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诸天从黄药师开始 第172节
“普泓佛兄,我这弟子自小生在青云山下的草庙村,后入我门下,便再没出过青云山,也就前不久奉命下山历练。”
“我亦是想知道贵寺弟子,为何认识我的七弟子?”
第213章 倒果为因,令人作呕
“阿弥陀佛,种下恶孽,便得恶果。”
普泓双掌合十:
“罪过,罪过!”
黄衫少年哂笑:
“是不是普智老和尚都跟你说了,言那个张小凡性子执拗,更是天生倔强,隐忍守诺。”
“他答应下来的事,一定不会泄露,那么也就不会暴露什么,从而保全天音寺的声誉。”
此话一出,众人神色微变,不过大多数的人眼神依旧显得困惑。
“近些时日,我经常在想,若是我暴露自己会《大梵般若》,还有魔教至宝噬血珠,定会让正道三大派齐聚一堂,于此被诸位诘问。”
“而我应该就是咬牙不说。”
庄不染加重语气:
“如我当年说的那样......死也不说。”
他的眸光落在天音寺众僧身上:
“不知向来慈悲为怀的僧人,是眼睁睁看我被打死,还是就口头上劝一劝,再来一个作壁上观。”
“其实我也很是能理解,冤死一个青云门弟子,既能绝了《大梵般若》外泄的可能,又能保千载声誉,何乐而不为。”
众人听到黄衫少年竟会天音寺诸般玄功妙法之源的《大梵般若》,还有拥有魔教至宝噬血珠,脸上浮现大为吃惊之色。
“阿弥陀佛,张施主对本寺误会太深。”
普泓苦笑一声,道:
“法相,不必隐瞒了,都说出来吧,当年本就是师弟做了错事。”
法相神情苦涩:
“当年杀害青云山脚下草庙村全村的凶手,是我的三师叔,位列四大神僧之一的普智大师。”
这一句话犹如在平静的大海中扔了一块巨石,掀起惊涛骇浪,在场人的神色复杂至极,而林惊羽呆愣的站在原地。
只见法相继续说道:
“普智师叔一心想求得长生不死之功果,而当今之天下,佛、道、魔三教最为鼎盛,术法造诣最高最深,其中道家奇术,精深神妙,与佛门各擅疆场。”
“若能联手研习,必能参破生死之迷,解开长生死结。”
道玄真人听到这里,略有所思的道:
“怪不得前些年普智三番两次的来我青云。”
法相点头:
“正因每次都被掌门真人婉言拒绝,最后一次下了青云山,在夜宿草庙村之时,遭遇一位黑衣人。”
“这名黑衣人看似想掳走这位林惊羽师弟,实际是为了对付普智师叔,只为夺取他用佛法镇压的邪物噬血珠。”
“期间把天下奇毒之物七尾蜈蚣藏在林师弟身上,借此咬伤了普智师叔,而后还用出青云门《神剑御雷真诀》,终究把他逼到油尽灯枯的境地。”
“接着普智师叔遇到张师弟,他自知必死,又不甘心平生大愿无法达成,突发奇想的想把天音寺无上真法传于一人,再让此人拜入青云。”
“只要他身兼两家之学,必可突破万年来长生不死的迷局。”
登时,在场人的眸光全都落在黄衫少年身上。
“普智老和尚之所以把《大梵般若》传给我,而不是传给惊羽,应该是觉得他的资质太好,过于显眼。”
法相赶忙道:
“张师弟,也不全如此,普智师叔也是因为真心喜欢你的心地质朴,所以不仅传了你千年来从不外传的《大梵般若》,还把噬血珠交于你。”
“倒果为因,令人作呕。”
庄不染平静道:
“普智老和尚传我《大梵般若》,只是为了他心中的执念,交给我噬血珠,亦是怕黑衣人折返。”
“至于你所言的心地质朴,他只是觉得我这种性情,能更好的帮他完成不曾达成的愿景。”
“我想之后的事情,便是他这种无法摆脱贪嗔痴三毒的所谓神僧,早就被噬血珠的邪力侵染而不自知。”
“心中忽地冒出邪念,觉得我一个资质平平的山村孩童,如何能顺利拜入青云,就想将草庙村村民尽数杀光,青云门必然会念我孤儿身份收录门下。”
林惊羽听完,总算到了忍不可忍的地步,他瞋目切齿的看向法相,拔剑朝他砍去。
苍松道人阻拦及时,遂让齐昊把林惊羽看住,可就算如此,他还是挣扎不已,泪流满面之余,还发疯似的大喊:
“我要杀了你们,杀了你们......”
天音寺以普泓、普空为首,众僧人尽数低头,面有愧色,低声颂佛号不止。
苍松道人脸色严肃,看向法相,道:
“你不是说普智已经油尽灯枯,为何天音寺能知内中详情?”
“普智师叔结交过一个异人,得到一枚名为三日必死丸的奇药。”
“服食此药,不管有再重伤势,三日之内也能激起身体全部潜力,保住性命,但三日之后,纵然伤势复原,也一样必死无疑。”
“他便在三日之内赶回天音寺,将这前因后果一一说出。”
法相语气顿了顿,万分歉意的道:
“林师弟,你要保重身体,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未来日子还长。”
“就这么过去?”苍松道人冷笑一声:
“现在前因后果都已明了,说一千,道一万,罪魁祸首都是普智,若不是他执念入骨,草庙村怎会被屠。”
“连凡人都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道理,你们天音寺大嘴一张,就觉得能把欠下来的孽债,统统抹去?”
他越说越怒,快步走到道玄真人身旁,上半身前倾,似是要商量什么。
道玄真人忽然全身大震,一股麻痒感觉立时行遍半身,只觉得头昏眼花,气闷难忍。
苍松道人冷肃的脸庞浮现一丝狰狞,瞧见道玄真人被自己袖袍爬出来的异物咬到,趁他强自定住心神,压制身上剧毒之际,猛地出手。
“轰”的一声,一人依旧站在原地,另一人则被震到玉清殿门口位置。
在众人猝不及防之间,就见道玄真人右手颤抖,手指上的伤口有黑血流出,更有一道触目惊心的黑气涌动,甚至腹部之处,有一大片浸透出猩红血色。
苍松道人则嘴角溢出一丝血迹,手持一柄晶莹如水的短剑,剑身的鲜红之血,一滴一滴的滴在地面上。
他的衣袍上还有一只手掌一般大小的异种蜈蚣,尾部七条分岔,赫然是七尾蜈蚣。
第214章 我的事,还需要你等妖人帮忙,可笑!
如此一幕,众人神色难言至极的同时,青云门诸峰首座迅疾将道玄真人护在身后。
“七尾蜈蚣,原来是你暗算了普智。”道玄真人强忍身上痛楚。
田不易怒声道:
“苍松,你先是想夺取噬血珠,现今又行暗害掌门师兄之举,难不成你真疯了!”
“哈哈哈,我是疯了。”苍松道人仰天大笑:
“早在一百年前,就在这座大殿之中,看到万剑一万师兄的下场之后,我就已经疯了。”
他对田不易等人恨声道:
“你们凭良心的说,这个掌门之位,到底是该谁来坐,是当年的万师兄,还是道玄?”
青云门诸峰首座沉默,似是想到曾经种种旧忆。
“哈哈哈,都不说话,看来都心中有愧啊!”
“苍松师兄,事情都过了百多年了......”水月大师还未说完,就被苍松道人打断:
“呸,我就是忍了百多年,直到今日才有机会为万师兄伸张冤屈。”
他的神色愈发狠厉:
“当年青云门下的蛮荒之行,是谁不顾一切地救我们性命,又是谁毫无吝啬地将修道心得与我们分享,让我们道行大进。”
苍松道人盯向水月大师:
“你也配说我执迷不悟,你就是对万师兄因爱生恨,方才不顾他的救命之恩,以致后来见死不救。”
他的目光转向田不易:
“还有你,万师兄是如何对你的,你又是如何回报于他的?”
“你从前不过是大竹峰门下一个普普通通的木讷弟子,上到你的师父,下到你的师兄弟,哪个看得起你。”
“是万师兄对你青睐有加,方有如今大竹峰首座田不易。”
“然而你是怎么对待万师兄的,明明知道他当时喜欢小竹峰的苏茹苏师妹,你却横刀夺爱。”
田不易动了动嘴,一副无话可说的样子。
苏茹踏步而出:
“苍松师兄,当年万师兄的确对我有心,也对我颇有厚爱,但我从头到尾,对他都是尊敬爱戴之意,而我与不易乃是情投意合,何谈什么横刀夺爱。”
这时,大殿出现一阵笑声:
“呵呵,我算是也听出一些东西,没想到天下竟有这般道理,青云门的奇才万剑一喜欢上一名小竹峰弟子,这名小竹峰弟子就应该感恩戴德,回以同样的喜欢。”
众人闻言,不由自主的将眸光落在黄衫少年身上。
“男子喜欢一位姑娘,甘愿为她翻越万重山都不够,让天下人人称其真情,若姑娘不愿,便说她辜负了赤诚心意,诟病其忘恩负义。”
“我亦是想知道贵寺弟子,为何认识我的七弟子?”
第213章 倒果为因,令人作呕
“阿弥陀佛,种下恶孽,便得恶果。”
普泓双掌合十:
“罪过,罪过!”
黄衫少年哂笑:
“是不是普智老和尚都跟你说了,言那个张小凡性子执拗,更是天生倔强,隐忍守诺。”
“他答应下来的事,一定不会泄露,那么也就不会暴露什么,从而保全天音寺的声誉。”
此话一出,众人神色微变,不过大多数的人眼神依旧显得困惑。
“近些时日,我经常在想,若是我暴露自己会《大梵般若》,还有魔教至宝噬血珠,定会让正道三大派齐聚一堂,于此被诸位诘问。”
“而我应该就是咬牙不说。”
庄不染加重语气:
“如我当年说的那样......死也不说。”
他的眸光落在天音寺众僧身上:
“不知向来慈悲为怀的僧人,是眼睁睁看我被打死,还是就口头上劝一劝,再来一个作壁上观。”
“其实我也很是能理解,冤死一个青云门弟子,既能绝了《大梵般若》外泄的可能,又能保千载声誉,何乐而不为。”
众人听到黄衫少年竟会天音寺诸般玄功妙法之源的《大梵般若》,还有拥有魔教至宝噬血珠,脸上浮现大为吃惊之色。
“阿弥陀佛,张施主对本寺误会太深。”
普泓苦笑一声,道:
“法相,不必隐瞒了,都说出来吧,当年本就是师弟做了错事。”
法相神情苦涩:
“当年杀害青云山脚下草庙村全村的凶手,是我的三师叔,位列四大神僧之一的普智大师。”
这一句话犹如在平静的大海中扔了一块巨石,掀起惊涛骇浪,在场人的神色复杂至极,而林惊羽呆愣的站在原地。
只见法相继续说道:
“普智师叔一心想求得长生不死之功果,而当今之天下,佛、道、魔三教最为鼎盛,术法造诣最高最深,其中道家奇术,精深神妙,与佛门各擅疆场。”
“若能联手研习,必能参破生死之迷,解开长生死结。”
道玄真人听到这里,略有所思的道:
“怪不得前些年普智三番两次的来我青云。”
法相点头:
“正因每次都被掌门真人婉言拒绝,最后一次下了青云山,在夜宿草庙村之时,遭遇一位黑衣人。”
“这名黑衣人看似想掳走这位林惊羽师弟,实际是为了对付普智师叔,只为夺取他用佛法镇压的邪物噬血珠。”
“期间把天下奇毒之物七尾蜈蚣藏在林师弟身上,借此咬伤了普智师叔,而后还用出青云门《神剑御雷真诀》,终究把他逼到油尽灯枯的境地。”
“接着普智师叔遇到张师弟,他自知必死,又不甘心平生大愿无法达成,突发奇想的想把天音寺无上真法传于一人,再让此人拜入青云。”
“只要他身兼两家之学,必可突破万年来长生不死的迷局。”
登时,在场人的眸光全都落在黄衫少年身上。
“普智老和尚之所以把《大梵般若》传给我,而不是传给惊羽,应该是觉得他的资质太好,过于显眼。”
法相赶忙道:
“张师弟,也不全如此,普智师叔也是因为真心喜欢你的心地质朴,所以不仅传了你千年来从不外传的《大梵般若》,还把噬血珠交于你。”
“倒果为因,令人作呕。”
庄不染平静道:
“普智老和尚传我《大梵般若》,只是为了他心中的执念,交给我噬血珠,亦是怕黑衣人折返。”
“至于你所言的心地质朴,他只是觉得我这种性情,能更好的帮他完成不曾达成的愿景。”
“我想之后的事情,便是他这种无法摆脱贪嗔痴三毒的所谓神僧,早就被噬血珠的邪力侵染而不自知。”
“心中忽地冒出邪念,觉得我一个资质平平的山村孩童,如何能顺利拜入青云,就想将草庙村村民尽数杀光,青云门必然会念我孤儿身份收录门下。”
林惊羽听完,总算到了忍不可忍的地步,他瞋目切齿的看向法相,拔剑朝他砍去。
苍松道人阻拦及时,遂让齐昊把林惊羽看住,可就算如此,他还是挣扎不已,泪流满面之余,还发疯似的大喊:
“我要杀了你们,杀了你们......”
天音寺以普泓、普空为首,众僧人尽数低头,面有愧色,低声颂佛号不止。
苍松道人脸色严肃,看向法相,道:
“你不是说普智已经油尽灯枯,为何天音寺能知内中详情?”
“普智师叔结交过一个异人,得到一枚名为三日必死丸的奇药。”
“服食此药,不管有再重伤势,三日之内也能激起身体全部潜力,保住性命,但三日之后,纵然伤势复原,也一样必死无疑。”
“他便在三日之内赶回天音寺,将这前因后果一一说出。”
法相语气顿了顿,万分歉意的道:
“林师弟,你要保重身体,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未来日子还长。”
“就这么过去?”苍松道人冷笑一声:
“现在前因后果都已明了,说一千,道一万,罪魁祸首都是普智,若不是他执念入骨,草庙村怎会被屠。”
“连凡人都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道理,你们天音寺大嘴一张,就觉得能把欠下来的孽债,统统抹去?”
他越说越怒,快步走到道玄真人身旁,上半身前倾,似是要商量什么。
道玄真人忽然全身大震,一股麻痒感觉立时行遍半身,只觉得头昏眼花,气闷难忍。
苍松道人冷肃的脸庞浮现一丝狰狞,瞧见道玄真人被自己袖袍爬出来的异物咬到,趁他强自定住心神,压制身上剧毒之际,猛地出手。
“轰”的一声,一人依旧站在原地,另一人则被震到玉清殿门口位置。
在众人猝不及防之间,就见道玄真人右手颤抖,手指上的伤口有黑血流出,更有一道触目惊心的黑气涌动,甚至腹部之处,有一大片浸透出猩红血色。
苍松道人则嘴角溢出一丝血迹,手持一柄晶莹如水的短剑,剑身的鲜红之血,一滴一滴的滴在地面上。
他的衣袍上还有一只手掌一般大小的异种蜈蚣,尾部七条分岔,赫然是七尾蜈蚣。
第214章 我的事,还需要你等妖人帮忙,可笑!
如此一幕,众人神色难言至极的同时,青云门诸峰首座迅疾将道玄真人护在身后。
“七尾蜈蚣,原来是你暗算了普智。”道玄真人强忍身上痛楚。
田不易怒声道:
“苍松,你先是想夺取噬血珠,现今又行暗害掌门师兄之举,难不成你真疯了!”
“哈哈哈,我是疯了。”苍松道人仰天大笑:
“早在一百年前,就在这座大殿之中,看到万剑一万师兄的下场之后,我就已经疯了。”
他对田不易等人恨声道:
“你们凭良心的说,这个掌门之位,到底是该谁来坐,是当年的万师兄,还是道玄?”
青云门诸峰首座沉默,似是想到曾经种种旧忆。
“哈哈哈,都不说话,看来都心中有愧啊!”
“苍松师兄,事情都过了百多年了......”水月大师还未说完,就被苍松道人打断:
“呸,我就是忍了百多年,直到今日才有机会为万师兄伸张冤屈。”
他的神色愈发狠厉:
“当年青云门下的蛮荒之行,是谁不顾一切地救我们性命,又是谁毫无吝啬地将修道心得与我们分享,让我们道行大进。”
苍松道人盯向水月大师:
“你也配说我执迷不悟,你就是对万师兄因爱生恨,方才不顾他的救命之恩,以致后来见死不救。”
他的目光转向田不易:
“还有你,万师兄是如何对你的,你又是如何回报于他的?”
“你从前不过是大竹峰门下一个普普通通的木讷弟子,上到你的师父,下到你的师兄弟,哪个看得起你。”
“是万师兄对你青睐有加,方有如今大竹峰首座田不易。”
“然而你是怎么对待万师兄的,明明知道他当时喜欢小竹峰的苏茹苏师妹,你却横刀夺爱。”
田不易动了动嘴,一副无话可说的样子。
苏茹踏步而出:
“苍松师兄,当年万师兄的确对我有心,也对我颇有厚爱,但我从头到尾,对他都是尊敬爱戴之意,而我与不易乃是情投意合,何谈什么横刀夺爱。”
这时,大殿出现一阵笑声:
“呵呵,我算是也听出一些东西,没想到天下竟有这般道理,青云门的奇才万剑一喜欢上一名小竹峰弟子,这名小竹峰弟子就应该感恩戴德,回以同样的喜欢。”
众人闻言,不由自主的将眸光落在黄衫少年身上。
“男子喜欢一位姑娘,甘愿为她翻越万重山都不够,让天下人人称其真情,若姑娘不愿,便说她辜负了赤诚心意,诟病其忘恩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