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125节
不愧是当厂长的,一句话就将刚刚露出来的尴尬化解了。
“快请坐!”
冯厂长来到茶几旁,亲自给两人泡茶。
周承磊将三罐鱼干放到桌子上又将那半袋鱼干放在地上:“我爱人做的小吃和自家晒的鱼干,冯厂长尝尝。”
“你们太客气了。”冯厂长看着玻璃罐里面红色的小鱼仔笑道:“这一看就很好吃!下酒的好东西啊!”
江夏笑道:“自家做的,没有东西装,就用洗干净消过毒的罐头瓶子装了,冯厂长不介意就好。”
冯厂长拿起一瓶拧开盖:“怎么会介意?大家都这么装。我妈从东北给我寄大酱过来,也是用这瓶子装。你们这鱼干这一看就很好吃!我尝尝。”
这个年代各种包装袋,礼品袋还没盛行,要是送一些家里做的吃食给别人,这样装还是有的。
只是很少有人给冯厂长送家常的东西而已,都是送烟酒等名贵的东西。
他打开那瓶正好是辣味的,冯厂长是北方人,平日无辣不欢,一尝瞪大眼:“好吃!绝对下酒!”
他忍不住又尝了几条,然后擦干净手,笑着道:“你这些小鱼干拿我们新研发出来的食品塑料包装袋更方便。要是用这种瓶子装,装不多,也太重了,不方便携带和运输。”
厂里最近新进了几条包装袋生产线机组,其中有一条生产线是生产食品塑料袋的,他觉得塑料袋非常便利,未来大有可为。
因此花了大价钱购置了生产线。
接着冯厂长拿出一个塑料袋自然而然的开始进入主题,介绍起来,“像是这种袋子,专门装食品用的,防潮,耐油,透明度高,挺性好,密封后一点都不漏,不漏气,不漏汁!轻便,不占空间,方便运送!还可以根据需要印上商标等图案上去。”
江夏点头:“可以想象确实方便。”
塑料包装袋带来的便利是非常大的,甚至带动许多食品行业发展起来,它哪哪都好,就是不环保。
但这个时候也还没环保概念,行行业业都在卯足劲发展。
“这个是咱们塑料厂其中一条生产线的产品,这个是新产品我是打算拿去参加穗交会的,我可以听听江夏同志用英文介绍一下吗?”
江夏笑道:“可以。”
冯厂长听完觉得特别好,特别流利:“听樊主编说您懂好几国语言,我有幸见识一下吗?”
“当然可以。”
于是江夏又用法文介绍了一次:“这是法语。”
接着又用俄语介绍了一次:“这是俄语。”
接着是德语,最后是日语。
周承磊看着江夏,侧耳倾听,几乎没有眨眼。
他也是第一次听江夏说俄语,德语和日语。发觉她不论说什么语言都很好听,说话时带着浅浅的笑,美得发光!
周承磊会说俄语和日语的,听得出江夏说得很标准,自然而然的脱口而出,像母语一样
他当年出任务时恶补过日文,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做到会说能听懂,那时候教他的人已经说他很厉害。
周承磊心想:那是因为他没教过自己的媳妇!
冯厂长叹为观止!
冯厂长也是出过好几个国家考察的人,本来听完江夏英文复述后,就已经很满意了!
现在他直接道:“江夏同志,一百元一天,在穗交会期间,你当我们厂的翻译如何?实不相瞒,你没来之前我只打算花20元一天请一个翻译。刚听完你的英文介绍,我就决定给你三十元一天,但是你太厉害了!我觉得我给少了,你会去给其他厂家当翻译,所以一百元一天,我是不是诚意十足?”
江夏笑着将她不要固定的工资报酬,只要成交金额百分之零点一的提成说了出来。
也是和造船厂差不多的说法。
江夏不要工资只要提成,没有一个工厂会拒绝的,毕竟谈成了工厂就有订单,谈不成也不用出工资,多好?
冯厂长也答应了,只是冯厂长痛心疾首!
“江夏同志,你就不能只给我们塑料厂当翻译吗?一百五十元一天如何?”
他已经面试过两个翻译了,都不太满意,江夏是他最满意的。
今年塑料厂花重金进了几条生产线,他出口创汇的任务艰巨啊!
就靠着在穗交会拿下大订单了。
江夏笑了笑:“真的抱歉,我已经答应造船厂了。”
冯厂长觉得非常可惜,然后看向周承磊。
这位从坐下到现在几乎没说过一句话,只当陪衬,气场却强大到让人无法忽视。
一看他刚才就是听得懂的样子。
“周同志会外语吗?”
第157章 又是她不认识的人(3000字大章)
周承磊:“略懂一二,不过我要出海打渔。”
未尽之意就是没空当翻译。
冯厂长:“……”
一个懂外语高知识分子竟然为了出海打渔不去当翻译?
暴殄天物!
祖国的人才如此过剩了么?
江夏笑道:“冯厂长我可以了解下贵厂参展的产品吗?”
冯厂长更加痛心疾首,多么敬业的临时翻译!
然后江夏和周承磊又在冯厂长的陪同下了解了一下塑料厂所有的产品。
江夏看见有适合的,就顺便向冯厂长提出购买一百只食品包装袋用来装小鱼仔。
正好厂里有一批做错规格的包装袋,客户要一斤装,工人直接做成了两斤装,客户嫌大,不要了。
冯厂长就将做错的那两百多只包装袋全送给江夏。
冯厂长道:“你没有封口机,到时候得打包好,可以送到我这里,我让人帮你封口。”
江夏笑道:“谢谢冯厂长,不用麻烦,我到时候用烧热的铁丝轻轻压一压就行了。”
冯厂长愣了一下就想明白后,对江夏竖起拇指:“聪明!”
他又忍不住问道:“真的不只给我们塑料厂当翻译?两百元一天!”
这话隔一会儿问一次,江夏笑着摇头:“不了,我只拿提成就行啦!冯厂长尝了鱼干要是觉得好吃,您看看你们厂里的饭堂需不需要订,需要可以打电话向我订,我家是出海打渔为生的。”
冯厂长佯怒道:“你们不给我们厂当专职翻译,我不给你订!滚滚滚……”
江夏就忍不住笑。
然后冯厂长痛心疾首的亲自将两人送出了厂,约好了穗交会上见。
打渔打渔!有文化,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不好么?打什么渔啊!
冯厂长气得头发都掉了几根,看上去更聪明了。
***
离开了塑料厂,江夏和周承磊到了市区随便吃了一碗面条,又去了下一家纺织厂。
这次拖拉机不许进去,周承磊只能在外面等江夏。
江夏同样给厂长送了一些鱼干和小鱼仔,这些大厂有员工饭堂,都是潜在的鱼干客户。
因为是樊主编介绍的,同样是纺织厂的厂长亲自接待了江夏和周承磊。
纺织厂的厂长是位女性,和江母差不多年纪,名叫彭玉华,性格非常强势和主观的一位女性。
她看见江夏第一眼就不喜欢!
长得太漂亮,家世又好的女人,大多数都是虚有其表的。
当然她不会将不喜欢表现出来,只是一开始就笑着让江夏用英语自我介绍一番。
听完江夏的自我介绍之后,彭玉华有点改观,笑容真诚了一些,语气也温和了一些:“不错,可以了,我们请翻译25元一天,一共十五天左右。”
江夏笑道:“彭厂长我可以选择不要25元一天的工资,只要提成吗?”
彭玉华愣了一下:“什么意思?”
江夏又将只要成交额百分之零点一提成那番说辞说了一遍。
彭玉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心想,看吧!
漂亮的女人就是多事儿!
要么侍美行凶,要么恃才傲物!
工资不要,她是觉得她能谈下很大的单子,拿到的提成比一天二十五元的工资多?
但彭玉华想请一个专职的翻译,而不是兼职的,但是想到广交会那几天可能确实需要不止一个翻译,请两个又成本太高,江夏这种不要工资报酬,谈成了才拿提成的,其实也好。
彭玉华在心里算了一下百分之零点一的提成到底有多少钱。
然后一算发现成交一万元才有十元提成,成交十万元才一百元。
她这种当兼职的要是给厂里谈成十万元以上的订单,那已经很厉害了!
“行!那就按你说的。只给提成,没有工资报酬。”
江夏又道:“彭厂长,有布料样板吗?我想先了解一下贵厂的产品。”
彭玉华没想到她一个兼职翻译都如此认真,就让人将参加穗交会那些布料每样布板的色卡都给她拿了一份。
江夏翻了翻那些布板色卡,有的确良面料,有西装面料,还有丝绸类,当然也有各种花色的棉布。
江夏:“有工艺说明吗?”
“有。”彭玉华又让自己的助手将为了参加这次穗交会特意整理出来的布料的工艺说明给了江夏一份。
江夏又问道:“这些我可以带回去看吗?”
她还要赶去下一家,没太多时间耗在这里。
“快请坐!”
冯厂长来到茶几旁,亲自给两人泡茶。
周承磊将三罐鱼干放到桌子上又将那半袋鱼干放在地上:“我爱人做的小吃和自家晒的鱼干,冯厂长尝尝。”
“你们太客气了。”冯厂长看着玻璃罐里面红色的小鱼仔笑道:“这一看就很好吃!下酒的好东西啊!”
江夏笑道:“自家做的,没有东西装,就用洗干净消过毒的罐头瓶子装了,冯厂长不介意就好。”
冯厂长拿起一瓶拧开盖:“怎么会介意?大家都这么装。我妈从东北给我寄大酱过来,也是用这瓶子装。你们这鱼干这一看就很好吃!我尝尝。”
这个年代各种包装袋,礼品袋还没盛行,要是送一些家里做的吃食给别人,这样装还是有的。
只是很少有人给冯厂长送家常的东西而已,都是送烟酒等名贵的东西。
他打开那瓶正好是辣味的,冯厂长是北方人,平日无辣不欢,一尝瞪大眼:“好吃!绝对下酒!”
他忍不住又尝了几条,然后擦干净手,笑着道:“你这些小鱼干拿我们新研发出来的食品塑料包装袋更方便。要是用这种瓶子装,装不多,也太重了,不方便携带和运输。”
厂里最近新进了几条包装袋生产线机组,其中有一条生产线是生产食品塑料袋的,他觉得塑料袋非常便利,未来大有可为。
因此花了大价钱购置了生产线。
接着冯厂长拿出一个塑料袋自然而然的开始进入主题,介绍起来,“像是这种袋子,专门装食品用的,防潮,耐油,透明度高,挺性好,密封后一点都不漏,不漏气,不漏汁!轻便,不占空间,方便运送!还可以根据需要印上商标等图案上去。”
江夏点头:“可以想象确实方便。”
塑料包装袋带来的便利是非常大的,甚至带动许多食品行业发展起来,它哪哪都好,就是不环保。
但这个时候也还没环保概念,行行业业都在卯足劲发展。
“这个是咱们塑料厂其中一条生产线的产品,这个是新产品我是打算拿去参加穗交会的,我可以听听江夏同志用英文介绍一下吗?”
江夏笑道:“可以。”
冯厂长听完觉得特别好,特别流利:“听樊主编说您懂好几国语言,我有幸见识一下吗?”
“当然可以。”
于是江夏又用法文介绍了一次:“这是法语。”
接着又用俄语介绍了一次:“这是俄语。”
接着是德语,最后是日语。
周承磊看着江夏,侧耳倾听,几乎没有眨眼。
他也是第一次听江夏说俄语,德语和日语。发觉她不论说什么语言都很好听,说话时带着浅浅的笑,美得发光!
周承磊会说俄语和日语的,听得出江夏说得很标准,自然而然的脱口而出,像母语一样
他当年出任务时恶补过日文,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做到会说能听懂,那时候教他的人已经说他很厉害。
周承磊心想:那是因为他没教过自己的媳妇!
冯厂长叹为观止!
冯厂长也是出过好几个国家考察的人,本来听完江夏英文复述后,就已经很满意了!
现在他直接道:“江夏同志,一百元一天,在穗交会期间,你当我们厂的翻译如何?实不相瞒,你没来之前我只打算花20元一天请一个翻译。刚听完你的英文介绍,我就决定给你三十元一天,但是你太厉害了!我觉得我给少了,你会去给其他厂家当翻译,所以一百元一天,我是不是诚意十足?”
江夏笑着将她不要固定的工资报酬,只要成交金额百分之零点一的提成说了出来。
也是和造船厂差不多的说法。
江夏不要工资只要提成,没有一个工厂会拒绝的,毕竟谈成了工厂就有订单,谈不成也不用出工资,多好?
冯厂长也答应了,只是冯厂长痛心疾首!
“江夏同志,你就不能只给我们塑料厂当翻译吗?一百五十元一天如何?”
他已经面试过两个翻译了,都不太满意,江夏是他最满意的。
今年塑料厂花重金进了几条生产线,他出口创汇的任务艰巨啊!
就靠着在穗交会拿下大订单了。
江夏笑了笑:“真的抱歉,我已经答应造船厂了。”
冯厂长觉得非常可惜,然后看向周承磊。
这位从坐下到现在几乎没说过一句话,只当陪衬,气场却强大到让人无法忽视。
一看他刚才就是听得懂的样子。
“周同志会外语吗?”
第157章 又是她不认识的人(3000字大章)
周承磊:“略懂一二,不过我要出海打渔。”
未尽之意就是没空当翻译。
冯厂长:“……”
一个懂外语高知识分子竟然为了出海打渔不去当翻译?
暴殄天物!
祖国的人才如此过剩了么?
江夏笑道:“冯厂长我可以了解下贵厂参展的产品吗?”
冯厂长更加痛心疾首,多么敬业的临时翻译!
然后江夏和周承磊又在冯厂长的陪同下了解了一下塑料厂所有的产品。
江夏看见有适合的,就顺便向冯厂长提出购买一百只食品包装袋用来装小鱼仔。
正好厂里有一批做错规格的包装袋,客户要一斤装,工人直接做成了两斤装,客户嫌大,不要了。
冯厂长就将做错的那两百多只包装袋全送给江夏。
冯厂长道:“你没有封口机,到时候得打包好,可以送到我这里,我让人帮你封口。”
江夏笑道:“谢谢冯厂长,不用麻烦,我到时候用烧热的铁丝轻轻压一压就行了。”
冯厂长愣了一下就想明白后,对江夏竖起拇指:“聪明!”
他又忍不住问道:“真的不只给我们塑料厂当翻译?两百元一天!”
这话隔一会儿问一次,江夏笑着摇头:“不了,我只拿提成就行啦!冯厂长尝了鱼干要是觉得好吃,您看看你们厂里的饭堂需不需要订,需要可以打电话向我订,我家是出海打渔为生的。”
冯厂长佯怒道:“你们不给我们厂当专职翻译,我不给你订!滚滚滚……”
江夏就忍不住笑。
然后冯厂长痛心疾首的亲自将两人送出了厂,约好了穗交会上见。
打渔打渔!有文化,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不好么?打什么渔啊!
冯厂长气得头发都掉了几根,看上去更聪明了。
***
离开了塑料厂,江夏和周承磊到了市区随便吃了一碗面条,又去了下一家纺织厂。
这次拖拉机不许进去,周承磊只能在外面等江夏。
江夏同样给厂长送了一些鱼干和小鱼仔,这些大厂有员工饭堂,都是潜在的鱼干客户。
因为是樊主编介绍的,同样是纺织厂的厂长亲自接待了江夏和周承磊。
纺织厂的厂长是位女性,和江母差不多年纪,名叫彭玉华,性格非常强势和主观的一位女性。
她看见江夏第一眼就不喜欢!
长得太漂亮,家世又好的女人,大多数都是虚有其表的。
当然她不会将不喜欢表现出来,只是一开始就笑着让江夏用英语自我介绍一番。
听完江夏的自我介绍之后,彭玉华有点改观,笑容真诚了一些,语气也温和了一些:“不错,可以了,我们请翻译25元一天,一共十五天左右。”
江夏笑道:“彭厂长我可以选择不要25元一天的工资,只要提成吗?”
彭玉华愣了一下:“什么意思?”
江夏又将只要成交额百分之零点一提成那番说辞说了一遍。
彭玉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心想,看吧!
漂亮的女人就是多事儿!
要么侍美行凶,要么恃才傲物!
工资不要,她是觉得她能谈下很大的单子,拿到的提成比一天二十五元的工资多?
但彭玉华想请一个专职的翻译,而不是兼职的,但是想到广交会那几天可能确实需要不止一个翻译,请两个又成本太高,江夏这种不要工资报酬,谈成了才拿提成的,其实也好。
彭玉华在心里算了一下百分之零点一的提成到底有多少钱。
然后一算发现成交一万元才有十元提成,成交十万元才一百元。
她这种当兼职的要是给厂里谈成十万元以上的订单,那已经很厉害了!
“行!那就按你说的。只给提成,没有工资报酬。”
江夏又道:“彭厂长,有布料样板吗?我想先了解一下贵厂的产品。”
彭玉华没想到她一个兼职翻译都如此认真,就让人将参加穗交会那些布料每样布板的色卡都给她拿了一份。
江夏翻了翻那些布板色卡,有的确良面料,有西装面料,还有丝绸类,当然也有各种花色的棉布。
江夏:“有工艺说明吗?”
“有。”彭玉华又让自己的助手将为了参加这次穗交会特意整理出来的布料的工艺说明给了江夏一份。
江夏又问道:“这些我可以带回去看吗?”
她还要赶去下一家,没太多时间耗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