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李承乾指着门口:“现在,立刻出去。”
  李泰一直以为大兄就和阿耶一般,会任由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吃点心时他不守大兄的规定这样的小事,他并不计较。
  自己到他跟前说想要阿耶更多的偏爱,李泰那会儿以为他生气了,可他一没去跟阿耶告状,二事后没有任何表示。反倒是自己因为阿耶的话心生埋怨,单方面发脾气不肯理他,他还令人叫自己去领东西。
  李泰以为,大兄是不会生气的。
  可今天他才知道自己错了,大兄不但会生气,他还是那种冷着脸不发怒的生气,比大喊大叫更让人心底发怵。
  李泰抿了抿唇,即便他的态度有些不好,他们之间有些小问题,可大兄也不该为了一个李恪同他生气,这是不分亲疏里外。
  他不走,李承乾也不催他,自顾自拿了书接着看。
  李泰又委屈又恼怒,又畏惧他的冷脸不敢多话。
  正在他们僵持的时刻,外间响起宫人向皇后问安的声音,李承乾起身相迎:“阿娘,你怎么过来了?”
  转过屏风,就见一个小宫女正靠在门上气喘吁吁,李承乾认得她,是母亲身边的人,定然是才通风报信回来。
  长孙氏过来拉住他的手,道:“好了,是我让她们瞧着些的,你要怪就怪阿娘。”
  李承乾道:“我只是不想让阿娘操心。”
  “阿娘不为你们操心,还为谁操心?”长孙氏说着话,朝李泰招招手,道,“青雀过来,同阿娘说说,是怎么一回事?”
  听得这一声,李泰心里有了底气,他几步走到母亲身边,看了眼李承乾,方道:“就是一点小事,阿娘。”
  长孙氏到圈椅上坐下,问道:“小事是什么事?不能告诉阿娘吗?”
  “我把他不要的一个小摆件给了三弟,他不高兴。”李承乾想要大事化小,“确实不是什么大事,阿娘,这东西已经量产了,我再让李映拿进来几个就好。”
  见他抢先开口,李泰忙也说道:“我不是为这个不高兴,阿娘,大兄也不是没给过李……三兄东西,我哪次不高兴了?可这个只有大兄、丽质和毓秀有,再给李恪一个,我算什么?阿娘,分明我和大兄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他怎么向着别人?”
  听完这些话,李承乾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不只李泰觉得莫名其妙,长孙氏亦微微蹙眉。
  但长孙氏并没有立即就和长子说话,她先向四子道:“青雀,我要先同你说一句话,无论是不是一母同胞,你与你的二位兄长都是亲生的兄弟,既是亲兄弟,便没有什么别人的说法,你明白吗?”
  李泰满脸不服气,显然他并不认同母亲这个话:“阿娘,我知道,说是这么说,可……”
  “没有可是。”长孙氏断然道。
  李泰只好勉强道:“是,阿娘,我知道了。”
  长孙氏叹了口气,她拉过李泰的手,慢慢道:“青雀,你读了这几年的书,已经不算是孩子了,告诉阿娘,这些道理你都懂吗?”
  李泰默然片刻,这次他的脸上不再满是不服气,他老实点头:“我懂,阿娘,但是……”见这次母亲没有打断他,李泰接着说了下去,“这些道理都是说给外人听的,阿耶向来都是如此做,大兄之前也是如此,我们养在阿娘膝下,跟别的……别的他们就是不同。”
  李承乾又笑了一声。
  李泰转过头去看着他似笑非笑的表情,有点羞恼地问道:“大兄,你笑什么?”
  “你很聪明,青雀,你很聪明。”李承乾笑着点头。
  养在皇后膝下的孩子自然和其他妃嫔所养的孩子不同,李泰很明白这个道理,也很擅长用这件事为自己谋好处。
  但原来,从这个年纪开始,他就这么明白了。
  这句话听在李泰耳中,却不像是夸奖,他觉得很刺耳,因为分明李承乾才是那个凭借本事让阿耶更喜欢的孩子。
  长孙氏又道:“青雀,你说之前,大兄待你和丽质姊妹素来同别的姊妹弟兄不同,是吗?”
  李泰肯定地点头。
  大兄有了什么好东西,领了阿耶的赏赐,都是他们三个挑完了才轮到其他人。
  除了这次的仙鹤摆件。
  长孙氏又道:“这只鹤是你先不要,你大兄才给了李恪的,对吗?”
  这是事实,李泰只能点头。
  “你大兄可以随意处置自己的东西吗?”长孙氏再问道。
  “阿娘,不是这个,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李泰分辨道,“大兄给了李恪,在别人看来,不是大兄待李恪比待我更好吗?我们才是同胞兄弟,大兄这是……不分亲疏。”
  长孙氏头痛地揉了揉眉心,正要说话时李承乾先开口了:“如果你想听这句话,那我告诉你,李泰,对于我来说,所有的兄弟,无论是不是一母同胞,都没有区别。”
  “我不偏心你,你是沾了丽质和毓秀的光,同在立政殿,我不好撇下你一个,让阿娘看了难过。但既然今天话都说到这里了,干脆就说开,也好让阿娘早些习惯。”
  既然眼见着早晚都要撕破脸皮,再遮掩下去也没什么意思,母亲终归要知晓。
  长孙氏惊讶道:“承乾……”
  “阿娘,对不起。”李承乾垂首道,“这些都是实话。”
  李泰更是震惊,他已经说不出话来,大兄待他的确不如丽质姊妹亲近,但他一直以为那不过是因为他们年纪相近,又是兄弟,没得腻腻歪歪的,而丽质她们是小妹妹,自然待她们多心软二分,但没想到事实竟是如此!
  大兄竟然一直不喜欢自己!
  “阿娘,我送你回去。”李承乾过来扶起母亲,又吩咐宫人,“送越王回去。”
  ……
  傍晚李世民回来时,只听寝宫内鸦雀无声,他问外边站着的宫人:“孩子们没在皇后跟前闹腾?”
  宫人道:“回圣人,今日只有两位公主来玩了一会儿。”
  李世民点点头,抬脚迈过门槛时随口问道:“皇后今日做了什么?”
  宫人答道:“回圣人,自午后太子送殿下回来,殿下就一直在发呆。”
  李世民顿了顿,发呆?承乾送回来的?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李世民匆匆进了内殿,却见长孙氏正靠在床头读书,他愣了愣,走近才发现她只是捧着一本书,眼睛根本没有落在书本上,的确是在发呆。
  李世民轻轻在榻上坐了,轻声问道:“观音婢,怎么了?”
  长孙氏悚然一惊,手里的书跌在膝头,李世民忙搂住她安抚道:“无事无事……”
  长孙氏长出一口气:“二郎,你回来了……”
  “这么出神,在想什么?”李世民拍着她的背,柔声问道。
  长孙氏叹息着道:“承乾和青雀今日闹了些……闹得不大好。”
  李世民下意识认为:“为着减重的事么?”
  “什么?”长孙氏一怔,她都将这件事给忘了,“不是这个事,是别的事。”
  李世民慢慢点头,道:“嗯,你慢慢说。”
  长孙氏便将自己接到宫人报信,赶到承乾寝宫以及他们的一言一语都复述出来。
  李世民听罢皱起了眉头,闹到这个程度显然也超出了他的预料,但他还是拍拍妻子的手,道:“无妨,不过是件小事,我去瞧瞧承乾。”
  长孙氏拉住他,眉眼间带着不安:“二郎,若是……若是不能避免,好歹别让两个孩子真到那一步,当个不亲不疏的兄弟也好,总归他们两个都能好好的。”
  李世民心头一痛,不近不远,不亲不疏,君臣得宜,比起刀剑相向,的确要好上太多了。
  可……
  “观音婢,没有的事。”李世民强忍着安慰她,“孩子们到底还小,咱们慢慢教着,他们都会懂事的。”
  长孙氏摇了摇头:“我想了许久,二郎,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李世民按按她的手,不知道是在安慰妻子还是安慰自己:“别胡思乱想……”
  “你先去找承乾说话罢。”长孙氏道,*“别耽误了晚膳的时辰,这两日你胃口本就不大好。”
  李世民点了点头:“嗯。”
  李世民到时,李承乾正在烧掉一叠纸,他便问道:“烧了什么?”
  “造反计划。”李承乾道。
  李世民一噎,却是笑了:“行,要阿耶给你瞧瞧吗?造反我有经验,晋阳起兵时还是我力劝你阿翁的。”
  这次噎住的是李承乾了,过了一会儿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阿娘如何了,你劝好了吗?”
  李世民道:“既然知道你阿娘要伤心,怎么还当着她的面说那种话?”
  李承乾将香炉盖上,言简意赅道:“阿娘早晚都要伤心。”
  “我知道,你相信你自己。”李承乾抬头看向天可汗,“正好,我们可以等一等,等上几年或者十几年,谁是对的自有分辨。”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