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开玩笑的说,大半夜听到有人敲门求救都是常事,偶尔遇到两个站着不动一推就倒的不喘气的也成了常态。
池砚活在二十一世纪,参与的职业也不是什么特殊工种,根本就没见过几个死人。
一回想起这两天大半夜时不时见到的窗户上趴着个死人,池砚感觉午夜梦回都快睡不着觉了,不过可能是她心大,她其实倒头就睡,睡的还挺香。
最近池家人都待在家里基本不敢出门了,他们家买了一屋子粮食,一家人全都在装鹌鹑,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人盯上了,就连平时最能撒泼打滚闹腾的四丫池文娟都被池父池母压的老老实实。
池家人现在一天天心惊胆战的,主要是他们家有三个闺女,这三个闺女长的都还算俊俏,尤其是三丫,饥荒过的和脱胎换骨一样,这两年长的和物种进化似的,他们实在是不敢让几个闺女出房门,生怕被逃荒的盲流盯上了。
不出门正好,池砚基本天天粘着颇有学识勋贵出身的大哥讲故事,偶尔还会拿两颗糖或者零食孝敬一下自家大哥,从池昌平身上学了不少东西。
池昌平表示池砚的孝敬是孝敬到了他的心坎上了,家里虽然看中他这个才上高中的大儿子,但再看重他也架不住家里没钱,他想开小灶很难,三妹妹池砚之前无论有什么小动作他都当看不见,反正受益的人有他一份。
而且他本身就准备培养一下他这个三妹妹,所以平时讲故事或者是教学小灶没少给池砚开,就指望着他这个妹妹日后说不定能拉他一把。
他实在太清楚了,他这一世出生的这种普通家庭根本没什么能用的政治资源,想出头简直千难万难。
与其如此不如拉拔一把家里的聪明人,说不定他们两个人就相互扶持出去了呢?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他得提前给自己加注和投资。
不指望家里人帮他,千万别拖他后腿就行。
第5章 六零年代攀高枝
1960年社会主义平均分配进行的愈加热烈,大锅饭每个厂的大食堂的抽风行为也愈演愈烈。
所有人一起吃大锅饭,无论劳动贡献如何,均按统一标准分配食物,体现“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特征。
这么一闹,一个个大聪明们连活都不好好干了,反正干多干少都有饭吃。
城市尚且这么作妖,底下的大队和公社简直反了天,一个个没事就跑去食堂敞开肚皮吃,没多长时间食堂的粮食就被耗干了,大家伙又没饭吃了。
缺粮缺食的情况愈加严重,饿死的人越来越多。
1961年,旱灾仍然在进行,天灾人祸下,人们逐渐变得绝望,活着的人基本都快被生活磋磨死了。
而这几年池砚连门都不怎么敢出,一个劲儿的黏糊着池大哥,能多学一点是一点。
三年饥荒结束,生机逐渐复苏,可受到生活所迫面黄肌瘦的老百姓一个个的都饿怕了,看到粮食就疯抢,高昂的粮价看的人头皮发麻。
他们老池家一大家子在这次灾难中平安落地,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池砚笑了一下,家里有个脑机装了天线的天生政客果然省事,和聪明人合作差不了。
大哥池昌平看着温文尔雅,但是真会算计,她和大哥在家里狼狈为奸,
在饥荒之前把家里存下的小一千块钱,骗了100买粮食,剩下的钱他们兄妹俩也没放过,两人把钱都偷了出来。
两人十八般武艺尽出的死劲儿改装藏脸,花高价买了少说三千斤粮食,又用别人的名义租了四处屋子藏粮食,在此池砚不得不感叹池昌平不愧是异世界的辅政大臣,居然连易容这种技术都会!
这可不是亚洲三大邪术的化妆,这是真的做皮面具,古人的智慧真强大,为此她又是死乞白赖的粘着人家学技术。
在饥荒年间两人大发特发,两人连工作甚至于都用粮食换回来了。
就是他们兄妹俩现在年纪不够,工作让两个独户顶着班,工作名字是他们两兄妹的,工资他们兄妹两人拿一半,另一半给那两个顶工作的独户,等到年纪一到就能接班。
他们两人后来又悄悄把偷家里的钱也悄摸摸放了回去,纯当什么也没发生。
至于拉拔家里,两人说实话,一个都没想到过,池砚和池昌平两人都不是原装货。
对于半路出家的血缘亲人都没多少亲情,两人甚至于害怕家里人给他们两人捅出篓子害事,把私底下干的事情捂的死死的。
池砚是不喜欢池家人,她没有给人倒贴钱的想法,她顶多给池父池母养个老就算了。
池昌平和她的想法差不多。
他对于未来的打算那是规划了又规划,最终决定把池家按住了,池家人都是立不住容易飘的。
这个世界实在是太看重家庭背景了,因而他不准备因为家庭给自己留个污点。
池父池建国是个官迷,但好大喜功容易飘;池母林芝太自我太容易得罪人;
池老二池文笙是个会算计的,但她太在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远见差容易坏事;
至于池老四池文娟,脑子完全拎不清,被卖了都得感恩戴德替别人数钱;
幺弟池昌安性格缺陷太明显,容易出昏招。
这一大家子池昌平细数了一遍就发现他们一大家没个能扛事的。
还是三妹妹最得他心,审时度势的能力一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最重要的是他三妹妹有远见脑子活,重大事件上绝对理智。
五年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大家的日子从之前的战战兢兢到现在的逐渐和缓。
1966年,社会严打,最为黑暗的十年要到了,而他们这些年轻人也都长大了。
17岁的池砚已经成为了十里八街都难挑的大美人,美的都快突破次元壁了,这还是托了她抢来的灵泉乳液的福。
问她心亏不亏,她的答案是半点不亏,握到手里的实惠她又不是傻子要拱手让人。
至于读书问题,池昌安长大了,后来也看明白池砚逗他玩的本质了,但他也没说什么,甚至还主动向家里提出支持她上学。
算这小子识时务。
收拾了下桌面,池砚半阖眼着看书,现在这个时期严打的厉害,学生们一个个风声鹤唳的,就怕一个不好就被举报了。
一群人完全没有读书的心思,她之前还能去垃圾回收站找书看看,但现在也只能翻翻课本了。
“文砚,我姑食品厂有内部价的猪肉,你要不。”王蓉拉了拉池砚的胳膊,凑过来和池砚嘀嘀咕咕,她特别喜欢她的大美人同桌,甚至还想过让她同桌给她当嫂嫂,可仔细一想就觉得自家猪哥不配。
对于王蓉的话,池砚秒懂,她锲而不舍了好几年,凭借新奇的头饰小手工艺品成功打开了周围同学的特价供应圈,
几个同学互惠互利的过的也算不错。
池砚弯眸浅笑:“你这丫头肯定是看上我头上的新发饰了,这样吧,一口价一块九个,要知道别人买我还舍不得卖呢。”
“嘻嘻,还是你懂我,内部肉你要不要。”王蓉笑得眼睛都快眯成缝了,她早就心水池文砚头上的新发绳了,文砚是真厉害,巧思不断,偶尔还能贴补一下生活,把她佩服的不行。
“要。”池砚这几年一直有在进行着她的小手艺生意,不过她为了不打眼也就在姐妹圈里卖一下。
就算如此,她也零零碎碎赚了小百块了。
现在她身上的钱已经到了一定数目,饥荒倒手粮食时的两千块钱和现在又存下的小百块钱,她手里总共捏了少说两千百十块钱。
这么多钱她也不敢往家里塞了,自己偷摸着还办了存折。
办存折还得要户口本,老池家防闺女防的紧,她平时根本见不到户口本的影子,也多亏有池昌平在,不然办存折这一步就能卡死她。
有的时候是真想思考思考为什么她就没个空间呢?没空间是真不方便,她都这么大了还得跟着四丫池文娟挤一张床,一点私人空间没有不说还难受到她自己浑身刺挠。
放学池砚收拾着东西往回走,路过学校的胡同是一阵窸窸窣窣的嘈杂声惹的她脚步一顿,她本来准备当做什么都没听到路过的,可脑海里的文字却是一股脑的往出涌。
【吴淑敏,现26岁,怀有半个月身孕,青省播音台副台长吴丽君的独生女,京城军区大院首长吴建忠的孙女。
24岁大学期间与同期的同学郑钦文恋爱,郑钦文是偏远村庄里考出来的金凤凰,家里有四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三个妹妹都被卖了彩礼。
吴丽君坚决反对女儿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还家里一地鸡毛的男人在一起,她就一个女儿,她不可能让女儿去倒贴一个要什么没什么的凤凰男。】
第6章 六零年代攀高枝
【他们老吴家可是从战场下来的红色背景,吴老爷子吴建国两子一女,两个儿子都去从了军,只有她吴丽君一个女儿去省里当了播音员。
池砚活在二十一世纪,参与的职业也不是什么特殊工种,根本就没见过几个死人。
一回想起这两天大半夜时不时见到的窗户上趴着个死人,池砚感觉午夜梦回都快睡不着觉了,不过可能是她心大,她其实倒头就睡,睡的还挺香。
最近池家人都待在家里基本不敢出门了,他们家买了一屋子粮食,一家人全都在装鹌鹑,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人盯上了,就连平时最能撒泼打滚闹腾的四丫池文娟都被池父池母压的老老实实。
池家人现在一天天心惊胆战的,主要是他们家有三个闺女,这三个闺女长的都还算俊俏,尤其是三丫,饥荒过的和脱胎换骨一样,这两年长的和物种进化似的,他们实在是不敢让几个闺女出房门,生怕被逃荒的盲流盯上了。
不出门正好,池砚基本天天粘着颇有学识勋贵出身的大哥讲故事,偶尔还会拿两颗糖或者零食孝敬一下自家大哥,从池昌平身上学了不少东西。
池昌平表示池砚的孝敬是孝敬到了他的心坎上了,家里虽然看中他这个才上高中的大儿子,但再看重他也架不住家里没钱,他想开小灶很难,三妹妹池砚之前无论有什么小动作他都当看不见,反正受益的人有他一份。
而且他本身就准备培养一下他这个三妹妹,所以平时讲故事或者是教学小灶没少给池砚开,就指望着他这个妹妹日后说不定能拉他一把。
他实在太清楚了,他这一世出生的这种普通家庭根本没什么能用的政治资源,想出头简直千难万难。
与其如此不如拉拔一把家里的聪明人,说不定他们两个人就相互扶持出去了呢?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他得提前给自己加注和投资。
不指望家里人帮他,千万别拖他后腿就行。
第5章 六零年代攀高枝
1960年社会主义平均分配进行的愈加热烈,大锅饭每个厂的大食堂的抽风行为也愈演愈烈。
所有人一起吃大锅饭,无论劳动贡献如何,均按统一标准分配食物,体现“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特征。
这么一闹,一个个大聪明们连活都不好好干了,反正干多干少都有饭吃。
城市尚且这么作妖,底下的大队和公社简直反了天,一个个没事就跑去食堂敞开肚皮吃,没多长时间食堂的粮食就被耗干了,大家伙又没饭吃了。
缺粮缺食的情况愈加严重,饿死的人越来越多。
1961年,旱灾仍然在进行,天灾人祸下,人们逐渐变得绝望,活着的人基本都快被生活磋磨死了。
而这几年池砚连门都不怎么敢出,一个劲儿的黏糊着池大哥,能多学一点是一点。
三年饥荒结束,生机逐渐复苏,可受到生活所迫面黄肌瘦的老百姓一个个的都饿怕了,看到粮食就疯抢,高昂的粮价看的人头皮发麻。
他们老池家一大家子在这次灾难中平安落地,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池砚笑了一下,家里有个脑机装了天线的天生政客果然省事,和聪明人合作差不了。
大哥池昌平看着温文尔雅,但是真会算计,她和大哥在家里狼狈为奸,
在饥荒之前把家里存下的小一千块钱,骗了100买粮食,剩下的钱他们兄妹俩也没放过,两人把钱都偷了出来。
两人十八般武艺尽出的死劲儿改装藏脸,花高价买了少说三千斤粮食,又用别人的名义租了四处屋子藏粮食,在此池砚不得不感叹池昌平不愧是异世界的辅政大臣,居然连易容这种技术都会!
这可不是亚洲三大邪术的化妆,这是真的做皮面具,古人的智慧真强大,为此她又是死乞白赖的粘着人家学技术。
在饥荒年间两人大发特发,两人连工作甚至于都用粮食换回来了。
就是他们兄妹俩现在年纪不够,工作让两个独户顶着班,工作名字是他们两兄妹的,工资他们兄妹两人拿一半,另一半给那两个顶工作的独户,等到年纪一到就能接班。
他们两人后来又悄悄把偷家里的钱也悄摸摸放了回去,纯当什么也没发生。
至于拉拔家里,两人说实话,一个都没想到过,池砚和池昌平两人都不是原装货。
对于半路出家的血缘亲人都没多少亲情,两人甚至于害怕家里人给他们两人捅出篓子害事,把私底下干的事情捂的死死的。
池砚是不喜欢池家人,她没有给人倒贴钱的想法,她顶多给池父池母养个老就算了。
池昌平和她的想法差不多。
他对于未来的打算那是规划了又规划,最终决定把池家按住了,池家人都是立不住容易飘的。
这个世界实在是太看重家庭背景了,因而他不准备因为家庭给自己留个污点。
池父池建国是个官迷,但好大喜功容易飘;池母林芝太自我太容易得罪人;
池老二池文笙是个会算计的,但她太在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远见差容易坏事;
至于池老四池文娟,脑子完全拎不清,被卖了都得感恩戴德替别人数钱;
幺弟池昌安性格缺陷太明显,容易出昏招。
这一大家子池昌平细数了一遍就发现他们一大家没个能扛事的。
还是三妹妹最得他心,审时度势的能力一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最重要的是他三妹妹有远见脑子活,重大事件上绝对理智。
五年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大家的日子从之前的战战兢兢到现在的逐渐和缓。
1966年,社会严打,最为黑暗的十年要到了,而他们这些年轻人也都长大了。
17岁的池砚已经成为了十里八街都难挑的大美人,美的都快突破次元壁了,这还是托了她抢来的灵泉乳液的福。
问她心亏不亏,她的答案是半点不亏,握到手里的实惠她又不是傻子要拱手让人。
至于读书问题,池昌安长大了,后来也看明白池砚逗他玩的本质了,但他也没说什么,甚至还主动向家里提出支持她上学。
算这小子识时务。
收拾了下桌面,池砚半阖眼着看书,现在这个时期严打的厉害,学生们一个个风声鹤唳的,就怕一个不好就被举报了。
一群人完全没有读书的心思,她之前还能去垃圾回收站找书看看,但现在也只能翻翻课本了。
“文砚,我姑食品厂有内部价的猪肉,你要不。”王蓉拉了拉池砚的胳膊,凑过来和池砚嘀嘀咕咕,她特别喜欢她的大美人同桌,甚至还想过让她同桌给她当嫂嫂,可仔细一想就觉得自家猪哥不配。
对于王蓉的话,池砚秒懂,她锲而不舍了好几年,凭借新奇的头饰小手工艺品成功打开了周围同学的特价供应圈,
几个同学互惠互利的过的也算不错。
池砚弯眸浅笑:“你这丫头肯定是看上我头上的新发饰了,这样吧,一口价一块九个,要知道别人买我还舍不得卖呢。”
“嘻嘻,还是你懂我,内部肉你要不要。”王蓉笑得眼睛都快眯成缝了,她早就心水池文砚头上的新发绳了,文砚是真厉害,巧思不断,偶尔还能贴补一下生活,把她佩服的不行。
“要。”池砚这几年一直有在进行着她的小手艺生意,不过她为了不打眼也就在姐妹圈里卖一下。
就算如此,她也零零碎碎赚了小百块了。
现在她身上的钱已经到了一定数目,饥荒倒手粮食时的两千块钱和现在又存下的小百块钱,她手里总共捏了少说两千百十块钱。
这么多钱她也不敢往家里塞了,自己偷摸着还办了存折。
办存折还得要户口本,老池家防闺女防的紧,她平时根本见不到户口本的影子,也多亏有池昌平在,不然办存折这一步就能卡死她。
有的时候是真想思考思考为什么她就没个空间呢?没空间是真不方便,她都这么大了还得跟着四丫池文娟挤一张床,一点私人空间没有不说还难受到她自己浑身刺挠。
放学池砚收拾着东西往回走,路过学校的胡同是一阵窸窸窣窣的嘈杂声惹的她脚步一顿,她本来准备当做什么都没听到路过的,可脑海里的文字却是一股脑的往出涌。
【吴淑敏,现26岁,怀有半个月身孕,青省播音台副台长吴丽君的独生女,京城军区大院首长吴建忠的孙女。
24岁大学期间与同期的同学郑钦文恋爱,郑钦文是偏远村庄里考出来的金凤凰,家里有四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三个妹妹都被卖了彩礼。
吴丽君坚决反对女儿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还家里一地鸡毛的男人在一起,她就一个女儿,她不可能让女儿去倒贴一个要什么没什么的凤凰男。】
第6章 六零年代攀高枝
【他们老吴家可是从战场下来的红色背景,吴老爷子吴建国两子一女,两个儿子都去从了军,只有她吴丽君一个女儿去省里当了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