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海莉,你们两个谁玩?”荷官问,明显同海莉认识。
  “他。”海莉抬了抬下巴,“我就看看。”
  “你工作怎么样,不是说找到新工作了?”
  “怎么人人都知道?”海莉有些不满,“还没影子的事呢,今天不说这些。”
  亚当迅速瞥了海莉一眼,只看到她挺翘的鼻梁和浓密的睫毛,至于情绪......很难从海莉的脸上看出什么情绪,她称得上滴水不漏。
  “别看我,看牌。”海莉头也不抬地提醒道。
  亚当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察觉到的,连忙低头去看手上几张扑克。
  “放轻松。”海莉转过头,“对面那几个手头的牌不见得多好。”
  “你怎么知道?”亚当压低声音问。
  “有个人在抖腿,还有一个已经舔了四次嘴唇。”海莉说,“也有可能是故意做出这样的动作迷惑对手,所以想要提高赢牌的概率,你得背下来每一轮的牌面,去算还有哪些数字没有出现......”
  亚当很快就领会到了海莉的意思,仅仅三把过去,他就能记住一大半组合牌,将对方手中的牌推出个大概。
  能来这里的赌客都是老手,如果说对方靠的经验,那么亚当和海莉玩的就纯是脑子了。
  卡弗利先生十分好学地观察着对方的一举一动,见对面的男人不动声色地拨弄了一下筹码,眼神落在桌上的公牌上,像是在计算着自己的胜算,他迅速凑到海莉耳边:“他手里有张大牌?”
  海莉想了想:“不一定。2、4、q都有可能。”
  她根据场上已经出现的牌面大致估算出了对方可能的组合。
  “那要怎么办?”亚当小声问道。
  他已经无条件相信海莉的判断,总之现在海莉说的都是对的,如果海莉没有对,那换做他自己更不会对。
  “诈他。”海莉推了一小叠筹码出去。
  对面的男人目光一闪,喜悦一闪而过,随后他收敛笑容,沉吟许久,加入一些筹码。
  海莉盯着他看了许久。
  “是你想的那张牌。”过了一会海莉轻声说,“别急着摊牌,让他再加一些,猪总要养肥一些才能下刀子。”
  亚当:......
  他有些不好的联想,所以海莉当初劝他买那支农业股,是不是也把他当成了......一头养肥待宰的猪?
  不过这个时候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接下来亚当按照海莉说的那样,假装示弱,让整一桌的对手都相信他手上并没有一张足以敲定胜局的组合。
  恰好亚当出手大方,前头打得磕磕绊绊,一看便是新手,倒也没有引起怀疑。
  直到最后一轮,海莉看桌上的筹码已经叠成了一堆小山,她在心里估算了一番,便做出决定。
  “allin。”海莉将筹码全部推出去。
  “海莉。”荷官摇摇头,“你已经成为我最害怕见到的人,每次你到这里来,都要赢得盆满钵满。”
  “是么?”海莉笑了笑,“也许是我的运气总是很好。”
  “运气,运气...”荷官无奈地说,“摊牌。”
  对面的男人翻开底牌,正如亚当和海莉推测的一样,他拿着q,配合桌面的牌形成了一对q,看上去胜券在握。
  亚当缓缓翻开自己的底牌——一对k。
  全场安静了一瞬。
  然后,筹码被缓缓推到了亚当面前。
  整整六千美金。
  音乐仿佛更大了一些,鼓点声震得肾上腺素飙升,骰盅的响声混合在鼓声中,发出热烈的鸣叫。
  ——那是迎接胜利者的声音!
  亚当几乎要激动的压制不住极速跳动的心脏,但随即他扭头看到了海莉。
  海莉依然坐在位置上,目光冷淡,用她修长的手指平静地将筹码一点点收拢起来。
  “开心吗?”她忽然抬头,露出了一个甜美的微笑。
  仿佛南欧的盛夏一样灿烂。
  亚当的心脏也像海浪一样翻滚了好几圈,然后慢慢沉了下去。
  “很开心。”他轻声说,“卡拉季奇小姐,你想要什么?”
  她这样吝啬于给予自己情绪的人,做了那么多,一定是有所求的。
  海莉看了他几秒,笑得更加开心了一些,她总是很爱跟聪明人打交道,聪明人会被感情支配,但总有回归到理性的那一刻:“一个人情,卡弗利先生......我想未来总有一天,它对我会有用处。”
  海莉决定,如果约翰兰利拒绝了她,她一定要从亚当那里搞到一点资本,将自己送进投资银行。
  第17章 债务融资
  海莉站在镜子前,面无表情地将牙膏挤在牙刷上,白色膏体缓慢挤出,绕着刷毛打了个弯。她的手臂机械地抬起,牙刷接触牙齿,开始无意识地刷动。
  一墙之隔,电视机里正循环着早间经济新闻。
  “墨西哥比索危机的影响正在持续扩大。”标准的播音女腔飞速道,“就在昨天,美联储主席再次强调,美国经济需要加强区域金融稳定,防止墨西哥的动荡进一步波及美国市场。政府已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一项总额达50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避免资本外流进一步恶化……比索兑美元汇率目前仍处于历史低点,市场情绪依然紧张。”
  海莉换了个方向刷牙,视线落在水龙头下方,水流冲刷着洁白的泡沫,迅速卷入下水道。
  “在华尔街,新基金崛起的消息仍在发酵。”主播换了个语调,话题陡然转向,“永恒策略对冲基金(esf)昨日完成路演,基金管理人格里芬布朗虽然一贯低调,但业内人士透露,他在私人会议上筹集的资金可能远超预期。知情人士称,esf的融资额已达到7亿美金,有望成为华尔街史上启动资金最大的新基金之一。”
  海莉吐掉嘴里的泡沫,水龙头的哗哗声盖过了一瞬间的新闻播报。她扭头看了一眼外面的电视屏幕,画面上是格里芬布朗的一张模糊照片。
  对冲基金经理总是刻意避开镜头,很少在公开场合发言,这几乎成了一种默契。但格里芬布朗实在是太出名,海莉很难忽略这个名字——他是世界级投行银石投资的二号人物,距离银石投资ceo的位置仅仅一步之遥。
  她扭头继续,电视里的声音却再次吸引了她的注意。
  “而在昨日晚间,一则爆炸性消息震动了华尔街——明星交易员约翰兰利正式宣布离开林奇证券,加入esf。这位在林奇证券效力十四年的固定收益天才,曾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奠基人之一。在他任职期间,林奇证券的债券交易收入增长了超过三倍,直接奠定了该行在固定收益领域的霸主地位。”
  海莉动作一顿,举着牙刷的手慢慢放了下来。
  画面一闪,已经切换成采访。
  身着黑色西装的分析师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兰利的离职无疑将对林奇证券的债券部门造成冲击,尤其是在目前市场动荡、利率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对固定收益的依赖加重,他的出走意味着市场流动性和人才争夺将迎来一次剧烈变动。更重要的是,业内估计,他的加入将为esf带来至少3亿美金的机构投资,这意味着,esf的起始资本规模可能接近10亿美元,直接跻身顶级对冲基金行列。”
  “此外,据我们了解,兰利此次离职的直接原因与林奇证券管理层的战略方向存在严重分歧...”
  镜头外,有人插了一句:“你觉得他的离开是出于什么样的决定?”
  采访者沉吟片刻,说:“很明显,兰利短期内的最大难题是资金来源和客户关系。过去他所依赖的渠道和客户资源很多都掌控在林奇证券手中,这意味着他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投资者基础。但从积极方面看,我们了解到,林奇证券与esf已经就某些策略上的合作达成初步协议,这很可能是兰利与老东家达成的一种折中安排——通过与林奇的合作,兰利能够继续接触原本属于他的客户群,而林奇也能从兰利的成功中获得一定利益。这种合作将对双方都有利。”
  恰到时宜的,海莉的移动电话响了起来。她低头扫了一眼,是一个陌生号码。
  海莉的心跳快了一拍。
  “卡拉季奇小姐。”兰利的声音爽朗,带着一丝隐约的笑意,“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报道?”
  她站到窗前,俯瞰着早晨的纽约。干枯的树木已经吐出新芽,细碎的嫩绿点缀在灰色的大都会之间,对面的烘焙店里或许刚刚出炉了牛角包,香气弥漫过街道,将面粉的焦香传进公寓。海莉微微一笑:“恭喜您,兰利先生。成为esf合伙人一定让您开心极了。”
  电话那头传来轻笑:“和你沟通总是件愉快的事,海莉。”兰利说,“你只需要一个提示,就能猜到我想说什么。”
  “能让您这样评价,真是我的荣幸。”海莉的声音仍然平静,但她的内心却早已波澜起伏,她开始计算这场谈话的可能性。
  “既然这样,长话短说吧。”兰利顿了一下,像是在斟酌措辞,“我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我的力推之下,你为卡弗利先生设计的融资方案已经在林奇证券的高层会议上通过了。我想,很快他就能拿到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