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随从见皇帝陛下点了头,便起身往那边去了。
刘彻挑挑眉,道:“你是宜春侯,朕……我是谁?”
“大将军。”刘据眨眨眼睛笑道。
刘彻笑了。
那边公孙敬声听到宜春侯有请,脑子一下子就炸了,要是他舅舅家的宜春侯,公孙敬声定然不怕,但这个架势……想必是他不能惹的那位“宜春侯”。
“宜春侯?”同行的一人道,“宜春侯也在此?敬声兄,请令表兄一同共饮如何?”
此话一出,当即得到了许多附和声,宜春侯,那可是大将军的儿子!
公孙敬声苦笑:“我……我先去见我表……表弟。”
被刘据派来的随从道:“请。”
这会儿无人注视的张贺刚要悄悄溜走,就被其中一个纨绔子抓到了:“跑什么,不是说请你喝酒?”
“就是,跑什么……”有人立即嘻嘻哈哈地开始附和。
公孙敬声简直要哭了,他慌忙道:“快让他走!”
随从看了眼主上那边,见同僚点头,他也就放任那年轻公子拎着一个篮子跑远了。
公孙敬声的同行人颇为不满,埋怨道:“敬声兄,你怎么倒向着这小子说话了?”
“是啊,不是你先说了要教训他的……”
公孙敬声欲哭无泪,真的不用再给他叠加罪状了,他都能想到“宜春侯”会怎么招待他了。
不过几步路,公孙敬声不敢再跟人多话解释,唯恐泄露“宜春侯”的身份,让自己罪加一等。
等见到“宜春侯”,公孙敬声腿一软,扑通一声当即跪下,因为另一个天底下无人敢惹的人物正坐在首位,笑眯眯地瞧着他。
公孙敬声头一个念头就是,完蛋了,他跟他爹都要完蛋了。
刘据笑眯眯道:“敬声表兄,听闻张廷尉不仅能蒙蔽太子,还能蒙蔽陛下,这我可是头一次听说,得请你的友人详细同我们父子说说,张廷尉究竟做了些什么事,连陛下都被他蒙在了鼓里。”
“臣……我不过是信口胡说,当不得真。”公孙敬声冷汗连连道。
“哦,信口胡说。”刘据道,“你是替你那位友人作保吗?”
从去年开始,张汤领着廷尉府那群人,仗着有陛下的旨意,有太子主理,不知道夺了多少公卿权贵人家的田地,虽说谁家也不差这点地,但这件事让人如鲠在喉,加上张汤一贯的名誉不佳,众人难免对他更加怨恨。
然而,张汤有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护着,轻易谁也不敢招惹他,可张汤的儿子就未必了,尤其是他那个长子,瞧着不怎么聪明,还口舌笨拙,最适合挤兑他几句了。
又不会怎么样,就算真被告到大人那里,说不定连几句训斥都挨不着。
公孙家也招了张汤的毒手,公孙敬声虽恨,但他爹公孙贺脑子清醒得很,他知道皇帝和太子的目的,早劝告过家人不许擅加议论。
不过公孙贺这辈子或许能管住不少人,但这些人中肯定不包括他儿子。
于是,就有了今天公孙敬声再一次仗势欺人闹到刘据跟前的事。
这一次,还有一位皇帝陛下耳闻目睹。
公孙敬声哪敢替别人作保,他自己都要保不住了:“不敢不敢!殿……表……”
他张口结舌,眼睛忍不住瞄着一旁悠哉饮酒的皇帝陛下。
刘据笑了笑,道:“把外头那几个人的名字记下来。”
“是是是……”公孙敬声当即应声。
早已经被请到外头的那些人此刻正面面相觑,宜春侯要避开众人跟公孙敬声说什么?
有一个人小声道:“难不成是大将军也在?”
“不会吧……”
这些人自然得不到答案,因为从这日开始,他们足足有半年的时间再没有见到公孙敬声。
而他们家里凡是在朝廷中有个一官半职的长辈平辈,日子也开始不怎么好过了。
……
回未央宫的马车上,了解了张汤儿子的处境后,刘据道:“阿翁,张廷尉身居要职,重任在身,倒不好让他为家里的事分心。”
刘彻笑问道:“你打算如何?”
刘据笑道:“阿翁将他们召进宫做个郎官如何,我再让霍光照顾他们几分,便不会有那些不长眼的敢寻他们的麻烦了。”
“霍光?”刘彻颇有些不解,“他如今可不是郎官了,倒没有那么多空闲去照顾他们。”
刘据笑道:“哎呀,他还是冠军侯的兄弟嘛,我又与他常见面,托他照顾比较方便。”
“那不如你来照顾更加方便。”刘彻拍板道,“就让张汤这两个儿子到你的太子宫去。”
刘据忙道:“张贺就算了,阿翁,张安世还是到您跟前去吧。”
“张贺怎么就算了?”刘彻笑道,“难不成你喜欢笨的?”
张贺与张安世虽是同胞兄弟,才能却天差地别,现在皇帝陛下只能知道做弟弟的比做哥哥的学问好些,却不知道张安世后来可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中排行仅次于霍光的。
至于张贺,刘据当然不会薄待他,毕竟他对自己的忠心可鉴,又照顾了自己唯一的血脉,但他确实没有他兄弟的本事,不如留在太子宫中,自己将来也能给他些现成的机会,让他立些功好升迁。
刘据笑道:“张廷尉既有两个儿子,阿翁给他恩荫,自然比我要好,也是让张廷尉知道您看重他嘛。”
“给太子,是朕更看重他。”刘彻点点儿子的额头。
见他爹无法说服,刘据便点点头,故意说道:“那我就先多谢阿翁,将来若是瞧着哪个好了,您可不能跟我抢人啊。”
“小气鬼,朕还缺这一个两个人用么?”刘彻不以为意地笑道。
刘据心道,等将来您真觉得张安世好了,不抢才怪。
事情既定了,不出两天,张贺和张安世兄弟就到太子宫中来报道了。
被召到太子宫中,张贺并没有联想到前日的事,但公孙敬声突然的不见踪影,太仆公孙贺又受了皇帝陛下的责骂——因为两个儿子同时被陛下召至太子宫,难得回家的张汤所说,张安世却是想到了前日兄长所说的那件事。
未曾露面的宜春侯,他能有本事将公孙敬声吓得魂飞魄散吗?
拜见太子时,张安世心里还转着这个念头,就连太子说要考校他们兄弟时,他都忍不住一心二用,那日的人,会是太子吗?
刚开始太子问得浅显,张贺和张安世都对答如流,待到问题的难度上去后,就只有张安世能对答如流了,随着难度的增加,张安世也有些磕绊。
直到张安世也答不上来,太子点点头,却是笑道:“不错。”
这会儿张安世已经不能一心二用了,他见太子这个反应,便知道太子宫他和兄长定然是能留下了。
146
第146章
◎作弊。◎
宣室殿中,皇帝陛下一脸无辜:“朕可从未说自己是大将军,谁知道大将军庇护廷尉之子的传闻是从谁口里传出来的,仲卿,你放心,朕一定查明真相,还你一个清白。”
卫青笑了笑,无奈道:“既然是陛下和殿下的意思,倒不必费心查了,随他们爱说就说什么罢。”
廷尉张汤之子张贺、张安世被陛下召进太子宫,这事原本算不得多么稀奇,毕竟朝中公卿权贵家中的子孙,哪个没有受到家中恩荫呢。
可随即不知道是谁开始提起就在前两日,张贺在外头被人欺负,是宜春侯卫伉喝止住了那些人,其中便有太仆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之后公孙敬声便渺无音讯了,要说卫伉虽身为列侯,可却没有这么大本事,能让太仆都不敢吱声的,只能是大将军,又有人说那天的确看到有像是父子的两个人离开那家店。
于是,张汤之子之所以被召进太子宫,就是大将军在皇帝陛下跟前美言的结果。
谣言就这样传开了,前后逻辑竟然还很通顺,除了一个问题。
大将军为何要庇护张汤,而不是自己的亲外甥呢?
太子过来宣室殿时,正好听到皇帝陛下和大将军在讨论这个传言,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刘彻抚掌笑道:“好问题,竟没有人将这一点补全吗?”
卫青轻咳一声,道:“陛下,这事……就这么过去吧,过些日子自然就没人提了。”
暴露了自己想看热闹的心态,皇帝陛下捋了捋胡须,遮掩过去:“嗯嗯,就依大将军,据儿,不许提了。”
“行吧。”刘据笑笑,“不过我还是得提提张安世。”
随即,刘据将张安世的优秀表现告诉父亲,并笑道:“阿翁,这下你可要后悔了,错失了一个年少英才。”
“嗯……那你后悔了吗?”刘彻笑问道。
刘据不解:“我后悔什么?”
刘彻笑道:“后悔留下张贺,倒是只要张安世一人的好。”
刘据却道:“若没有张贺,张安世却也没有这个机会了,阿翁,我当然要留下张贺,或许……他还会带给我别的俊才呢。”
刘彻挑挑眉,道:“你是宜春侯,朕……我是谁?”
“大将军。”刘据眨眨眼睛笑道。
刘彻笑了。
那边公孙敬声听到宜春侯有请,脑子一下子就炸了,要是他舅舅家的宜春侯,公孙敬声定然不怕,但这个架势……想必是他不能惹的那位“宜春侯”。
“宜春侯?”同行的一人道,“宜春侯也在此?敬声兄,请令表兄一同共饮如何?”
此话一出,当即得到了许多附和声,宜春侯,那可是大将军的儿子!
公孙敬声苦笑:“我……我先去见我表……表弟。”
被刘据派来的随从道:“请。”
这会儿无人注视的张贺刚要悄悄溜走,就被其中一个纨绔子抓到了:“跑什么,不是说请你喝酒?”
“就是,跑什么……”有人立即嘻嘻哈哈地开始附和。
公孙敬声简直要哭了,他慌忙道:“快让他走!”
随从看了眼主上那边,见同僚点头,他也就放任那年轻公子拎着一个篮子跑远了。
公孙敬声的同行人颇为不满,埋怨道:“敬声兄,你怎么倒向着这小子说话了?”
“是啊,不是你先说了要教训他的……”
公孙敬声欲哭无泪,真的不用再给他叠加罪状了,他都能想到“宜春侯”会怎么招待他了。
不过几步路,公孙敬声不敢再跟人多话解释,唯恐泄露“宜春侯”的身份,让自己罪加一等。
等见到“宜春侯”,公孙敬声腿一软,扑通一声当即跪下,因为另一个天底下无人敢惹的人物正坐在首位,笑眯眯地瞧着他。
公孙敬声头一个念头就是,完蛋了,他跟他爹都要完蛋了。
刘据笑眯眯道:“敬声表兄,听闻张廷尉不仅能蒙蔽太子,还能蒙蔽陛下,这我可是头一次听说,得请你的友人详细同我们父子说说,张廷尉究竟做了些什么事,连陛下都被他蒙在了鼓里。”
“臣……我不过是信口胡说,当不得真。”公孙敬声冷汗连连道。
“哦,信口胡说。”刘据道,“你是替你那位友人作保吗?”
从去年开始,张汤领着廷尉府那群人,仗着有陛下的旨意,有太子主理,不知道夺了多少公卿权贵人家的田地,虽说谁家也不差这点地,但这件事让人如鲠在喉,加上张汤一贯的名誉不佳,众人难免对他更加怨恨。
然而,张汤有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护着,轻易谁也不敢招惹他,可张汤的儿子就未必了,尤其是他那个长子,瞧着不怎么聪明,还口舌笨拙,最适合挤兑他几句了。
又不会怎么样,就算真被告到大人那里,说不定连几句训斥都挨不着。
公孙家也招了张汤的毒手,公孙敬声虽恨,但他爹公孙贺脑子清醒得很,他知道皇帝和太子的目的,早劝告过家人不许擅加议论。
不过公孙贺这辈子或许能管住不少人,但这些人中肯定不包括他儿子。
于是,就有了今天公孙敬声再一次仗势欺人闹到刘据跟前的事。
这一次,还有一位皇帝陛下耳闻目睹。
公孙敬声哪敢替别人作保,他自己都要保不住了:“不敢不敢!殿……表……”
他张口结舌,眼睛忍不住瞄着一旁悠哉饮酒的皇帝陛下。
刘据笑了笑,道:“把外头那几个人的名字记下来。”
“是是是……”公孙敬声当即应声。
早已经被请到外头的那些人此刻正面面相觑,宜春侯要避开众人跟公孙敬声说什么?
有一个人小声道:“难不成是大将军也在?”
“不会吧……”
这些人自然得不到答案,因为从这日开始,他们足足有半年的时间再没有见到公孙敬声。
而他们家里凡是在朝廷中有个一官半职的长辈平辈,日子也开始不怎么好过了。
……
回未央宫的马车上,了解了张汤儿子的处境后,刘据道:“阿翁,张廷尉身居要职,重任在身,倒不好让他为家里的事分心。”
刘彻笑问道:“你打算如何?”
刘据笑道:“阿翁将他们召进宫做个郎官如何,我再让霍光照顾他们几分,便不会有那些不长眼的敢寻他们的麻烦了。”
“霍光?”刘彻颇有些不解,“他如今可不是郎官了,倒没有那么多空闲去照顾他们。”
刘据笑道:“哎呀,他还是冠军侯的兄弟嘛,我又与他常见面,托他照顾比较方便。”
“那不如你来照顾更加方便。”刘彻拍板道,“就让张汤这两个儿子到你的太子宫去。”
刘据忙道:“张贺就算了,阿翁,张安世还是到您跟前去吧。”
“张贺怎么就算了?”刘彻笑道,“难不成你喜欢笨的?”
张贺与张安世虽是同胞兄弟,才能却天差地别,现在皇帝陛下只能知道做弟弟的比做哥哥的学问好些,却不知道张安世后来可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中排行仅次于霍光的。
至于张贺,刘据当然不会薄待他,毕竟他对自己的忠心可鉴,又照顾了自己唯一的血脉,但他确实没有他兄弟的本事,不如留在太子宫中,自己将来也能给他些现成的机会,让他立些功好升迁。
刘据笑道:“张廷尉既有两个儿子,阿翁给他恩荫,自然比我要好,也是让张廷尉知道您看重他嘛。”
“给太子,是朕更看重他。”刘彻点点儿子的额头。
见他爹无法说服,刘据便点点头,故意说道:“那我就先多谢阿翁,将来若是瞧着哪个好了,您可不能跟我抢人啊。”
“小气鬼,朕还缺这一个两个人用么?”刘彻不以为意地笑道。
刘据心道,等将来您真觉得张安世好了,不抢才怪。
事情既定了,不出两天,张贺和张安世兄弟就到太子宫中来报道了。
被召到太子宫中,张贺并没有联想到前日的事,但公孙敬声突然的不见踪影,太仆公孙贺又受了皇帝陛下的责骂——因为两个儿子同时被陛下召至太子宫,难得回家的张汤所说,张安世却是想到了前日兄长所说的那件事。
未曾露面的宜春侯,他能有本事将公孙敬声吓得魂飞魄散吗?
拜见太子时,张安世心里还转着这个念头,就连太子说要考校他们兄弟时,他都忍不住一心二用,那日的人,会是太子吗?
刚开始太子问得浅显,张贺和张安世都对答如流,待到问题的难度上去后,就只有张安世能对答如流了,随着难度的增加,张安世也有些磕绊。
直到张安世也答不上来,太子点点头,却是笑道:“不错。”
这会儿张安世已经不能一心二用了,他见太子这个反应,便知道太子宫他和兄长定然是能留下了。
146
第146章
◎作弊。◎
宣室殿中,皇帝陛下一脸无辜:“朕可从未说自己是大将军,谁知道大将军庇护廷尉之子的传闻是从谁口里传出来的,仲卿,你放心,朕一定查明真相,还你一个清白。”
卫青笑了笑,无奈道:“既然是陛下和殿下的意思,倒不必费心查了,随他们爱说就说什么罢。”
廷尉张汤之子张贺、张安世被陛下召进太子宫,这事原本算不得多么稀奇,毕竟朝中公卿权贵家中的子孙,哪个没有受到家中恩荫呢。
可随即不知道是谁开始提起就在前两日,张贺在外头被人欺负,是宜春侯卫伉喝止住了那些人,其中便有太仆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之后公孙敬声便渺无音讯了,要说卫伉虽身为列侯,可却没有这么大本事,能让太仆都不敢吱声的,只能是大将军,又有人说那天的确看到有像是父子的两个人离开那家店。
于是,张汤之子之所以被召进太子宫,就是大将军在皇帝陛下跟前美言的结果。
谣言就这样传开了,前后逻辑竟然还很通顺,除了一个问题。
大将军为何要庇护张汤,而不是自己的亲外甥呢?
太子过来宣室殿时,正好听到皇帝陛下和大将军在讨论这个传言,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刘彻抚掌笑道:“好问题,竟没有人将这一点补全吗?”
卫青轻咳一声,道:“陛下,这事……就这么过去吧,过些日子自然就没人提了。”
暴露了自己想看热闹的心态,皇帝陛下捋了捋胡须,遮掩过去:“嗯嗯,就依大将军,据儿,不许提了。”
“行吧。”刘据笑笑,“不过我还是得提提张安世。”
随即,刘据将张安世的优秀表现告诉父亲,并笑道:“阿翁,这下你可要后悔了,错失了一个年少英才。”
“嗯……那你后悔了吗?”刘彻笑问道。
刘据不解:“我后悔什么?”
刘彻笑道:“后悔留下张贺,倒是只要张安世一人的好。”
刘据却道:“若没有张贺,张安世却也没有这个机会了,阿翁,我当然要留下张贺,或许……他还会带给我别的俊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