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张绿水深得李隆宠爱,她对付不了,可眼前这个中人出身,还不讨李隆喜欢的姜清芸还不是任由她拿捏!
  方才一进门,她一眼就看见姜清芸桌上抄写的佛经,心中冷哼:真不是省油的灯,来正因寺第一天就想着讨好两位大妃。
  她装作不经意地踱步上前,“惊呼”起来:“妹妹这手字可真是漂亮,本宫最近倒是有件烦心事,不知妹妹可否帮本宫解决呢?”
  独角兽
  姜清芸刚要开口,郭润媛又打断了她:“两个月后的十五,是大王大妃的生辰,本宫想为她老人家送上一副亲手绣的佛经屏风,如今正愁没地方找经文样子,妹妹不如帮本宫抄写一份吧?时间紧迫,妹妹今日就给本宫如何?”
  所谓的佛经屏风就是将完整的佛经绣在屏风之上,需要先让人誊写一份佛经,再让绣娘照着誊写的字样在屏风面上描出样子,最后再下针绣制。
  一般来说,为了绣制出来的最终效果,在誊写这一步会采用书法大师的作品。字样的完成度越高,最终的成品效果也就越好。
  姜清芸可不相信郭润媛会把制作寿礼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
  第一,大王大妃的寿辰只剩下两个月,现在才开始准备收集字样,亲手绣制佛经屏风根本来不及。
  第二,献礼时,若是大王大妃问起字样出自谁手,难道郭润媛还会让自己出这个风头不成?
  这世上总有些人坏得愚蠢却不自知。
  不过就是想找个借口抢走她抄写的佛经,让两位大妃认为自己借走佛经只是装样子,根本没有诚心罢了。
  想要?那就拿去。
  姜清芸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恭敬不显,依旧温婉笑着:“我从小生在中人家庭,没临过什么大师字帖,难得姐姐不嫌弃我的字,抄一份给姐姐又何妨?”
  “正好佛经只剩下最后几页了,不如姐姐等我抄完直接拿去?”
  “那可太好了!”生怕姜清芸反悔似的,郭润媛立即坐在书桌对面,得意地品着宫女奉上的香茗,讥笑着看姜清芸抄佛经。
  一边看,一边还嫌弃:“淑容还真是管不住嘴,才来正因寺第一天,就忍不住领了肉干来解馋。”
  夜枭是藏起来了,喂给夜枭的肉干却来不及收拾,被郭润媛误会了。
  她身边的宫女与她一唱一和:“这肉干一看就品质不好,就算是奴婢吃了也会胃疼呢。”
  “把本宫那儿的香酥荷鸡给姜淑容送一些来?”
  “那可不行,淑仪,香酥荷鸡是大王大妃怜惜您,特地赏赐给您的美食,哪儿能随便什么人都分一口呢……”
  两人叽叽喳喳,活像是恼人的乌鸦,惹人厌烦。
  即便是姜清芸这么沉得住气的人,也难免有些烦躁。她运笔如飞,迅速抄好剩下的佛经,递给郭润媛。
  后者看也不看,随手往宫女手中一塞:“抄得挺好,本宫很满意。眼见也快中午了,本宫回去休整片刻该陪两位大妃听经了。妹妹这么喜欢往人堆里凑,喜欢表现自己,可千万不要迟到。”
  说罢,她翻了个白眼,扭着腰离开了。
  直到郭润媛的身影消失在厢房之外,夜枭才悄悄探出脑袋。
  圆溜溜的大眼睛紧盯着对方离开的方向,小爪子在地上不断磨蹭着,似乎在酝酿着什么阴谋。
  方才一直敢怒不敢言的铃兰眉头紧皱,显然也想明白了郭润媛的歹毒,不由得为姜清芸紧张:“淑容,要不咱们今日就不去听经了吧?就说您抄得慢,经书还没抄完,明日再去。”
  姜清芸拍拍她的手背,示意她放心。
  “他们都自诩高贵,瞧不起中人家族出身的女儿,却不知道,中人也有着比她们强得多的地方。”
  中人家族没有两班贵族那么丰富的资源,就连家中藏书也少得可怜。
  尤其是像姜家这样,需要阅读大量香方,熟知各种花草属性的制香世家几乎人人都掌握了一门特殊的技能——背书。
  在任何地方,任何载体上看到重要的文字都会第一时间速记下来!到姜清芸身上,她更是从小就培养出了过目不忘的能力!
  不过是两本佛经而已……
  小意思!
  第10章
  才到未时,果然有内侍来通报,请姜清芸前去听经。
  按理说,若是两位大妃真的嗜睡,未时正是春困时分,理应在厢房中补眠才是,不应当会前去经堂听经。
  看来两位大妃前来正因寺果然是别有深意。
  想通了其中的弯弯绕绕,姜清芸对自己“没有抄经”一事更是无所畏惧。郭润媛想以此陷害她,倒是完完全全走了弯路。
  她将夜枭送会鸟笼,又用不起眼的布料遮住光线:“你乖乖的,老实一点,要是表现的好,回来的时候我给你带肉干。”
  夜枭极通人性,听到有好吃的,立即停止了挣扎。
  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眨巴眨巴,闪烁着灵动光彩,似乎在叮嘱姜清芸早去早回。
  ……
  姜清芸所居住的厢房距离讲经堂距离最远,抵达时自然也只得了最末的位置。粗粗扫过一眼,对上郭润媛意味深长的笑容时,她也挑起嘴角,点了点头。
  恭敬地向两位大妃行过礼,又对着佛祖一叩拜,姜清芸双手奉上借来的经文。
  王大妃示意身边尚宫接过,随口寒暄:“都读过了?”
  姜清芸点头称是:“臣妾自幼父亲便经常出远门经商,家中常立小庵为父亲念平安经,只是每次念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今通读经书和释义,才发现佛法间奥妙,确实博大精深。”
  王大妃笑意更浓:“你在家中还念过平安经?你父亲有你这样的女儿也该欣慰了。”
  “是,只是……”姜清芸叹息一声,绞了绞裙摆,面露难色,“只是父亲前不久遭人诬陷,如今身陷大狱。臣妾家族初来汉阳,一无远亲二无近邻,家中老母亲又久卧病榻,连个能给父亲写伸冤状纸的帮手都没有。”
  说到最后,姜清芸不由得攥紧裙摆,声音也哽咽起来。
  进门之前对郭润媛的那些算计和争斗心思消退下去,若不是还有一丝理智尚存,知道父亲的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只怕她现在就要抱着王大妃的大腿哭求了。
  “还有这事?”
  王大妃面色一怔,旋即又像是想到了什么,面上一阵嫌恶。
  “太胡闹了!”
  “行了,哀家知道了,会派人去调查清楚的。若你父亲真是冤枉,哀家自会还他一个公道。”
  她慈爱地拍了拍姜清芸的手,语气有些感叹:“沾染上这些事,也辛苦了你,孩子。”
  姜清芸陡然听到父亲入狱的事情出现转机,心中猛地一颤!
  多日困扰在心中的阴霾迅速散去,方才的哽咽也变成了激动,她正要叩首致谢,却听到身旁传来一声低笑:
  “淑容妹妹,我总觉得你方才说的话不对。说什么常在家中念平安经,可父亲还是蒙冤入狱……这话听着怎么像是在责怪佛祖保佑不利啊?”
  姜清芸眼角一瞥,果然,又是郭润媛在没事找事。
  想不到宫中竟然还有如此蠢笨的妃嫔,一刻也闲不住地自己作死,她上辈子果然是错过了不少好戏。
  姜清芸垂下眼睑,一副老实委屈的模样,心中却暗自冷笑:继续演,千万别停。
  她不敢反驳的模样果然让郭润媛更得瑟了:“听姐姐一句劝,求佛的时候心要诚,光是嘴上念叨几句是不行的,最好还是多抄几遍,两位大妃见你初来,慷慨将佛经借给你,光是看一遍有什么用?得用、心、抄!”
  “古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妹妹出身中人家庭,自幼怕是没念过几本书,只怕读百遍是不够的,最好还是抄写百遍,才能读懂佛经中的深意。”
  “您说是不是,大王大妃?”郭润媛到也没有完全蠢到家,知道王大妃对姜清芸感观不错,便打算走大王大妃的路子好好压制一下姜清芸。
  谁料大王大妃眼皮都没抬一下:“淑仪,乃是贤良淑德,仪态万方之意,你要是连句人话都不会说,就别当这个淑仪了。”
  平平淡淡一句话,却掀起惊涛骇浪!
  郭润媛震惊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大王大妃的意思,连忙跪下叩首道:“是臣妾失言!是臣妾失言!”
  偌大的讲经堂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郭润媛不断叩首认错的声音。
  听经结束后,铃兰在返程途中偷偷冲姜清芸一笑:“郭淑仪这次算是踢到铁板了,奴婢离开时还听到大王大妃让柳尚宫给淑仪那边送十来本经书呢,说是淑仪喜欢抄书,就让她抄个够,十天之内都不要来听经了。”
  铃兰捂着嘴偷偷看向郭淑仪厢房的方向,笑眯了眼,活像是偷了腥的小狐狸。
  姜清芸却不像她那么乐观:王大妃承诺会救助父亲的确是件好事,可两位大妃对她莫名其妙的好总是叫她心中有些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