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149节
“就是这个道理!”马德祥点头,“我也是去乡里的时候,另外一个村子的支书跟我说的。人要大块的地,起码要20亩起步的那种,那就得好几家都同意租才行。
没连在一起也没事,刚好现在还是过年,只要在春耕前把事情定下里,到时候我们村里自己再商量商量怎么重新划一下地就行了。”
“那他们租金怎么说?”
“租金其实没多少,就是给你们把公粮交了,然后再象征性的给点钱。1亩地一年能给个10块钱就不错了,毕竟人家也是要赚钱的。”
租金的确很廉价,像林国庆他们家现在的收入,一年给个三十几真的瞧不起眼。
但这重点是,人手可以空出来干别的事情了呀!原本就在上班赚钱的人,春耕双抢秋收也不用要死要活的请假两边跑了。
就是得自己去买粮吃。
“现在粮多了,买粮也不贵了,我看年前秋收完后,镇上县里都有人再卖粮的,不用粮票,价格跟粮油站里差不多。”
沈春花点点头,“只要早点买,多买点,肯定够吃。”
她是最心心念念的要把田租出去的,他们家三个劳动力,都能赚钱,哪怕是梁生娣,农闲的时候,划船出去卖一天的鱼,都能有个5-10块钱不等。
虽然每次梁老太太都会把收入的一半花出去买吃的,但日积月累下来,老太太的小金库里也塞了不少钱了。上次她还端着那铁皮盒子跟沈春花炫耀呢!
“但也要看别人家乐不乐意租出去,万一他们都想自己种,那就我们两家这10亩地,人家也看不上啊!”
事实上就是,乐意租出去的绝对占半数以上。
现在外面每天都有人靠着做小生意在发财,万元户越来越多,今天报道一个,明天报道一个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大部分中青年们都想出去干点什么,大家都觉得干点什么都比种地赚钱,比如沈春花,就是四河村最好的例子。
又是养殖场又是菇房的,不仅盖新楼买电视,家里孩子各个上学出息,还能带着亲戚家也一起赚钱。
当然了,也不是没人知道她们干的辛苦,日里夜里的熬着。
可是,种地不辛苦吗?风吹日晒还要看天吃饭,都是辛苦,起码人家能辛苦出钱来,而种地只能饱个肚子罢了。
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比如马德祥他爹妈,就是死活不同意。
“这才解放几年!又才单干几年!还没过上几年好日子呢!你们就想把地租出去了?现在是租!以后呢!以后是不是就是卖了?地可是农民的命根子!你们缺不缺得!丧不丧良心啊!”
马德祥作为发起这件事的村支书被喷了个狗血淋头,在家被骂,出门被喷的,他就差给自己罩块头巾在脸上了。
“卖什么卖!谁说可以卖地了!这些地都是国家的!是集体的!谁都卖不了!”马德祥最后只能坐在话筒面前,通过村里广播给大家说事了。
没办法,站不出去,那群老头老太根本不给他机会说话!
“我不过就是一个提议!刚好有人想要租地,那我问问大家有没有人想租出去的!又不是强制的!不想租出去的你就自己种嘛!只是到时候春耕前可能要再换一换地方……”
才过了初五,马老太直接拉着家里老头子坐在了地里,告诉家里那群小的。这地是老马家的根!想要把地往外租,除非从她脑袋上跨过去!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卖地呢,要把你的根子卖掉了。”三妮没好气的直接对着她翻了个白眼,“你没听爹爹说吗?这地是集体的,我们只有使用权,没有卖地的权利,你想卖也卖不掉!”
“有什么区别!”马老太气势汹汹的对着喊,“租出去,这地就不在我们自己手上了,那跟卖掉有什么区别?我不租!我坚决不租!”
像她这样的老人还不少,尤其是看见了村支书家的两老头老太都坐地里了,也都有样学样的跑地里去跟家里年轻人对着干。
给那些小辈气的直喊,天冷,你们那把老骨头别搁地里坐着了!
只有梁生娣,坐在田边的石头上,从口袋里一颗一颗的摸着瓜子看热闹,时不时的还从边上林淑美手里再拿颗酥糖过来换换嘴。
【第284章第284章千年王八万年鳖】
“我说啊,呸呸呸……”吃到了一颗苦的瓜子,梁生娣连呸了好几声,
“你们想继续种田的就继续种呗,反正每人分到的就半亩地,你们想种就种自己那半亩,不想种的就把自己的那半亩租出去。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至于闹成这样?”
反正她是一点都不想种地,梁生娣又拿了一块糖过来放嘴里,刚那颗瓜子可真苦啊!
“奶奶!”林淑美小声的控诉着,“我就拿了5颗糖出来!你都吃掉4颗了!”
“你再回去拿不就好了。”糖甜丝丝的,缓解了她刚才苦出川字的脸,“你顺便再给我拿壶水来,这酥糖太粉了,卡喉咙。”
林淑美:……
祖孙俩旁若无人的在边上扯淡,完全不管刚才梁生娣的话给田里那伙人起了多大波澜。
对啊!田是集体的,又不是真的在谁家老人手上放着田契。分田到户实际上也是按人头分的,又不是按户分的,要租也不是按户租的。
马德祥不是说了嘛!万一有自己要种的田卡在了要租出的田中间,那就给人换个地方。那他们自己的田要租出去,只要自己同意就完事儿了嘛!
“呐!你们要种就自己种着。放心好了,你们那一亩地,我们肯定不会动!”三妮笑着跟田里的爷奶说道,“反正我们是都不要种了的,春耕秋收的时候,那两亩地也够你们忙的了,就别惦记其他的了。”
她年前秋收完后就每天去布街报道,还真给她做成了几单翻译。有一单还是徐发达的,徐老板赚钱多给钱也爽快。其他两家虽然没有徐老板那样一给就是一百。
但是20块钱一次,也足够三妮以往干上一个月的零工了。
那些老头老太们也没想过还有这种操作,等于家里的地被分得稀碎,那些青壮年们都不想种地了,孩子们的地肯定也是跟着爹妈走的。
留下地的,也就一部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最多的还是上了六十的那帮老人。他们出去也干不了什么,不如在家种地。
到头来,整个四河村加起来竟然有将近两百亩地想要租出去的,这远远超过了那个农业大户的承包范围,马德祥也楞了。
那怎么?自己满村兜了一圈,多少户人家家里从早吵到晚的,最后他跟那些人说,人可能只要100亩地,租不出去的要不你们再回去种地?
他怕被打死,真的。
最后他自己掏钱带着礼上门去找那个承包户,说大哥你要不多包点算了,多包多赚嘛!是吧?
你说一下子掏不出那么多租金?没关系没关系,我们村里给你担保,你等收了粮卖了钱再给租金也可以。
当然了,要是可以的话,你卖粮的时候能优先卖给我们村是最好的了。
哦,你说卖给国家有补贴?那没事,那肯定得先让你挣着钱是不是?我们村?我们村我会跟他们说的!你放心好了!
马德祥回去路上还在给自己叹气。
都说官商勾结,官商勾结的,为什么他这个小官没挣到几个钱还要自己倒贴出去?咋就没人来给他送礼呢?!
不过总算是把这事儿解决了,村里那帮人可眼馋外面的世界很久了,上次谁还说要出去给人盖房子来着?说是工地搬砖一个月都能挣到60块钱。
听得马德祥都想去搬砖了,真是的!
自从在村委那里登记要租地,梁生娣算是彻底放飞自我了。
本来过完年还得惦记着粮种育苗的事情,而现在,她脑子里只有山上的笋,河里的鱼,初八谷日那天就想出去浪了。
“妈……这会儿天还是太冷了点,你坐着还能晒晒太阳,摇着船出去冷风一吹不得冻死啊。”
林国庆不想她这种日子去河面上吹风,都63的人了,能不能稍微考虑一下自己的身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
“放心,我是千年王八万年鳖,冻不死。”梁生娣麻溜的理好自己的渔网就往停船的河边走去,“你让我天天躺在家里我才会生病。”
林书超坐在门槛上啃着过年还没吃完的饼干,很疑惑的看向他爹,“爸,我记得大姐说过,奶奶以前天天在家躺着的啊?”好像也没见她生病吧?
林国庆:“……”
“都千年王八万年鳖了,总要冬眠的吧。”
“……哦……”
沈春花正儿八经的大概就休息了三天,初一上山,初二吃饭,初三去菇房和养殖场转了一圈后就回来躺了一天,说是要把前面没觉睡的时间给补起来。
六妮则是不管是年三十还是初一,早中晚定点去给鸡鸭鹅喂食倒水,她甚至一度跟林玉兰抱怨着,为啥老要过节?
人过节,家禽又不过,呼啦啦的这边吃饭那边吃饭的,那这些鸡鸭鹅咋办啊?
给林玉兰愁的直跟沈春花嘀咕,自家老六养鸡都养出魔怔了。
总不能真的天天跟鸡同吃同睡吧?她那一身的鸡味,过年换上新衣服都还有点。
沈春花捂脸,说白了,还是人手不够,技术不先进,但凡能有足够的人手换着来,或者像后来那种全自动化的喂养,六妮也不至于此。
可是没办法,这事儿也不是一口气就能吃成胖子的,沈春花能做的也就是初四那天又去贴了一遍招工启事,然后重新一头扎进了菇房,去研究她的菇去了。
等到初七八的时候,孙传国和刘国平都来上班了,两人喜气洋洋的给沈春花道着新年快乐,刘国平还拿来了一坛酒。
“老板娘,这是我爹让我拿来的酒,我们家也没别的东西能送的,这个您拿回去跟家人一起看着喝。”
是最传统的土陶酒坛,还不小,刘国平是双手抱着来的,看着能装三四斤的那种,沈春花也没推拒,笑着接下了,,
“呦,你爹自己酿的黄酒啊?”
“不是黄酒。”刘国平呲着个大牙花笑着说,“是药酒,泡了条蛇进去。您不是说您婆婆经常下河嘛!我爹说这蛇酒祛风湿是最好的了!”
【第285章第285章心痛!难以复加】
有那么一瞬间,沈春花差点把坛子扔出去。
不是,哥,你就不能先说再给?
他们家上辈子是不是被蛇团灭过?这辈子才会有蛇接二连三的掉他们手里?
“……刚泡的吗?”沈春花憋了半天憋了那么一句话出来,
“那倒不是,他去年过年那会儿捡到的蛇,泡了快一年了,还没起过坛子。”刘国平挠了挠头,语气里还有点不太好意思。
“您到时候开坛了先倒点出来看看,要是觉得不对就别喝了,我家老头挺喜欢倒腾酒的,但他自己又不喝……”
但他老爹其实很宝贝自己那堆瓶瓶罐罐的,要不是因为听自己说拿了多少多少工资,老板娘还说过完年接着涨。他爹肯定不会挑着最好的这坛子送来。
他爹说了,他一个初中毕业的书呆子,去哪儿都得人教着干事。很多地方的学徒工都是免费给师傅干活的,老板娘对他们好,他们就得懂得感恩,不仅是干活要卖力,有点啥好东西也得给人带点过去。
沈春花听着这话有点哭笑不得,但也知道这是人家父亲的好意,便谢着收下了,决定带回去让林国庆和梁生娣瞧瞧看,能喝就喝,不能喝的话……换个玻璃的酒坛子,搁堂屋架子上还能当装饰用。
孙传芳浑身写着尴尬,她没带东西来。从见到刘国平手上那坛子酒开始就在心里打骂这个卑鄙小人竟然都不跟自己通个气,还有自己是不是太不会做人了。
“老板娘,我今天忘记了,明天我一定……”她其实现在就想回去翻家里的东西,看看能不能给掌管她工资的神送点啥贿赂来。
然后被沈春花笑着摆摆手打断了。
“你俩其实什么都不用送我,真的。好好干活,咱们今年争取再提高点蘑菇产量,就是对我也是对你们最大的礼了。毕竟工资奖金全靠它们呢,是不是?”
孙传芳和刘国平赶紧点头,可不是嘛!
但第二天,孙传芳还是带了一袋苹果和一盒饼干过来。还说是爹妈早就给准备好的年礼,沈春花要是不收的话,自己肯定要被父母说不懂事的。
沈春花只能收下,不过从家里拎了一袋橘子过来,放在他们仨的休息室里,让两人自己拿着吃。
菇房里的菌丝长势不错,都是2月初重新下的种,到现在,长得慢的菌丝也都已经盖全了,长得快的都已经现蕾了,再过半个月估计又能收菇了。
这边在长着,那边沈春花也在研究着,比如香菇,她瞧着那菇木估摸最多能用一年,而到了清明,它们还得休息小半年,这买卖挺不划算的。
她想着要不要像最开始的平菇那样,做菌袋,但其实最好的应该是用塑料袋,那又得花钱去买,而且也有使用年限,并不能这批用完下批接着用,她不想浪费这个钱。
没连在一起也没事,刚好现在还是过年,只要在春耕前把事情定下里,到时候我们村里自己再商量商量怎么重新划一下地就行了。”
“那他们租金怎么说?”
“租金其实没多少,就是给你们把公粮交了,然后再象征性的给点钱。1亩地一年能给个10块钱就不错了,毕竟人家也是要赚钱的。”
租金的确很廉价,像林国庆他们家现在的收入,一年给个三十几真的瞧不起眼。
但这重点是,人手可以空出来干别的事情了呀!原本就在上班赚钱的人,春耕双抢秋收也不用要死要活的请假两边跑了。
就是得自己去买粮吃。
“现在粮多了,买粮也不贵了,我看年前秋收完后,镇上县里都有人再卖粮的,不用粮票,价格跟粮油站里差不多。”
沈春花点点头,“只要早点买,多买点,肯定够吃。”
她是最心心念念的要把田租出去的,他们家三个劳动力,都能赚钱,哪怕是梁生娣,农闲的时候,划船出去卖一天的鱼,都能有个5-10块钱不等。
虽然每次梁老太太都会把收入的一半花出去买吃的,但日积月累下来,老太太的小金库里也塞了不少钱了。上次她还端着那铁皮盒子跟沈春花炫耀呢!
“但也要看别人家乐不乐意租出去,万一他们都想自己种,那就我们两家这10亩地,人家也看不上啊!”
事实上就是,乐意租出去的绝对占半数以上。
现在外面每天都有人靠着做小生意在发财,万元户越来越多,今天报道一个,明天报道一个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大部分中青年们都想出去干点什么,大家都觉得干点什么都比种地赚钱,比如沈春花,就是四河村最好的例子。
又是养殖场又是菇房的,不仅盖新楼买电视,家里孩子各个上学出息,还能带着亲戚家也一起赚钱。
当然了,也不是没人知道她们干的辛苦,日里夜里的熬着。
可是,种地不辛苦吗?风吹日晒还要看天吃饭,都是辛苦,起码人家能辛苦出钱来,而种地只能饱个肚子罢了。
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比如马德祥他爹妈,就是死活不同意。
“这才解放几年!又才单干几年!还没过上几年好日子呢!你们就想把地租出去了?现在是租!以后呢!以后是不是就是卖了?地可是农民的命根子!你们缺不缺得!丧不丧良心啊!”
马德祥作为发起这件事的村支书被喷了个狗血淋头,在家被骂,出门被喷的,他就差给自己罩块头巾在脸上了。
“卖什么卖!谁说可以卖地了!这些地都是国家的!是集体的!谁都卖不了!”马德祥最后只能坐在话筒面前,通过村里广播给大家说事了。
没办法,站不出去,那群老头老太根本不给他机会说话!
“我不过就是一个提议!刚好有人想要租地,那我问问大家有没有人想租出去的!又不是强制的!不想租出去的你就自己种嘛!只是到时候春耕前可能要再换一换地方……”
才过了初五,马老太直接拉着家里老头子坐在了地里,告诉家里那群小的。这地是老马家的根!想要把地往外租,除非从她脑袋上跨过去!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卖地呢,要把你的根子卖掉了。”三妮没好气的直接对着她翻了个白眼,“你没听爹爹说吗?这地是集体的,我们只有使用权,没有卖地的权利,你想卖也卖不掉!”
“有什么区别!”马老太气势汹汹的对着喊,“租出去,这地就不在我们自己手上了,那跟卖掉有什么区别?我不租!我坚决不租!”
像她这样的老人还不少,尤其是看见了村支书家的两老头老太都坐地里了,也都有样学样的跑地里去跟家里年轻人对着干。
给那些小辈气的直喊,天冷,你们那把老骨头别搁地里坐着了!
只有梁生娣,坐在田边的石头上,从口袋里一颗一颗的摸着瓜子看热闹,时不时的还从边上林淑美手里再拿颗酥糖过来换换嘴。
【第284章第284章千年王八万年鳖】
“我说啊,呸呸呸……”吃到了一颗苦的瓜子,梁生娣连呸了好几声,
“你们想继续种田的就继续种呗,反正每人分到的就半亩地,你们想种就种自己那半亩,不想种的就把自己的那半亩租出去。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至于闹成这样?”
反正她是一点都不想种地,梁生娣又拿了一块糖过来放嘴里,刚那颗瓜子可真苦啊!
“奶奶!”林淑美小声的控诉着,“我就拿了5颗糖出来!你都吃掉4颗了!”
“你再回去拿不就好了。”糖甜丝丝的,缓解了她刚才苦出川字的脸,“你顺便再给我拿壶水来,这酥糖太粉了,卡喉咙。”
林淑美:……
祖孙俩旁若无人的在边上扯淡,完全不管刚才梁生娣的话给田里那伙人起了多大波澜。
对啊!田是集体的,又不是真的在谁家老人手上放着田契。分田到户实际上也是按人头分的,又不是按户分的,要租也不是按户租的。
马德祥不是说了嘛!万一有自己要种的田卡在了要租出的田中间,那就给人换个地方。那他们自己的田要租出去,只要自己同意就完事儿了嘛!
“呐!你们要种就自己种着。放心好了,你们那一亩地,我们肯定不会动!”三妮笑着跟田里的爷奶说道,“反正我们是都不要种了的,春耕秋收的时候,那两亩地也够你们忙的了,就别惦记其他的了。”
她年前秋收完后就每天去布街报道,还真给她做成了几单翻译。有一单还是徐发达的,徐老板赚钱多给钱也爽快。其他两家虽然没有徐老板那样一给就是一百。
但是20块钱一次,也足够三妮以往干上一个月的零工了。
那些老头老太们也没想过还有这种操作,等于家里的地被分得稀碎,那些青壮年们都不想种地了,孩子们的地肯定也是跟着爹妈走的。
留下地的,也就一部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最多的还是上了六十的那帮老人。他们出去也干不了什么,不如在家种地。
到头来,整个四河村加起来竟然有将近两百亩地想要租出去的,这远远超过了那个农业大户的承包范围,马德祥也楞了。
那怎么?自己满村兜了一圈,多少户人家家里从早吵到晚的,最后他跟那些人说,人可能只要100亩地,租不出去的要不你们再回去种地?
他怕被打死,真的。
最后他自己掏钱带着礼上门去找那个承包户,说大哥你要不多包点算了,多包多赚嘛!是吧?
你说一下子掏不出那么多租金?没关系没关系,我们村里给你担保,你等收了粮卖了钱再给租金也可以。
当然了,要是可以的话,你卖粮的时候能优先卖给我们村是最好的了。
哦,你说卖给国家有补贴?那没事,那肯定得先让你挣着钱是不是?我们村?我们村我会跟他们说的!你放心好了!
马德祥回去路上还在给自己叹气。
都说官商勾结,官商勾结的,为什么他这个小官没挣到几个钱还要自己倒贴出去?咋就没人来给他送礼呢?!
不过总算是把这事儿解决了,村里那帮人可眼馋外面的世界很久了,上次谁还说要出去给人盖房子来着?说是工地搬砖一个月都能挣到60块钱。
听得马德祥都想去搬砖了,真是的!
自从在村委那里登记要租地,梁生娣算是彻底放飞自我了。
本来过完年还得惦记着粮种育苗的事情,而现在,她脑子里只有山上的笋,河里的鱼,初八谷日那天就想出去浪了。
“妈……这会儿天还是太冷了点,你坐着还能晒晒太阳,摇着船出去冷风一吹不得冻死啊。”
林国庆不想她这种日子去河面上吹风,都63的人了,能不能稍微考虑一下自己的身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
“放心,我是千年王八万年鳖,冻不死。”梁生娣麻溜的理好自己的渔网就往停船的河边走去,“你让我天天躺在家里我才会生病。”
林书超坐在门槛上啃着过年还没吃完的饼干,很疑惑的看向他爹,“爸,我记得大姐说过,奶奶以前天天在家躺着的啊?”好像也没见她生病吧?
林国庆:“……”
“都千年王八万年鳖了,总要冬眠的吧。”
“……哦……”
沈春花正儿八经的大概就休息了三天,初一上山,初二吃饭,初三去菇房和养殖场转了一圈后就回来躺了一天,说是要把前面没觉睡的时间给补起来。
六妮则是不管是年三十还是初一,早中晚定点去给鸡鸭鹅喂食倒水,她甚至一度跟林玉兰抱怨着,为啥老要过节?
人过节,家禽又不过,呼啦啦的这边吃饭那边吃饭的,那这些鸡鸭鹅咋办啊?
给林玉兰愁的直跟沈春花嘀咕,自家老六养鸡都养出魔怔了。
总不能真的天天跟鸡同吃同睡吧?她那一身的鸡味,过年换上新衣服都还有点。
沈春花捂脸,说白了,还是人手不够,技术不先进,但凡能有足够的人手换着来,或者像后来那种全自动化的喂养,六妮也不至于此。
可是没办法,这事儿也不是一口气就能吃成胖子的,沈春花能做的也就是初四那天又去贴了一遍招工启事,然后重新一头扎进了菇房,去研究她的菇去了。
等到初七八的时候,孙传国和刘国平都来上班了,两人喜气洋洋的给沈春花道着新年快乐,刘国平还拿来了一坛酒。
“老板娘,这是我爹让我拿来的酒,我们家也没别的东西能送的,这个您拿回去跟家人一起看着喝。”
是最传统的土陶酒坛,还不小,刘国平是双手抱着来的,看着能装三四斤的那种,沈春花也没推拒,笑着接下了,,
“呦,你爹自己酿的黄酒啊?”
“不是黄酒。”刘国平呲着个大牙花笑着说,“是药酒,泡了条蛇进去。您不是说您婆婆经常下河嘛!我爹说这蛇酒祛风湿是最好的了!”
【第285章第285章心痛!难以复加】
有那么一瞬间,沈春花差点把坛子扔出去。
不是,哥,你就不能先说再给?
他们家上辈子是不是被蛇团灭过?这辈子才会有蛇接二连三的掉他们手里?
“……刚泡的吗?”沈春花憋了半天憋了那么一句话出来,
“那倒不是,他去年过年那会儿捡到的蛇,泡了快一年了,还没起过坛子。”刘国平挠了挠头,语气里还有点不太好意思。
“您到时候开坛了先倒点出来看看,要是觉得不对就别喝了,我家老头挺喜欢倒腾酒的,但他自己又不喝……”
但他老爹其实很宝贝自己那堆瓶瓶罐罐的,要不是因为听自己说拿了多少多少工资,老板娘还说过完年接着涨。他爹肯定不会挑着最好的这坛子送来。
他爹说了,他一个初中毕业的书呆子,去哪儿都得人教着干事。很多地方的学徒工都是免费给师傅干活的,老板娘对他们好,他们就得懂得感恩,不仅是干活要卖力,有点啥好东西也得给人带点过去。
沈春花听着这话有点哭笑不得,但也知道这是人家父亲的好意,便谢着收下了,决定带回去让林国庆和梁生娣瞧瞧看,能喝就喝,不能喝的话……换个玻璃的酒坛子,搁堂屋架子上还能当装饰用。
孙传芳浑身写着尴尬,她没带东西来。从见到刘国平手上那坛子酒开始就在心里打骂这个卑鄙小人竟然都不跟自己通个气,还有自己是不是太不会做人了。
“老板娘,我今天忘记了,明天我一定……”她其实现在就想回去翻家里的东西,看看能不能给掌管她工资的神送点啥贿赂来。
然后被沈春花笑着摆摆手打断了。
“你俩其实什么都不用送我,真的。好好干活,咱们今年争取再提高点蘑菇产量,就是对我也是对你们最大的礼了。毕竟工资奖金全靠它们呢,是不是?”
孙传芳和刘国平赶紧点头,可不是嘛!
但第二天,孙传芳还是带了一袋苹果和一盒饼干过来。还说是爹妈早就给准备好的年礼,沈春花要是不收的话,自己肯定要被父母说不懂事的。
沈春花只能收下,不过从家里拎了一袋橘子过来,放在他们仨的休息室里,让两人自己拿着吃。
菇房里的菌丝长势不错,都是2月初重新下的种,到现在,长得慢的菌丝也都已经盖全了,长得快的都已经现蕾了,再过半个月估计又能收菇了。
这边在长着,那边沈春花也在研究着,比如香菇,她瞧着那菇木估摸最多能用一年,而到了清明,它们还得休息小半年,这买卖挺不划算的。
她想着要不要像最开始的平菇那样,做菌袋,但其实最好的应该是用塑料袋,那又得花钱去买,而且也有使用年限,并不能这批用完下批接着用,她不想浪费这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