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不过再往前走,温鹤引终是发现异常:前面空地上一堆刚刚熄灭的火烬似乎还有余温, 四匹马两两一组拴在旁边树上。
他们竟然又回到了大榕树这里!
他俩站在榕树下一齐扬头看了看顶上,又各朝一边扫视,很快就看到了陀鱼和鹿拾光,他俩回来的方向正好和离开时候相反。
“怎么回事?” 陀鱼用长刀拨弄了一下地上的余烬,“鬼打墙了?”
“你去那边,再试试。”鹿拾光冲陀鱼指了指自己过来的方向,眼睛从温鹤引手上的匕首上一略而过,话没多说就则朝之前雷十二他们的方向去了。
“我们要不要去?”温鹤引刚迈了一步,发现雷十二抱着胳膊原地不动,偏着脑袋往那榕树树干上瞧。
“去哪里?信不信,他们一会还要回来。”
雷十二抬脚走到榕树近前,从根部开始检查榕树粗硕的树干。这棵榕树恐怕有千年树龄,树干胸径超过三丈,看起来十几个人也无法合抱。她用手指从下往上一寸一寸摸索着树皮。
“你在找什么?”
“入口,或者,出口。”
“如果你能告诉我大概是个什么样子,也许我能帮点忙。” 温鹤引慢慢靠近她,又刻意保持了一点距离。
“我也不知道,”雷十二把脸又往树皮的方向贴近了一些,眼睛仔细分辨着树皮上的细微变化,“不过既然怎么走都要回到这里,那这里肯定有个出入口。”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陀鱼和鹿拾光果如她所料地再次回到了原处。
“你觉得出入口在这里?”
鹿拾光看到半蹲在树前的雷十二便知道她在想什么,赶紧走上前去。
温鹤引自觉帮不上忙,往旁边让了让。正好脚下横了一根粗大的气生根,他躲避不及眼看就要往后仰倒,慌忙之间伸手抓住了一根斜出来的枝干,主干轰然洞开,隐入阴影的位置裂开一个树洞。
其余三人听到声音,立刻聚拢到了树洞开口处,擎了火把鱼贯而入。鹿拾光弯腰进洞时不忘嘱咐温鹤引带好火把赶紧跟上。
火,在这样的野山密林之中自然无比重要。但是进洞之后他们却发现这火把似乎没有什么用。
最开始的一段就是黑,无尽的黑,想要吞噬一切的黑。就算手拿火炬,除了前面人的背影和黑暗,其他什么都看不出来。
待到过了某个界限,黑变成了无线光明,眼前豁然出现了一个如梦似幻的世界。
仙乡何处? 仙乡何似?
温鹤引曾在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上读过对于神仙妙境的描绘,说那里“白玉为京,黄金为阙,七宝玄苑大光明殿具光明座,幢节硏盖,异宝奇花,偏布是处.......诸天宝花零乱散落,偏满道路。”
而眼前这方宝境却既非这般金碧辉煌,云堦月地。里面的一草一木,一虫一兽远观皆是晶莹剔透,无色,无着。可当你走入其中周围之物便变幻出无穷色彩。
一片树叶,换个方位色泽便不相同;一只雀鸟,手过之处羽毛也会呈现各种颜色。
这光怪陆离,百变莫测的奇异洞天让走入其中的四人惊奇不已,一时之间都不知道眼看向何处,手触往何方。
几个人正东张西望顾盼不暇时,一只小鹿从旁边的草丛中跃出,蹦跳着在他们前面行走。走几步,回头看他们一眼,似乎在确认他们有没有跟上。
“这只金鹿是在为我们引路吗?” 温鹤引自言自语地喃喃。
“金鹿?” 前面的鹿拾光皱眉回头,“不是雪鹿吗?”
温鹤引似有所悟,指着脚下一朵硕大如盆的奇花问道:“那你看这花是什么颜色?”
“似粉非粉,似紫非紫,介乎粉和紫之间一种说不出来的颜色。”
“那便是了,”温鹤引心头猜想得到印证,“这里物之色彩应是因人而异,每个人所见都不尽相同。”
他们跟着小鹿沿着一条盘山之路走了一阵,很快来到了一座长长的悬桥面前。这座悬桥如同彩虹一般连接两山,桥上桥下氤氲缭绕,如坠云中。
桥对面的山上一座城邦悬空而建,城垣、宫阙、楼台、宝殿无所不包,重檐层层,回廊宛转,好一座气象万千的空中之城。
雷十二正要抬脚上桥,被鹿拾光拉了一把,“我先走。”
“谁先不是一样,多余。”
雷十二把他的手拂开的时候反握了一下,接着大步流星上了桥。
长桥的桥面也不知用何物铺制,光亮如鉴还泛着珠贝一样的七色光彩。长桥虽远远看着窄而险,走上去倒是稳固,一路无碍就到了对面。
几人驻足山脚仰望那座云顶天宫,更觉得巍峨高耸气势磅礴,但却没有看到可以上去的道路。
“要不要上去?”
鹿拾光已经看好了崖壁上的几处凸起,若真要去,辅以长鞭应该也可以硬上。
未等雷十二回答,一道崩裂巨响自山顶上向下蔓延,瞬间檐毁柱断楼台崩塌,巨石泥灰滚滚而下。
“不好,快跑!”
他们几个想要拔腿,却发现仿佛被施了定身法,半步都挪不动。
“十二阿姐,”
“鹿大哥!”
雷十二拼命睁开眼睛,神识渐渐清明,入目是一脸担忧的喜喜。
“这是哪儿?”
第20章 【擎贵卷】捌 野僧
“他现在人在哪儿?”
吸饱了墨汁的紫毫毛笔刚搁在了冰纹青瓷小笔山上,一方沾了水的巾帨已经由旁边的侍女奉上。
“回禀王妃,王爷现在鳞跃亭喂鱼呢。”
“啧,又在喂鱼?那边不是凄凉水府,我这倒真成了寂寞书房。不知道的还以为南安王爷娶的是鲤鱼仙子。”
盛明铮接过巾帨将纤纤柔荑仔细擦净,拿起来方才写好的折页迎光吹了吹。
暮初时节, 苴兰城风日晴暖,她只着一件薄纱水蓝色长衫,搭了条群青的妆花马面裙。可便是如此,动静之间脸上还是渗出薄汗。
她顺手就想用擦手的布巾沾脸,被侍女拦住,换了张帕子塞进她手中。
“这才几月份啊就这般的热,若到了盛夏怎么得了。” 盛明铮叹了口气,为即将在苴兰度过的第一个夏季忧心忡忡。
“王妃若觉得热现在就开始用冰应该也无妨,毕竟您是远嫁到这西南,还不适应这里的气候。而且我听府里人说丽江府那边雪山绵延,积雪终年不化,想来取冰也不算难事,给王爷说一声便是。”
听侍女提起那人盛明铮才想起眼前紧要的事,将桌上折页一阖,拿在手里走出书房。
“走,我们去见王爷。”
“蠢货!”
盛明铮刚穿过月洞门便看到陆巡一脚踹在黑衣府兵的心窝上,那府兵趴在地上吐出一口血后艰难地爬了起来。
她脚下一顿,犹豫片刻还是继续走到了陆巡面前。
陆巡见她过来,脸上立马换上和煦笑容,关切问道:“王妃怎么来了,找本王有事?”
“这是怎么了?” 盛明铮瞥了一眼嘴角血痕未干的男人问道。陆巡的事她一般不过问,不过现在人就伤在眼前,不问一句反而让人生疑。
“没事,办事不利的蠢奴罢了。还不快滚,平白污了王妃的眼。”
那黑衣男子冲盛明铮行了一个礼,退到了百步之外。
盛明铮将手上的折页递到陆巡面前,“过几天贤王寿辰,这是我草拟的礼单,王爷看看可合宜?”
盛明铮的大姐盛明珠嫁给了八皇子周梓允,照理应该叫周梓允一声“姐夫”,但在陆巡面前她不想把关系拉得那么近,就仍称作“贤王”。
“王妃做事妥帖,本王甚是放心。” 陆巡嘴上这般说,却还是接过礼单仔细看了看。“不如再加一对犀角。双角黑犀别处难得,这一对还是去年我在乌蒙海子旁猎到的。”
盛明铮眉头轻蹙,尽力压住心头厌恶,“贤王雅人清致,未必会喜欢这些畋猎之物。”
“王妃天真了。站在那个位置的人哪有不喜欢畋猎的,毕竟......他们更明白‘弱者肉,强者食’的道理。”
陆巡眼底隐隐燃起一星火泽,表情虽仍带着笑意,却让盛明铮觉得有一丝可怖。
礼单确认完毕,盛明铮正欲离去,突然想起出发前大姐托她打听的事由,又转回身问道:“王爷可认得温鹤引温大人?”
陆巡眼角一挑,饶有兴味地看着她,“本王自然认得。不过王妃怎么突然问起他?莫非是江南旧识?”
“也不算是。是我......兄长,在我过来之前拜托我问下他情况,许是有些交情。”
盛明铮想着若以大姐的身份去打探一个外男消息难免生出事端,话到嘴边撒了一个谎。
“是么?贤王也来我这里打听温鹤引的消息,你们一家似乎都和温大人很投缘啊。”陆巡漫不经心笑道,“可惜啊,温大人突发急症不治而亡,而今棺柩都已经返乡归葬了。王妃这一问倒是提醒了我,正好将此事修书一封随寿礼送到贤王府。”
他们竟然又回到了大榕树这里!
他俩站在榕树下一齐扬头看了看顶上,又各朝一边扫视,很快就看到了陀鱼和鹿拾光,他俩回来的方向正好和离开时候相反。
“怎么回事?” 陀鱼用长刀拨弄了一下地上的余烬,“鬼打墙了?”
“你去那边,再试试。”鹿拾光冲陀鱼指了指自己过来的方向,眼睛从温鹤引手上的匕首上一略而过,话没多说就则朝之前雷十二他们的方向去了。
“我们要不要去?”温鹤引刚迈了一步,发现雷十二抱着胳膊原地不动,偏着脑袋往那榕树树干上瞧。
“去哪里?信不信,他们一会还要回来。”
雷十二抬脚走到榕树近前,从根部开始检查榕树粗硕的树干。这棵榕树恐怕有千年树龄,树干胸径超过三丈,看起来十几个人也无法合抱。她用手指从下往上一寸一寸摸索着树皮。
“你在找什么?”
“入口,或者,出口。”
“如果你能告诉我大概是个什么样子,也许我能帮点忙。” 温鹤引慢慢靠近她,又刻意保持了一点距离。
“我也不知道,”雷十二把脸又往树皮的方向贴近了一些,眼睛仔细分辨着树皮上的细微变化,“不过既然怎么走都要回到这里,那这里肯定有个出入口。”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陀鱼和鹿拾光果如她所料地再次回到了原处。
“你觉得出入口在这里?”
鹿拾光看到半蹲在树前的雷十二便知道她在想什么,赶紧走上前去。
温鹤引自觉帮不上忙,往旁边让了让。正好脚下横了一根粗大的气生根,他躲避不及眼看就要往后仰倒,慌忙之间伸手抓住了一根斜出来的枝干,主干轰然洞开,隐入阴影的位置裂开一个树洞。
其余三人听到声音,立刻聚拢到了树洞开口处,擎了火把鱼贯而入。鹿拾光弯腰进洞时不忘嘱咐温鹤引带好火把赶紧跟上。
火,在这样的野山密林之中自然无比重要。但是进洞之后他们却发现这火把似乎没有什么用。
最开始的一段就是黑,无尽的黑,想要吞噬一切的黑。就算手拿火炬,除了前面人的背影和黑暗,其他什么都看不出来。
待到过了某个界限,黑变成了无线光明,眼前豁然出现了一个如梦似幻的世界。
仙乡何处? 仙乡何似?
温鹤引曾在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上读过对于神仙妙境的描绘,说那里“白玉为京,黄金为阙,七宝玄苑大光明殿具光明座,幢节硏盖,异宝奇花,偏布是处.......诸天宝花零乱散落,偏满道路。”
而眼前这方宝境却既非这般金碧辉煌,云堦月地。里面的一草一木,一虫一兽远观皆是晶莹剔透,无色,无着。可当你走入其中周围之物便变幻出无穷色彩。
一片树叶,换个方位色泽便不相同;一只雀鸟,手过之处羽毛也会呈现各种颜色。
这光怪陆离,百变莫测的奇异洞天让走入其中的四人惊奇不已,一时之间都不知道眼看向何处,手触往何方。
几个人正东张西望顾盼不暇时,一只小鹿从旁边的草丛中跃出,蹦跳着在他们前面行走。走几步,回头看他们一眼,似乎在确认他们有没有跟上。
“这只金鹿是在为我们引路吗?” 温鹤引自言自语地喃喃。
“金鹿?” 前面的鹿拾光皱眉回头,“不是雪鹿吗?”
温鹤引似有所悟,指着脚下一朵硕大如盆的奇花问道:“那你看这花是什么颜色?”
“似粉非粉,似紫非紫,介乎粉和紫之间一种说不出来的颜色。”
“那便是了,”温鹤引心头猜想得到印证,“这里物之色彩应是因人而异,每个人所见都不尽相同。”
他们跟着小鹿沿着一条盘山之路走了一阵,很快来到了一座长长的悬桥面前。这座悬桥如同彩虹一般连接两山,桥上桥下氤氲缭绕,如坠云中。
桥对面的山上一座城邦悬空而建,城垣、宫阙、楼台、宝殿无所不包,重檐层层,回廊宛转,好一座气象万千的空中之城。
雷十二正要抬脚上桥,被鹿拾光拉了一把,“我先走。”
“谁先不是一样,多余。”
雷十二把他的手拂开的时候反握了一下,接着大步流星上了桥。
长桥的桥面也不知用何物铺制,光亮如鉴还泛着珠贝一样的七色光彩。长桥虽远远看着窄而险,走上去倒是稳固,一路无碍就到了对面。
几人驻足山脚仰望那座云顶天宫,更觉得巍峨高耸气势磅礴,但却没有看到可以上去的道路。
“要不要上去?”
鹿拾光已经看好了崖壁上的几处凸起,若真要去,辅以长鞭应该也可以硬上。
未等雷十二回答,一道崩裂巨响自山顶上向下蔓延,瞬间檐毁柱断楼台崩塌,巨石泥灰滚滚而下。
“不好,快跑!”
他们几个想要拔腿,却发现仿佛被施了定身法,半步都挪不动。
“十二阿姐,”
“鹿大哥!”
雷十二拼命睁开眼睛,神识渐渐清明,入目是一脸担忧的喜喜。
“这是哪儿?”
第20章 【擎贵卷】捌 野僧
“他现在人在哪儿?”
吸饱了墨汁的紫毫毛笔刚搁在了冰纹青瓷小笔山上,一方沾了水的巾帨已经由旁边的侍女奉上。
“回禀王妃,王爷现在鳞跃亭喂鱼呢。”
“啧,又在喂鱼?那边不是凄凉水府,我这倒真成了寂寞书房。不知道的还以为南安王爷娶的是鲤鱼仙子。”
盛明铮接过巾帨将纤纤柔荑仔细擦净,拿起来方才写好的折页迎光吹了吹。
暮初时节, 苴兰城风日晴暖,她只着一件薄纱水蓝色长衫,搭了条群青的妆花马面裙。可便是如此,动静之间脸上还是渗出薄汗。
她顺手就想用擦手的布巾沾脸,被侍女拦住,换了张帕子塞进她手中。
“这才几月份啊就这般的热,若到了盛夏怎么得了。” 盛明铮叹了口气,为即将在苴兰度过的第一个夏季忧心忡忡。
“王妃若觉得热现在就开始用冰应该也无妨,毕竟您是远嫁到这西南,还不适应这里的气候。而且我听府里人说丽江府那边雪山绵延,积雪终年不化,想来取冰也不算难事,给王爷说一声便是。”
听侍女提起那人盛明铮才想起眼前紧要的事,将桌上折页一阖,拿在手里走出书房。
“走,我们去见王爷。”
“蠢货!”
盛明铮刚穿过月洞门便看到陆巡一脚踹在黑衣府兵的心窝上,那府兵趴在地上吐出一口血后艰难地爬了起来。
她脚下一顿,犹豫片刻还是继续走到了陆巡面前。
陆巡见她过来,脸上立马换上和煦笑容,关切问道:“王妃怎么来了,找本王有事?”
“这是怎么了?” 盛明铮瞥了一眼嘴角血痕未干的男人问道。陆巡的事她一般不过问,不过现在人就伤在眼前,不问一句反而让人生疑。
“没事,办事不利的蠢奴罢了。还不快滚,平白污了王妃的眼。”
那黑衣男子冲盛明铮行了一个礼,退到了百步之外。
盛明铮将手上的折页递到陆巡面前,“过几天贤王寿辰,这是我草拟的礼单,王爷看看可合宜?”
盛明铮的大姐盛明珠嫁给了八皇子周梓允,照理应该叫周梓允一声“姐夫”,但在陆巡面前她不想把关系拉得那么近,就仍称作“贤王”。
“王妃做事妥帖,本王甚是放心。” 陆巡嘴上这般说,却还是接过礼单仔细看了看。“不如再加一对犀角。双角黑犀别处难得,这一对还是去年我在乌蒙海子旁猎到的。”
盛明铮眉头轻蹙,尽力压住心头厌恶,“贤王雅人清致,未必会喜欢这些畋猎之物。”
“王妃天真了。站在那个位置的人哪有不喜欢畋猎的,毕竟......他们更明白‘弱者肉,强者食’的道理。”
陆巡眼底隐隐燃起一星火泽,表情虽仍带着笑意,却让盛明铮觉得有一丝可怖。
礼单确认完毕,盛明铮正欲离去,突然想起出发前大姐托她打听的事由,又转回身问道:“王爷可认得温鹤引温大人?”
陆巡眼角一挑,饶有兴味地看着她,“本王自然认得。不过王妃怎么突然问起他?莫非是江南旧识?”
“也不算是。是我......兄长,在我过来之前拜托我问下他情况,许是有些交情。”
盛明铮想着若以大姐的身份去打探一个外男消息难免生出事端,话到嘴边撒了一个谎。
“是么?贤王也来我这里打听温鹤引的消息,你们一家似乎都和温大人很投缘啊。”陆巡漫不经心笑道,“可惜啊,温大人突发急症不治而亡,而今棺柩都已经返乡归葬了。王妃这一问倒是提醒了我,正好将此事修书一封随寿礼送到贤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