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走。”谢执一声令下,转身就走。
  “陛下外头下着雨,会加重头疾的。”七喜劝止,十分不赞同,也害怕陛下在路上控制不住自己病发。
  “你不想去就留在养心殿。”谢执却执意要出去,丝毫不顾外头下着雨。即使他全身血液都喧嚣着疼,但他还是要去藏书阁见她一面。
  七喜见执拗不过谢执,只能拿着伞追上去。
  ——
  “娘娘,藏书阁是不允许女子入内的。”盼春一脸为难地看着繁华。
  “为何?”繁华不解反问,嗓音听不出情绪。
  盼春见她从养心殿出来后,感觉娘娘身上的气压似乎低了低。但藏书阁的宫规,她身为奴婢还是得提醒主子的。
  于是她说:“藏书阁是专供男子享用的,娘娘身为女子,不易与男子见面。娘娘需要找什么书,派人去替娘娘寻来即可。”
  繁华听闻这宫规的来由后,不由地皱起秀眉。
  盼夏语直心快,不屑道:“那群老顽固满口女子无才便是德,若娘娘去寻书,恐怕只能借来《女戒》这一类的。”
  盼夏边讲繁华边踏入藏书阁内。
  掌管藏书阁的是一位满脸白须的老翰林,见女子入内第一反应就是阻拦,“藏书阁内女子禁止入内。”
  繁华停下脚步,微笑淡然地回头直视老翰林:“本宫亲自来替陛下寻书,还劳大人行个方便。”
  在这皇宫里这般姿容绝貌又自称本宫的女子,也只有陛下新纳的华嫔娘娘。
  “娘娘即使是替陛下寻书,但藏书阁……”老翰林一开口便是不讲情面的拒绝,“娘娘要寻的书,让下官去找即可。”
  女帝在位时曾经颁布过皇宫女子不允许入藏书阁的宫规。后当今陛下上位后,因陛下当时年幼,掌管的事情并不多,这后宫的又多年空虚,因此这宫规便继承下来了。
  一些经历女帝之乱的老人,也这么认为当年的女帝就是读了太多书,才萌发了干政的想法。女子就应该待在后院,负责生儿育女即可,不必读那么多的书。
  繁华收起脸上的淡笑瞬间变脸,径直越过老翰林往内走去。
  “不可!你即使贵为娘娘,也不许入内!”老翰林气得胡子上下摆动,意欲上前阻拦被盼夏拦下了。
  盼夏挡在他面前,丝毫没让老翰林碰到繁华的一片一角:“我家娘娘可是陛下唯一的妃嫔,你也敢拦。”
  “你你你!”老翰林指着盼夏又想指前头的繁华,但又没那个胆量,只能作罢,强撑着说一句:“藐视宫规,下官必然要奏明陛下!”
  正在上楼梯的繁华闻言稍微低头,视线斜晲不屑一笑,不甚在意地往楼上藏药经处走去。
  藏书阁只有男子能读书,女子却不行,凭什么?
  她今日偏要坏了这规矩。
  “情绪激动,眼睑微青,头痛难耐,见有失控之势。”繁华一页页翻着《大周疑难杂病论》,她在极力寻找与之相关的症状。自她知晓谢十三便是当今陛下后,她脑海里一直有个疑问萦绕着她。
  从爹爹非要南下,替陛下寻治疗头疾之药可以看出,陛下的头疾已经到了一种很严重的地步。但她自入宫以来,并不觉得陛下的病如爹爹说得那般严重。
  直至今日,陛下抬手一晃太阳穴的动作被她看到,后头陛下隐隐的发怒,以及陛下在极力忍耐自己的情绪。
  陛下喊她出去,必然是要病发了。
  可她总觉得不似普通的头疾,于是她转身就来到了这藏书阁。
  她翻着医书,一遍遍寻找与之相似的症状。楼外黑云压城,恐有大雨之势。
  轰隆一道雷声,惊雷震耳。
  繁华的心猛地一跳,因着雷声不由生出一丝心慌。她拿着书往廊外走去,意欲瞧瞧外头的雨势。
  忽瞧一人持伞立于藏书阁门匾之下,正踏门而入。
  “碰”的一声,书卷从她手中滑落在地。
  ——
  谢执撑着伞快步走在廊中,穿过一座座宫殿来到藏书阁。
  风吹起他的长袍,雨打湿了他的衣裳。
  亭廊之下,他顿住脚步,凝视着前方的二人。
  繁华立于藏书阁二楼栏杆处,低眸垂视。
  季宴安一袭青色官袍撑伞立于藏书阁门匾下,相视而望。
  淅淅沥沥的雨从伞边滴落,谢执立于暗处窥视着她/他们。
  他看看阁楼上久久不能回神的繁华,再看看门下清冷沉静的季宴安。
  “呵—”他从唇边溢出一声冰冷的呵。
  忽然之间,他觉得不必同繁华解释清楚画上之人是谁了。
  “既然如此,”他眼眸中涌动着几分兴奋的暗芒,
  “那我便让你瞧瞧他——真实的面目。”
  话罢,他执伞往二人中间走去,势必要在他们当中,横插一脚。
  第26章
  雨势渐大, 繁华错愕季宴安怎么出现在此地,与他隔雨相望之时。有一人撑着黑色油纸伞从别处走来,正好停在二人连线的中间位置。
  “晚晚。”
  黑色油纸伞倾斜缓缓抬起, 如珠帘般连绵不断的雨珠中。繁华看到谢执白着一张脸,晶莹的雨珠从他的眉骨滑落睫毛, 直滚入脸颊的肌肤上, 犹如落下一行清泪。
  莫名的雨珠装饰成了他的泪水, 让他整个人都添上几分破碎的可怜感,一种不同于常人的、坚韧隐忍的破碎感。
  他的出现,一下子就占据了她的全部视线。
  “陛下, 臣妾不是说过夜晚有雨吗?”她脱口而出一声陛下, 语调极快, 似还有隐忍的怒气。
  谢执见她着急略带些慌乱的样子,忽而心满意足地笑了。只要他出现,她眼里就再也看不到别人了。
  谢执不知晓的是, 他这般可怜易碎的模样, 还偏偏温煦朝她一笑的样子,看得真让人心生怜惜。
  繁华下楼去迎接谢执了。
  藏书阁的老翰林听闻动静, 先繁华一步冒雨前来。他谄媚的讨好着:“陛下, 风大雨大还劳烦移驾殿内。”
  谢执见繁华下来了,可没打算让她踏入雨中。谢执对老翰林可没那么好的耐心, 他左手撑着伞故意回头一瞥身后那道清影, “孤要同华嫔一同温书,不喜有人打扰。”
  “是。”老翰林没有想到好不容易面见圣上, 话刚说一句, 就被打发走了。方才他还说要上折子批判华嫔娘娘一事,如今陛下就在面前, 他也根本寻不到一丝机会。
  老翰林心生不满地往外走去,瞧见门匾下那道清影,好奇问:“季大人,您今日怎么也来了。”
  季宴安将袖中的医书往里收了收,面上不显任何异色,“恰巧路过此处,前来避雨的。”
  “原来如此。”老翰林恍然大悟,“只可惜陛下同娘娘在里侧,我等不得入内,还要劳烦季大人同老夫一块在此避雨。待雨停后,方能归去。”
  “无碍。”季宴安淡淡道,目光看向藏书阁二楼处,原本依栏远看的佳人,早已不在此。
  他望着这沉沉大雨,视线飘忽,想起了些陈年旧事。
  祝太医是晚晚的父亲,亦是她的启蒙恩师。晚晚的医术都是祝太医亲手所教,一些杂碎的活,晚晚都会替祝太医打理好。亦如一些寻常的医案,是由晚晚在整理的。
  以前他翻墙来寻她,也恰巧遇到过下雨天。他替她研磨,她在一旁执笔书写。他比晚晚大三岁,早些启蒙。过往那些年,祝家的两位姑娘都是在季府上的私塾。
  她的字,是他一手所教的。
  他执手远眺这看不清的雨,方才陛下出现在雨中,喊了声‘晚晚’。这声晚晚,是他再也没有资格叫的了。
  她很聪慧且懂时势,陛下在时,真的未曾再看过他一眼。
  季宴安不由握紧拳头,眼睑下垂,那藏于袖中的医书他忽然不想归还了。
  人总要留点念想在身边才好。
  晚晚落在他这里,布满她字迹的医书,他原本是想让祝允棠将其带回宫的。奈何祝允棠十分不待见他,多次拒绝不见。他只好出此下策,将医书带至藏书阁。然后再买通一个宫女或者太监给晚晚传话,让她去藏书阁取书。
  今日他刚至藏书阁,就这么巧遇到了她。
  时值未时,黑云遮天蔽日,周遭的光都没了。
  季宴安看着这恍若黑夜的天,条件反射往藏书阁里看去。那跟在陛下身边的贴身太监七喜公公,正指挥着宫人去寻火烛。
  “替陛下和娘娘将灯点上后,就麻利地退出来。”七喜正交代着藏书阁的宫人,“任何人都不可打扰到陛下同娘娘。”
  “是。”宫人胆怯的应了一声。
  没一会,藏书阁二楼的窗就亮堂起来。季宴安指节蜷缩,正凝视着窗纸上投出的二人身影。
  身形较高的影子正仍由着娇小的影子,长指轻动,攀上他的胳臂,垫起脚尖,双手绕后,正脱下他的衣裳。
  光影勾勒出衣服的形状,季宴安极为平静的外表下,一双深邃的眸子紧紧盯着他们,就连身旁的老翰林在他眼前晃手,他都未曾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