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阿门。
**
day3
纽约曼哈顿上午九点
麦克图克曼穿着他那件每年冬天都会翻出来的驼色呢子大衣,提着公文包从地铁口挤出来。在摩天大楼对面的星巴克,他停了下来,购买了一杯全糖全奶的cappuccino,随后匆匆推开旋转门,走入楼中。
他是一家小型对冲基金的交易主管,基金规模不大,也就一亿美元出头,客户主要是一些地产商和家族理财办公室。
“这两天金属市场动静可不小。”他坐下第一句话就说。
分析员一早发来数据汇总,从亚洲盘开始,钯金这种商品的夜间报价就一路攀升。cnbc、彭博、甚至是近来当红的网络社交网站v-mind上全是有关“俄罗斯限制出口”“金属储备收紧”的内容,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平台都在疯狂转载。他的客户也为此打来电话催促他,尽快完成这个方向上的投资。
麦克说不清是谁在背后操盘,但他知道这波行情不能错过。
“这些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麦克嘟囔,“市场上乱七八糟的声音实在是太多了,我分不清楚哪些是可靠的,哪些又是胡编乱造的,都怪我们,不清楚俄罗斯是什么情况。”
“昨天的欧盟共同经济发展峰会上,俄方代表的确谈到了出口限制问题,消息来源无误。”一位分析师坐在他身旁,飞快喝了一大口咖啡,“老大,我们知道的太晚了,要知道早在三四个月前,gordon&stein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入手了,他们一定和那边官方建立起了特殊的关系。”
“我总是好奇他们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永远能快市场一步。”
“不要想了,人家的规模可不是我们能比的,他们在俄罗斯新开了一家办公室,恐怕布局已经有好一阵子了。”
“......”
“如果那帮俄罗斯人真的控制了矿,那我们现在还不加仓,就等着在顶部接盘。”麦克沉声道,“快去联系中间商,我们也要买,不仅如此,要多买一些。”他吩咐团队中的交易员。
“现在?”对方抬起头,“很难买到了,老板,市场被几个大机构控制了,连口热汤都不让我们喝。”
“你就不知道想想办法?”麦克抬高声音,“我雇佣你难道是为了让你给我提出问题?”
“很难的,老板。我已经找遍了几家大型银行和交易平台,问了几个熟识的金属贸易商和对冲基金,他们给我的答复都一样。”面对麦克的质问,对方语速很快,语气焦急,“钯金的实货合约目前几乎不对外流通,尤其是现在这个时点,没有人想把自己手上的筹码让出去。”
“那就再问,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麦克靠在椅背上,指了指办公桌上的电话,“给几家持仓最多的机构打电话,gordon&stein、林奇、摩根......问问他们肯不肯卖一点给我们。就算价格高一点也无所谓,只要能买到。”
麦克所管理的基金近来走势不大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回撤,客户纷纷想要赎回,他的压力很大,金属市场很可能是他的翻身之战,这让他燃起来一定要拿下的决心。
“好吧,老板。”对方被他骂得挠挠头,被迫重新拿起电话机。
这种小事,唉,老板永远不会知道,这根本就不是小事。
如果他是位有能力的老板,他应该运用自己的人脉才对!
十几分钟后,他回头,小声道:“好消息,gordon&stein松口了,他们说可以出一批货给我们,但价格要高三个点。”
麦克嘴角一抽,低声骂了一句:“这群混账,我们看起来像是这么愿意做亏本生意的冤大头吗?”
“问题是,只有他们答应卖。其余机构根本不搭理我们。”下属放开捂住听筒的手,又说了几句,然后抬头,欢喜不已,“gordon&stein说两个点就卖。”
“他们这是怎么回事?”麦克皱眉,“gordon&stein怎么忽然变得这么通情达理?这不像是他们的作风。”
“也许是想要两头赚钱,毕竟gordon&stein在俄罗斯设有办公室,他们大概有别的办法拿到货,所以也愿意在供不应求的关头再赚我们一点钱。”下属耸耸肩,“刚刚电话里我还听说了,不止是我们,就连狮虎基金也想要加仓,gordon&stein开给他们的条件更加苛刻。”
麦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既然这样,那我们买到就算赚到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
楼下车流穿梭,如一道银流倾泻至四通八达的街道。
作为交易老手,麦克无比清楚,风向来的时候,能不能把握住,比有没有看懂更重要。
而现在,是该赌一把的时候了。
如果成功,他说不定会成为thekingofthewallstreet!
“去谈合同。”他说,“告诉gs,我们要他们全部那批钯金合约。明早9点前,要敲定下来。”
“明白。”下属说。
【作者有话说】
这一章以及之前出现的词汇集体做一些解释:
期货:一种合约,约定未来以某种价格买卖某种商品。
多单:买入期货合约(看涨)
空单:卖出期货合约(看跌)
保证金:开通期货账户交易时要交的一笔押金,一般是总金额的5%-15%
波动性:资产的变化幅度,一般波动性越大意味着风险越高
报价:市场上最新的买入/卖出价格
回撤:指的是投资账户在高点后下跌的幅度,是衡量基金风险的重要指标
赎回:客户从基金里把钱取回来,赎回过多会造成流动性压力
这一章的视角主要是两者。一个是作为普通小市民的杰米,他在自己常用的平台上发现了大量的关于钯金帖子,当他都看到的时候,恰好说明了该舆论流传之广。关于这一点可以倒回去看最早介绍的亚当的公司的技术,就是涉及到专门的内容分发的。在我们的日常中,某音,某书,某宝都大量使用了此类的技术。在小说里,他帮助海莉进行了舆论操控,这是非常典型的内幕交易,违法,但偏偏是一种常规操作。
由于本文背景在堪称对冲基金黄金年代的华尔街,因此出现内幕交易并非想给大家提供一些坏的导向,恰恰是想说明制度规范和交易透明的重要性(比心
第二个视角是小对冲基金老板,也是接盘侠的典型。当面对内幕交易时,这种小型机构往往相当被动,因为他们的信息获取渠道严重不足。当然也有一部分具有超前的视野,能够在市场中拼杀出来挣到钱。所以说市场就是一场大型的丛林法则,适者生存。
另,周末愉快~
第54章 暗潮汹涌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凌晨6:00
冬日的伦敦一如既往阴冷潮湿,天空灰白如洗,雾气笼罩泰晤士河,水波泛着冷光。坐落于leadenhall街道的伦敦金属交易所大门虽然紧闭,但内部已然灯火通明。这里是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所,每天处理着世界范围内数十亿美元的金属交易。
安德鲁弗雷泽——lme交易所的运营主管,正沉默着盯着电子屏幕。墙上的钟滴滴答答大转动,他的桌面已经堆满了昨晚通宵交易的数据汇总和交易回报。
“钯的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在他的背后,数据专员汉娜将一叠报告递了过来。
安德鲁蹙起眉。他的团队已经连续几天注意到钯金市场的不寻常,价格自上周起稳步攀升,这本该是利好,但情况就是有些古怪。安德鲁也说不出哪里有问题,的确,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杂乱的声音,推动着钯的价格上升,从供求关系来说这再正常不过,但,根据安德鲁多年来的从业经验,他就是捕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信息。
有许多人在买入,但也有不少账户在卖出,这些账户相当复杂,成立于各个转口国家和地区,比如瑞士、新加坡、香港......
市场就像是被无声驱赶的牛群,默默前往引导者希望它们前往的地方。
“查出来是谁在买入?”他问。
“很分散。”汉娜答,“从报单来看,是很多中小基金,大多数是最近刚进场的,注册地在美国的居多。”
“和他们交易的另一方查出来了吗?”
“有些眉目了*。”汉娜顿了顿:“团队分析后,猜测是gordon&stein控制的账户,一些迹象指明了背后有他们的手笔。他们把单子拆分得非常细,藏在各个子公司名下,我们花了两天才拼凑出结构。”
安德鲁抬头,眉间的差异显然易见:“什么意思?”他说,“你是说这些卖单来自于最大的持仓者?”
gordon&stein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钯金多单持有者,但如果汉娜猜测的没错,那么这家投行正在转移他们的头寸。
汉娜点头:“由于他们控股了不少交易公司,在全球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交易账户,所以一开始我完全没有头绪。但我们比对了他们上周的持仓结构,发现他们正在逐步减持实货和期货头寸,量很大,但做得非常细致。平均每天只释放一点点,但因为布局太广太密,而且钯的势头火热,不断有机构愿意来接盘,所以没人察觉。”
**
day3
纽约曼哈顿上午九点
麦克图克曼穿着他那件每年冬天都会翻出来的驼色呢子大衣,提着公文包从地铁口挤出来。在摩天大楼对面的星巴克,他停了下来,购买了一杯全糖全奶的cappuccino,随后匆匆推开旋转门,走入楼中。
他是一家小型对冲基金的交易主管,基金规模不大,也就一亿美元出头,客户主要是一些地产商和家族理财办公室。
“这两天金属市场动静可不小。”他坐下第一句话就说。
分析员一早发来数据汇总,从亚洲盘开始,钯金这种商品的夜间报价就一路攀升。cnbc、彭博、甚至是近来当红的网络社交网站v-mind上全是有关“俄罗斯限制出口”“金属储备收紧”的内容,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平台都在疯狂转载。他的客户也为此打来电话催促他,尽快完成这个方向上的投资。
麦克说不清是谁在背后操盘,但他知道这波行情不能错过。
“这些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麦克嘟囔,“市场上乱七八糟的声音实在是太多了,我分不清楚哪些是可靠的,哪些又是胡编乱造的,都怪我们,不清楚俄罗斯是什么情况。”
“昨天的欧盟共同经济发展峰会上,俄方代表的确谈到了出口限制问题,消息来源无误。”一位分析师坐在他身旁,飞快喝了一大口咖啡,“老大,我们知道的太晚了,要知道早在三四个月前,gordon&stein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入手了,他们一定和那边官方建立起了特殊的关系。”
“我总是好奇他们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永远能快市场一步。”
“不要想了,人家的规模可不是我们能比的,他们在俄罗斯新开了一家办公室,恐怕布局已经有好一阵子了。”
“......”
“如果那帮俄罗斯人真的控制了矿,那我们现在还不加仓,就等着在顶部接盘。”麦克沉声道,“快去联系中间商,我们也要买,不仅如此,要多买一些。”他吩咐团队中的交易员。
“现在?”对方抬起头,“很难买到了,老板,市场被几个大机构控制了,连口热汤都不让我们喝。”
“你就不知道想想办法?”麦克抬高声音,“我雇佣你难道是为了让你给我提出问题?”
“很难的,老板。我已经找遍了几家大型银行和交易平台,问了几个熟识的金属贸易商和对冲基金,他们给我的答复都一样。”面对麦克的质问,对方语速很快,语气焦急,“钯金的实货合约目前几乎不对外流通,尤其是现在这个时点,没有人想把自己手上的筹码让出去。”
“那就再问,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麦克靠在椅背上,指了指办公桌上的电话,“给几家持仓最多的机构打电话,gordon&stein、林奇、摩根......问问他们肯不肯卖一点给我们。就算价格高一点也无所谓,只要能买到。”
麦克所管理的基金近来走势不大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回撤,客户纷纷想要赎回,他的压力很大,金属市场很可能是他的翻身之战,这让他燃起来一定要拿下的决心。
“好吧,老板。”对方被他骂得挠挠头,被迫重新拿起电话机。
这种小事,唉,老板永远不会知道,这根本就不是小事。
如果他是位有能力的老板,他应该运用自己的人脉才对!
十几分钟后,他回头,小声道:“好消息,gordon&stein松口了,他们说可以出一批货给我们,但价格要高三个点。”
麦克嘴角一抽,低声骂了一句:“这群混账,我们看起来像是这么愿意做亏本生意的冤大头吗?”
“问题是,只有他们答应卖。其余机构根本不搭理我们。”下属放开捂住听筒的手,又说了几句,然后抬头,欢喜不已,“gordon&stein说两个点就卖。”
“他们这是怎么回事?”麦克皱眉,“gordon&stein怎么忽然变得这么通情达理?这不像是他们的作风。”
“也许是想要两头赚钱,毕竟gordon&stein在俄罗斯设有办公室,他们大概有别的办法拿到货,所以也愿意在供不应求的关头再赚我们一点钱。”下属耸耸肩,“刚刚电话里我还听说了,不止是我们,就连狮虎基金也想要加仓,gordon&stein开给他们的条件更加苛刻。”
麦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既然这样,那我们买到就算赚到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
楼下车流穿梭,如一道银流倾泻至四通八达的街道。
作为交易老手,麦克无比清楚,风向来的时候,能不能把握住,比有没有看懂更重要。
而现在,是该赌一把的时候了。
如果成功,他说不定会成为thekingofthewallstreet!
“去谈合同。”他说,“告诉gs,我们要他们全部那批钯金合约。明早9点前,要敲定下来。”
“明白。”下属说。
【作者有话说】
这一章以及之前出现的词汇集体做一些解释:
期货:一种合约,约定未来以某种价格买卖某种商品。
多单:买入期货合约(看涨)
空单:卖出期货合约(看跌)
保证金:开通期货账户交易时要交的一笔押金,一般是总金额的5%-15%
波动性:资产的变化幅度,一般波动性越大意味着风险越高
报价:市场上最新的买入/卖出价格
回撤:指的是投资账户在高点后下跌的幅度,是衡量基金风险的重要指标
赎回:客户从基金里把钱取回来,赎回过多会造成流动性压力
这一章的视角主要是两者。一个是作为普通小市民的杰米,他在自己常用的平台上发现了大量的关于钯金帖子,当他都看到的时候,恰好说明了该舆论流传之广。关于这一点可以倒回去看最早介绍的亚当的公司的技术,就是涉及到专门的内容分发的。在我们的日常中,某音,某书,某宝都大量使用了此类的技术。在小说里,他帮助海莉进行了舆论操控,这是非常典型的内幕交易,违法,但偏偏是一种常规操作。
由于本文背景在堪称对冲基金黄金年代的华尔街,因此出现内幕交易并非想给大家提供一些坏的导向,恰恰是想说明制度规范和交易透明的重要性(比心
第二个视角是小对冲基金老板,也是接盘侠的典型。当面对内幕交易时,这种小型机构往往相当被动,因为他们的信息获取渠道严重不足。当然也有一部分具有超前的视野,能够在市场中拼杀出来挣到钱。所以说市场就是一场大型的丛林法则,适者生存。
另,周末愉快~
第54章 暗潮汹涌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凌晨6:00
冬日的伦敦一如既往阴冷潮湿,天空灰白如洗,雾气笼罩泰晤士河,水波泛着冷光。坐落于leadenhall街道的伦敦金属交易所大门虽然紧闭,但内部已然灯火通明。这里是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所,每天处理着世界范围内数十亿美元的金属交易。
安德鲁弗雷泽——lme交易所的运营主管,正沉默着盯着电子屏幕。墙上的钟滴滴答答大转动,他的桌面已经堆满了昨晚通宵交易的数据汇总和交易回报。
“钯的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在他的背后,数据专员汉娜将一叠报告递了过来。
安德鲁蹙起眉。他的团队已经连续几天注意到钯金市场的不寻常,价格自上周起稳步攀升,这本该是利好,但情况就是有些古怪。安德鲁也说不出哪里有问题,的确,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杂乱的声音,推动着钯的价格上升,从供求关系来说这再正常不过,但,根据安德鲁多年来的从业经验,他就是捕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信息。
有许多人在买入,但也有不少账户在卖出,这些账户相当复杂,成立于各个转口国家和地区,比如瑞士、新加坡、香港......
市场就像是被无声驱赶的牛群,默默前往引导者希望它们前往的地方。
“查出来是谁在买入?”他问。
“很分散。”汉娜答,“从报单来看,是很多中小基金,大多数是最近刚进场的,注册地在美国的居多。”
“和他们交易的另一方查出来了吗?”
“有些眉目了*。”汉娜顿了顿:“团队分析后,猜测是gordon&stein控制的账户,一些迹象指明了背后有他们的手笔。他们把单子拆分得非常细,藏在各个子公司名下,我们花了两天才拼凑出结构。”
安德鲁抬头,眉间的差异显然易见:“什么意思?”他说,“你是说这些卖单来自于最大的持仓者?”
gordon&stein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钯金多单持有者,但如果汉娜猜测的没错,那么这家投行正在转移他们的头寸。
汉娜点头:“由于他们控股了不少交易公司,在全球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交易账户,所以一开始我完全没有头绪。但我们比对了他们上周的持仓结构,发现他们正在逐步减持实货和期货头寸,量很大,但做得非常细致。平均每天只释放一点点,但因为布局太广太密,而且钯的势头火热,不断有机构愿意来接盘,所以没人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