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要怎么回答。
不喜欢,没有可能的追逐还要继续下去吗?
还是喜欢?
依旧喜欢吗?
像几年前和张亚冬说过的,她那时候明确自己的心意,确认自己喜欢周迢,所以告诉他:“把花留给你真正喜欢的人吧。”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未出口便已堵到嗓子眼。
两端沉默之际,陈言和她说对不起,姜纪没有犹豫地按下挂断键,没等到回答,陈言没追问,也没再打过来。
可他连名字都没提到的那句话像一巴掌打到她脸上,像在告诉她:周迢高二就消失了,不是有商有量,有告别,有归期的离开,几乎可以称为消失。
你连他到底在哪儿,到底有没有去加州都不知道。
那些邮件有必要吗?把本子保存那么好有什么用?辅修英语学位是为了什么?
姜纪提前回了宿舍,半夜收到陈言的消息。
又一次向她道歉,说自己多喝了几杯,说话不过脑子,都是他的错。
她没回复。
再后来,他们联系少了许多。
陈言发过很多朋友圈,姜纪从偶尔刷到的图片和文字来得知他的生活,去年硕士毕业,进了上京的研究所。
回过神,姜纪打字。
—是,今天刚回。
照理说这个时间打工人还在上班,等几天才会放年假,她的朋友圈除了今天回来刚发的那条,上一条是七月份在美国的定位,隐藏在仅半年可见的范围内。
陈言大概没途径知道她已经辞职。
他没接着问她为什么,只回了句好。
姜纪没有多想。
除夕当天下午,姜纪三点出了门。
张丽趁她在玄关处换靴子,多问了句:“晚上回来吃饭吧。”
“回来。”
答完,她推门出去。
地点很早就由郝怡涵发到了手机上,打过车,没一会儿到达目的地。
不知道郝怡涵从哪儿借来的宴会厅场地,水晶吊灯悬顶,各种甜点酒水摆在自助柜台上,还铺了红毯,阵仗搞得像来参加什么知名酒会。
姜纪来的不算早,进去一眼看到郝怡涵,和她的长裙相比,自己身上那件大衣实在显得笨重。
一番嘘寒问暖过后,姜纪得知场地是她借用几个网红朋友的,而今天聚会的目的是——
“想多认识点人嘛,而且咱那个班学霸那么多,肯定要有几个混的不错的,万一就有人开传媒公司呢。”
“你没签公司?”
“签了呀,但随时可以跳槽。”郝怡涵认真道。
姜纪觉得她同样一点儿没变。
接着聊了几句,郝怡涵告辞,继续寻找下家。
大厅里暖气很足,没一会儿便觉得热,姜纪脱掉大衣,坐到角落的单人沙发上,眼神游离着,从一边转向另一边。
想着问何彤彤到哪了,她拿出手机,发了条微信。
低头的瞬间,长发顺流而下,视野受阻,姜纪不自主把头往上抬,她里面穿了件宽松的白色毛衣,为了舒服,一把挽起头发,绕几圈绑成个丸子头。
挽发时,她视线停在地板上,离脚尖几米的地方出现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愈来愈近。
她手上动作没停,眼神往上移,一张五官熟悉的脸,棱角分明。
是陈言。
发丝垂在耳边,头发扎好。
姜纪和眼前人对视一眼,没急着开口。
陈言说:“刚进来,看有人坐在这,感觉像是你。”
她笑答:“你也回来了?”
“很久没回来了。”
也很久没见了。
说这话时,陈言仍然注视着她,尽管她望向别处。
姜纪问:“待几天?”
“初三走。”
“你倒是很早就回林泽了。”
想到他会问这个,姜纪说:“辞职了,几个月前。”
即便想到过,但真正确定时,陈言依然有些吃惊,若无其事地看了看别处,他接着问下去,“那新工作呢?打算去临川,还是会考虑其他地方?”
姜纪摇头,“不知道啊,看薪资待遇吧。”
她是个很现实的人。
“想过来上京吗?如果你需要的话,或许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些认识的人。”
陈言语气诚恳,一句简单的话,放在口袋里的手却握紧成了拳头。
他眼睛深处藏着忐忑。
姜纪不知道,当初他给她拨通电话时,会不会也是这样。
他们有共同点,算是同病相怜,或许她比陈言要聪明,懂得及时止损,不像他,坚持无谓的东西太久会变得傻气。
她有些不忍心。
即使得承认,陈言将那句“你还喜欢他?”问出口,反应过来后,她是生气的。
“不用,我已经在看了。”姜纪拒绝,她将话听完,向他道谢:“但多谢你。”
“高中同班那一年,也谢谢你。”
谢谢你及时送来的资料,谢谢你的喜欢,谢谢你告诉我。
但也只能谢了。
陈言料想到回答,听懂了她的言外之意。
前些天,他还在上京的时候,有人联系,邀请他在除夕那天参加高二二班的同学会。
他回复说假如有时间会参加。
本来没有要去的打算,可转念间,陈言意识到这是高二上学期那个班,而那个联系他的女生,名字叫郝怡涵,是姜纪的朋友。
所以他最终来了。
至于目的,连他自己都不太清楚,或许是种习惯性的执念,总想来见她,然后自以为有些事情存在转机。
陈言低头苦笑。
很多时候,陈言会后悔自己打了那通电话。
太鲁莽。
只是醉意上头,关系方才拉近一些,听到室友们起哄,他就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去打扰她。
倘若他循序渐进,让她对自己再多点了解,等她不再喜欢别人,再去决定心意,可能结果会不一样。
一时没人开口,等来了铃声。
何彤彤打来的,姜纪接起电话。
“姜姜你到了吗?人呢?。”
略一歪过身子,熟悉的身影闯入视线之中。
“我看到你了,现在就来。”
挂断,姜纪拿着大衣起身,指了下方向,告别道:“我先过去了。”
陈言说好。
转过身,姜纪没有再回头。
陈言方才进到大厅,寻她时,只用了一眼便发现她正在角落的沙发上坐着扎头发。
那一眼的感受是:时间悄无声息。
仿佛上一秒是高考后班里人聚在一起吃饭,她坐在他边上的位子,拿一个相似的发圈,随意挽了几下,整个晚上都只是在安静地夹菜,听大家讲话时捧场地翘起嘴角。
高中毕业将近七年,她气质依然柔和,但从眉眼和谈吐中又让人觉得,性格锋利洒脱了几分。
就像刚刚说出来的那番话,得体又从容,看不出前些年急着反驳他的慌张。
陈言为自己以前的踌躇不前而遗憾。
仿佛错失一整个春天。
何彤彤站在原地没动,四处张望,直到姜纪走到她面前。
怔了两秒,何彤彤一把抱住姜纪,呜呜两声,“好久不见。”
“有那么久吗?”姜纪被她的力度逗笑。
何彤彤收回手臂,不乐意道:“当然,自从你出国之后就没见过了,你过生日我们俩都没一起。”
这么算,她俩确实有快一年没见面,彼此相隔太远,时间又凑不到一起。
看到姜纪笑意盈盈的样子,何彤彤松了口气,表情带着担忧,“看你脸色还好,我就放心了。”
对于外婆去世这件事,姜纪无意逢人便告知,但因着和何彤彤联系频繁,没法不告诉她,而且有时多一个人分享痛苦并没什么不好。
“郝怡涵人呢?怎么不见她?”
“刚刚还在的。”视线绕了一周,姜纪注意到何彤彤一个人,问:“钟文玺没一起来?”
“来了,在酒店外面等人。”
“等人?”
“周迢,记得不?”
为了让姜纪有印象,何彤彤往周迢身上加了好些限定词,企图激活她的记忆库,“钟文玺发小,高二转去美高的年级第一,男神程度的,当时好多女生喜欢他。”
他名字出现得猝不及防,姜纪一时做不出反应,依旧保持着刚刚的表情,何彤彤以为她这是不记得,说:“算了,高中毕业那么久,你估计忘了。”
高中时期,在忙着和钟文玺以及英语拉扯的何彤彤看来,姜纪压根不爱关注这些。
“没,我前段时间在临川见到他了。”
“这么巧?”
“可能吧,碰上两次。”姜纪简要提了提。
“我也是刚知道钟文玺和他还有联系,他转学那时候,你是不是刚好请假不在学校?”
想到当时听到周迢离开后的心理活动,姜纪认同道:“有点突然,很吃惊。”
不喜欢,没有可能的追逐还要继续下去吗?
还是喜欢?
依旧喜欢吗?
像几年前和张亚冬说过的,她那时候明确自己的心意,确认自己喜欢周迢,所以告诉他:“把花留给你真正喜欢的人吧。”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未出口便已堵到嗓子眼。
两端沉默之际,陈言和她说对不起,姜纪没有犹豫地按下挂断键,没等到回答,陈言没追问,也没再打过来。
可他连名字都没提到的那句话像一巴掌打到她脸上,像在告诉她:周迢高二就消失了,不是有商有量,有告别,有归期的离开,几乎可以称为消失。
你连他到底在哪儿,到底有没有去加州都不知道。
那些邮件有必要吗?把本子保存那么好有什么用?辅修英语学位是为了什么?
姜纪提前回了宿舍,半夜收到陈言的消息。
又一次向她道歉,说自己多喝了几杯,说话不过脑子,都是他的错。
她没回复。
再后来,他们联系少了许多。
陈言发过很多朋友圈,姜纪从偶尔刷到的图片和文字来得知他的生活,去年硕士毕业,进了上京的研究所。
回过神,姜纪打字。
—是,今天刚回。
照理说这个时间打工人还在上班,等几天才会放年假,她的朋友圈除了今天回来刚发的那条,上一条是七月份在美国的定位,隐藏在仅半年可见的范围内。
陈言大概没途径知道她已经辞职。
他没接着问她为什么,只回了句好。
姜纪没有多想。
除夕当天下午,姜纪三点出了门。
张丽趁她在玄关处换靴子,多问了句:“晚上回来吃饭吧。”
“回来。”
答完,她推门出去。
地点很早就由郝怡涵发到了手机上,打过车,没一会儿到达目的地。
不知道郝怡涵从哪儿借来的宴会厅场地,水晶吊灯悬顶,各种甜点酒水摆在自助柜台上,还铺了红毯,阵仗搞得像来参加什么知名酒会。
姜纪来的不算早,进去一眼看到郝怡涵,和她的长裙相比,自己身上那件大衣实在显得笨重。
一番嘘寒问暖过后,姜纪得知场地是她借用几个网红朋友的,而今天聚会的目的是——
“想多认识点人嘛,而且咱那个班学霸那么多,肯定要有几个混的不错的,万一就有人开传媒公司呢。”
“你没签公司?”
“签了呀,但随时可以跳槽。”郝怡涵认真道。
姜纪觉得她同样一点儿没变。
接着聊了几句,郝怡涵告辞,继续寻找下家。
大厅里暖气很足,没一会儿便觉得热,姜纪脱掉大衣,坐到角落的单人沙发上,眼神游离着,从一边转向另一边。
想着问何彤彤到哪了,她拿出手机,发了条微信。
低头的瞬间,长发顺流而下,视野受阻,姜纪不自主把头往上抬,她里面穿了件宽松的白色毛衣,为了舒服,一把挽起头发,绕几圈绑成个丸子头。
挽发时,她视线停在地板上,离脚尖几米的地方出现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愈来愈近。
她手上动作没停,眼神往上移,一张五官熟悉的脸,棱角分明。
是陈言。
发丝垂在耳边,头发扎好。
姜纪和眼前人对视一眼,没急着开口。
陈言说:“刚进来,看有人坐在这,感觉像是你。”
她笑答:“你也回来了?”
“很久没回来了。”
也很久没见了。
说这话时,陈言仍然注视着她,尽管她望向别处。
姜纪问:“待几天?”
“初三走。”
“你倒是很早就回林泽了。”
想到他会问这个,姜纪说:“辞职了,几个月前。”
即便想到过,但真正确定时,陈言依然有些吃惊,若无其事地看了看别处,他接着问下去,“那新工作呢?打算去临川,还是会考虑其他地方?”
姜纪摇头,“不知道啊,看薪资待遇吧。”
她是个很现实的人。
“想过来上京吗?如果你需要的话,或许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些认识的人。”
陈言语气诚恳,一句简单的话,放在口袋里的手却握紧成了拳头。
他眼睛深处藏着忐忑。
姜纪不知道,当初他给她拨通电话时,会不会也是这样。
他们有共同点,算是同病相怜,或许她比陈言要聪明,懂得及时止损,不像他,坚持无谓的东西太久会变得傻气。
她有些不忍心。
即使得承认,陈言将那句“你还喜欢他?”问出口,反应过来后,她是生气的。
“不用,我已经在看了。”姜纪拒绝,她将话听完,向他道谢:“但多谢你。”
“高中同班那一年,也谢谢你。”
谢谢你及时送来的资料,谢谢你的喜欢,谢谢你告诉我。
但也只能谢了。
陈言料想到回答,听懂了她的言外之意。
前些天,他还在上京的时候,有人联系,邀请他在除夕那天参加高二二班的同学会。
他回复说假如有时间会参加。
本来没有要去的打算,可转念间,陈言意识到这是高二上学期那个班,而那个联系他的女生,名字叫郝怡涵,是姜纪的朋友。
所以他最终来了。
至于目的,连他自己都不太清楚,或许是种习惯性的执念,总想来见她,然后自以为有些事情存在转机。
陈言低头苦笑。
很多时候,陈言会后悔自己打了那通电话。
太鲁莽。
只是醉意上头,关系方才拉近一些,听到室友们起哄,他就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去打扰她。
倘若他循序渐进,让她对自己再多点了解,等她不再喜欢别人,再去决定心意,可能结果会不一样。
一时没人开口,等来了铃声。
何彤彤打来的,姜纪接起电话。
“姜姜你到了吗?人呢?。”
略一歪过身子,熟悉的身影闯入视线之中。
“我看到你了,现在就来。”
挂断,姜纪拿着大衣起身,指了下方向,告别道:“我先过去了。”
陈言说好。
转过身,姜纪没有再回头。
陈言方才进到大厅,寻她时,只用了一眼便发现她正在角落的沙发上坐着扎头发。
那一眼的感受是:时间悄无声息。
仿佛上一秒是高考后班里人聚在一起吃饭,她坐在他边上的位子,拿一个相似的发圈,随意挽了几下,整个晚上都只是在安静地夹菜,听大家讲话时捧场地翘起嘴角。
高中毕业将近七年,她气质依然柔和,但从眉眼和谈吐中又让人觉得,性格锋利洒脱了几分。
就像刚刚说出来的那番话,得体又从容,看不出前些年急着反驳他的慌张。
陈言为自己以前的踌躇不前而遗憾。
仿佛错失一整个春天。
何彤彤站在原地没动,四处张望,直到姜纪走到她面前。
怔了两秒,何彤彤一把抱住姜纪,呜呜两声,“好久不见。”
“有那么久吗?”姜纪被她的力度逗笑。
何彤彤收回手臂,不乐意道:“当然,自从你出国之后就没见过了,你过生日我们俩都没一起。”
这么算,她俩确实有快一年没见面,彼此相隔太远,时间又凑不到一起。
看到姜纪笑意盈盈的样子,何彤彤松了口气,表情带着担忧,“看你脸色还好,我就放心了。”
对于外婆去世这件事,姜纪无意逢人便告知,但因着和何彤彤联系频繁,没法不告诉她,而且有时多一个人分享痛苦并没什么不好。
“郝怡涵人呢?怎么不见她?”
“刚刚还在的。”视线绕了一周,姜纪注意到何彤彤一个人,问:“钟文玺没一起来?”
“来了,在酒店外面等人。”
“等人?”
“周迢,记得不?”
为了让姜纪有印象,何彤彤往周迢身上加了好些限定词,企图激活她的记忆库,“钟文玺发小,高二转去美高的年级第一,男神程度的,当时好多女生喜欢他。”
他名字出现得猝不及防,姜纪一时做不出反应,依旧保持着刚刚的表情,何彤彤以为她这是不记得,说:“算了,高中毕业那么久,你估计忘了。”
高中时期,在忙着和钟文玺以及英语拉扯的何彤彤看来,姜纪压根不爱关注这些。
“没,我前段时间在临川见到他了。”
“这么巧?”
“可能吧,碰上两次。”姜纪简要提了提。
“我也是刚知道钟文玺和他还有联系,他转学那时候,你是不是刚好请假不在学校?”
想到当时听到周迢离开后的心理活动,姜纪认同道:“有点突然,很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