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在这个夏天,朝臣们自己逻辑自洽了,大王是神仙,大公子身为他的儿子,也是神仙,难道不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吗?
这等言论并没有传到扶苏耳中,因为在寻找墨家弟子的时间里,他仍然专心地尝试做两种镜片,但大约是他的确没有什么科学天赋,除了失败,并没有得到更好的结果。
随即扶苏就被怕他钻牛角尖的父亲拉去看奏本、见大臣了,还见了不少近来到咸阳的士人。
士人大多都是被纸吸引来的,到了秦国后,他们更惊讶的发现,秦国还有一种将字写到纸上的新技艺,可惜秦王捂得太严实,连秦国本国的大臣们对此都是一问三不知,任凭他们花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也得不到一点儿线索。
相比之下,纸他们倒是察觉了些许端倪,毕竟秦国已经开始普遍用纸了,却还有一车一车的竹子运到秦宫中,总不能还是去做竹简的。
早有秦国的朝臣们也猜测他们使用的纸乃是竹子制成的,并且他们也在网罗匠人尝试着去做,只是实在并无头绪,只能望竹兴叹了。
因为从一开始,父亲就将纸和印刷视为绝密,在知道外头的猜测和尝试后,扶苏还很担心,并且向父亲提议:“阿父,我们可以将造纸的作坊挪到少人的地方。”
嬴政却拒绝了:“不必,即便他们知道了原料,想要做出来,也没有那么快,况且纸的质量,能否书写,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若是这么轻易就能做出纸,还能用这么多年竹简吗?”
扶苏想了想,确实,从零到一是很难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纸的制造一定会在小范围内普及,再遮掩也拦不住这个趋势。
但除了纸,这些士人的到来还有令扶苏很不悦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效命秦国的意思,他们只是为了打探秦国的变化。
就扶苏看到下头人报上来的,已经有不少人记下了秦国的新农具、堆肥法等,想将它们带回自己的国家去。
幸好冶铁是秦国最高的军事机密,所知者甚少,他们想学也学不回去。
嬴政对此的表现倒很平静,有上书的他就瞧一瞧,觉得能入眼就请过来见见,至于最后这个人会不会留下,对于嬴政来说,似乎不怎么重要。
——当初留尉缭的那个劲儿呢?这是李映的话。
不过扶苏虽然不免气愤——认为那些人不识好歹,辜负了他爹的爱才之心,但他却很理解父亲的意思。
李映追根究底,问道:“大公子,所以你爹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是说人的话……”扶苏道,“现在他们眼中还有赵魏,可最终这片土地上,只会有一个大秦。”
李映恍然大悟:“现在不投靠,等将来除了秦国没别的选择,开价的就是你爹了。”
扶苏点头,又道:“农具、堆肥那些东西,本来就藏不住,别说现在了,就从去年开始,就已经被邻国的黔首学去了。”
李映道:“倒也是,但……”
“而且,他们学了又如何?”扶苏道,“秦国的农具普及率高,还有别的那些,是因为有朝廷在牵头,你觉得如今的诸侯各国,除了秦国,哪个国家有这样的实力?”
“那确实,靠种地的老百姓自己买铁制农具,大部分人这辈子都买不上。”李映只赞成了一半,“但是,大公子,也别说的你们秦国跟活菩萨似的,你们给老百姓农具,那也不是免费的。”
扶苏道:“封建的小农社会,是不可能废除徭役兵役和农业税的,那样这个社会就无法运转了。”
作为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李映总是很容易共情这个时代的底层百姓,他伸出手指比了比,道:“那……可以少收一点,也少点苛捐杂税啥的?”
“我当然想要做到这些。”扶苏道,“不说别的,你知道,我想让大秦传承下去,那么,我就得做到这些。”
李映信服地点了点头,不说封建统治者爱民如子,说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让老百姓过些好点的日子,挺有说服力的。
扶苏笑了笑,道:“正好,你可以监督我。”
李映急忙摆摆手,道:“别,大公子,我知道我挺无理取闹的,这不是我的工作范畴,我也没立场没资格这么要求你,多谢你愿意考虑我的意见。”
“不。”扶苏摇了摇头,“事实上,你的意见对我还挺重要的,虽然我们的出发点不同,但……如果你的见解能够让大秦更加稳固,我当然会听,也谢谢你的提议。”
李映想了想,伸出手来,道:“那……合作愉快?”
扶苏这次并没有迟疑,回握住他的手,道:“合作愉快。”
【作者有话说】
《墨经》: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55
第55章
◎墨家。◎
扶苏发现近来朝臣们看他的眼神越来越奇怪,为了不如芒在背如坐针毡,扶苏求了父亲,想出宫去韩非家中坐坐,好能暂且避开他们。
嬴政听罢,却是很热情地建议道:“正好月末了,你跟着蒙华去他家玩,不是更好?”
“蒙武将军看我的眼神也挺奇怪,我不想去。”扶苏拒绝。
蒙恬和蒙毅这两个与扶苏常接触的还好,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但蒙武就不同了,他们家一脉相承的嘴严,大公子如何,两个儿子根本不会同老父亲八卦,是以蒙武对扶苏的大部分了解,竟然是来自孙儿蒙华——这小子倒知道保密制瓷制冰这样的大事,但很多小事,他嘴一秃噜,就都露出来了。
嬴政没忍住笑了两声。
扶苏埋怨地瞧着父亲:“阿父——”
朝臣们近来如此奇怪,概因这一个月以来,扶苏总是跟着父亲处理政务,偶然间在父亲的询问下,他也会发表一二意见。
起初,在大王身边看到大公子时,朝臣们心中只觉万般无奈,大王真的太宠儿子了,就算要大公子参与朝政,怎么也得再过个七八年吧?这会儿让他跟在身边,那不是添乱么!
过了几日,朝臣们倒是不再无奈了,因为大公子是个很安静乖巧的孩子,不会吵闹,廷议时,大公子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为大王倒茶,丝毫妨碍不到他们与大王议事。
这甚至让朝臣们心里泛起了嘀咕,不是,同样是六岁的孩子,他们家里的怎么就是另一个模样?又吵又闹,还不好好学习。他们难道没有请老师教导吗?同样是孩子,就算王家的格外出类拔萃些,倒也不至于差别如此大吧?
后来,不知道是谁悄悄提起,大公子母亲早逝,祖母就不用提了,应该是大王亲自教的,他们的孩子呢,在祖母和母亲怀中娇宠着长大……
难道这就是被祖母和母亲溺爱的孩子与父亲教养孩子的不同?
就在朝臣们跃跃欲试,打算回家亲自教导孩子时,大王突发奇想地向大公子问了一个朝政上的问题,大公子对答如流。
朝臣们不以为意,这肯定是提前排练好的,大王又为他儿子刷脸面呢!
可这样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时间长了,大王允许朝臣们与大公子对答,他竟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朝臣们就开始怀疑自己了。
难道大王不是故意给他儿子造势,大公子……他真也得了神仙教导啊?
朝臣们都想起了去年这个传闻,兴许八成大概难不成……真不是大王提前教了大公子,而是大公子本身就胸有丘壑?
在这样近乎确定的猜测中,朝臣们都眼巴巴瞧着扶苏,想同他说上话,以此来证实自己的猜测。
然而,嬴政却在这时踩了刹车,廷议时,他又不许朝臣们随意询问扶苏了。
这也就是扶苏为什么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天天被十几双眼睛盯着,谁能受得住啊!
但嬴政当然不是故意难为扶苏,他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寡人的儿子,难道是谁想考就能考的吗?现在知道寡人的儿子天纵奇才无人能及了?不是先前半信半疑那会儿了?就让他们望眼欲穿抓心挠肝去罢!
扶苏很感激父亲的疼爱,但他也很受不了朝臣们的眼神,就想着先躲一阵,等他们正常了,自己再见人。
韩非那里就是个很好的去处,他离群索居,也没有秦臣会去拜访他,真是再安静不过了。
嬴政拍拍长子的头,安慰道:“让人瞧两眼罢了,寡人不是日日被人盯着,也没觉得如何。”
扶苏有气无力道:“阿父,面君他们是不敢直视的,您哪里被人盯着了?而且您坐的高,分明是他们有点儿小动作,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嬴政瞧他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心软地笑道:“行,让你躲两天,你想去韩非家,那就去罢。”
扶苏立即恢复了精神:“多谢阿父!”
“不过别待太久了,日落前要回来。”嬴政又道,“还有,韩非的病如何了?寡人倒是许久未问过了。”
这等言论并没有传到扶苏耳中,因为在寻找墨家弟子的时间里,他仍然专心地尝试做两种镜片,但大约是他的确没有什么科学天赋,除了失败,并没有得到更好的结果。
随即扶苏就被怕他钻牛角尖的父亲拉去看奏本、见大臣了,还见了不少近来到咸阳的士人。
士人大多都是被纸吸引来的,到了秦国后,他们更惊讶的发现,秦国还有一种将字写到纸上的新技艺,可惜秦王捂得太严实,连秦国本国的大臣们对此都是一问三不知,任凭他们花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也得不到一点儿线索。
相比之下,纸他们倒是察觉了些许端倪,毕竟秦国已经开始普遍用纸了,却还有一车一车的竹子运到秦宫中,总不能还是去做竹简的。
早有秦国的朝臣们也猜测他们使用的纸乃是竹子制成的,并且他们也在网罗匠人尝试着去做,只是实在并无头绪,只能望竹兴叹了。
因为从一开始,父亲就将纸和印刷视为绝密,在知道外头的猜测和尝试后,扶苏还很担心,并且向父亲提议:“阿父,我们可以将造纸的作坊挪到少人的地方。”
嬴政却拒绝了:“不必,即便他们知道了原料,想要做出来,也没有那么快,况且纸的质量,能否书写,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若是这么轻易就能做出纸,还能用这么多年竹简吗?”
扶苏想了想,确实,从零到一是很难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纸的制造一定会在小范围内普及,再遮掩也拦不住这个趋势。
但除了纸,这些士人的到来还有令扶苏很不悦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效命秦国的意思,他们只是为了打探秦国的变化。
就扶苏看到下头人报上来的,已经有不少人记下了秦国的新农具、堆肥法等,想将它们带回自己的国家去。
幸好冶铁是秦国最高的军事机密,所知者甚少,他们想学也学不回去。
嬴政对此的表现倒很平静,有上书的他就瞧一瞧,觉得能入眼就请过来见见,至于最后这个人会不会留下,对于嬴政来说,似乎不怎么重要。
——当初留尉缭的那个劲儿呢?这是李映的话。
不过扶苏虽然不免气愤——认为那些人不识好歹,辜负了他爹的爱才之心,但他却很理解父亲的意思。
李映追根究底,问道:“大公子,所以你爹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是说人的话……”扶苏道,“现在他们眼中还有赵魏,可最终这片土地上,只会有一个大秦。”
李映恍然大悟:“现在不投靠,等将来除了秦国没别的选择,开价的就是你爹了。”
扶苏点头,又道:“农具、堆肥那些东西,本来就藏不住,别说现在了,就从去年开始,就已经被邻国的黔首学去了。”
李映道:“倒也是,但……”
“而且,他们学了又如何?”扶苏道,“秦国的农具普及率高,还有别的那些,是因为有朝廷在牵头,你觉得如今的诸侯各国,除了秦国,哪个国家有这样的实力?”
“那确实,靠种地的老百姓自己买铁制农具,大部分人这辈子都买不上。”李映只赞成了一半,“但是,大公子,也别说的你们秦国跟活菩萨似的,你们给老百姓农具,那也不是免费的。”
扶苏道:“封建的小农社会,是不可能废除徭役兵役和农业税的,那样这个社会就无法运转了。”
作为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李映总是很容易共情这个时代的底层百姓,他伸出手指比了比,道:“那……可以少收一点,也少点苛捐杂税啥的?”
“我当然想要做到这些。”扶苏道,“不说别的,你知道,我想让大秦传承下去,那么,我就得做到这些。”
李映信服地点了点头,不说封建统治者爱民如子,说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让老百姓过些好点的日子,挺有说服力的。
扶苏笑了笑,道:“正好,你可以监督我。”
李映急忙摆摆手,道:“别,大公子,我知道我挺无理取闹的,这不是我的工作范畴,我也没立场没资格这么要求你,多谢你愿意考虑我的意见。”
“不。”扶苏摇了摇头,“事实上,你的意见对我还挺重要的,虽然我们的出发点不同,但……如果你的见解能够让大秦更加稳固,我当然会听,也谢谢你的提议。”
李映想了想,伸出手来,道:“那……合作愉快?”
扶苏这次并没有迟疑,回握住他的手,道:“合作愉快。”
【作者有话说】
《墨经》: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55
第55章
◎墨家。◎
扶苏发现近来朝臣们看他的眼神越来越奇怪,为了不如芒在背如坐针毡,扶苏求了父亲,想出宫去韩非家中坐坐,好能暂且避开他们。
嬴政听罢,却是很热情地建议道:“正好月末了,你跟着蒙华去他家玩,不是更好?”
“蒙武将军看我的眼神也挺奇怪,我不想去。”扶苏拒绝。
蒙恬和蒙毅这两个与扶苏常接触的还好,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但蒙武就不同了,他们家一脉相承的嘴严,大公子如何,两个儿子根本不会同老父亲八卦,是以蒙武对扶苏的大部分了解,竟然是来自孙儿蒙华——这小子倒知道保密制瓷制冰这样的大事,但很多小事,他嘴一秃噜,就都露出来了。
嬴政没忍住笑了两声。
扶苏埋怨地瞧着父亲:“阿父——”
朝臣们近来如此奇怪,概因这一个月以来,扶苏总是跟着父亲处理政务,偶然间在父亲的询问下,他也会发表一二意见。
起初,在大王身边看到大公子时,朝臣们心中只觉万般无奈,大王真的太宠儿子了,就算要大公子参与朝政,怎么也得再过个七八年吧?这会儿让他跟在身边,那不是添乱么!
过了几日,朝臣们倒是不再无奈了,因为大公子是个很安静乖巧的孩子,不会吵闹,廷议时,大公子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为大王倒茶,丝毫妨碍不到他们与大王议事。
这甚至让朝臣们心里泛起了嘀咕,不是,同样是六岁的孩子,他们家里的怎么就是另一个模样?又吵又闹,还不好好学习。他们难道没有请老师教导吗?同样是孩子,就算王家的格外出类拔萃些,倒也不至于差别如此大吧?
后来,不知道是谁悄悄提起,大公子母亲早逝,祖母就不用提了,应该是大王亲自教的,他们的孩子呢,在祖母和母亲怀中娇宠着长大……
难道这就是被祖母和母亲溺爱的孩子与父亲教养孩子的不同?
就在朝臣们跃跃欲试,打算回家亲自教导孩子时,大王突发奇想地向大公子问了一个朝政上的问题,大公子对答如流。
朝臣们不以为意,这肯定是提前排练好的,大王又为他儿子刷脸面呢!
可这样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时间长了,大王允许朝臣们与大公子对答,他竟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朝臣们就开始怀疑自己了。
难道大王不是故意给他儿子造势,大公子……他真也得了神仙教导啊?
朝臣们都想起了去年这个传闻,兴许八成大概难不成……真不是大王提前教了大公子,而是大公子本身就胸有丘壑?
在这样近乎确定的猜测中,朝臣们都眼巴巴瞧着扶苏,想同他说上话,以此来证实自己的猜测。
然而,嬴政却在这时踩了刹车,廷议时,他又不许朝臣们随意询问扶苏了。
这也就是扶苏为什么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天天被十几双眼睛盯着,谁能受得住啊!
但嬴政当然不是故意难为扶苏,他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寡人的儿子,难道是谁想考就能考的吗?现在知道寡人的儿子天纵奇才无人能及了?不是先前半信半疑那会儿了?就让他们望眼欲穿抓心挠肝去罢!
扶苏很感激父亲的疼爱,但他也很受不了朝臣们的眼神,就想着先躲一阵,等他们正常了,自己再见人。
韩非那里就是个很好的去处,他离群索居,也没有秦臣会去拜访他,真是再安静不过了。
嬴政拍拍长子的头,安慰道:“让人瞧两眼罢了,寡人不是日日被人盯着,也没觉得如何。”
扶苏有气无力道:“阿父,面君他们是不敢直视的,您哪里被人盯着了?而且您坐的高,分明是他们有点儿小动作,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嬴政瞧他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心软地笑道:“行,让你躲两天,你想去韩非家,那就去罢。”
扶苏立即恢复了精神:“多谢阿父!”
“不过别待太久了,日落前要回来。”嬴政又道,“还有,韩非的病如何了?寡人倒是许久未问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