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像他这样孤身一人又无心的仙,从来都是只做,不言,他无意多去理会旁人如何想,他只在意做到,而不是妄求。
他孤身回莲华宫,筑凝魂阵,炼化怨气,让自己的法器作为阵眼,即便她死了又如何,魅妖还会重凝妖身,无论她在三千界何处复生,他会将她重新捉回来。
《妖录》言之,魅妖因爱化生,为爱赴死,可她无心,如何生出爱?
她本该寻不到她的道;
因为这世上,妖本无道。
她又如何会死呢?
她不是真的死,哪吒想。
但在某一瞬,他又会真的觉得她已死去,因为他不再能感受到她温暖的体温,她清浅的呼吸,她泠泠的声音。
她怎能如此呢?骗他,弃他,最后连一个答案也不肯给他。
这样强烈的疑问,到底悬在了心头,起初像恨,如尖锐的冰凌。他践行了他的诺言,若她不选择他,他一定会恨她。
他会对着那团沉寂时如墨、翻涌时如血的怨气,一字一句,冰冷控诉:
“瑶夭,你无心无情,背信弃义。”
“如你这般的妖,如何会生出情,如何会死?”
“你当真为了一个凡人,弃神而去,自寻死路……愚蠢至极。”
纵使他无心,但他说到做到。
他想,待他将她捉回来,一定要当面质问她,究竟有没有生出情?
有时,他又仿若再度以心感知到不甘,怨恨,愠怒,尤其在每次的裂骨之痛中,他会恨然地想着——她是不是真对一个凡人生出了情意,宁愿抛下他,抛下千年妖身,抛下种种记忆,甘心赴死?
他替她想了无数种死法,会比她尝到的死还要更绝望,割喉放血,抽筋扒皮,剜骨剔肉,只要想想,他便知道,这些死法会叫她不敢再死,不敢再抛下他。
后来,他又一遍遍想着,一遍遍更恨,他当真相信了那句“魅妖情生而道陨”,于是更恨她要生出情。
她原本最渴求生,情却让她至此。
可想着想着,他又觉得,是啊,她原本是那么渴求生,她是在一条死路里给他指出生路的妖,她怎么会如此做呢?
为此,哪吒还去找了那个凡人。
凡人说她不曾爱自己,看他的眼神与任何凡人都无异,她一心为道,心往大爱,从来不对凡人苛责,更不会对恩人怨恨。
可这个无知的凡人,却因七情妄欲,害死了她。
哪吒将那凡人诛杀于剑下,如其对瑶夭所做,一剑穿心。
瑶夭次次与他说,他不能杀人。
但最后,他杀人,是因为她。
他却又由此顺藤摸瓜,找到了已逃去异界的罪魁祸首,明白了她死前更大的一场阴谋。
《妖录》之中的话,又一遍浮现脑海。
[魅妖,可操控万物,若得之,于其魂中注入强大灵力,便可令其成为容器。]
[魅妖,亦可融魂修灵。]
应龙想要操控魅妖为祸三界,魅妖却没有真正被它杀死,可它盗走仙骨,破开了时空缝隙逃往了异界。
她没有真正被应龙和她的恩人杀死,是不是昭示着她并没有生出情,还是她生了情,可对方并不是她的恩人?
那她究竟又为何而魂飞魄散呢?
而魅妖,不仅能操控万物,亦能融魂修灵,填补这被撕裂的时空缝隙。
一切为何这么凑巧。
一切为何……像是要引着她往某种必然殉道的结局走去。
此时,哪吒的恨就成了一种茫然。
她不会死,她不想死,她是想向死而生。
他想着,若是昔年他不逞一时之快将蛇妖诛杀,而是一举将应龙一并拿下,会不会就能救下她?
他本该有许多次救下她的机会。
当年在她化生之时救下她,让她跟着他;早先就将她的恩人杀死,将她锁在莲华宫;亦或是早早杀死应龙,永绝后患。
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见死不救。
——不对,还是不对。
在无数个昼夜,他盯着那团永不寂灭的怨气,反复在煎熬中琢磨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魅妖无情,何以必然殉道?
而她的怨气从始至终,从无任何波动。
即便他杀了她的恩人,杀了无数牵连其中的妖,替她解了气,替她报了仇。
就好像她恨的都不是这些。
……她当真无情吗?可她却能生出怨气。
她有情。
哪吒在一遍遍自问中,终于得到了这个答案。
可她的情究竟由何而生呢?又是因谁而起呢?
无心之妖,生出来的情又岂会是真?
哪吒仍守在凝魂阵前,有时,仍会控诉她不自量力,又说着将她抓回来的那一日,定会让她比死还要难过。
他就如此,年年月月,岁岁不息,怀着恨意与恶意……想着她。
又是一日清晨。
莲华宫坐拥云海,惯看朝霞,但今日的朝霞,红得异样。
不是温柔的绯色,而是浓烈、炽热、带着一种焚烧殆尽般壮烈的金红,大片大片地晕染开来,仿佛将云海都煮沸。
哪吒伫立水廊下,无意间抬眼望去,漫天流火般的色彩,倏然击中了他。
像极了她。
像极了她那一身明艳灼目的红裙,像极了她永远燃着火焰、灿烂明媚的眸子,像极了她…决绝赴死时,被鲜血浸透的身影。
那一刹那,他忽然就彻底想明白了她一直追求的是什么。
……
她寻道,寻的不是情,而是心。
她有道义,向往大爱,却无小爱,于是她想要一颗心,从此不再是依附人心执念而生的魅妖,而只是她,瑶夭。
哪吒不知她究竟有没有生心。
可她好似真生了情,不是恩人,而是他。
可是,她生了情,命运却极其讽刺,世无常,妖无道。
妖若生情,必为情陨。
若情为他而生,道也会因他而陨。
一切就这样将她逼死,一切就这样伤害着她。
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
他要找到她,哪吒心想,他一定要找到她,这世上无人能再伤害她。
哪吒向来只杀不渡,但这次,他决意要渡一个妖。
*
重新凝聚妖身的瑶夭,不再记得他。
比起从前灵动慧黠的模样,如今的她更为懵懂,像是初生灵智的小妖,她无知,脆弱,带着一种令人心里发涩的纯然空白,像……一个小傻子。
既如未曾沾染血迹的素绢,又像未经雕琢的璞玉。
哪吒也同她一样没有心,某种纯粹的恶意便很容易生出来。
他心知她总会记起一切,但在她尚是一张白纸时,多留下些只属于他的印记,似乎也并无不可?
他乐衷于逗弄她,看她惊慌,看她无措,又想看她笑,每一次他看着她,心里总有种恶念在翻腾,又忍不住被另一种情绪压制。
仙与妖,皆与天同寿。
在无尽的岁月中,本该他与她相伴,即便如今周遭充斥着更多凡人,他并不在意。
他只在意她,只与她相处,纵使无心,有时又好像真会有一种期盼,期盼着变成小傻子的魅妖快些完整。
她所谓的恩人给予的“养育”,他同样可以给,甚至更好。
只是她魂魄不全,那点他尚不能完全确认的“情”好似也消失了,瑶夭依照本能依赖他,又屡屡表现出无情。
哪吒也理解不了情。
他便觉得,如她这样,就是依旧无情无义。
但他又数次自问过,是她有错吗?是她本应爱他,却并没有爱吗?
不是。
人以最美好的执念凝化出魅妖之灵,她生来就应得人珍之、重之、爱之。
可妖无心,妖无道,不是她不爱他,是她不能爱他。
……
可瑶夭魂魄渐全之时,竟然真的先说出了那句喜欢。
无心之仙无从理解“情”从何起,这一刻,她的坚定,又前所未有地让他笃定——她生情,真的是因为他。
除此之外,还有难以言喻的恐惧瞬间揪住了他。
他对瑶夭说:“是我欠你的。”
妖不仅有情,还彻底有了一颗心,一颗属于妖的心。
生出情已经让妖死过一次,若她有的是一颗心,又当如何?
是他欠了她。
是他欠她一条更加坦然的道,若昔年她不下山,不遇上恩人,不寻道,也…不对他生情。
一切都不会发生。
但哪吒又想,哪怕天注定“魅妖为爱殉道”,哪怕世无常,妖无道,天意如刀,神佛无言,前方是万劫不复,他也要为瑶夭寻一条道。
一条只属于她的、不受宿命束缚、不惧情生心起的“道”。
他已筹谋千年。
从她魂飞魄散、或从第一次与她缠绵,亦或从第一眼撞入她璀璨明媚的眸开始,他便已想好,他不愿她死。
他孤身回莲华宫,筑凝魂阵,炼化怨气,让自己的法器作为阵眼,即便她死了又如何,魅妖还会重凝妖身,无论她在三千界何处复生,他会将她重新捉回来。
《妖录》言之,魅妖因爱化生,为爱赴死,可她无心,如何生出爱?
她本该寻不到她的道;
因为这世上,妖本无道。
她又如何会死呢?
她不是真的死,哪吒想。
但在某一瞬,他又会真的觉得她已死去,因为他不再能感受到她温暖的体温,她清浅的呼吸,她泠泠的声音。
她怎能如此呢?骗他,弃他,最后连一个答案也不肯给他。
这样强烈的疑问,到底悬在了心头,起初像恨,如尖锐的冰凌。他践行了他的诺言,若她不选择他,他一定会恨她。
他会对着那团沉寂时如墨、翻涌时如血的怨气,一字一句,冰冷控诉:
“瑶夭,你无心无情,背信弃义。”
“如你这般的妖,如何会生出情,如何会死?”
“你当真为了一个凡人,弃神而去,自寻死路……愚蠢至极。”
纵使他无心,但他说到做到。
他想,待他将她捉回来,一定要当面质问她,究竟有没有生出情?
有时,他又仿若再度以心感知到不甘,怨恨,愠怒,尤其在每次的裂骨之痛中,他会恨然地想着——她是不是真对一个凡人生出了情意,宁愿抛下他,抛下千年妖身,抛下种种记忆,甘心赴死?
他替她想了无数种死法,会比她尝到的死还要更绝望,割喉放血,抽筋扒皮,剜骨剔肉,只要想想,他便知道,这些死法会叫她不敢再死,不敢再抛下他。
后来,他又一遍遍想着,一遍遍更恨,他当真相信了那句“魅妖情生而道陨”,于是更恨她要生出情。
她原本最渴求生,情却让她至此。
可想着想着,他又觉得,是啊,她原本是那么渴求生,她是在一条死路里给他指出生路的妖,她怎么会如此做呢?
为此,哪吒还去找了那个凡人。
凡人说她不曾爱自己,看他的眼神与任何凡人都无异,她一心为道,心往大爱,从来不对凡人苛责,更不会对恩人怨恨。
可这个无知的凡人,却因七情妄欲,害死了她。
哪吒将那凡人诛杀于剑下,如其对瑶夭所做,一剑穿心。
瑶夭次次与他说,他不能杀人。
但最后,他杀人,是因为她。
他却又由此顺藤摸瓜,找到了已逃去异界的罪魁祸首,明白了她死前更大的一场阴谋。
《妖录》之中的话,又一遍浮现脑海。
[魅妖,可操控万物,若得之,于其魂中注入强大灵力,便可令其成为容器。]
[魅妖,亦可融魂修灵。]
应龙想要操控魅妖为祸三界,魅妖却没有真正被它杀死,可它盗走仙骨,破开了时空缝隙逃往了异界。
她没有真正被应龙和她的恩人杀死,是不是昭示着她并没有生出情,还是她生了情,可对方并不是她的恩人?
那她究竟又为何而魂飞魄散呢?
而魅妖,不仅能操控万物,亦能融魂修灵,填补这被撕裂的时空缝隙。
一切为何这么凑巧。
一切为何……像是要引着她往某种必然殉道的结局走去。
此时,哪吒的恨就成了一种茫然。
她不会死,她不想死,她是想向死而生。
他想着,若是昔年他不逞一时之快将蛇妖诛杀,而是一举将应龙一并拿下,会不会就能救下她?
他本该有许多次救下她的机会。
当年在她化生之时救下她,让她跟着他;早先就将她的恩人杀死,将她锁在莲华宫;亦或是早早杀死应龙,永绝后患。
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见死不救。
——不对,还是不对。
在无数个昼夜,他盯着那团永不寂灭的怨气,反复在煎熬中琢磨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魅妖无情,何以必然殉道?
而她的怨气从始至终,从无任何波动。
即便他杀了她的恩人,杀了无数牵连其中的妖,替她解了气,替她报了仇。
就好像她恨的都不是这些。
……她当真无情吗?可她却能生出怨气。
她有情。
哪吒在一遍遍自问中,终于得到了这个答案。
可她的情究竟由何而生呢?又是因谁而起呢?
无心之妖,生出来的情又岂会是真?
哪吒仍守在凝魂阵前,有时,仍会控诉她不自量力,又说着将她抓回来的那一日,定会让她比死还要难过。
他就如此,年年月月,岁岁不息,怀着恨意与恶意……想着她。
又是一日清晨。
莲华宫坐拥云海,惯看朝霞,但今日的朝霞,红得异样。
不是温柔的绯色,而是浓烈、炽热、带着一种焚烧殆尽般壮烈的金红,大片大片地晕染开来,仿佛将云海都煮沸。
哪吒伫立水廊下,无意间抬眼望去,漫天流火般的色彩,倏然击中了他。
像极了她。
像极了她那一身明艳灼目的红裙,像极了她永远燃着火焰、灿烂明媚的眸子,像极了她…决绝赴死时,被鲜血浸透的身影。
那一刹那,他忽然就彻底想明白了她一直追求的是什么。
……
她寻道,寻的不是情,而是心。
她有道义,向往大爱,却无小爱,于是她想要一颗心,从此不再是依附人心执念而生的魅妖,而只是她,瑶夭。
哪吒不知她究竟有没有生心。
可她好似真生了情,不是恩人,而是他。
可是,她生了情,命运却极其讽刺,世无常,妖无道。
妖若生情,必为情陨。
若情为他而生,道也会因他而陨。
一切就这样将她逼死,一切就这样伤害着她。
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
他要找到她,哪吒心想,他一定要找到她,这世上无人能再伤害她。
哪吒向来只杀不渡,但这次,他决意要渡一个妖。
*
重新凝聚妖身的瑶夭,不再记得他。
比起从前灵动慧黠的模样,如今的她更为懵懂,像是初生灵智的小妖,她无知,脆弱,带着一种令人心里发涩的纯然空白,像……一个小傻子。
既如未曾沾染血迹的素绢,又像未经雕琢的璞玉。
哪吒也同她一样没有心,某种纯粹的恶意便很容易生出来。
他心知她总会记起一切,但在她尚是一张白纸时,多留下些只属于他的印记,似乎也并无不可?
他乐衷于逗弄她,看她惊慌,看她无措,又想看她笑,每一次他看着她,心里总有种恶念在翻腾,又忍不住被另一种情绪压制。
仙与妖,皆与天同寿。
在无尽的岁月中,本该他与她相伴,即便如今周遭充斥着更多凡人,他并不在意。
他只在意她,只与她相处,纵使无心,有时又好像真会有一种期盼,期盼着变成小傻子的魅妖快些完整。
她所谓的恩人给予的“养育”,他同样可以给,甚至更好。
只是她魂魄不全,那点他尚不能完全确认的“情”好似也消失了,瑶夭依照本能依赖他,又屡屡表现出无情。
哪吒也理解不了情。
他便觉得,如她这样,就是依旧无情无义。
但他又数次自问过,是她有错吗?是她本应爱他,却并没有爱吗?
不是。
人以最美好的执念凝化出魅妖之灵,她生来就应得人珍之、重之、爱之。
可妖无心,妖无道,不是她不爱他,是她不能爱他。
……
可瑶夭魂魄渐全之时,竟然真的先说出了那句喜欢。
无心之仙无从理解“情”从何起,这一刻,她的坚定,又前所未有地让他笃定——她生情,真的是因为他。
除此之外,还有难以言喻的恐惧瞬间揪住了他。
他对瑶夭说:“是我欠你的。”
妖不仅有情,还彻底有了一颗心,一颗属于妖的心。
生出情已经让妖死过一次,若她有的是一颗心,又当如何?
是他欠了她。
是他欠她一条更加坦然的道,若昔年她不下山,不遇上恩人,不寻道,也…不对他生情。
一切都不会发生。
但哪吒又想,哪怕天注定“魅妖为爱殉道”,哪怕世无常,妖无道,天意如刀,神佛无言,前方是万劫不复,他也要为瑶夭寻一条道。
一条只属于她的、不受宿命束缚、不惧情生心起的“道”。
他已筹谋千年。
从她魂飞魄散、或从第一次与她缠绵,亦或从第一眼撞入她璀璨明媚的眸开始,他便已想好,他不愿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