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陆怀归垂下眼,唇角却弯起。
也许顾衿是唯一一个不会欺骗他、背叛他的人。
顾衿在意他的生死,高于自身。
第18章
*
两人相拥了没多久,门外又传来一道尖细的嗓音。
“太子殿下,陛下急诏。”
此人正是御前内宦,熙公公。
顾衿还没开口,怀里的人倒不高兴起来,环在他腰间的手臂收得更紧,下颌抵着他肩膀,让顾衿无法起身。
顾衿轻叹一口气,轻轻抚了抚陆怀归的后背。
“先松手,嗯?”
陆怀归没动,顾衿便也不做挣扎,让人抱着。
他的身躯还在发颤,手指使不上力,呼吸也很急促。
显然躯体化症状还没有过去。
陆怀归见状,将他拥得更紧,唇瓣似有若无地蹭一下他的后颈。
顾衿身躯一僵。
槅门倏然被推开,熙公公踏进来一只脚,“太子殿下,怎的还不领旨……”
透过帘帐,熙公公瞧见两个交叠在一起的人影,他顿住脚,后半句话登时又噎下去。
“本宫身体不适,”熙公公听到太子沉冷而喑哑的声音,仿佛在隐忍着什么,“烦请公公在外宣旨罢。”
这、这哪里是身子不适,分明是白日宣淫!
熙公公清了清嗓子道:“传陛下口谕,朕因重疾卧病在榻,宣太子、太子妃入宫,行尽孝之责,即刻启程,不得延误,钦此。”
宣旨过后,室内一片寂静。
微不可闻的喘息从帘帐传来,许久,一只玉白的手掀开帘帐。
顾衿里衣被陆怀归蹭得凌乱,冷淡面容也泛着浅浅红晕,他一边将襟扣重新盘好,一边蹙眉道:“怎的又病了?”
熙公公并未回话,只拱了拱手道:“殿下随咱家去一趟便知。”
顾衿微微颔首,待熙公公退下后,便唤来春庭更衣。
不多时,顾衿便带着陆怀归出门。
因着是急诏,马车自然也是宫里的。
熙公公在马车旁候着,见两人来了便道:“太子殿下,太子妃,咱们启程罢。”
顾衿嗯一声,脸上没什么表情,倒是陆怀归,在经过熙公公时狠瞪对方一眼,又不动声色地转回头去。
两人登上马车后,顾衿问他:“怎么了?”
陆怀归眼眸晦暗,并不作声,搭在膝头的手却又攥紧。
“只是觉得他们欺人太甚。”
“他们?”顾衿伸手,一点点将陆怀归紧攥的指骨掰开,握在手里,“他们是谁?”
顾衿的掌心干燥温暖,陆怀归眸间微动。
“我爹当年在边关时身受重伤,”陆怀归唇角弯起一抹弧度,很轻地笑了一下,“熙公公正是当时督军,却不肯去派援军,只道边关离皇城远,请我爹再拖上一拖。”
“只因为我爹未曾给过他贿赂。”
熙公公这类宦官,乃是天子近臣,又在文武百官中收尽贿赂,中饱私囊。
而陆怀归的父亲为人正直豪爽,不懂<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上的人情世故,也根本不屑此等做派。
于是处处被针对,被掣肘。
“幸亏当时有汝阳王搭救,”陆怀归眸光沉沉,唇角却是讥讽的笑,“否则我爹的尸骨早就埋到黄沙里了。”
“殿下也在宫宴上受伤,那熙公公早不来晚不来,偏挑这时候,难道不是想——”
发顶忽然搭上一只手。
陆怀归仰起脸,只见顾衿薄唇紧抿,神情淡漠。
顾衿的声音依旧是冷的,但他放缓了语速,清泉般淌过陆怀归心间,“若是不想笑,就别勉强。”
顾衿的掌心轻轻在他发顶摩挲,陆怀归唇角的笑蓦地敛下去。
无边无际的恨意,在顾衿这里,又化成了无数的委屈。
陆怀归忽地伸手,抱住顾衿的腰。
顾衿身体一紧,他在僵直了片刻后,抬手按在陆怀归的后颈,轻轻安抚。
“陆将军的事,我定会查清楚,还陆将军一个公道。”
陆怀归摇摇头,顾衿腰间的衣料被他攥起了褶皱:“晚了,都已经过去那么久了。”
一场大火,烧掉的何止是镇远将军府,还有朝堂上的那些见不得光的腌臜事。
“不晚。”顾衿后背的伤还未好全,他蹙了下眉,声音微哑,“只要能还回陆将军公道,一切都不算晚。”
*
说话间,马车已经停在了殿门外。
熙公公尖细的嗓音传进来:“太子殿下,太子妃,咱们到了。”
顾衿握住陆怀归的小臂,微微倾身:“走吧。”
陆怀归应一声,缓缓松开了手。
他垂着头,眼帘微垂,遮住眼底的情绪,亦步亦趋跟在顾衿身后。
顾衿却拉住他的手,握在手心里。
两人一起下了马车。
熙公公走在左前方,为二人引路。
作为太子妃,陆怀归本应低眉敛目,跟在夫君的后方。
但顾衿却握着他的手,同他并肩而行。
他将他牢牢护在右手边,熙公公的身影被顾衿大半个身躯遮挡。
雪下得愈发大了。
跸道上,几名小太监正在扫雪。
见到几人便纷纷跪首,“熙公公,太子殿下,太子妃。”
熙公公摆摆手,将二人引至宣政殿。
大殿内,乌泱泱站着一群人,老臣居多,接着便是几位皇子。
急诏所传,并不止他二人。
殿中摆着龙椅,却并未坐人。
只听得东边传来一阵咳嗽声,“熙公公……”
熙公公立时向东行去。
他穿过极深极远的甬道,在尽头处停下,对着帘内之人拱手:“陛下,人都来齐了,可要宣旨?”
皇帝又急促地咳了声,熙公公会意,接过圣旨后便走到大殿中央。
众人皆俯首跪地。
“朕近日来多卧病在榻,懈怠朝事,然,国不可一日无君,朝纲不可一日怠惰。自即日起,由太子顾衿代朕监国,钦此。”
此诏一下,大殿上更是鸦雀无声。
众臣皆以目视地,众皇子骚动一阵后,又安静下来。
宣旨过后,众人散去。
陆怀归由顾衿牵着手,也要走出大殿时,熙公公却上前道:“太子殿下留步,陛下还有些体己话单独对殿下说。”
顾衿蹙眉,侧头看着陆怀归。
殿外又下起鹅毛大雪,陆怀归腿骨的寒气怕是又要加重。
“去东宫里等着。”顾衿道,“我让人备了炭火,若是冷了便烤一烤。”
陆怀归微微颔首,他轻轻应一声,便松开顾衿的手,走出殿门。
*
东宫离宣政殿并不远,陆怀归由小太监领着,穿过御花园,又向东行了几步。
“太子妃殿下,我们到了。”
陆怀归抬头,望着这座宫殿,记忆里阴冷可怖的东宫,此刻却变得暖意融融。
天色昏沉,烛灯早早燃起。
昏黄的烛光映在窗格,与漫天大雪相衬。
陆怀归转过头,对那小太监道,“多谢公公引路。”
“使不得,使不得,”小太监谄笑道,“还望太子妃日后,多在太子殿下面前为奴婢美言论几句。”
“这是自然,”陆怀归皮笑肉不笑,“不过我人微言轻,在太子殿下面前也说不上话。”
“怎么会呢?”那小太监道,“您可是太子妃呀!宫中上下,谁不知太子殿下最是宠您。”
陆怀归唇角勾了勾,“是么,那便借公公吉言。”
那小太监又同他寒暄几句后才退下,陆怀归转过身,微弯的唇角收起,眼底沉暗。
不过是些攀炎附势、捧高踩低的人罢了。
想他从前与太子未成亲,在此暂住时,人人皆对他避之不及,说是太子妃,实则宫里的粗使丫鬟都能踩他一脚。
“刘贵妃,陛下病重,您不能去啊。”
陆怀归转过脸,悠悠看向声音的来处。
一名穿着黛粉襦裙的小宫女,正要去拦那面容冷艳,挽着云髻的刘贵妃。
刘贵妃登时扬起手,打了那小宫女一巴掌:“本宫做事,难道还需你来置喙?也不看看你自个儿是个什么东西?若不是太子抢了我儿的差事,本宫用得着现下去瞧陛下吗!”
小宫女捂着脸跪地,忙叩首道:“娘娘饶命,娘娘饶命。”
陆怀归眯了眯眼睛,那刘贵妃正是三皇子生母,荣宠极盛,又掌六宫大权,自然嚣张跋扈得很。
他本不欲与其生争执,抬脚便要踏进门槛。
岂料那女人阴沉沉的、怪异的语调自他身后响起:“哦,这不是太子妃么?”
陆怀归猛地转过头。
刘贵妃不知何时放开那宫女,迤逦向他行来。
“这不是太子身边的……贱奴么?”刘贵妃那双琉璃珠一样的眼盯着他,居高临下地俯视他,心情很是愉悦。
也许顾衿是唯一一个不会欺骗他、背叛他的人。
顾衿在意他的生死,高于自身。
第18章
*
两人相拥了没多久,门外又传来一道尖细的嗓音。
“太子殿下,陛下急诏。”
此人正是御前内宦,熙公公。
顾衿还没开口,怀里的人倒不高兴起来,环在他腰间的手臂收得更紧,下颌抵着他肩膀,让顾衿无法起身。
顾衿轻叹一口气,轻轻抚了抚陆怀归的后背。
“先松手,嗯?”
陆怀归没动,顾衿便也不做挣扎,让人抱着。
他的身躯还在发颤,手指使不上力,呼吸也很急促。
显然躯体化症状还没有过去。
陆怀归见状,将他拥得更紧,唇瓣似有若无地蹭一下他的后颈。
顾衿身躯一僵。
槅门倏然被推开,熙公公踏进来一只脚,“太子殿下,怎的还不领旨……”
透过帘帐,熙公公瞧见两个交叠在一起的人影,他顿住脚,后半句话登时又噎下去。
“本宫身体不适,”熙公公听到太子沉冷而喑哑的声音,仿佛在隐忍着什么,“烦请公公在外宣旨罢。”
这、这哪里是身子不适,分明是白日宣淫!
熙公公清了清嗓子道:“传陛下口谕,朕因重疾卧病在榻,宣太子、太子妃入宫,行尽孝之责,即刻启程,不得延误,钦此。”
宣旨过后,室内一片寂静。
微不可闻的喘息从帘帐传来,许久,一只玉白的手掀开帘帐。
顾衿里衣被陆怀归蹭得凌乱,冷淡面容也泛着浅浅红晕,他一边将襟扣重新盘好,一边蹙眉道:“怎的又病了?”
熙公公并未回话,只拱了拱手道:“殿下随咱家去一趟便知。”
顾衿微微颔首,待熙公公退下后,便唤来春庭更衣。
不多时,顾衿便带着陆怀归出门。
因着是急诏,马车自然也是宫里的。
熙公公在马车旁候着,见两人来了便道:“太子殿下,太子妃,咱们启程罢。”
顾衿嗯一声,脸上没什么表情,倒是陆怀归,在经过熙公公时狠瞪对方一眼,又不动声色地转回头去。
两人登上马车后,顾衿问他:“怎么了?”
陆怀归眼眸晦暗,并不作声,搭在膝头的手却又攥紧。
“只是觉得他们欺人太甚。”
“他们?”顾衿伸手,一点点将陆怀归紧攥的指骨掰开,握在手里,“他们是谁?”
顾衿的掌心干燥温暖,陆怀归眸间微动。
“我爹当年在边关时身受重伤,”陆怀归唇角弯起一抹弧度,很轻地笑了一下,“熙公公正是当时督军,却不肯去派援军,只道边关离皇城远,请我爹再拖上一拖。”
“只因为我爹未曾给过他贿赂。”
熙公公这类宦官,乃是天子近臣,又在文武百官中收尽贿赂,中饱私囊。
而陆怀归的父亲为人正直豪爽,不懂<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上的人情世故,也根本不屑此等做派。
于是处处被针对,被掣肘。
“幸亏当时有汝阳王搭救,”陆怀归眸光沉沉,唇角却是讥讽的笑,“否则我爹的尸骨早就埋到黄沙里了。”
“殿下也在宫宴上受伤,那熙公公早不来晚不来,偏挑这时候,难道不是想——”
发顶忽然搭上一只手。
陆怀归仰起脸,只见顾衿薄唇紧抿,神情淡漠。
顾衿的声音依旧是冷的,但他放缓了语速,清泉般淌过陆怀归心间,“若是不想笑,就别勉强。”
顾衿的掌心轻轻在他发顶摩挲,陆怀归唇角的笑蓦地敛下去。
无边无际的恨意,在顾衿这里,又化成了无数的委屈。
陆怀归忽地伸手,抱住顾衿的腰。
顾衿身体一紧,他在僵直了片刻后,抬手按在陆怀归的后颈,轻轻安抚。
“陆将军的事,我定会查清楚,还陆将军一个公道。”
陆怀归摇摇头,顾衿腰间的衣料被他攥起了褶皱:“晚了,都已经过去那么久了。”
一场大火,烧掉的何止是镇远将军府,还有朝堂上的那些见不得光的腌臜事。
“不晚。”顾衿后背的伤还未好全,他蹙了下眉,声音微哑,“只要能还回陆将军公道,一切都不算晚。”
*
说话间,马车已经停在了殿门外。
熙公公尖细的嗓音传进来:“太子殿下,太子妃,咱们到了。”
顾衿握住陆怀归的小臂,微微倾身:“走吧。”
陆怀归应一声,缓缓松开了手。
他垂着头,眼帘微垂,遮住眼底的情绪,亦步亦趋跟在顾衿身后。
顾衿却拉住他的手,握在手心里。
两人一起下了马车。
熙公公走在左前方,为二人引路。
作为太子妃,陆怀归本应低眉敛目,跟在夫君的后方。
但顾衿却握着他的手,同他并肩而行。
他将他牢牢护在右手边,熙公公的身影被顾衿大半个身躯遮挡。
雪下得愈发大了。
跸道上,几名小太监正在扫雪。
见到几人便纷纷跪首,“熙公公,太子殿下,太子妃。”
熙公公摆摆手,将二人引至宣政殿。
大殿内,乌泱泱站着一群人,老臣居多,接着便是几位皇子。
急诏所传,并不止他二人。
殿中摆着龙椅,却并未坐人。
只听得东边传来一阵咳嗽声,“熙公公……”
熙公公立时向东行去。
他穿过极深极远的甬道,在尽头处停下,对着帘内之人拱手:“陛下,人都来齐了,可要宣旨?”
皇帝又急促地咳了声,熙公公会意,接过圣旨后便走到大殿中央。
众人皆俯首跪地。
“朕近日来多卧病在榻,懈怠朝事,然,国不可一日无君,朝纲不可一日怠惰。自即日起,由太子顾衿代朕监国,钦此。”
此诏一下,大殿上更是鸦雀无声。
众臣皆以目视地,众皇子骚动一阵后,又安静下来。
宣旨过后,众人散去。
陆怀归由顾衿牵着手,也要走出大殿时,熙公公却上前道:“太子殿下留步,陛下还有些体己话单独对殿下说。”
顾衿蹙眉,侧头看着陆怀归。
殿外又下起鹅毛大雪,陆怀归腿骨的寒气怕是又要加重。
“去东宫里等着。”顾衿道,“我让人备了炭火,若是冷了便烤一烤。”
陆怀归微微颔首,他轻轻应一声,便松开顾衿的手,走出殿门。
*
东宫离宣政殿并不远,陆怀归由小太监领着,穿过御花园,又向东行了几步。
“太子妃殿下,我们到了。”
陆怀归抬头,望着这座宫殿,记忆里阴冷可怖的东宫,此刻却变得暖意融融。
天色昏沉,烛灯早早燃起。
昏黄的烛光映在窗格,与漫天大雪相衬。
陆怀归转过头,对那小太监道,“多谢公公引路。”
“使不得,使不得,”小太监谄笑道,“还望太子妃日后,多在太子殿下面前为奴婢美言论几句。”
“这是自然,”陆怀归皮笑肉不笑,“不过我人微言轻,在太子殿下面前也说不上话。”
“怎么会呢?”那小太监道,“您可是太子妃呀!宫中上下,谁不知太子殿下最是宠您。”
陆怀归唇角勾了勾,“是么,那便借公公吉言。”
那小太监又同他寒暄几句后才退下,陆怀归转过身,微弯的唇角收起,眼底沉暗。
不过是些攀炎附势、捧高踩低的人罢了。
想他从前与太子未成亲,在此暂住时,人人皆对他避之不及,说是太子妃,实则宫里的粗使丫鬟都能踩他一脚。
“刘贵妃,陛下病重,您不能去啊。”
陆怀归转过脸,悠悠看向声音的来处。
一名穿着黛粉襦裙的小宫女,正要去拦那面容冷艳,挽着云髻的刘贵妃。
刘贵妃登时扬起手,打了那小宫女一巴掌:“本宫做事,难道还需你来置喙?也不看看你自个儿是个什么东西?若不是太子抢了我儿的差事,本宫用得着现下去瞧陛下吗!”
小宫女捂着脸跪地,忙叩首道:“娘娘饶命,娘娘饶命。”
陆怀归眯了眯眼睛,那刘贵妃正是三皇子生母,荣宠极盛,又掌六宫大权,自然嚣张跋扈得很。
他本不欲与其生争执,抬脚便要踏进门槛。
岂料那女人阴沉沉的、怪异的语调自他身后响起:“哦,这不是太子妃么?”
陆怀归猛地转过头。
刘贵妃不知何时放开那宫女,迤逦向他行来。
“这不是太子身边的……贱奴么?”刘贵妃那双琉璃珠一样的眼盯着他,居高临下地俯视他,心情很是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