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好、好严肃。”阿青咽了咽口水。
柏安苦大仇深地盯着那朵彩椒,看了又看,随后又转过身来,锐利的目光落在阿青身上。
她登时心里一紧。
下一刻,男人的声音从她耳边响起,似乎带着几分犹豫不决:“小妹妹,南瓜怎么卖?”
阿青:“……”
彩色的幡旗被守塔人系在栏杆上,风吹得一摆一摆,在空中飘扬。这里是白塔岭最显眼的地标,也是以这座建筑物命名的地方——白塔。
白塔在很多年前就已经修建完成了,历经百年风雨,最初只是用来瞭望放哨,现在是村民们供香祈福的地方。
战乱时到处是逃窜的流民,村子地广人稀,也缺乏劳动力,善良的村民们收留了这些流民,落户时却因为一件事发愁:因着长期的流亡,他们早已忘记了自己姓甚名谁。
村长想了想,让村子里识字的先生把写着姓氏的木牌,用红绳拴在白塔的栏杆上打个结。再将一些简单好记的字写成木牌,让每个人绕着白塔走一圈,把自己挑选的木牌随机拴在这些绳结里。于是所有流民都有了新名字,大家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多年后,最上面那层木牌的主人早已去世,但他们的子孙后代名字都拴在绳结里,想要取下来就要把整根红绳都剪断。
所以从此之后,每当家里有人去世,才会挂上他的名字,这也代表着青灯虽灭,后世仍连绵不断。
守塔人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看上去已有五六十岁,弯下身子将雕刻好的木牌递上:“许凤兰。”
站在阴影处的男人轻轻咳了声,低声向守塔人致谢:“好,麻烦您了。”
赤色的幡旗被风吹起,露出他有些憔悴的病容,眼下有一圈乌青。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温度也不至于太低,他却早早穿上了厚外套。
“进去的时候最好不要碰掉木牌。”守塔人嘱咐道。
“这有什么讲究吗?”
男人双手合十,虔诚地下跪祈福。
“孩子,链接木牌的不只有绳子,还有所蕴含祝福的愿力——在挂牌的那刻就已经牵引好了,不能被打断或损毁,否则就介入了他的因果。”老人笑道:“所以我只篆刻,挂牌都由个人进行。”
午后的微风轻拂,清脆铃声一步一响。
他以前从未来过,也并不清楚祭拜的流程,难得有些笨拙地串好红绳,握着木牌走进白塔。
青烟袅袅,里面供奉的却不是任何一尊菩萨或佛像。
他难以描述眼前所看到的石雕,它只露出半截身体,剩下的部分用红布裹得严严实实,两只眼睛突出,嘴巴不似人类而像鸟,喙尖而长,占了整张脸的三分之二。
密密麻麻的红线像蜘蛛网布满塔壁,无数因果交织着缠绕成细密的丝。
这是青山村的规矩,出嫁女的木牌只可以系在男方的家中,昏暗的烛光下,记忆里邬昀父亲的名字木牌出现在他眼前。
男人登上木梯,伸出手去够那个红绳,却在看清末端的时候有些发愣。
绳子末端拴着的是他从未见过的木牌。
挂着它的绳子是五彩线,像每年端午节许凤兰配好的花绳。那个时候邬昀总会笑嘻嘻地拴在他手上,告诉他能辟邪驱灾。
他怔愣着擦去灰尘。
一层薄薄的、笼罩在记忆里的雾好像散开了。
木牌上面没有名字,反而稚气地绘着一幅图案:弯曲的线条摇摆着像片云彩,下面还坠着闪电和雨滴。
他紧紧攥着那块不知名的木牌,头却有些痛。
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它为什么会系在这些绳结里?
早已脆弱而腐朽的花绳断开,木牌啪嗒一声,从高空坠落。
第51章 老房子的潮湿回忆
这两天返潮,衣服洗后在屋里晾不干,柏安临时找了几根粗树枝搭在窗台上做晾晒架。
等到游情推门进来的时候,他刚拧干湿漉漉的被单,手上还沾着水。
“你今天去白塔了?”柏安看了他一眼,随后提醒道:“注意脚下门槛。”
“你怎么知道我去了那边?”游情敛眸,将那块腐朽的木牌从口袋里取出。
“因为你今天精神看上去好很多了,魏小姐说白塔旁边就是信号站,我想你自己走一趟,应该就能安心了。”柏安道。
“你说得很对。”他跟在柏安身后,阳光的影子映在他们身上。
“尽量不要走太远,还是要多休息。”男人嘱咐。
“嗯,感谢你这段时间的照顾。”游情点头,露出一个浅淡的微笑。
“客气了,我下午去地里干活,如果有事就用传讯机呼我。”柏安想到了什么,末了又补充道:“……你有收到从那边来的传讯吗?”
“古水村的?”游情轻声道。
他挽起袖子,双手浸湿在冰冷的井水中,却逐渐有些神游,直到丝丝缕缕的凉意从指间传来。
似乎有远飞的鸟儿从头顶掠过,拨开了院落上方四四方方的蓝天。
“没有。”他说。
只要谈起这个话题,他们的气氛总会变得压抑,柏安清了清嗓子道:“也不急。”
“嗯,也才半个月。”游情低喃。
他掀开布帘,从柏安带回来的菜篮中挑选食物,依次取出后洗净,然后放到菜板上。
柏安忍不住吐槽道:“辣椒、西红柿、白萝卜……你是要做黑暗料理吗?”
“辣椒炒西红柿,然后再来一道萝卜汤。”游情执起菜刀,若无其事地将红椒切成两半。
看着辣椒籽在菜板上乱蹦,柏安虽面不改色,却还是有些心惊肉跳:“我记得你好像不吃辣?”
游情另一只手拂过额边发丝,叹了口气:“也能试试。”
这是他们来到青山村的第三个星期,虽仍有不适应,却也渐渐融入了这处环境。
他用生锈的钥匙打开了这处院落的大门,回到了邬昀在青山村的老家,杂乱疯长的藤蔓爬满屋檐,落了满地残花。
邻居王叔是个热心的中年人,曾拍着胸脯对游情他们保证:“你们都放心吧,我们每年都挨家挨户清花,保准你们房子里头干干净净的。”
他倒确实没有夸大其词,柏安推门进去,院落里面整洁有序,只是积了层厚厚的尘土。
久不住人的老房子有股潮湿的霉味,门口用来盛水的瓦缸积满了这几天的暴雨,青苔已经湿漉漉地冒出来,透着油亮的绿色。
“确实没想到你们还能再回来,这座房子已经有几十年都没住过人了。”王叔感叹道,“我也是后面才搬过来的,没见过这家的主人,不知道他们身体还健康吗?”
“他们……都去世了,我朋友是这家人唯一的孩子,这次回来就是为了他们的身后事。”柏安说。
老人叹惋道:“世事无常,能落叶归根也是好的。”
最初游情一直在发烧,躺在里屋好几天都没能下床,却因此将内部构造都瞧了个清楚。
这是邬昀长大的地方,他曾经听那个人讲过无数有关这座房子的故事。
可真正踏进房间的那一刻,他却觉得无比熟悉。
就好像——他也是曾经的主人之一。
“如果你站在门槛上,你可以微微俯身,在大门把手下面还有一个小把手。”男人笑道,“那是因为我每次放学回来,我妈都在田里,我只能站在板凳上才能够到栓门链子,不然就进不了屋子。”
“……直到有一次不小心掉下来,她抱着我抹了很久的眼泪,说再也不会让我受伤了。那之后就做了个小把手在下面,方便我能随时开门。”邬昀托着腮。
游情蹲下身子找到了把手,它只有正常大小的一半,被固定在大门的低矮处。旁边的墙壁上有一条蓝色粉笔画的线,歪歪扭扭写着几个身高的刻度。
“还有,我妈做针线的东西放在柜子上面,但它的外表是个装曲奇的铁盒子,我嘴馋想偷吃,结果发现里面都是纽扣。”
柜顶对于小时候的邬昀来说,是极其难以触碰的高度,可游情只是略一伸手就拿到了。
他擦了擦掌心的灰尘,拧开了那个颜色斑斓的饼干盒。
映入眼帘的却是张红色卡纸。
因为潮湿进水,红色卡纸有些地方已经褪色,留下白里透粉的皲裂底色。上面用简笔画勾勒出两个火柴人,左面是长发女性,右边是个普通样式的人物,稚气的铅笔字写着:妈妈生日诀(错别字)乐!
“我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是我朋友送给我的书,那个时候村里有个大礼堂,是以前学校的旧图书馆改的,很多书籍因此被丢掉或遗失了。我朋友家就有很多图书馆的旧书,他送了我一本《王尔德童话集》,我最喜欢里面的那篇《夜莺与玫瑰》,所以我把它摆在我房间书柜最显眼的位置上。”
“……等一下,奇怪,是在这里吗?”邬昀绕过沙发,直直向他身后的书架走过去。
柏安苦大仇深地盯着那朵彩椒,看了又看,随后又转过身来,锐利的目光落在阿青身上。
她登时心里一紧。
下一刻,男人的声音从她耳边响起,似乎带着几分犹豫不决:“小妹妹,南瓜怎么卖?”
阿青:“……”
彩色的幡旗被守塔人系在栏杆上,风吹得一摆一摆,在空中飘扬。这里是白塔岭最显眼的地标,也是以这座建筑物命名的地方——白塔。
白塔在很多年前就已经修建完成了,历经百年风雨,最初只是用来瞭望放哨,现在是村民们供香祈福的地方。
战乱时到处是逃窜的流民,村子地广人稀,也缺乏劳动力,善良的村民们收留了这些流民,落户时却因为一件事发愁:因着长期的流亡,他们早已忘记了自己姓甚名谁。
村长想了想,让村子里识字的先生把写着姓氏的木牌,用红绳拴在白塔的栏杆上打个结。再将一些简单好记的字写成木牌,让每个人绕着白塔走一圈,把自己挑选的木牌随机拴在这些绳结里。于是所有流民都有了新名字,大家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多年后,最上面那层木牌的主人早已去世,但他们的子孙后代名字都拴在绳结里,想要取下来就要把整根红绳都剪断。
所以从此之后,每当家里有人去世,才会挂上他的名字,这也代表着青灯虽灭,后世仍连绵不断。
守塔人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看上去已有五六十岁,弯下身子将雕刻好的木牌递上:“许凤兰。”
站在阴影处的男人轻轻咳了声,低声向守塔人致谢:“好,麻烦您了。”
赤色的幡旗被风吹起,露出他有些憔悴的病容,眼下有一圈乌青。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温度也不至于太低,他却早早穿上了厚外套。
“进去的时候最好不要碰掉木牌。”守塔人嘱咐道。
“这有什么讲究吗?”
男人双手合十,虔诚地下跪祈福。
“孩子,链接木牌的不只有绳子,还有所蕴含祝福的愿力——在挂牌的那刻就已经牵引好了,不能被打断或损毁,否则就介入了他的因果。”老人笑道:“所以我只篆刻,挂牌都由个人进行。”
午后的微风轻拂,清脆铃声一步一响。
他以前从未来过,也并不清楚祭拜的流程,难得有些笨拙地串好红绳,握着木牌走进白塔。
青烟袅袅,里面供奉的却不是任何一尊菩萨或佛像。
他难以描述眼前所看到的石雕,它只露出半截身体,剩下的部分用红布裹得严严实实,两只眼睛突出,嘴巴不似人类而像鸟,喙尖而长,占了整张脸的三分之二。
密密麻麻的红线像蜘蛛网布满塔壁,无数因果交织着缠绕成细密的丝。
这是青山村的规矩,出嫁女的木牌只可以系在男方的家中,昏暗的烛光下,记忆里邬昀父亲的名字木牌出现在他眼前。
男人登上木梯,伸出手去够那个红绳,却在看清末端的时候有些发愣。
绳子末端拴着的是他从未见过的木牌。
挂着它的绳子是五彩线,像每年端午节许凤兰配好的花绳。那个时候邬昀总会笑嘻嘻地拴在他手上,告诉他能辟邪驱灾。
他怔愣着擦去灰尘。
一层薄薄的、笼罩在记忆里的雾好像散开了。
木牌上面没有名字,反而稚气地绘着一幅图案:弯曲的线条摇摆着像片云彩,下面还坠着闪电和雨滴。
他紧紧攥着那块不知名的木牌,头却有些痛。
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它为什么会系在这些绳结里?
早已脆弱而腐朽的花绳断开,木牌啪嗒一声,从高空坠落。
第51章 老房子的潮湿回忆
这两天返潮,衣服洗后在屋里晾不干,柏安临时找了几根粗树枝搭在窗台上做晾晒架。
等到游情推门进来的时候,他刚拧干湿漉漉的被单,手上还沾着水。
“你今天去白塔了?”柏安看了他一眼,随后提醒道:“注意脚下门槛。”
“你怎么知道我去了那边?”游情敛眸,将那块腐朽的木牌从口袋里取出。
“因为你今天精神看上去好很多了,魏小姐说白塔旁边就是信号站,我想你自己走一趟,应该就能安心了。”柏安道。
“你说得很对。”他跟在柏安身后,阳光的影子映在他们身上。
“尽量不要走太远,还是要多休息。”男人嘱咐。
“嗯,感谢你这段时间的照顾。”游情点头,露出一个浅淡的微笑。
“客气了,我下午去地里干活,如果有事就用传讯机呼我。”柏安想到了什么,末了又补充道:“……你有收到从那边来的传讯吗?”
“古水村的?”游情轻声道。
他挽起袖子,双手浸湿在冰冷的井水中,却逐渐有些神游,直到丝丝缕缕的凉意从指间传来。
似乎有远飞的鸟儿从头顶掠过,拨开了院落上方四四方方的蓝天。
“没有。”他说。
只要谈起这个话题,他们的气氛总会变得压抑,柏安清了清嗓子道:“也不急。”
“嗯,也才半个月。”游情低喃。
他掀开布帘,从柏安带回来的菜篮中挑选食物,依次取出后洗净,然后放到菜板上。
柏安忍不住吐槽道:“辣椒、西红柿、白萝卜……你是要做黑暗料理吗?”
“辣椒炒西红柿,然后再来一道萝卜汤。”游情执起菜刀,若无其事地将红椒切成两半。
看着辣椒籽在菜板上乱蹦,柏安虽面不改色,却还是有些心惊肉跳:“我记得你好像不吃辣?”
游情另一只手拂过额边发丝,叹了口气:“也能试试。”
这是他们来到青山村的第三个星期,虽仍有不适应,却也渐渐融入了这处环境。
他用生锈的钥匙打开了这处院落的大门,回到了邬昀在青山村的老家,杂乱疯长的藤蔓爬满屋檐,落了满地残花。
邻居王叔是个热心的中年人,曾拍着胸脯对游情他们保证:“你们都放心吧,我们每年都挨家挨户清花,保准你们房子里头干干净净的。”
他倒确实没有夸大其词,柏安推门进去,院落里面整洁有序,只是积了层厚厚的尘土。
久不住人的老房子有股潮湿的霉味,门口用来盛水的瓦缸积满了这几天的暴雨,青苔已经湿漉漉地冒出来,透着油亮的绿色。
“确实没想到你们还能再回来,这座房子已经有几十年都没住过人了。”王叔感叹道,“我也是后面才搬过来的,没见过这家的主人,不知道他们身体还健康吗?”
“他们……都去世了,我朋友是这家人唯一的孩子,这次回来就是为了他们的身后事。”柏安说。
老人叹惋道:“世事无常,能落叶归根也是好的。”
最初游情一直在发烧,躺在里屋好几天都没能下床,却因此将内部构造都瞧了个清楚。
这是邬昀长大的地方,他曾经听那个人讲过无数有关这座房子的故事。
可真正踏进房间的那一刻,他却觉得无比熟悉。
就好像——他也是曾经的主人之一。
“如果你站在门槛上,你可以微微俯身,在大门把手下面还有一个小把手。”男人笑道,“那是因为我每次放学回来,我妈都在田里,我只能站在板凳上才能够到栓门链子,不然就进不了屋子。”
“……直到有一次不小心掉下来,她抱着我抹了很久的眼泪,说再也不会让我受伤了。那之后就做了个小把手在下面,方便我能随时开门。”邬昀托着腮。
游情蹲下身子找到了把手,它只有正常大小的一半,被固定在大门的低矮处。旁边的墙壁上有一条蓝色粉笔画的线,歪歪扭扭写着几个身高的刻度。
“还有,我妈做针线的东西放在柜子上面,但它的外表是个装曲奇的铁盒子,我嘴馋想偷吃,结果发现里面都是纽扣。”
柜顶对于小时候的邬昀来说,是极其难以触碰的高度,可游情只是略一伸手就拿到了。
他擦了擦掌心的灰尘,拧开了那个颜色斑斓的饼干盒。
映入眼帘的却是张红色卡纸。
因为潮湿进水,红色卡纸有些地方已经褪色,留下白里透粉的皲裂底色。上面用简笔画勾勒出两个火柴人,左面是长发女性,右边是个普通样式的人物,稚气的铅笔字写着:妈妈生日诀(错别字)乐!
“我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是我朋友送给我的书,那个时候村里有个大礼堂,是以前学校的旧图书馆改的,很多书籍因此被丢掉或遗失了。我朋友家就有很多图书馆的旧书,他送了我一本《王尔德童话集》,我最喜欢里面的那篇《夜莺与玫瑰》,所以我把它摆在我房间书柜最显眼的位置上。”
“……等一下,奇怪,是在这里吗?”邬昀绕过沙发,直直向他身后的书架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