珑肯定的答复后,文静的脸上焕发出新的光彩,她立刻让丫鬟找来红纸、剪刀和笔。
  她摸索着红纸的大小,然后小心翼翼地落笔,她每一笔都写得极其认真,饱含着最真挚的祝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文静的字写得极好,非常漂亮。
  扎喜绸文静则是全凭感觉,有时弄得不好,她也不气馁,摸索着重新再来。
  那专注而温柔的神情,仿佛在完成一件无比神圣的艺术品。
  时间很快来到冬月初一这天,因为阮玲珑和赵铮的婚礼,整个平安镇笼罩在喜庆的氛围中。
  阮玲珑选择回到他们曾经租住的那个带天井的小院出嫁,那里承载了他们最初下山,到平安镇安身立命的记忆,也更有“娘家”的感觉。
  天还未亮透,小院里就挤满了人。
  平安镇的老百姓们,自发地来为他们的“福星”玲珑姑娘送嫁。
  妇人们还带来了自己珍藏的头油、香粉,大家七手八脚地帮阮玲珑梳妆打扮。
  争抢最激烈的,莫过于谁有资格当“全福夫人”为新娘梳头。
  “我来梳头!我公婆在堂,儿女双全,夫妻和睦,福气满满!”陈婆拍着胸脯,自告奋勇。
  “得了吧老陈婆,你儿子还没说上亲呢。还是我来!我们家可是四世同堂!”张婶不甘示弱。
  “还有我!我男人是里长,我生了四个男娃……”
  “大家伙儿都别争了,玲珑姑娘自己说吧,你愿意让谁来给你梳头?”
  众人看向身穿红色嫁衣、美得惊人的阮玲珑。
  阮玲珑看着眼前这些熟悉而热切的面孔,心中暖流涌动。
  她目光扫过,最后落在角落里一位平时沉默寡言、丈夫早逝却独自拉扯大一双儿女、心地善良的卖豆腐的寡妇身上,微笑道:“李婶,您儿女孝顺,又教子有方,这福气令人羡慕。劳烦您帮我梳头吧。”
  李婶受宠若惊,激动得手都抖了。
  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她小心翼翼地拿起梳子,为阮玲珑梳起乌黑的长发,口中念唱着吉祥的梳头歌:“一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
  梳妆完毕,大红的盖头落下之前,阮玲珑走到窗边,悄悄掀起一角,望向院外。
  只见赵铮穿着一身崭新的新郎红袍,骑在一匹同样系着红绸的高头大马上,正被一群由镇上的青壮小伙组成的娘家“拦亲队”团团围住。
  “赵大哥,想娶我们玲珑姑娘,可没那么容易!”
  “对!先说说,以后家里谁说了算?”
  “要是玲珑妹子受了委屈怎么办?”
  翻身下马后的赵铮被众人推搡着,他脸上却洋溢着幸福而无奈的笑容,大声喊道:“以后家里玲珑说了算。我赵铮发誓,这辈子只对玲珑一个人好,绝不让她受半点委屈。若有违背,天打雷劈!”
  他的誓言质朴却铿锵有力,引得围观人群一阵哄笑和叫好。
  听着赵铮那带着山野气息却无比真诚的誓言,看着他被众人“刁难”却甘之如饴的模样,盖头下的阮玲珑,嘴角高高扬起,眼中却悄然涌上了温热的水汽。
  就在这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如同温暖的潮水,瞬间将她整个人温柔地包裹。
  她不再是末世里挣扎求存、格格不入的孤魂,也不再是被命运随意抛掷、无依无靠的浮萍。
  她有了并肩作战、生死相托的爱人,有了视她如亲人的慈祥长辈,有了这一镇真心敬她爱她、愿意为她倾力相助的乡亲邻里。
  她的根,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深深地扎进了这片饱经磨难却依旧坚韧温暖的土地里,扎进了这个异时空的人间烟火里。
  “起轿!”
  伴随着喜娘嘹亮的喊声和震耳欲聋的鞭炮锣鼓声,花轿被稳稳抬起。
  阮玲珑端坐轿中,听着轿外孩童追逐嬉笑的声音、邻里们真诚的祝福声、以及赵铮骑着马护卫在轿旁那沉稳有力的马蹄声……
  她轻轻抚摸着身上精美的大红嫁衣,感受着那份细心周到的幸福与安宁。
  63
  第63章 复明
  ◎玲珑也看着吧,多学些总没坏处◎
  赵铮和阮玲珑的婚礼热闹极了,新宅内外一片喜气洋洋。
  出于减少不必要曝光的考虑,徐闻道和文静并未出现在宾客如云的婚礼现场,他们在后院中,默默为新人送上祝福。
  为了答谢平安镇乡亲们的厚爱,赵铮特意购置了三头肥猪、二十只鸡、二十只鸭,还托人从山户人家采买了些菌菇、野味,在新宅外的空地上,热热闹闹地摆开了流水席。
  肉香四溢,笑语喧天,整个平安镇如同过节一般,共同分享着这对新人的喜悦。
  阮玲珑虽盖着盖头不便露面,但听着外面的欢声笑语,心中亦是暖流涌动。
  待赵铮送走最后一批意犹未尽的宾客,喧嚣落定,新宅恢复了宁静。
  赵铮和阮玲珑换下繁复的喜服,穿上舒适的常服,亲自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香茶,来到正堂。
  徐闻道和文静早已被请到主位安坐。
  “徐爷爷,请喝茶。”赵铮恭敬地将茶盏奉给徐闻道。
  “文姨,请喝茶。”阮玲珑则浅笑着将另一盏茶送到文静手中。
  两人齐声道:“谢徐爷爷(文姨)成全,愿您二位身体康泰,福寿绵长。”
  徐闻道接过茶,看着眼前这对璧人,眼中是欣慰与慈祥。没想到,他徐闻道也有喝到孙女和孙女婿敬茶的一天。
  他微微颔首:“好,好!”
  徐闻道饮了一口茶,算是正式认下了这杯孙辈的敬茶。
  文静摸索着接过茶盏,脸上带着温柔的微笑,她的声音因为激动有些哽咽:“好,好,愿你们白首同心,永结百年。”
  她轻轻啜饮,心中那份莫名的亲近与喜悦,让她仿佛自己也沾了这喜气。
  至此,婚礼的仪式才算彻底礼成。阮玲珑与赵铮,真正成为了一家人,婚礼就像是一个宣告仪式,告知周围所有的人。
  赵铮更是早在收到这座宅院房契的那一刻,便毫不犹豫地托人去衙门将房主名字改成了“阮玲珑”。
  从正堂屋出来,赵铮牵着玲珑的手,站在充满喜气的院子里,他郑重其事道:“玲珑,这座宅子,家里的一切,包括我这个人,从今往后,都是你的。”
  阮玲珑心头一热,回握住他粗糙却温暖的大手,没有多言,只是依偎进他怀里。
  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与交付,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她心安。
  新婚夜,红烛摇曳,暖帐生香。
  这是他们第三次肌肤相亲,却与之前的两次截然不同。不是蛊毒毒发时的寒热交错,也不是山中小院的情难自禁,而是在他们俩共同拥有的家里,在亲人祝福的目光下,在名正言顺的婚契中。
  褪去了青涩与些许惶惑,只剩下浓得化不开的爱意与归属。
  赵铮的动作带着前所未有的珍重与温柔,阮玲珑的回应也格外坦诚与热烈。那种灵肉交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极致体验,让彼此的灵魂都为之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