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154节
她家俩高中生都是每月10块,一视同仁。
林淑英看着那钱,终于想起来要问点什么了,……家里都还好吧?
都挺好的吧……小妹说要剪什么冯程程一样的刘海,老三说要帮忙,结果把她头发剪得跟狗啃过一样……
小妹哭了一晚上都没停下来,然后老三又被爸爸揍得爬屋顶了。
奶奶胃口越来越好了,昨天可能鱼卖得很好,买了两只烧鸡回来,一个人吃完了一整只鸡……
妈天天不是捧着书,就是在菇房里研究蘑菇,咱爹说要是有蘑菇高考,她肯定能高中……
林淑英听着弟弟碎碎念了会儿,才突然有种回到人间的感觉。
……他们,有问起我吗?
林书赶嗯了一声,听得淑英有点紧张。
我说你预考过了,爸让我跟你说别紧张,也别太有压力,有好多人都是复读了两三年才考上的,咱们家上学都早,有的是时间。
他顿了顿,又加了一句,
真考不上还能回来帮家里的养殖大王干活,蘑菇和鸡随你挑,照样能赚钱!
噗嗤!林淑英哈哈哈的笑了起来,然后又因为想起高三走廊的环境,赶紧捂住了自己的嘴。
这几个月的备考压力,突然就没那么大了,
我知道啦~我觉得我应该还是可以考上的,你让他们也别担心我!
林书赶走之前还是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
姐,你抽空洗个头吧,都能炒菜了……
说完撒腿就跑,林淑英想抬手抽他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臭小子!
***
沈春花其实也很想关心一下自家大姑娘的高考,但一是学习上她真帮不上忙,二是自己也真的忙。
四河村东西两边养殖场新盖的屋子,基本都是在4月初完工的,然后通风消毒过后就马上投入使用了。
新建的双孢菇菇房里的培养料,堆料前她都有精心挑过,稻草要干燥不发霉的,牛马粪也都要不掺土,不变质的。还要和麦秆一起晒干后才能用。
她这次还加了点黄豆进去,同样采用二次发酵法进行发酵,前前后后折腾了二十几天才进菇房下料。
这次菇床在大造的时候,她特地要求加高挡板,然后下料时,培养料的厚度也都加高到了6寸左右。
因为她发现,之前收蘑菇的时候,料厚的地方往往能多采几朵,或者产出的蘑菇会比较大。大概是料厚后劲足吧。但因此相对应的菌种下种量也有增加。
新双孢菇房的二百多平种植面积用掉了差不多118瓶菌种培料,菌种留的也都是之前第一批双孢菇里看着最好的留。力求新菇房里能尽可能的产出更高的量。
最初的1号菇房,现在地面层专门种平菇,地下室专门种金针菇。两种菇也都因此扩大了种植面积,沈春花还给它俩都用上了棉籽壳,看看会不会比之前产量高一点。
而新建的香菇房比其他几个菇房都要长,有20米长,但宽只有2.5米,高三米,里面搭了5层床架,栽培面积可达1000平房,是沈春花目前最满意的一个菇房。
继续用木屑米糠石膏粉和糖做培养基,还添加了些微量元素和生长素进去,再用塑料袋包好灭菌,接种做成菌砖。香菇的菌丝培养就要比其他三种菇的时间要久一些。
菌砖其实很大一块,甚至比她之前拉来的菇木都要粗壮,要出菇,可能要等到冬天了,是个持久战。
在劳动节前,年前种下的那批菇,基本都已经采摘完了,收获和年前差不多,但是这次沈春花已经没那么难过了,因为产量即将刷新!
本来到夏天应该是不太能出菇了的,但今年夏天不一样。
沈春花记得很清楚,今年的全国气温普遍偏低,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极寒现象。他们这儿好像最高也就30度左右。
她最近每天都会抽空去跟几个小的抢一下电视控制权,看个天气预报就走。反正整个6月的气温,应该都不会超过25度。
所以她信心满满,一定要在气温升高前收获最后一批菇。
6月初,双孢菇、平菇和金针菇都开始可以收第一茬菇了。
事实证明,无论什么动植物,都需要研究才能有进步。
这批双孢菇的产量比明显要高于旧双孢菇房里五一前采收的那一批,第一茬菇就收了将近450斤,平均每平方米的产量可达1.8斤左右。
沈春花看着计量秤上的数字眼睛都笑弯了,扭头看向刘国平,
“新一批的料子到了没?等再采完两茬可就要堆了!黄豆别落下。”
刘国平看起来比沈春花还要兴奋,一个劲的笑着保证,“肯定不会落下!您不是说老的那间菇房里要一起添新料嘛!我跟那边师傅联系好了,要多送点过来。”
沈春花点头,“那你这边可以先覆土了!文琴,别忘记菇房消毒,农药别洒到菇床上!”
“好,我这就去搬!”
“诶,我记得!”
“传芳,平菇那边怎么样了?”
“平菇可能还要等一天,但金针菇我觉得可以收了,您要不要去看看。”
“走!月华你跟我们一起去。”
……
沈春花的菌菇种植基地目前在他们这儿,已经算是除了国营菌种站外,产量最大的一个专业户了。
今年年后自由市场上菌菇的价格其实有涨,尤其是气温回升以后,林国庆说沪市那边,凤尾菇的市场价最低1块钱一斤,最高已经涨到5块了,其他的菌菇也都在涨。
但国家收购价还是只有0.5-1.1元一斤,价格相差挺大的。
但因为菌菇存放是个难题,尤其是双孢菇,最是娇弱,不小心磕着碰着就能黑一块,压久了还能渗水。
就算借到车子拉过去沪市卖,这一路的颠簸,加上到那边以后的住宿伙食,还不一定能一下子全部卖出……沈春花不敢赌,她最后还是直接运往了县里的供销社。
【第294章第294章单打独斗只此一家】
对于沈春花这种专业养殖户,大批量的供应的,其实每个县也都是会有奖励的。这跟他们之前跑省城食品站卖鸡蛋给的奖励又不一样了。
你户口在哪儿,种得哪个县的地,纳的哪个县的税,哪个县才会给你奖励。
沈春花连着三天送了450斤双孢菇、500斤平菇、500斤金针菇过去,差不多收到了900块钱。
供销社的工作人员知道她在大面积种植菌菇,而且这还是第一茬。沈春花还说她那里还有香菇,不过要等冬天了。下礼拜应该还会有一批双孢菇送过来。
等她走后,工作人员赶紧联系了社长,社长又联系了县科委和外贸科。
就在6月中旬的某一天,四河村里,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种地的种地,一伙穿着短袖衬衫的人就这么水灵灵的出现在了村口,其中还有人鼻梁上架着眼镜的。
马德祥是提前收到了消息的,踩着自行车就飞速冲到村口接人。他就是没想到他们来的那么快,都没给他时间去通知沈春花。
“领导,领导你好,我是四河村的村支书,马德祥。”
喉咙里一滴口水都没有,快冒烟了。但他还是努力的咽了咽嗓子,伸手和对面领导握手问好。顺便偷摸着用眼睛看向他们镇长,在镇长宽慰的眼神里安下了心。
“啊,马支书啊,你不要紧张。我们就是想来看看,那个……沈春花同志,她有个菌菇养殖基地在村里是吧?”
“对对对,就在西边,我带你们过去。”
……
第二茬双孢菇前两天已经送去供销社了,今天沈春花正带着人摘平菇呢!
采平菇大概是最有成就感的,一采就是一大朵,拿在手里的感觉比双孢菇和金针菇都要重,瞧着就乐。
彭月华突然小声的惊呼起来,然后把手里刚采下来的平菇举起来展示给大家看,
“这朵好大!”
的确很大,菇体饱满新鲜,如牡丹般层层怒放。
刘国平赶紧拉来称,“快!快放上去看看多重!”
一称,竟然有5.3斤,这绝对是今天菇房里最大的王者了。
“好厉害!这么一朵就能有3块多了!”
“哇!要是每朵都有那么重,我们菇房就发了呀!”
“哈哈哈哈!你做梦呢!”
果然最实际的还是年轻人,直接换算成了钱。
沈春花也很开心,这批菇长得都不错,
“快收吧!这个月你们涨工资的同时,有没有奖金可都要看它们了!”
正说着话呢,菇房的门被敲响了,仔细一看,还有人趴在窗户上往里瞧,他们菇房为了能保证随时调节光照温度,窗户都是有帘子的,这会儿也基本拉着帘子,不一定看得清里面。
刘国平出去开门,门一开,就有一个要冲进来,结果被他诶诶诶的拦下了。
“你不能进去!你什么都没穿,身上脏,容易感染蘑菇!”
刘国平不认识马德祥,应该说和四河村的人都不太熟,菇房里村西口近,他每次上下班都是从这边走的。所以这一下搞得马德祥有点尴尬。
还好后面的领导和气,哈哈了两声,“应该的应该的,我们在门口就好了……小同志,请问沈春花在不在啊?我们就是想找她的。”
沈春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从门里探出个脑袋来,他们这里凡是进菇房,都是全副武装,这会儿沈春花和刘国平一个样,一身白大褂,头上脸上手上甚至脚上都套着罩子,就露出了一双眼睛。
瞧着就只能给一个评价——专业。
沈春花看了一圈,就认识个马德祥,便朝他望去,马德祥赶紧跟她说,这是县里来的领导,来参观她的养殖场的。
沈春花愣愣的眨了眨眼,半天才回了个哦字,马德祥差点给她甩眼刀子。还好沈春花回过神来后马上把自己手上的篮子交给了刘国平,让他们继续采,自己先走了出来。
“那个,稍等一下,我脱下衣服。”说着便朝消毒室走去。
六月的天,再怎么不热,全部闷在布料罩子里,脱下来都是一身的汗。沈春花带着一脸的压痕和汗珠子站在一众领导面前,不好意思的问是有什么事吗?
“我们这儿有就一间休息室,就是不大,几位领导不嫌弃的话,要不去那里坐坐?”
她的苍天大老爷七十二姑奶呦,你们来这么多人干嘛啊!有事喊她一声,她上县里去不行吗?
科委主任乐呵呵的说着,“我们也没什么事,就是想来参观参观你这个基地。沈春花同志啊,不瞒你说,你这儿还是我们见到过县里最大的一个私人养殖基地呢!”
自改开以来,食用菌养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一直有被国家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到目前为止,大面积的种植菌菇的,多数还是以生产大队、公社的形式在进行。哪怕大队、公社到现在已经瓦解的差不多了,但也就是改个名,从xx大队,改成了xx菌种场,从本来全部属于集体的,变成了单个养殖户合体成集。
也不能说换汤不换药,但起码都是有公家的投入在里面的。
像沈春花这样从头到尾单打独斗的,主任说,目前为止,他们县里,就她一家。
林淑英看着那钱,终于想起来要问点什么了,……家里都还好吧?
都挺好的吧……小妹说要剪什么冯程程一样的刘海,老三说要帮忙,结果把她头发剪得跟狗啃过一样……
小妹哭了一晚上都没停下来,然后老三又被爸爸揍得爬屋顶了。
奶奶胃口越来越好了,昨天可能鱼卖得很好,买了两只烧鸡回来,一个人吃完了一整只鸡……
妈天天不是捧着书,就是在菇房里研究蘑菇,咱爹说要是有蘑菇高考,她肯定能高中……
林淑英听着弟弟碎碎念了会儿,才突然有种回到人间的感觉。
……他们,有问起我吗?
林书赶嗯了一声,听得淑英有点紧张。
我说你预考过了,爸让我跟你说别紧张,也别太有压力,有好多人都是复读了两三年才考上的,咱们家上学都早,有的是时间。
他顿了顿,又加了一句,
真考不上还能回来帮家里的养殖大王干活,蘑菇和鸡随你挑,照样能赚钱!
噗嗤!林淑英哈哈哈的笑了起来,然后又因为想起高三走廊的环境,赶紧捂住了自己的嘴。
这几个月的备考压力,突然就没那么大了,
我知道啦~我觉得我应该还是可以考上的,你让他们也别担心我!
林书赶走之前还是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
姐,你抽空洗个头吧,都能炒菜了……
说完撒腿就跑,林淑英想抬手抽他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臭小子!
***
沈春花其实也很想关心一下自家大姑娘的高考,但一是学习上她真帮不上忙,二是自己也真的忙。
四河村东西两边养殖场新盖的屋子,基本都是在4月初完工的,然后通风消毒过后就马上投入使用了。
新建的双孢菇菇房里的培养料,堆料前她都有精心挑过,稻草要干燥不发霉的,牛马粪也都要不掺土,不变质的。还要和麦秆一起晒干后才能用。
她这次还加了点黄豆进去,同样采用二次发酵法进行发酵,前前后后折腾了二十几天才进菇房下料。
这次菇床在大造的时候,她特地要求加高挡板,然后下料时,培养料的厚度也都加高到了6寸左右。
因为她发现,之前收蘑菇的时候,料厚的地方往往能多采几朵,或者产出的蘑菇会比较大。大概是料厚后劲足吧。但因此相对应的菌种下种量也有增加。
新双孢菇房的二百多平种植面积用掉了差不多118瓶菌种培料,菌种留的也都是之前第一批双孢菇里看着最好的留。力求新菇房里能尽可能的产出更高的量。
最初的1号菇房,现在地面层专门种平菇,地下室专门种金针菇。两种菇也都因此扩大了种植面积,沈春花还给它俩都用上了棉籽壳,看看会不会比之前产量高一点。
而新建的香菇房比其他几个菇房都要长,有20米长,但宽只有2.5米,高三米,里面搭了5层床架,栽培面积可达1000平房,是沈春花目前最满意的一个菇房。
继续用木屑米糠石膏粉和糖做培养基,还添加了些微量元素和生长素进去,再用塑料袋包好灭菌,接种做成菌砖。香菇的菌丝培养就要比其他三种菇的时间要久一些。
菌砖其实很大一块,甚至比她之前拉来的菇木都要粗壮,要出菇,可能要等到冬天了,是个持久战。
在劳动节前,年前种下的那批菇,基本都已经采摘完了,收获和年前差不多,但是这次沈春花已经没那么难过了,因为产量即将刷新!
本来到夏天应该是不太能出菇了的,但今年夏天不一样。
沈春花记得很清楚,今年的全国气温普遍偏低,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极寒现象。他们这儿好像最高也就30度左右。
她最近每天都会抽空去跟几个小的抢一下电视控制权,看个天气预报就走。反正整个6月的气温,应该都不会超过25度。
所以她信心满满,一定要在气温升高前收获最后一批菇。
6月初,双孢菇、平菇和金针菇都开始可以收第一茬菇了。
事实证明,无论什么动植物,都需要研究才能有进步。
这批双孢菇的产量比明显要高于旧双孢菇房里五一前采收的那一批,第一茬菇就收了将近450斤,平均每平方米的产量可达1.8斤左右。
沈春花看着计量秤上的数字眼睛都笑弯了,扭头看向刘国平,
“新一批的料子到了没?等再采完两茬可就要堆了!黄豆别落下。”
刘国平看起来比沈春花还要兴奋,一个劲的笑着保证,“肯定不会落下!您不是说老的那间菇房里要一起添新料嘛!我跟那边师傅联系好了,要多送点过来。”
沈春花点头,“那你这边可以先覆土了!文琴,别忘记菇房消毒,农药别洒到菇床上!”
“好,我这就去搬!”
“诶,我记得!”
“传芳,平菇那边怎么样了?”
“平菇可能还要等一天,但金针菇我觉得可以收了,您要不要去看看。”
“走!月华你跟我们一起去。”
……
沈春花的菌菇种植基地目前在他们这儿,已经算是除了国营菌种站外,产量最大的一个专业户了。
今年年后自由市场上菌菇的价格其实有涨,尤其是气温回升以后,林国庆说沪市那边,凤尾菇的市场价最低1块钱一斤,最高已经涨到5块了,其他的菌菇也都在涨。
但国家收购价还是只有0.5-1.1元一斤,价格相差挺大的。
但因为菌菇存放是个难题,尤其是双孢菇,最是娇弱,不小心磕着碰着就能黑一块,压久了还能渗水。
就算借到车子拉过去沪市卖,这一路的颠簸,加上到那边以后的住宿伙食,还不一定能一下子全部卖出……沈春花不敢赌,她最后还是直接运往了县里的供销社。
【第294章第294章单打独斗只此一家】
对于沈春花这种专业养殖户,大批量的供应的,其实每个县也都是会有奖励的。这跟他们之前跑省城食品站卖鸡蛋给的奖励又不一样了。
你户口在哪儿,种得哪个县的地,纳的哪个县的税,哪个县才会给你奖励。
沈春花连着三天送了450斤双孢菇、500斤平菇、500斤金针菇过去,差不多收到了900块钱。
供销社的工作人员知道她在大面积种植菌菇,而且这还是第一茬。沈春花还说她那里还有香菇,不过要等冬天了。下礼拜应该还会有一批双孢菇送过来。
等她走后,工作人员赶紧联系了社长,社长又联系了县科委和外贸科。
就在6月中旬的某一天,四河村里,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种地的种地,一伙穿着短袖衬衫的人就这么水灵灵的出现在了村口,其中还有人鼻梁上架着眼镜的。
马德祥是提前收到了消息的,踩着自行车就飞速冲到村口接人。他就是没想到他们来的那么快,都没给他时间去通知沈春花。
“领导,领导你好,我是四河村的村支书,马德祥。”
喉咙里一滴口水都没有,快冒烟了。但他还是努力的咽了咽嗓子,伸手和对面领导握手问好。顺便偷摸着用眼睛看向他们镇长,在镇长宽慰的眼神里安下了心。
“啊,马支书啊,你不要紧张。我们就是想来看看,那个……沈春花同志,她有个菌菇养殖基地在村里是吧?”
“对对对,就在西边,我带你们过去。”
……
第二茬双孢菇前两天已经送去供销社了,今天沈春花正带着人摘平菇呢!
采平菇大概是最有成就感的,一采就是一大朵,拿在手里的感觉比双孢菇和金针菇都要重,瞧着就乐。
彭月华突然小声的惊呼起来,然后把手里刚采下来的平菇举起来展示给大家看,
“这朵好大!”
的确很大,菇体饱满新鲜,如牡丹般层层怒放。
刘国平赶紧拉来称,“快!快放上去看看多重!”
一称,竟然有5.3斤,这绝对是今天菇房里最大的王者了。
“好厉害!这么一朵就能有3块多了!”
“哇!要是每朵都有那么重,我们菇房就发了呀!”
“哈哈哈哈!你做梦呢!”
果然最实际的还是年轻人,直接换算成了钱。
沈春花也很开心,这批菇长得都不错,
“快收吧!这个月你们涨工资的同时,有没有奖金可都要看它们了!”
正说着话呢,菇房的门被敲响了,仔细一看,还有人趴在窗户上往里瞧,他们菇房为了能保证随时调节光照温度,窗户都是有帘子的,这会儿也基本拉着帘子,不一定看得清里面。
刘国平出去开门,门一开,就有一个要冲进来,结果被他诶诶诶的拦下了。
“你不能进去!你什么都没穿,身上脏,容易感染蘑菇!”
刘国平不认识马德祥,应该说和四河村的人都不太熟,菇房里村西口近,他每次上下班都是从这边走的。所以这一下搞得马德祥有点尴尬。
还好后面的领导和气,哈哈了两声,“应该的应该的,我们在门口就好了……小同志,请问沈春花在不在啊?我们就是想找她的。”
沈春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从门里探出个脑袋来,他们这里凡是进菇房,都是全副武装,这会儿沈春花和刘国平一个样,一身白大褂,头上脸上手上甚至脚上都套着罩子,就露出了一双眼睛。
瞧着就只能给一个评价——专业。
沈春花看了一圈,就认识个马德祥,便朝他望去,马德祥赶紧跟她说,这是县里来的领导,来参观她的养殖场的。
沈春花愣愣的眨了眨眼,半天才回了个哦字,马德祥差点给她甩眼刀子。还好沈春花回过神来后马上把自己手上的篮子交给了刘国平,让他们继续采,自己先走了出来。
“那个,稍等一下,我脱下衣服。”说着便朝消毒室走去。
六月的天,再怎么不热,全部闷在布料罩子里,脱下来都是一身的汗。沈春花带着一脸的压痕和汗珠子站在一众领导面前,不好意思的问是有什么事吗?
“我们这儿有就一间休息室,就是不大,几位领导不嫌弃的话,要不去那里坐坐?”
她的苍天大老爷七十二姑奶呦,你们来这么多人干嘛啊!有事喊她一声,她上县里去不行吗?
科委主任乐呵呵的说着,“我们也没什么事,就是想来参观参观你这个基地。沈春花同志啊,不瞒你说,你这儿还是我们见到过县里最大的一个私人养殖基地呢!”
自改开以来,食用菌养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一直有被国家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到目前为止,大面积的种植菌菇的,多数还是以生产大队、公社的形式在进行。哪怕大队、公社到现在已经瓦解的差不多了,但也就是改个名,从xx大队,改成了xx菌种场,从本来全部属于集体的,变成了单个养殖户合体成集。
也不能说换汤不换药,但起码都是有公家的投入在里面的。
像沈春花这样从头到尾单打独斗的,主任说,目前为止,他们县里,就她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