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不是我惹…”姜意下意识否认,小声反驳道:“是老师不分黑白。”
就这么一句话,然后又恢复安静。
“为什么会偷偷来找我?”
“不是偷偷,我走之前说了要来找你。”
问一句答一句,然而都是答非所问。
这样下去是撬不出来的,姜纪换了最直接的问法:“为什么想回云和?”
“回家找外婆,在这里不开心。”
面条被翻开,隐藏在下面的热气升腾至眼前,模糊了一片,姜意恹恹地拿筷子戳了两下。
“是考试成绩不够好?所以不开心?”
“有一点,”姜意的声音和脑袋一齐低下去:“我考的很差。”
“可是你上次是第三名,已经很好—”
“不好。”
姜意倏地抬头打断。
“我在云和的考试每次都是第一名,但来这里上学之后一次都没有过。外婆说,我成绩好妈妈就会少操心,但我现在的成绩不好,我有点…有点害怕。”
如果说姜意此刻在害怕,那么姜纪的心情会是无措。
作为姐姐,她应该告诉姜意第三名已经很好了,妈妈怎么会怪你,也不用害怕。
可她没有立场。
无论如何,她从小就有爸妈陪在身边,姜意却只能待在云和另一头的外婆家,塞在床头抽屉里的暗红色户口本内页没有她的名字。
尽管流着一样的血。
被丢过一次的孩子总害怕再次被抛开,所以才会生出要提早一步跑回去的想法。
十二岁的姜意好像比十七岁的她还要成熟。
姜纪心疼地摸摸姜意的头,笑道:“你害怕什么,姐姐倒数都考过,你看爸妈有对我做什么吗?”
“真的?”姜意眼中忽地闪过一道特别的光彩。
姜纪点头。
也不算说错,姜纪最初转到林泽时哪里都不适应,因而第一次考试的排名跟倒数差不了多少。
姜意对倒数的姜纪很是可怜,放下筷子,想了想,认真地说:“没事的姐姐,我可以帮你。”
“怎么帮我?”姜意正儿八经的样子使得姜纪失笑。
“我可以提前学习高中知识,前几天我写对了一道初二的物理题,老师夸我很有天赋。”
比起政治历史,今年刚上初一的姜意更喜欢理科,比如数学物理。
“没骗你,小小的物理题还是我给她讲的。”姜意的话顿住,自顾自道:“小小爸妈打工很忙,不怎么管她学习,家长会是她奶奶来。小小不爱说话,班里那个孙小可经常欺负她,我看不下去,下午就伸脚绊了孙小可一下,结果她哭着去告诉李老师,她又没摔倒,根本是倒打一耙!”
小女孩气愤得很,头发都要立起来。
“欺负人确实不对,我觉得你能够挺身而出非常好。”
看到姜意连连点头表示认同,姜纪复而加上一句:“但是不能打人。”
“其实是因为下午那会儿我心情不太好,看到她欺负人就更不好了。”姜意继续愤愤不平道:“上次研讨会我还和她分到了同一个组,所以我才告诉你一点儿都不想去。”
“而且我觉得爸爸妈妈一点儿都不关心我,打人不关心,成绩也不关心。小小奶奶就算不识字也会问小小考试成绩怎么样,以前到外婆家聊天的叔叔阿姨都说:他们不是对谁都打打骂骂的,对别人家的孩子,还有不够亲的都是懒得管。”
倾诉的话一开口便刹不住闸,到最后,姜纪闷闷地低下头,“我想外婆了。”
外婆提到过,说姜意是心里什么都清楚的,大概如此,便会更敏感。
“那你想让爸妈打你啊?”姜纪戳了戳她的脑门,故意开玩笑。
“他们怎么会不关心你呢,刚刚我一打电话就听到妈妈的语气特别担心,她说要来找你道歉,但我没让,我说你回去会和他们讲的。过会儿等你吃完,爸爸就来接我们了。”
“是吗?”
“当然,期末还有机会,考个第一名,过年回去看外婆?”
“好。”
姜意扬起唇角,眼睛一眨一眨的,泛着没擦干的泪花。
姜纪笑着看向姜意的眼睛,和那时第一次见到她一样,瞳仁透着不谙世事的清澈。
大多数时候,她还是这样的,也该是这样的。
第16章
周迢接到的是李戴言和程嘉雯的电话,他们正等在馆外接他去吃饭。
程嘉雯还是老样子,一上车就吩咐:“换身衣服带你去吃火锅。”
李戴言坐在副驾驶,慢悠悠道:“知道你在这边,你嘉雯姐特意拐弯来了,别不领情啊。”
他俩一唱一和,安静坐在后排的周迢半个字都没来得及讲,他轻笑一声,忽地瞧见车窗外并肩着的两人。
男生抱了束花,嘴唇动着说了句话,一旁的女生听到略皱眉,侧过头看他。
拉宽的视野之中,他瞧见那双直视甚少的眼睛。
车子发动的瞬间,惯性使然,一股无形的力量推拉,周迢回神,上半身紧贴住座椅,视线转过。
李戴言同样注意到,感叹道:“青春洋溢的,真好啊。”
程嘉雯关心的则是另一件事:“这个小男生知道送花,还不错。”
意有所指间,李戴言假咳两声,心虚地将话题拉至周迢身上:“怎么还在这儿做苦力,你英语都堪比母语流畅度了。”
“少来,我中文说的更标准。”
周迢不接他这句奉承,也不替他挡枪。
“你都上班了,和高中生斗聪明较什么劲。”程嘉雯呵了声,开着车不忘损李戴言一句。
“哪有啊,我十八岁。”
“你十八岁,我还十六岁。”
“是谁比我大一岁来着?我不说。”
“那是谁连高中生都比不过?”
要开始了。
周迢挑挑眉,他时常认为这对恋人的心理年龄加到一起都没有他大。
开至华茂江区,趁耳边尚未彻底响起小学生般叽喳的争吵,周迢先开门下了车,“我回家换衣服。”
门一反往常地没有紧闭,虚掩着的客厅有人在。
周山任自沙发上起身,看到他问:“周末怎么出去了?”
“嗯,是有点事。”
周迢不欲多解释,周山任向来不了解有关他的一切事情,哪怕只是随口一问不过几秒的工夫。
走过沙发,进了房间,他打开衣柜,翻出一件被压在下面的黑色连帽卫衣,麻利换上。
再出房间,周山任看他换了衣服,怔了下,“又要出去?”
周迢侧身坐到最边上的沙发角,手臂搭在膝盖上,说:“戴言哥嘉雯姐去接我,我们准备一起吃饭。”
“戴言啊,好久没见他了。”周山任喃喃着,不知道是在自言自语还是什么:“太忙,平时见不到几面很正常。”
是忙,但分人。
那天晚上偶然间遇到的人和事忽而浮现在周迢眼前,他懒得再应付这些不走心的询问关心。
这会儿大约出现了罕见的父子默契,周山任没别的话讲,终于绕到正题:“小迢,出国这事你怎么想的?”
“你想的话,我不会说什么。但如果实在不想—”
“爸,你不用因为这事和妈叫板。”周迢手指屈起撑着沙发,他站起来看向周山任,话里辨不出喜悲:“一个人更容易娶到梁阿姨。”
“小迢,我.....”周山任脸色立时变了,却不知道该再说什么,周迢会提前知晓是他始料未及的情况。
“时间不早了,他们还在等我,先走了。”
留下这句话,周迢径直出了门。
落在视网膜上的背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周山任眼前,他摘下眼镜,叹了口气。
一起生活了八年,他却离儿子很远,他看不懂已经成年的周迢,连模糊的内心都摸不着。
火锅店里,周迢倾向椅子里,两只手支在边上,他保持着一贯的放松姿势,听身边程嘉雯和李戴言有一句没一句在吵。
“什么呀你就不同意,阿迢父母都没说话。”
“我哪有不同意,上次暑假不就带他去美国了。”
“有吗?”程嘉雯扭头来问周迢。
周迢拿起筷子,漫不经心开口:“嘉雯姐,他们宿舍还有个女的你知道吗?”
“别瞎说,那是隔壁带来的,跟我没关系。”赶在程嘉雯放刀子之前,李戴言笑得颇谄媚:“而且谁有你嘉雯姐好看?”
周迢垂下眼,饶有兴致地跟着附和两句。
“行了,你俩别开我玩笑。”
懒得再吵一架,程嘉雯转入正题:“阿迢,你要真准备出国,托福还有申请资料什么的就要开始准备了,我和你哥都有这些经验,总不会让你走弯路。”
李戴言先一步回答:“不用急,他你还不放心啊。”
“你话真多。”
程嘉雯很无语地翻了个白眼。
就这么一句话,然后又恢复安静。
“为什么会偷偷来找我?”
“不是偷偷,我走之前说了要来找你。”
问一句答一句,然而都是答非所问。
这样下去是撬不出来的,姜纪换了最直接的问法:“为什么想回云和?”
“回家找外婆,在这里不开心。”
面条被翻开,隐藏在下面的热气升腾至眼前,模糊了一片,姜意恹恹地拿筷子戳了两下。
“是考试成绩不够好?所以不开心?”
“有一点,”姜意的声音和脑袋一齐低下去:“我考的很差。”
“可是你上次是第三名,已经很好—”
“不好。”
姜意倏地抬头打断。
“我在云和的考试每次都是第一名,但来这里上学之后一次都没有过。外婆说,我成绩好妈妈就会少操心,但我现在的成绩不好,我有点…有点害怕。”
如果说姜意此刻在害怕,那么姜纪的心情会是无措。
作为姐姐,她应该告诉姜意第三名已经很好了,妈妈怎么会怪你,也不用害怕。
可她没有立场。
无论如何,她从小就有爸妈陪在身边,姜意却只能待在云和另一头的外婆家,塞在床头抽屉里的暗红色户口本内页没有她的名字。
尽管流着一样的血。
被丢过一次的孩子总害怕再次被抛开,所以才会生出要提早一步跑回去的想法。
十二岁的姜意好像比十七岁的她还要成熟。
姜纪心疼地摸摸姜意的头,笑道:“你害怕什么,姐姐倒数都考过,你看爸妈有对我做什么吗?”
“真的?”姜意眼中忽地闪过一道特别的光彩。
姜纪点头。
也不算说错,姜纪最初转到林泽时哪里都不适应,因而第一次考试的排名跟倒数差不了多少。
姜意对倒数的姜纪很是可怜,放下筷子,想了想,认真地说:“没事的姐姐,我可以帮你。”
“怎么帮我?”姜意正儿八经的样子使得姜纪失笑。
“我可以提前学习高中知识,前几天我写对了一道初二的物理题,老师夸我很有天赋。”
比起政治历史,今年刚上初一的姜意更喜欢理科,比如数学物理。
“没骗你,小小的物理题还是我给她讲的。”姜意的话顿住,自顾自道:“小小爸妈打工很忙,不怎么管她学习,家长会是她奶奶来。小小不爱说话,班里那个孙小可经常欺负她,我看不下去,下午就伸脚绊了孙小可一下,结果她哭着去告诉李老师,她又没摔倒,根本是倒打一耙!”
小女孩气愤得很,头发都要立起来。
“欺负人确实不对,我觉得你能够挺身而出非常好。”
看到姜意连连点头表示认同,姜纪复而加上一句:“但是不能打人。”
“其实是因为下午那会儿我心情不太好,看到她欺负人就更不好了。”姜意继续愤愤不平道:“上次研讨会我还和她分到了同一个组,所以我才告诉你一点儿都不想去。”
“而且我觉得爸爸妈妈一点儿都不关心我,打人不关心,成绩也不关心。小小奶奶就算不识字也会问小小考试成绩怎么样,以前到外婆家聊天的叔叔阿姨都说:他们不是对谁都打打骂骂的,对别人家的孩子,还有不够亲的都是懒得管。”
倾诉的话一开口便刹不住闸,到最后,姜纪闷闷地低下头,“我想外婆了。”
外婆提到过,说姜意是心里什么都清楚的,大概如此,便会更敏感。
“那你想让爸妈打你啊?”姜纪戳了戳她的脑门,故意开玩笑。
“他们怎么会不关心你呢,刚刚我一打电话就听到妈妈的语气特别担心,她说要来找你道歉,但我没让,我说你回去会和他们讲的。过会儿等你吃完,爸爸就来接我们了。”
“是吗?”
“当然,期末还有机会,考个第一名,过年回去看外婆?”
“好。”
姜意扬起唇角,眼睛一眨一眨的,泛着没擦干的泪花。
姜纪笑着看向姜意的眼睛,和那时第一次见到她一样,瞳仁透着不谙世事的清澈。
大多数时候,她还是这样的,也该是这样的。
第16章
周迢接到的是李戴言和程嘉雯的电话,他们正等在馆外接他去吃饭。
程嘉雯还是老样子,一上车就吩咐:“换身衣服带你去吃火锅。”
李戴言坐在副驾驶,慢悠悠道:“知道你在这边,你嘉雯姐特意拐弯来了,别不领情啊。”
他俩一唱一和,安静坐在后排的周迢半个字都没来得及讲,他轻笑一声,忽地瞧见车窗外并肩着的两人。
男生抱了束花,嘴唇动着说了句话,一旁的女生听到略皱眉,侧过头看他。
拉宽的视野之中,他瞧见那双直视甚少的眼睛。
车子发动的瞬间,惯性使然,一股无形的力量推拉,周迢回神,上半身紧贴住座椅,视线转过。
李戴言同样注意到,感叹道:“青春洋溢的,真好啊。”
程嘉雯关心的则是另一件事:“这个小男生知道送花,还不错。”
意有所指间,李戴言假咳两声,心虚地将话题拉至周迢身上:“怎么还在这儿做苦力,你英语都堪比母语流畅度了。”
“少来,我中文说的更标准。”
周迢不接他这句奉承,也不替他挡枪。
“你都上班了,和高中生斗聪明较什么劲。”程嘉雯呵了声,开着车不忘损李戴言一句。
“哪有啊,我十八岁。”
“你十八岁,我还十六岁。”
“是谁比我大一岁来着?我不说。”
“那是谁连高中生都比不过?”
要开始了。
周迢挑挑眉,他时常认为这对恋人的心理年龄加到一起都没有他大。
开至华茂江区,趁耳边尚未彻底响起小学生般叽喳的争吵,周迢先开门下了车,“我回家换衣服。”
门一反往常地没有紧闭,虚掩着的客厅有人在。
周山任自沙发上起身,看到他问:“周末怎么出去了?”
“嗯,是有点事。”
周迢不欲多解释,周山任向来不了解有关他的一切事情,哪怕只是随口一问不过几秒的工夫。
走过沙发,进了房间,他打开衣柜,翻出一件被压在下面的黑色连帽卫衣,麻利换上。
再出房间,周山任看他换了衣服,怔了下,“又要出去?”
周迢侧身坐到最边上的沙发角,手臂搭在膝盖上,说:“戴言哥嘉雯姐去接我,我们准备一起吃饭。”
“戴言啊,好久没见他了。”周山任喃喃着,不知道是在自言自语还是什么:“太忙,平时见不到几面很正常。”
是忙,但分人。
那天晚上偶然间遇到的人和事忽而浮现在周迢眼前,他懒得再应付这些不走心的询问关心。
这会儿大约出现了罕见的父子默契,周山任没别的话讲,终于绕到正题:“小迢,出国这事你怎么想的?”
“你想的话,我不会说什么。但如果实在不想—”
“爸,你不用因为这事和妈叫板。”周迢手指屈起撑着沙发,他站起来看向周山任,话里辨不出喜悲:“一个人更容易娶到梁阿姨。”
“小迢,我.....”周山任脸色立时变了,却不知道该再说什么,周迢会提前知晓是他始料未及的情况。
“时间不早了,他们还在等我,先走了。”
留下这句话,周迢径直出了门。
落在视网膜上的背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周山任眼前,他摘下眼镜,叹了口气。
一起生活了八年,他却离儿子很远,他看不懂已经成年的周迢,连模糊的内心都摸不着。
火锅店里,周迢倾向椅子里,两只手支在边上,他保持着一贯的放松姿势,听身边程嘉雯和李戴言有一句没一句在吵。
“什么呀你就不同意,阿迢父母都没说话。”
“我哪有不同意,上次暑假不就带他去美国了。”
“有吗?”程嘉雯扭头来问周迢。
周迢拿起筷子,漫不经心开口:“嘉雯姐,他们宿舍还有个女的你知道吗?”
“别瞎说,那是隔壁带来的,跟我没关系。”赶在程嘉雯放刀子之前,李戴言笑得颇谄媚:“而且谁有你嘉雯姐好看?”
周迢垂下眼,饶有兴致地跟着附和两句。
“行了,你俩别开我玩笑。”
懒得再吵一架,程嘉雯转入正题:“阿迢,你要真准备出国,托福还有申请资料什么的就要开始准备了,我和你哥都有这些经验,总不会让你走弯路。”
李戴言先一步回答:“不用急,他你还不放心啊。”
“你话真多。”
程嘉雯很无语地翻了个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