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319节
“好,谢谢了!”周国华道了声谢,就匆匆的开着拖拉机离开了。
周承磊也发动摩托,离开。
夫妻二人回到村里,已经快五点了。
路过码头的时候,江夏看见生产队门前的大树下停了一辆拖拉机。
拖拉机四周围了许多人,小孩尤其多。
还有一条长长的队伍提着米,提着袋子在等待。
江夏还看见拖拉机上有机器冒着烟,不停的吐出米通,一个男人将米通一节节的掰断,塞进一个崭新的蛇皮袋里。
旁边的地面上铺着一个蛇皮袋,上面摆放着一盆米,一些糖精等东西。
“这是有人来打米通?我也想吃,你停一下车。”江夏立马道。
“先回家,我一会儿拿米来排队。”
江夏:“你先停车,我先去排队,这个不用带米给钱也行吧?”
周承磊停下车,转身拦住迫不及待要下车的某人:“回家拿点玉米添进去更香,更好吃。”
这么多人乱烘烘的。
江夏看见是用糖精做的,想到糖精对身体不好,就道:“那行,你回去拿吧!我去买点白沙糖。”
周承磊:“一会儿我过来就行了,老板没这么快走,我一会儿再过来都不用排队。”
“好吧!那先回家!一会儿我和你一起过来。”她还没见过打米桶呢!
周承磊见她实在好奇,就应下:“嗯。”
摩托车很快就回到家门口。
新买的拖拉机就停在院门外,遍地都是烧过鞭炮碎纸屑。
可以预见当时的喜庆和热闹。
一群孩子在拖拉机的车斗玩,跳来跳去,人手拿着一根米桶在吃。
孩子们看见他们回来,都叫得欢。
“小婶婶,小叔!有米通吃!奶奶打的!”
“小婶婶,给!”
江夏笑着道:“我不吃,你们吃。小心点,别从拖拉机上掉下去了!”
“我们会小心的。”
江夏叮嘱了一句就进了院子,先去洗干净手。
周承磊一边停好摩托车一边道:“妈,我去打些米通。”
周母和田采花正在厨房做窝仔粉,听见了,就走了出来回道:“我已经打了,打了三大蛇皮袋,都放在厅里。”
她想着一个儿子一袋。
周承磊:“小夏想吃,我拿点玉米再去打一袋。”
周母一听立马道:“小夏喜欢吃啊?那多打两袋。这东西装好一点能放一两个月。”
两袋也不是很多,家里孩子多,每天一人一两根就去了小半袋了。
周承磊拿了米和玉米去打米通:“要不我自己去?”
“行。”江夏见厨房很大阵仗,就没去,直接去厨房看看有没有什么要帮忙。
第384章 机会
江夏走进灶房。
整个灶房热气腾腾。
田采花正在切粉皮,切出来一条一条的粉,就像河粉。
“妈,是在做河粉?”
“我娘家那边叫窝仔粉,和河粉差不多,都是米浆做的。”
“有什么要帮忙的?”
周母揭开大铁锅盖,又一股热气汹涌而上:“没有,这里水蒸汽大,你别就进来。今天出去一天,累不累?累就回屋里休息一下,一会儿就好了,不用帮忙。”
“不累,我回娘家睡了一个午觉才回家。”江夏看见铁窝里有一个圆形的无孔簸箕,上面蒸着一层薄薄的透明的粉皮。
热气蒸腾,锅盖揭开的瞬间,那粉皮都被水蒸气一吹鼓起一个包。
周母快速的拿起铁窝里的簸箕,竖着放到地上的大木盆上,靠在灶台边缘稳住。
灶台边缘已经靠着两个簸箕,上面都有粉皮。
“今晚就吃海鲜捞河粉,你想吃汤粉还是捞粉,或者炒粉?”周母的脚边有个木桶装着一点快见底的白色的米浆。她拿起另外一只空的簸箕,舀了一点米浆到簸箕上,双手捧着簸箕转动,让米浆均匀的铺满整个簸箕,然后放到大铁锅里蒸。
蒸上一两分钟即可。
江夏:“捞粉吧!我来处理海鲜。”
周母:“不用,快好了,我来做就行。”
“妈做的海鲜捞粉很好吃,你正好可以尝尝。”田采花切完三张粉皮,又拿起一个簸箕将上面已经摊凉的粉皮小心翼翼的剥下来。
剥出四分之一左右,她就用一根擀面杖搭住粉皮,然后用擀面杖小心翼翼的将整张粉皮完整的剥了下来。
放到一旁空的圆簸箕上,再叠被子一样叠成三层,方便一会儿切条。
完了接着去剥下一张粉皮。
婆媳二人一个蒸粉皮,一个剥粉皮,合作无间。
江夏就上前帮忙切,还有将切下来的粉条拿去晒在竹竿上。
那些边角料很短,比较难晒,就是今晚的晚餐了。
*
周承磊来到生产队门口排队打米通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围着他问:“阿磊,你妈不是打了三大袋米通吗,还不够啊?”
“嗯。”
“阿磊,你这是用白沙糖来打米通?啧,真舍得!”
“人家阿磊那么有本事,赚那么多钱,一点点沙糖而已,又不是吃不起,怎么就不舍得呢?”
糖精放少许就够了,白沙糖没糖精甜,放的量就要多一点,价格还贵,就没有人舍得买来做米通。
不是江夏提,周承磊也没想到用白沙糖。
“阿磊,你们家新买的拖拉机多少钱啊?过完年借给我家犁地可以吗?”
这话一出,一群人抢着上前借拖拉机。
“阿磊,到时候也借给我家犁田啊!我家排第二!”
“阿磊,我家也要借,我第三!”
“我第四,阿磊,我也要借拖拉机,我第四!”
……
一个小时前,周承鑫开着一台新的拖拉机回来,哄动了整个码头的人。
拖拉机啊!
家家户户都恨不得有一辆的拖拉机。
可以拉鱼去卖,可以拉粮食,可以载人,可以犁田,多方便?谁家不想有一辆。
对于村民来说这可是比摩托车更实用的交通工具。
之前村民已经围着周承鑫和田采花还是新的拖拉机稀罕半天了。
得知是周承磊买的,又是一阵唏嘘感叹。
太有钱了!
周承磊就知道村民会围上来,刚刚才不放心让江夏排队打米通。
他只回了一句:“可以,两块钱耕一亩地。”
瞬间许多村民闭嘴不提借了,有小气嘴碎的忍不住:
“还要钱啊?”
“一亩地两元,这也太贵了吧!”
“阿磊,可不可以便宜一点啊?两元一亩太贵了,两元一天行不行?”
……
周承磊:“租拖拉机耕地一天二十元,八个小时,不包油费,油钱自己出。”
周承磊没打算自己赚这些钱,他也没空。
到时候大哥有空就让大哥干,大哥没空再找其他人来干。
这拖拉机他买来是方便自己家送鱼干到市里,也不是为了赚钱。
有人听了低声道:
“越有钱越吝啬,大家都是姓周的,都是兄弟,借个拖拉机用用,还要收钱。”
“还收得贵呢!两元一亩,不如排队用生产队的。”
……
周莉从生产队走了出来,听见村里几个出了名好吃懒做又嘴碎的妇人聚一起说是非,说的还是周承磊,就道:“收钱不是很正常?人家花三四千块买的拖拉机,免费借给你用啊?人家当然是买来赚钱的。”
“不要钱,个个上门借,人家油费都要亏!而且用坏了,算谁的啊?拖拉机维修保养都要钱呢!谁出钱修?”
周莉说完,就走向周承磊,笑道:“阿磊,谢谢你打电话叫救护车送小婉去医院。国华到了医院本来想接走温婉的,没想到她刚走出医院就差点晕倒。”
周承磊也发动摩托,离开。
夫妻二人回到村里,已经快五点了。
路过码头的时候,江夏看见生产队门前的大树下停了一辆拖拉机。
拖拉机四周围了许多人,小孩尤其多。
还有一条长长的队伍提着米,提着袋子在等待。
江夏还看见拖拉机上有机器冒着烟,不停的吐出米通,一个男人将米通一节节的掰断,塞进一个崭新的蛇皮袋里。
旁边的地面上铺着一个蛇皮袋,上面摆放着一盆米,一些糖精等东西。
“这是有人来打米通?我也想吃,你停一下车。”江夏立马道。
“先回家,我一会儿拿米来排队。”
江夏:“你先停车,我先去排队,这个不用带米给钱也行吧?”
周承磊停下车,转身拦住迫不及待要下车的某人:“回家拿点玉米添进去更香,更好吃。”
这么多人乱烘烘的。
江夏看见是用糖精做的,想到糖精对身体不好,就道:“那行,你回去拿吧!我去买点白沙糖。”
周承磊:“一会儿我过来就行了,老板没这么快走,我一会儿再过来都不用排队。”
“好吧!那先回家!一会儿我和你一起过来。”她还没见过打米桶呢!
周承磊见她实在好奇,就应下:“嗯。”
摩托车很快就回到家门口。
新买的拖拉机就停在院门外,遍地都是烧过鞭炮碎纸屑。
可以预见当时的喜庆和热闹。
一群孩子在拖拉机的车斗玩,跳来跳去,人手拿着一根米桶在吃。
孩子们看见他们回来,都叫得欢。
“小婶婶,小叔!有米通吃!奶奶打的!”
“小婶婶,给!”
江夏笑着道:“我不吃,你们吃。小心点,别从拖拉机上掉下去了!”
“我们会小心的。”
江夏叮嘱了一句就进了院子,先去洗干净手。
周承磊一边停好摩托车一边道:“妈,我去打些米通。”
周母和田采花正在厨房做窝仔粉,听见了,就走了出来回道:“我已经打了,打了三大蛇皮袋,都放在厅里。”
她想着一个儿子一袋。
周承磊:“小夏想吃,我拿点玉米再去打一袋。”
周母一听立马道:“小夏喜欢吃啊?那多打两袋。这东西装好一点能放一两个月。”
两袋也不是很多,家里孩子多,每天一人一两根就去了小半袋了。
周承磊拿了米和玉米去打米通:“要不我自己去?”
“行。”江夏见厨房很大阵仗,就没去,直接去厨房看看有没有什么要帮忙。
第384章 机会
江夏走进灶房。
整个灶房热气腾腾。
田采花正在切粉皮,切出来一条一条的粉,就像河粉。
“妈,是在做河粉?”
“我娘家那边叫窝仔粉,和河粉差不多,都是米浆做的。”
“有什么要帮忙的?”
周母揭开大铁锅盖,又一股热气汹涌而上:“没有,这里水蒸汽大,你别就进来。今天出去一天,累不累?累就回屋里休息一下,一会儿就好了,不用帮忙。”
“不累,我回娘家睡了一个午觉才回家。”江夏看见铁窝里有一个圆形的无孔簸箕,上面蒸着一层薄薄的透明的粉皮。
热气蒸腾,锅盖揭开的瞬间,那粉皮都被水蒸气一吹鼓起一个包。
周母快速的拿起铁窝里的簸箕,竖着放到地上的大木盆上,靠在灶台边缘稳住。
灶台边缘已经靠着两个簸箕,上面都有粉皮。
“今晚就吃海鲜捞河粉,你想吃汤粉还是捞粉,或者炒粉?”周母的脚边有个木桶装着一点快见底的白色的米浆。她拿起另外一只空的簸箕,舀了一点米浆到簸箕上,双手捧着簸箕转动,让米浆均匀的铺满整个簸箕,然后放到大铁锅里蒸。
蒸上一两分钟即可。
江夏:“捞粉吧!我来处理海鲜。”
周母:“不用,快好了,我来做就行。”
“妈做的海鲜捞粉很好吃,你正好可以尝尝。”田采花切完三张粉皮,又拿起一个簸箕将上面已经摊凉的粉皮小心翼翼的剥下来。
剥出四分之一左右,她就用一根擀面杖搭住粉皮,然后用擀面杖小心翼翼的将整张粉皮完整的剥了下来。
放到一旁空的圆簸箕上,再叠被子一样叠成三层,方便一会儿切条。
完了接着去剥下一张粉皮。
婆媳二人一个蒸粉皮,一个剥粉皮,合作无间。
江夏就上前帮忙切,还有将切下来的粉条拿去晒在竹竿上。
那些边角料很短,比较难晒,就是今晚的晚餐了。
*
周承磊来到生产队门口排队打米通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围着他问:“阿磊,你妈不是打了三大袋米通吗,还不够啊?”
“嗯。”
“阿磊,你这是用白沙糖来打米通?啧,真舍得!”
“人家阿磊那么有本事,赚那么多钱,一点点沙糖而已,又不是吃不起,怎么就不舍得呢?”
糖精放少许就够了,白沙糖没糖精甜,放的量就要多一点,价格还贵,就没有人舍得买来做米通。
不是江夏提,周承磊也没想到用白沙糖。
“阿磊,你们家新买的拖拉机多少钱啊?过完年借给我家犁地可以吗?”
这话一出,一群人抢着上前借拖拉机。
“阿磊,到时候也借给我家犁田啊!我家排第二!”
“阿磊,我家也要借,我第三!”
“我第四,阿磊,我也要借拖拉机,我第四!”
……
一个小时前,周承鑫开着一台新的拖拉机回来,哄动了整个码头的人。
拖拉机啊!
家家户户都恨不得有一辆的拖拉机。
可以拉鱼去卖,可以拉粮食,可以载人,可以犁田,多方便?谁家不想有一辆。
对于村民来说这可是比摩托车更实用的交通工具。
之前村民已经围着周承鑫和田采花还是新的拖拉机稀罕半天了。
得知是周承磊买的,又是一阵唏嘘感叹。
太有钱了!
周承磊就知道村民会围上来,刚刚才不放心让江夏排队打米通。
他只回了一句:“可以,两块钱耕一亩地。”
瞬间许多村民闭嘴不提借了,有小气嘴碎的忍不住:
“还要钱啊?”
“一亩地两元,这也太贵了吧!”
“阿磊,可不可以便宜一点啊?两元一亩太贵了,两元一天行不行?”
……
周承磊:“租拖拉机耕地一天二十元,八个小时,不包油费,油钱自己出。”
周承磊没打算自己赚这些钱,他也没空。
到时候大哥有空就让大哥干,大哥没空再找其他人来干。
这拖拉机他买来是方便自己家送鱼干到市里,也不是为了赚钱。
有人听了低声道:
“越有钱越吝啬,大家都是姓周的,都是兄弟,借个拖拉机用用,还要收钱。”
“还收得贵呢!两元一亩,不如排队用生产队的。”
……
周莉从生产队走了出来,听见村里几个出了名好吃懒做又嘴碎的妇人聚一起说是非,说的还是周承磊,就道:“收钱不是很正常?人家花三四千块买的拖拉机,免费借给你用啊?人家当然是买来赚钱的。”
“不要钱,个个上门借,人家油费都要亏!而且用坏了,算谁的啊?拖拉机维修保养都要钱呢!谁出钱修?”
周莉说完,就走向周承磊,笑道:“阿磊,谢谢你打电话叫救护车送小婉去医院。国华到了医院本来想接走温婉的,没想到她刚走出医院就差点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