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114节
  现在便宜了这么多,收回去晒干了再卖,确实能多赚一点。
  周承磊又握了握她的手:“那我去问问其他人卖不卖,咱们收购的价格比收购处贵一分钱一斤。”
  “可以。”
  然后江夏就去问田采花和周承鑫:“大哥,大嫂,这些红杉鱼你们带回去晒干还是卖了?”
  田采花:“当然是卖了。”
  她还要晒鲍鱼,晒鲍鱼可麻烦了,哪有空晒这些红杉鱼。
  要是两样一起晒,忙不过来,一个晒不好,全亏了怎么办?
  哪像江夏,有公婆帮衬。
  这么一想,田采花又觉得自己蠢了,当初应该留公婆和自己一起住的。
  周承鑫就问:“你和阿磊想晒鱼干?那就给你们带回去晒。”
  江夏:“那我们按一毛一分钱的价格全收了。”
  田采花眼睛一亮,贵一分钱一斤也能多赚几块钱啊!
  周承鑫摆手:“不用,你们想晒,给你们就是了!”
  今天江夏钓了那么多鱼,那里已经值得五十块了,那些鲍鱼也值不少钱,还捡到了红珊瑚,周承鑫已经很满足,甚至觉得今天简直就是他的人生巅峰!
  田采花:“……”
  江夏却道:“要的,去过一下称,到时候我给大哥算钱。”
  江夏可不会占这点便宜,已经分家了,亲兄弟还是明算账比较好。
  周父听见江夏说晒鱼干,脸上露出了笑容,勤能致富,老四两夫妻这么勤快,大钱小钱都不放过,迟早发达。
  父子几人将一担又一担的鱼挑下船,放到板车送回家。
  周承鑫去卖了今天钓上来的鱼和其他杂鱼,一共卖了六十三元。
  红杉鱼也过称了,一共四百六十三斤。
  江夏回到家就将钱给了田采花,给了五十一元。
  田采花笑容满脸,今天她家也赚到上百元了,这还不算鲍鱼!
  周承磊又向村民收了一千五百多斤红杉鱼,满院子都摆满了一箩筐一箩筐的鱼。
  一家人吃完饭,就和周母请来的十五个妇人一起杀鱼。
  连李秀娴也不能幸免,也被周承森拉着一起杀鱼。
  她心里烦透了,她一个人民教师,竟然也和一群村妇一起杀鱼!
  不过李秀娴不是一个喜怒形于色的人,她心里烦,但是也不会表现出来。
  这时村里一个妇人道:“李老师,你们当老师的真好,活计轻松又干净,假期又多。”
  语气既羡慕,又尊敬。
  李秀娴笑了笑:“哪里啊!当老师很少钱的,出海打渔一天就赚得比我一个月多了。”
  其他妇人听了,纷纷出声:“那不能比,出海打渔有风险,看天吃饭!可是李老师是知识分子,赚钱轻松又稳定,将来还有国家养老。”
  “是啊!当老师最好了!轻松!我们是没有文化只能织鱼网,帮人杀鱼,天天累死累活,一个月也就二三十块。”
  “还是李老师好!一年有两个大假期,每个星期还有一天假,农忙也有几天假,不用干也有钱拿,多轻松?老了还有退休金,一辈子都不用忧,多好!”
  ……
  因为李秀娴是老师,男人又是镇干部,村里的妇人对她特别尊敬,一声一声李老师,李老师的,满满的恭维和羡慕,让她心里舒服了一点。
  她笑道:“各有各的好!不过还是得叮嘱家里的孩子好好读书,读完大学出来还能分配一份好工作,而且是比老师更好的工作。”
  说着,她忍不住看了一眼坐在那里默默杀鱼的江夏,想着转头得趁机教育莹莹好好读书。
  不然父母再厉害又如何?人还是得靠自己有本事才能受人尊敬。
  就像她四婶出身那么好,可是她没考上大学,嫁了人也只能当个村妇,天天杀鱼!
  生活在村里,谁还管她爸妈是谁?
  不像自己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走出去,谁不尊敬的称呼她一声“李老师”?
  谁知道江夏是谁?
  这一晚李秀娴鱼没有杀多少,倒是和村民说了不少话。
  第142章 来自京城的信
  所有鱼都杀完,腌制好后,已经晚上十一点了。
  周承磊冲完凉走进房间,江夏正在记帐。
  这一批鱼收回来多少钱,请人杀鱼花了多少钱,花了多长时间,买盐腌制又花了多少钱,金钱成本,时间成本,她都条理清晰的记录着。
  甚至今晚请的人,每个人她都用一个新本子记录了一下她们的杀鱼速度。
  周承磊带着一身冰凉清冽的气息来到她身边,看了一眼,就将她抱起,她安置到腿上,搂着,亲了亲。
  江夏顺势靠在他结实的怀里,很是清晰的感受到他肌肤的冰凉。
  这是刚刚用冰凉的井水洗澡后特有的。
  两人同时开口:“我有一个想法。”
  话落都笑了。
  周承磊又亲了亲她的后脖颈。
  江夏转身面向他,搂住他脖子,四目相对,彼此眼里都是笑意。
  江夏笑起来眼里有光,注视人的样子很温柔,浅笑时扬起的唇角弧线优美,整张脸美丽绝伦。
  周承磊忍不住轻啄一下她的小嘴,抵着她的额头,鼻尖对鼻尖:“你先说。”
  “我想向村民长期收购一些新鲜的鱿鱼,公干鱼,小黄鱼,各类小鱼仔和各种鱼干。……”
  过两天就九月了,再过几个月就过年,江夏想收一些鱿鱼,鳗鱼,公干鱼,小黄鱼和各类小鱼仔是想用来做成各种零食,试着卖,打开市场后,年底应该能大卖。
  至于鱼干,她纯粹是想等到年底什么都升一点价时倒卖赚差价。
  渔民家家户户都会晒些鱼干,但不多,多数是杂鱼干。
  杂鱼干也可以收,家家户户的杂鱼干收起来,再分类,就不是杂鱼干了。
  江夏相信她放出风声他家会收购鱼干后,大家应该就会晒起来。
  平时村民不晒鱼干,主要是怕拿去市里卖麻烦,但有人愿意收,相信大家都会晒一些,毕竟鱼干比较赚钱。
  最重要不久就入秋了,入秋后,是晒鱼干的好季节,没夏天晒鱼干那么麻烦,至少天气凉起来,不用担心鱼会臭掉。
  秋高气爽,天气持续晴天晒什么东西都干得比较快。
  江夏将她的想法说了出来,“你觉得如何?”
  周承磊亲了亲她:“好。”
  “做零嘴我还需要买一些材料,前期可能会投入不少钱,怕不怕亏?”
  “不怕,不会亏。”
  “你怎么知道?”
  “你做的菜好吃,做的零嘴也一定好吃。再说亏也不怕,亏了就再赚,反正钱只要赚就有了,这玩意又不是失去了就不会回来,怕什么?”
  江夏:“……”
  好有道理,她竟然找不到词反驳!
  江夏又问:“你呢?你刚想说什么。”
  “我想租一片海域,搞些网箱试着在海里养鱼。”
  江夏瞬间来精神了:“养什么鱼?”
  “你拿回来翻译的一本杂志里不是有篇文章介绍岛国真鲷养殖成功的案例?再加上我以前也看过别人怎么养。所以我想先试试养真鲷,就是加吉鱼,也可以多试几种鱼,真鲷,大黄鱼,石斑鱼之类的都试试,哪种成功了,就养哪种。我觉得……”
  周承磊觉得国家限制捕捞是迟早的事,毕竟渔船越来越多,现在大海里有些鱼也少了许多,就拿大黄鱼来说,这两年已经明显减少了,价格也越来越贵,除了大黄鱼,其它鱼也有减少的趋势,所以未来的海鲜估计是以养殖为主的。
  就算是现在,周承磊也知道许多地方有渔民试着在海里养鱼,并且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当然将来养殖出来的鱼,肯定没有野生的贵,但是养出来的鱼,胜在量大。
  小数怕长计,只要量够大,赚得就多。
  而且他也不是只养鱼,不出海打渔,他只是想将适合养鱼的海域先租下来,占个先机,一边出海打渔,一边养鱼。
  周承磊还将打算和周承鑫一起养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抱着她,将他所有的想法都告诉江夏。
  “你觉得如何?”
  江夏:“我觉着很好啊,但承包海域不要只承包五年,时间可以长一些,二十年,三十年都可以。”
  “那和大哥一起干你有没有意见?”
  “没有,大哥挺好的,现在咱们的渔船是轮着来用,不一起干也没办法。再说将来做大了,有大哥帮着管理,你也放心。”
  最后一句彼此都懂更深的含义。
  周承磊就知道她会同意,她会懂他的野心。
  有些事无需多说,她就明白,何其有幸她能懂!
  他吻上她。
  手也没闲。
  江夏轻轻一颤,握住他手腕,躲开:“太夜了,你明天要出海。”
  “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