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131节
周承磊不管是《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证书》和《海船船员适任证书》都有,甚至超出这两个证的证都有。
工作人员看了周承磊的证件,心中又是一震!
果然大领导的女儿嫁的人都不会是普通人。
厉害!
这一次的申请同样非常顺利,因为所有资料都齐全得过分,而且这次是不用去踏勘和确认标界那么麻烦,都不用等几天,资料齐全,直接就办下来了。
所有事情都办好后,江夏抱着厚厚的文件袋,上了拖拉机,周承磊开着拖拉机离开。
这时已经下午五点二十五分了!
办这些证跑了两个部门,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江夏:“这出海打渔要办的证也太麻烦了,我见村里许多船都没牌证?”
周承磊:“嗯,一般超过6米的船都要办,有些人是觉得不用去办,但办了更好,没事就好,出事麻烦。”
村里确实也有许多渔船是没有证的,有些是小船,船不够大,有些是没去办,大家不是去很远的地方捕捞,也不是很严,几乎没人去查,就没人去办。
但出远洋一定要办,要是去公海捕捞,没证被抓到,船都扣押了。
而且周承磊办事有军人严谨的作风,喜欢持证上岗,按规矩来,所以家里那条船都是手续齐全的,更不要说新买的大船了。
*
两人离开办事处后,又去了照相馆一趟,照片冲洗要一元一张,一分钱都不肯便宜,江夏赶时间,他们还要将大船的资料给船厂,她让对方教她怎么取放胶卷,然后又买了一卷胶卷,就匆匆离开了。
回到家已经七点几了,吃完饭已经八点,太夜了,太奶奶家已经熄灯睡觉了,她就没过去将今天卖小鱼仔的钱分给何杏环。
江夏洗完澡,回到房间,打开记帐的本子,记好每一笔帐。
算上她翻译的钱再加上周承磊这段日子出海打渔赚的钱,不计银行存款,现金还有八千六百三十六元六角七分。
不过马上就要给船的尾款八千元。
给完尾款现金就只剩下六百三十六元六角七分,哦,六百三十七元六角七分才对,周承磊身上有一元。
钱真的太不经花了!
要不是最近周承磊出海每天一千多两千多的赚,现金都不够给船钱。
马上还要盖房子,不过砖和钢筋水泥那些已经订了一些了,花了两千,还有尾款没付。
周承磊刚冲完凉,带着一身水汽进来。
江夏扭头看向他:“明天我要出海打渔。”
周承磊挑眉:“干净了?那今晚早点睡。”
江夏:“……”
他的重点是不是搞错了?
江夏被放在床上,看着埋头苦干的黑色脑袋,尚存一丝理智的她推推他的头,提醒他一个残酷的现实:“付完船的尾款咱们没钱了,现金只剩六百多了。”
“嗯,我去赚。”周承磊含糊的应了一声。
素了三天,今夜他全补回来。
温柔的。
汹涌的。
都有。
第二天,江夏没能爬起来出海。
周承磊神清气爽的出了房间,小心翼翼地关上房门。
周父看了一眼紧闭的房门,一脸了无生趣。
今天又是旺财不出海的日子!
和儿子出海实在太无趣了!
***
江夏睡到八点才醒来,周母正在做网箱。
这网箱很大一只,到时候放到海底,能养不少鱼。
周母见江夏醒了,笑道:“锅里有粥,还热,快去吃。”
周母知道江夏不是懒惰的人,那天她睡得迟,那必然是两人前一晚在努力造孙子。
她乐见其成。
江夏笑着应了一声好,就去洗漱吃早餐,完了她对周母道:“妈,我去太奶奶家将钱给她们。”
“去吧,那些小鱼干好卖吗?”
江夏笑道:“好卖,赚了五百三十九元,每人有二百多块。”
现在是刚开始卖,而且送出去很多,所以赚得少,过年的时候价格可以再提高一点,能赚更多!
送出去的小鱼仔,江夏也是算进了成本里的。
周母一听赚了这么多就笑了:“那我和你太奶奶继续多收点鱼干!”
老头说江夏是旺财果然不错!
真旺啊!干什么,什么就赚!
“嗯,我先去将钱分给太奶奶。”
田采花这时候走了进来,下意识问道:“分什么钱?”
第164章 打探
江夏并没有回应田采花的话,笑着喊了一声大嫂,不失礼的走出院子,去了隔壁。
太奶奶和何杏环正在分鱼干,今天不用上学,周舟一早也过来和周颉一起帮忙分鱼干,这是昨天收到的鱼干。
现在每天都能收上二三十斤鱼干。
江夏将那一叠大团结递给何杏环。
何杏环惊呆了:“这么多?”
太奶奶笑呵呵道:“是不是一共赚了这么多?”
江夏笑道:“不是,一共赚了五百三十九,每人二百六十九毛五分,你数一数对不对。”
何杏环拿着那叠钱手都抖了:“这也太多了!这真的是赚了这么多?”
江夏笑道:“还好,现在才刚开始卖,没有客源,只卖给倒爷,以后打开市场后,就会好点。待到年底鱼贵,到时候可以升一波价,赚得更多。”
何杏环一听就明了:“我趁这段时间多收点鱼干。”
现在收鱼干便宜,到了冬天天气越冷,出海的船少了,价格就会贵上去了。
江夏笑着说好,又将车站的乘务员要买鱼干的事说了。
何杏环笑道:“正好,我昨天和别人换了些油票,买到了二十斤油,芝麻,盐糖那些我都去买回来了,咱们今天就将鱼干做出来。”
太奶奶笑呵呵道:“你们去做吧!我来分鱼干就行。”
这才十天不到就赚了两百多块,每天二十多块,都比得上有船的人家了。
太奶奶父没想过她家也有“日进斗金”的时候。
周颉人小鬼大学着道:“你们都去做吧!鱼干都交给我和周舟分!”
几人都笑了。
江夏笑着摸了摸两人的脑袋:“鱼干分得好,就奖励你们小鱼仔吃!”
两娃更认真了!
江夏就和何杏环进去灶房做鱼干了。
几个口味的鱼干做下来,也要一个早上的时间。
因为是油炸的,油烟大,又高温,又热又累,赚的真的是辛苦钱。
江夏每次做完,因为吸得太多油烟饭都吃不下,没有胃口。
隔壁
田采花忍不住又问周母:“妈,和太奶奶家分什么钱啊?”
“卖鱼干的钱,小夏最近不是和太奶奶家一起合伙收鱼干嘛?她们用鱼干做些小吃去卖。昨天卖出去了,就将钱分给他们家啊!”
田采花脸色一变:“合伙?不是请他们家干活而已吗?”
“不是,是合伙。”
田采花不高兴了,既然是合伙为什么找外人,不找她这个大嫂?
“收鱼干转卖赚得多吗?一斤能赚多少钱?”
她好像听见了二百多块!
这才收了几天鱼干,就赚了两百多块?
周母见大儿媳脸色都变了就道:“这我就没问那么清楚了。但收鱼干小夏花了不少钱,从我这里就有一千多块给出去。你太奶奶家那边也收了不少,估计也投入了许多钱。”
大儿媳是个心眼小的,周母都不敢和她说太多。
周母忍不住又道:“收鱼干很麻烦,收回来的鱼要分,收到新鲜的杂鱼,又要杀,又晒干,又要分。你要出海,又要照顾阿海他们,哪有空干?你太奶奶家里没船,他们比较空闲。而且当初灶房着火,人家拼命帮咱们救火,这份人情,咱家得念着啊!”
一提灶房着火,田采花就心虚,没再说什么,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和一个外人合伙也不和她这大嫂合伙,谁亲谁疏不知道吗?
她放下新鲜摘回来的菜,就回去了。
因为周母在她出海时帮忙做家务又淋菜,所以她不出海也帮着淋菜,免得周承鑫不高兴,说她不孝。
田采花黑着脸回到家,看着正在院子里拿着一个面罩,举着一根焊条,在一束“噼呖拍啦”的火光中,焊接着铁架子的周承鑫忍不住道:“你有空就帮你弟干活,你将你弟当弟,可你弟将你当傻子呢!人家有钱赚也不找你合伙只知道使唤你而已,将你当免费劳力而已。”
工作人员看了周承磊的证件,心中又是一震!
果然大领导的女儿嫁的人都不会是普通人。
厉害!
这一次的申请同样非常顺利,因为所有资料都齐全得过分,而且这次是不用去踏勘和确认标界那么麻烦,都不用等几天,资料齐全,直接就办下来了。
所有事情都办好后,江夏抱着厚厚的文件袋,上了拖拉机,周承磊开着拖拉机离开。
这时已经下午五点二十五分了!
办这些证跑了两个部门,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江夏:“这出海打渔要办的证也太麻烦了,我见村里许多船都没牌证?”
周承磊:“嗯,一般超过6米的船都要办,有些人是觉得不用去办,但办了更好,没事就好,出事麻烦。”
村里确实也有许多渔船是没有证的,有些是小船,船不够大,有些是没去办,大家不是去很远的地方捕捞,也不是很严,几乎没人去查,就没人去办。
但出远洋一定要办,要是去公海捕捞,没证被抓到,船都扣押了。
而且周承磊办事有军人严谨的作风,喜欢持证上岗,按规矩来,所以家里那条船都是手续齐全的,更不要说新买的大船了。
*
两人离开办事处后,又去了照相馆一趟,照片冲洗要一元一张,一分钱都不肯便宜,江夏赶时间,他们还要将大船的资料给船厂,她让对方教她怎么取放胶卷,然后又买了一卷胶卷,就匆匆离开了。
回到家已经七点几了,吃完饭已经八点,太夜了,太奶奶家已经熄灯睡觉了,她就没过去将今天卖小鱼仔的钱分给何杏环。
江夏洗完澡,回到房间,打开记帐的本子,记好每一笔帐。
算上她翻译的钱再加上周承磊这段日子出海打渔赚的钱,不计银行存款,现金还有八千六百三十六元六角七分。
不过马上就要给船的尾款八千元。
给完尾款现金就只剩下六百三十六元六角七分,哦,六百三十七元六角七分才对,周承磊身上有一元。
钱真的太不经花了!
要不是最近周承磊出海每天一千多两千多的赚,现金都不够给船钱。
马上还要盖房子,不过砖和钢筋水泥那些已经订了一些了,花了两千,还有尾款没付。
周承磊刚冲完凉,带着一身水汽进来。
江夏扭头看向他:“明天我要出海打渔。”
周承磊挑眉:“干净了?那今晚早点睡。”
江夏:“……”
他的重点是不是搞错了?
江夏被放在床上,看着埋头苦干的黑色脑袋,尚存一丝理智的她推推他的头,提醒他一个残酷的现实:“付完船的尾款咱们没钱了,现金只剩六百多了。”
“嗯,我去赚。”周承磊含糊的应了一声。
素了三天,今夜他全补回来。
温柔的。
汹涌的。
都有。
第二天,江夏没能爬起来出海。
周承磊神清气爽的出了房间,小心翼翼地关上房门。
周父看了一眼紧闭的房门,一脸了无生趣。
今天又是旺财不出海的日子!
和儿子出海实在太无趣了!
***
江夏睡到八点才醒来,周母正在做网箱。
这网箱很大一只,到时候放到海底,能养不少鱼。
周母见江夏醒了,笑道:“锅里有粥,还热,快去吃。”
周母知道江夏不是懒惰的人,那天她睡得迟,那必然是两人前一晚在努力造孙子。
她乐见其成。
江夏笑着应了一声好,就去洗漱吃早餐,完了她对周母道:“妈,我去太奶奶家将钱给她们。”
“去吧,那些小鱼干好卖吗?”
江夏笑道:“好卖,赚了五百三十九元,每人有二百多块。”
现在是刚开始卖,而且送出去很多,所以赚得少,过年的时候价格可以再提高一点,能赚更多!
送出去的小鱼仔,江夏也是算进了成本里的。
周母一听赚了这么多就笑了:“那我和你太奶奶继续多收点鱼干!”
老头说江夏是旺财果然不错!
真旺啊!干什么,什么就赚!
“嗯,我先去将钱分给太奶奶。”
田采花这时候走了进来,下意识问道:“分什么钱?”
第164章 打探
江夏并没有回应田采花的话,笑着喊了一声大嫂,不失礼的走出院子,去了隔壁。
太奶奶和何杏环正在分鱼干,今天不用上学,周舟一早也过来和周颉一起帮忙分鱼干,这是昨天收到的鱼干。
现在每天都能收上二三十斤鱼干。
江夏将那一叠大团结递给何杏环。
何杏环惊呆了:“这么多?”
太奶奶笑呵呵道:“是不是一共赚了这么多?”
江夏笑道:“不是,一共赚了五百三十九,每人二百六十九毛五分,你数一数对不对。”
何杏环拿着那叠钱手都抖了:“这也太多了!这真的是赚了这么多?”
江夏笑道:“还好,现在才刚开始卖,没有客源,只卖给倒爷,以后打开市场后,就会好点。待到年底鱼贵,到时候可以升一波价,赚得更多。”
何杏环一听就明了:“我趁这段时间多收点鱼干。”
现在收鱼干便宜,到了冬天天气越冷,出海的船少了,价格就会贵上去了。
江夏笑着说好,又将车站的乘务员要买鱼干的事说了。
何杏环笑道:“正好,我昨天和别人换了些油票,买到了二十斤油,芝麻,盐糖那些我都去买回来了,咱们今天就将鱼干做出来。”
太奶奶笑呵呵道:“你们去做吧!我来分鱼干就行。”
这才十天不到就赚了两百多块,每天二十多块,都比得上有船的人家了。
太奶奶父没想过她家也有“日进斗金”的时候。
周颉人小鬼大学着道:“你们都去做吧!鱼干都交给我和周舟分!”
几人都笑了。
江夏笑着摸了摸两人的脑袋:“鱼干分得好,就奖励你们小鱼仔吃!”
两娃更认真了!
江夏就和何杏环进去灶房做鱼干了。
几个口味的鱼干做下来,也要一个早上的时间。
因为是油炸的,油烟大,又高温,又热又累,赚的真的是辛苦钱。
江夏每次做完,因为吸得太多油烟饭都吃不下,没有胃口。
隔壁
田采花忍不住又问周母:“妈,和太奶奶家分什么钱啊?”
“卖鱼干的钱,小夏最近不是和太奶奶家一起合伙收鱼干嘛?她们用鱼干做些小吃去卖。昨天卖出去了,就将钱分给他们家啊!”
田采花脸色一变:“合伙?不是请他们家干活而已吗?”
“不是,是合伙。”
田采花不高兴了,既然是合伙为什么找外人,不找她这个大嫂?
“收鱼干转卖赚得多吗?一斤能赚多少钱?”
她好像听见了二百多块!
这才收了几天鱼干,就赚了两百多块?
周母见大儿媳脸色都变了就道:“这我就没问那么清楚了。但收鱼干小夏花了不少钱,从我这里就有一千多块给出去。你太奶奶家那边也收了不少,估计也投入了许多钱。”
大儿媳是个心眼小的,周母都不敢和她说太多。
周母忍不住又道:“收鱼干很麻烦,收回来的鱼要分,收到新鲜的杂鱼,又要杀,又晒干,又要分。你要出海,又要照顾阿海他们,哪有空干?你太奶奶家里没船,他们比较空闲。而且当初灶房着火,人家拼命帮咱们救火,这份人情,咱家得念着啊!”
一提灶房着火,田采花就心虚,没再说什么,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和一个外人合伙也不和她这大嫂合伙,谁亲谁疏不知道吗?
她放下新鲜摘回来的菜,就回去了。
因为周母在她出海时帮忙做家务又淋菜,所以她不出海也帮着淋菜,免得周承鑫不高兴,说她不孝。
田采花黑着脸回到家,看着正在院子里拿着一个面罩,举着一根焊条,在一束“噼呖拍啦”的火光中,焊接着铁架子的周承鑫忍不住道:“你有空就帮你弟干活,你将你弟当弟,可你弟将你当傻子呢!人家有钱赚也不找你合伙只知道使唤你而已,将你当免费劳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