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这是李自家的马车。
陈翛知道李家这番进宫为何,也大约能猜到事情不会如李自所想那般顺利。可是他没有告知他的必要,怎么说呢......李自与他算不上同谋者,帮他这个忙于自己并无利益。到了如今这个位置,“仁善”两个字在他这儿十分讽刺。其实见着这两拨人相互厮杀,自己白白捡个便宜也没什么不好的。
三两句不痛不痒的寒暄过后,马车缓缓从他面前行过。
车马行的稳当,可那云纹车帘却被人掀起了小小的一角,一只极小的手握着帘上红缨,正欲往上抬。陈翛似笑非笑的瞧着那只手,已经过了三四年,那孩子的模样在他脑海里也只一个大概的模糊轮廓。
他顺势取了周隶腰间的佩剑,缓缓等着对方的动作,戏弄一般地抵住了车帘。那只手登时便缩了回去,车帘一颤,陈翛收回剑,无声地笑了笑。
怂包。
两队车马就这么擦肩而过,赴往不同的方向。荀雀门异鼠之乱兴起的时候,尚书郎已经着手踏上了奚州的路程。
三月路程,策马而行。到了这奚州故居,陈翛竟然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他来的时候正是清早,三五个铺子零零散散的开了张,烟火气窜着尘灰弥漫在街道上。
烙饼的老人家已热了锅灶,廉价却分量十足的芝麻胡饼热气腾腾的躺在竹篮里,他也不叫卖,似乎做饼才是他所乐。有贪嘴的孩子要买糖,娘亲不许,掐耳朵拽胳膊的吵吵嚷嚷,不留神一脚踩着了卖菜大娘的东西,你一比划我一推拉的……
如此鲜活而真实,他一个异乡客牵着马走在里面,并没有人觉得他有什么特殊。这儿的人只会为了一枚铜板而争吵,只会想着今儿又能吃的上什么饭菜,旁的事情,一概不用想,也不必费那个劲去想。
或许他们是愚人,可所谓的聪明人却未必过的比愚人好。
陈翛沿着街角缓步而行,他清楚地记得这儿每一个摊铺的位置,许多年前,他也曾在这儿拉过炭火;许多年前,这儿还有一个孤寡阿婆卖鸡杂面。
那是他一生都不能忘记的滋味。
陈翛的心忽然就静了下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个披着棉絮麻衣的小矮子蹲在墙角。那么多人在走动,陈翛却偏偏只瞧见了他,有那么一瞬间,他竟恍惚以为那是曾经的自己。
尚书郎下意识朝前迈了一步,那小矮子手里揣着一个馒头,小心翼翼视若珍宝地咬了一口,还未嚼下去馒头就脱了手,在地上滚了一遭。
小矮子怔怔瞧着那馒头,站在原地似乎想要去捡,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却没有动作。他活像是被针扎了一下,头也不回的跑进了人群里,只留有一个灰扑扑的背影。
陈翛蹲下身,捡起了那个馒头,馒头上有一排牙槽,小孩儿看着个头不高,啃的时候力气倒是不小。
指腹间聚了力,那个脏兮兮的馒头便被陈翛扔回了墙角。
第60章 小空
早起的时候, 天色将明,尚书郎一身素色单衣踱步于庭中。
剑光如蛇一般游走, 劈开了飞落的碧色落叶,力道越来越重,就好像急于摆脱什么。他本不想练剑的, 只是夜里起了魇, 心中难以安宁,似乎不做些什么很难平定心神。
陈翛出了一身的薄汗,微微喘着气,一回头却发现里屋那儿站了个人,定在那儿跟个活门神似的。
他搁下剑, 淡声道:“怎么起的这么早?”
听他这么说,赤着脚的孩子立即折身回屋。陈翛刚要说话却发现人已经不见了踪迹。他也没多想,草草淋洗了一番后便进了屋。
捡着这孩子确实算是自己的一时兴起。
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动这样的恻隐之心, 是瞧着他可怜吗?似乎也不大对, 街角疙瘩里的小乞丐里比他可怜的多了去了。陈家尚书郎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想了一遭, 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大概是这只狼崽子太会装乖了。
暑日里先生不讲学, 春平街的孩子们都拘在家里散养着。眼见日上三竿了人还没起, 陈翛寻思着这跟往常情形有些不大一样。他迈步走进屋子, 待看到里屋的状况时不禁气的挑眉而笑。
大太阳跟着暑气一并蒸在屋子里,塌上的棒槌根本无心睡眠, 却交叠着手平放于肚腹之上,紧紧闭着眼躺着。他站在床沿边上,道:“你在做什么?”
一身汗的小孩睁了眼, 见人来了便直直坐起来,也不大敢看他,只小声道:“我没有起的早。”
陈翛:“......”
就为了自己随口的一句话,便硬生生的熬着这暑热,这孩子究竟是个什么想法?陈翛总算是明白了,他就像是个会转的木轴,给他些指令他才会动。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旁人塞什么他便要什么。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陈翛并不喜欢这样的讨好性格,总觉得有些摇尾乞怜的意思在里面。一念及此声音也就冷了些,他淡声吩咐:“一身的汗,自己去洗干净。”小孩立刻翻身下床,半点也不敢耽搁,陈翛终于没忍住,“你这么怕我,怎么还敢跟着我?”
一张圆糯的脸抬起,他怔怔瞧着陈翛,仔细想了一会儿,才道:“我不怕你。”
不怕吗?
陈翛忽然拎着他的衣领,将人放在了床沿上,他俯身瞧他,冷冷道:“方才你也瞧见了,我是使刀的。救了你带你看病也不过是可怜你而已,别以为我是什么好人。”
小孩忽然脸色白了一度,他一双眼生的很亮,就像一只小犬,此刻小犬却耷拉了耳朵。陈翛看着他这幅模样却并不心软,为着这孩子他这半年来吃了不少苦,此刻想来确实也是个累赘。
“……可你还送我上学堂,给我煮面。”
陈翛闻言一怔,倒是没办法反驳,这话算是问住自己了。他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想了想这个问题,自己为什么要费这个功夫养着他呢……
却根本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你叫什么?”
小孩闻声抬头,他面上的神色十分奇异,似乎是想哭的,但是却紧紧抿着唇不言不语。陈翛瞧着他这幅样子心里就泛起了淡淡的厌烦,便不想再问了,也没什么意思。
他拾起床边一件短襟,递给他:“你不是想着跟那小姑娘一起去挖藕吗?怎么,现在又不想了?”小孩儿迟钝地瞪大了眼睛,似乎才反应过来还有这么一件事。
陈翛将衣服扔在他脸上,包住了一张脸,起身道:“磨磨蹭蹭的。”
这小孩话少又闷,在春平街除了儒医倌家的小孙女外也交不到什么朋友。有好几次陈翛都瞧着他一个人沿着青石街慢慢往回走,孤零零的捧着一叠书。
暑日里能玩的东西本就少,这回春平街卖藕的大娘嫁了女儿,便允了街坊邻里的孩子去她那儿挖藕吃。
孩子们总是结伴而行的,陈翛想着他闷在屋子里这么久了,就跟他提了一句,也就是随口一说,结果那孩子竟然以为是自己要带着他去泥塘挖藕。
无心插柳柳成荫,陈家尚书郎便携着这个闷包子去了藕塘。
烈日炎炎,走了没多久人就蒸了一身汗。陈翛并不觉得什么,但低头看了一眼蒸红了的包子时,还是开口说了话:“热不热?”那原是屁话,问了跟没问没区别,只是为了打破尴尬所说的。却不想小孩儿仰面,汗津津地认真回了:“不热。”
陈翛缓缓扬起嘴角,任着他胡扯。他们走在两边的田埂上,碧色荷叶伸出枝蔓,粉白颜色点缀其中,有小舟荡在藕塘里,三两个人影晃过,一阵欢声笑语。
陈翛折了两只荷叶,将上面的粗刺捋了,递给小孩。包子接过,有些受宠若惊,可陈翛却已推着他往前走了。
素衣长衫的少年郎和撑着荷叶挡太阳的小矮子慢慢的走着,两人也没有牵手,一前一后的却入了画。
梳着双髻的小姑娘阿尝站在小舟上,晃着一只白胖的藕,喊着:“官和哥哥,这里啊!你们快来啊,我挖了好多好多藕,我给你们留了最好看的!”
包子蹬蹬蹬跑了过去,险些绊倒,陈翛一直站在他身后,眼疾手快地拎住他的衣领,没让他摔着。他快速地收回手,淡声道:“玩去吧。”
有些小孩已下了泥塘跟在大人后面摸藕,包子与阿尝一前一后卷了裤脚,站在浅岸边上甩泥巴。这些孩子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拿多少藕回家,不过图个新鲜罢了。
陈翛坐在小舟上,船上搁着一捧莲蓬。他耐心地剥莲子,一颗颗的去了青色外皮,也不吃,只是单纯地打发时间罢了。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声在他耳边萦绕,陈翛微微笑了,这样的时光于他来说真是想都不敢想的。
他在六七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呢?为疯疯疯癫癫的九姨娘四处筹药钱,像个过街老鼠一样跻身于黑暗的角落里。就像九姨娘说的那样,他这一辈子在北齐见不了光,回了南越也活不成。
府里的人都说他这样的人生下来就是一个错误。
陈翛知道李家这番进宫为何,也大约能猜到事情不会如李自所想那般顺利。可是他没有告知他的必要,怎么说呢......李自与他算不上同谋者,帮他这个忙于自己并无利益。到了如今这个位置,“仁善”两个字在他这儿十分讽刺。其实见着这两拨人相互厮杀,自己白白捡个便宜也没什么不好的。
三两句不痛不痒的寒暄过后,马车缓缓从他面前行过。
车马行的稳当,可那云纹车帘却被人掀起了小小的一角,一只极小的手握着帘上红缨,正欲往上抬。陈翛似笑非笑的瞧着那只手,已经过了三四年,那孩子的模样在他脑海里也只一个大概的模糊轮廓。
他顺势取了周隶腰间的佩剑,缓缓等着对方的动作,戏弄一般地抵住了车帘。那只手登时便缩了回去,车帘一颤,陈翛收回剑,无声地笑了笑。
怂包。
两队车马就这么擦肩而过,赴往不同的方向。荀雀门异鼠之乱兴起的时候,尚书郎已经着手踏上了奚州的路程。
三月路程,策马而行。到了这奚州故居,陈翛竟然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他来的时候正是清早,三五个铺子零零散散的开了张,烟火气窜着尘灰弥漫在街道上。
烙饼的老人家已热了锅灶,廉价却分量十足的芝麻胡饼热气腾腾的躺在竹篮里,他也不叫卖,似乎做饼才是他所乐。有贪嘴的孩子要买糖,娘亲不许,掐耳朵拽胳膊的吵吵嚷嚷,不留神一脚踩着了卖菜大娘的东西,你一比划我一推拉的……
如此鲜活而真实,他一个异乡客牵着马走在里面,并没有人觉得他有什么特殊。这儿的人只会为了一枚铜板而争吵,只会想着今儿又能吃的上什么饭菜,旁的事情,一概不用想,也不必费那个劲去想。
或许他们是愚人,可所谓的聪明人却未必过的比愚人好。
陈翛沿着街角缓步而行,他清楚地记得这儿每一个摊铺的位置,许多年前,他也曾在这儿拉过炭火;许多年前,这儿还有一个孤寡阿婆卖鸡杂面。
那是他一生都不能忘记的滋味。
陈翛的心忽然就静了下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个披着棉絮麻衣的小矮子蹲在墙角。那么多人在走动,陈翛却偏偏只瞧见了他,有那么一瞬间,他竟恍惚以为那是曾经的自己。
尚书郎下意识朝前迈了一步,那小矮子手里揣着一个馒头,小心翼翼视若珍宝地咬了一口,还未嚼下去馒头就脱了手,在地上滚了一遭。
小矮子怔怔瞧着那馒头,站在原地似乎想要去捡,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却没有动作。他活像是被针扎了一下,头也不回的跑进了人群里,只留有一个灰扑扑的背影。
陈翛蹲下身,捡起了那个馒头,馒头上有一排牙槽,小孩儿看着个头不高,啃的时候力气倒是不小。
指腹间聚了力,那个脏兮兮的馒头便被陈翛扔回了墙角。
第60章 小空
早起的时候, 天色将明,尚书郎一身素色单衣踱步于庭中。
剑光如蛇一般游走, 劈开了飞落的碧色落叶,力道越来越重,就好像急于摆脱什么。他本不想练剑的, 只是夜里起了魇, 心中难以安宁,似乎不做些什么很难平定心神。
陈翛出了一身的薄汗,微微喘着气,一回头却发现里屋那儿站了个人,定在那儿跟个活门神似的。
他搁下剑, 淡声道:“怎么起的这么早?”
听他这么说,赤着脚的孩子立即折身回屋。陈翛刚要说话却发现人已经不见了踪迹。他也没多想,草草淋洗了一番后便进了屋。
捡着这孩子确实算是自己的一时兴起。
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动这样的恻隐之心, 是瞧着他可怜吗?似乎也不大对, 街角疙瘩里的小乞丐里比他可怜的多了去了。陈家尚书郎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想了一遭, 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大概是这只狼崽子太会装乖了。
暑日里先生不讲学, 春平街的孩子们都拘在家里散养着。眼见日上三竿了人还没起, 陈翛寻思着这跟往常情形有些不大一样。他迈步走进屋子, 待看到里屋的状况时不禁气的挑眉而笑。
大太阳跟着暑气一并蒸在屋子里,塌上的棒槌根本无心睡眠, 却交叠着手平放于肚腹之上,紧紧闭着眼躺着。他站在床沿边上,道:“你在做什么?”
一身汗的小孩睁了眼, 见人来了便直直坐起来,也不大敢看他,只小声道:“我没有起的早。”
陈翛:“......”
就为了自己随口的一句话,便硬生生的熬着这暑热,这孩子究竟是个什么想法?陈翛总算是明白了,他就像是个会转的木轴,给他些指令他才会动。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旁人塞什么他便要什么。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陈翛并不喜欢这样的讨好性格,总觉得有些摇尾乞怜的意思在里面。一念及此声音也就冷了些,他淡声吩咐:“一身的汗,自己去洗干净。”小孩立刻翻身下床,半点也不敢耽搁,陈翛终于没忍住,“你这么怕我,怎么还敢跟着我?”
一张圆糯的脸抬起,他怔怔瞧着陈翛,仔细想了一会儿,才道:“我不怕你。”
不怕吗?
陈翛忽然拎着他的衣领,将人放在了床沿上,他俯身瞧他,冷冷道:“方才你也瞧见了,我是使刀的。救了你带你看病也不过是可怜你而已,别以为我是什么好人。”
小孩忽然脸色白了一度,他一双眼生的很亮,就像一只小犬,此刻小犬却耷拉了耳朵。陈翛看着他这幅模样却并不心软,为着这孩子他这半年来吃了不少苦,此刻想来确实也是个累赘。
“……可你还送我上学堂,给我煮面。”
陈翛闻言一怔,倒是没办法反驳,这话算是问住自己了。他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想了想这个问题,自己为什么要费这个功夫养着他呢……
却根本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你叫什么?”
小孩闻声抬头,他面上的神色十分奇异,似乎是想哭的,但是却紧紧抿着唇不言不语。陈翛瞧着他这幅样子心里就泛起了淡淡的厌烦,便不想再问了,也没什么意思。
他拾起床边一件短襟,递给他:“你不是想着跟那小姑娘一起去挖藕吗?怎么,现在又不想了?”小孩儿迟钝地瞪大了眼睛,似乎才反应过来还有这么一件事。
陈翛将衣服扔在他脸上,包住了一张脸,起身道:“磨磨蹭蹭的。”
这小孩话少又闷,在春平街除了儒医倌家的小孙女外也交不到什么朋友。有好几次陈翛都瞧着他一个人沿着青石街慢慢往回走,孤零零的捧着一叠书。
暑日里能玩的东西本就少,这回春平街卖藕的大娘嫁了女儿,便允了街坊邻里的孩子去她那儿挖藕吃。
孩子们总是结伴而行的,陈翛想着他闷在屋子里这么久了,就跟他提了一句,也就是随口一说,结果那孩子竟然以为是自己要带着他去泥塘挖藕。
无心插柳柳成荫,陈家尚书郎便携着这个闷包子去了藕塘。
烈日炎炎,走了没多久人就蒸了一身汗。陈翛并不觉得什么,但低头看了一眼蒸红了的包子时,还是开口说了话:“热不热?”那原是屁话,问了跟没问没区别,只是为了打破尴尬所说的。却不想小孩儿仰面,汗津津地认真回了:“不热。”
陈翛缓缓扬起嘴角,任着他胡扯。他们走在两边的田埂上,碧色荷叶伸出枝蔓,粉白颜色点缀其中,有小舟荡在藕塘里,三两个人影晃过,一阵欢声笑语。
陈翛折了两只荷叶,将上面的粗刺捋了,递给小孩。包子接过,有些受宠若惊,可陈翛却已推着他往前走了。
素衣长衫的少年郎和撑着荷叶挡太阳的小矮子慢慢的走着,两人也没有牵手,一前一后的却入了画。
梳着双髻的小姑娘阿尝站在小舟上,晃着一只白胖的藕,喊着:“官和哥哥,这里啊!你们快来啊,我挖了好多好多藕,我给你们留了最好看的!”
包子蹬蹬蹬跑了过去,险些绊倒,陈翛一直站在他身后,眼疾手快地拎住他的衣领,没让他摔着。他快速地收回手,淡声道:“玩去吧。”
有些小孩已下了泥塘跟在大人后面摸藕,包子与阿尝一前一后卷了裤脚,站在浅岸边上甩泥巴。这些孩子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拿多少藕回家,不过图个新鲜罢了。
陈翛坐在小舟上,船上搁着一捧莲蓬。他耐心地剥莲子,一颗颗的去了青色外皮,也不吃,只是单纯地打发时间罢了。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声在他耳边萦绕,陈翛微微笑了,这样的时光于他来说真是想都不敢想的。
他在六七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呢?为疯疯疯癫癫的九姨娘四处筹药钱,像个过街老鼠一样跻身于黑暗的角落里。就像九姨娘说的那样,他这一辈子在北齐见不了光,回了南越也活不成。
府里的人都说他这样的人生下来就是一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