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我果然只是要知道葫芦庙和甄家的事情,便索性差人去跟上蟠香的觉新师太说一声。
  “上下蟠香寺之间还是有三分香火情的。到时候僧纲司都纲出动,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小小的葫芦庙,我什么消息打探不来?”
  好似,也有道理。
  楚刈觉得似乎哪里有些不对,但总是没想到。
  黛玉笑道:“可如今看来,不仅是我们想跟那主持和尚探听甄家的消息,那主持和尚也有话想跟我说。
  “且,不能在他庙里,而是要来咱们家。”
  楚刈一惊。
  黛玉笑笑:“那就让他来嘛。你就在我旁边站着,一个和尚而已,你还怕他能怎么着了我不成?”
  楚刈勉强同意这个说法,只得出去命倪二传话。
  一时倪二回来,禀报进来:“明日辰时,桃源寺主持觉善大师将登门拜访。”
  桃源寺?
  黛玉愣了一愣。
  楚刈摸了摸鼻子,解释道:“桃源寺本是个古庙,据说从西晋便有了,传到如今。
  “只是先前寺内狭窄,所以百姓们起了个外号叫葫芦庙。其实本名桃源。
  “那主持和尚管下蟠香的方丈叫师叔,跟郡主遇到的觉新师太她们,是同辈。
  “听说他这个法号是他自己起的。
  “许多人说他配不上这个‘善’字。说他经历复杂,早年间还俗过,还娶过老婆生过儿子。到现在也常常胡说八道,私下里还常犯酒戒。”
  黛玉凝眉。
  看来此人要跟自己说的事情,只怕还不少呢!
  看看天黑,众人休息。
  黛玉和紫鹃小红却挑了灯,抄书摹画,直到快四更天,才草草收拾睡下。
  翌日黛玉起得晚,孟姑姑等却谁都没张罗着叫她起身,看看卯时三刻了,才传了早饭来,喊黛玉起来吃饭。
  黛玉盥洗吃饭才毕,觉善来了。
  照例在花厅竖起屏风。
  黛玉在屏风后仔细看看,却见这僧身材矮小,满面风霜,唯有一双眼,寒芒微闪间,露出一丝野望。
  “小僧觉善,见过昭庆郡主,阿弥陀佛。”觉善一身干净僧袍,简单朴素。
  黛玉也站起来微微欠身:“和尚多礼了,请坐,上茶。”
  照例楚刈和孟姑姑在她身后站着,晴雯端上热茶点心。
  觉善头都不抬,只垂眸看着地上,点头道谢。
  “听说,桃源寺原狭窄,世人都称葫芦庙。如今你间壁甄家人去楼空,地方无主。竟被主持和尚直接拿了去盖成自家庙宇,倒也便宜。”
  黛玉含笑开口,便是咄咄逼人。
  觉善合十点头:“此事小僧有下情,郡主容禀。”
  “嗯,你说。”黛玉靠在了椅背上,悄悄打了个呵欠。
  觉善听到了这一声小小的呵欠,顿了顿,有些犹豫。
  “嗯?”黛玉疑惑。
  觉善咬了咬牙,想起那人的话,深吸一口气,沉声开口:“小僧自幼在本寺出家,做沙弥做到了十六岁。
  “隔壁的甄家,亦是极为熟识的。他家有个女儿,乳名英莲,从出生,便常被甄爷抱过来玩耍,我们都认得。
  “那年元宵节,甄家的下人姓霍的,带着小姐儿出去看灯,却没了踪影,我们寺里的人都跟着一起找过。”
  黛玉在屏风后头,听得坐直了身子。
  “后来三月十五炸供,是我不小心,油锅火逸,烧着了窗纸,不仅烧了自家的庙,还烧了甄家。”
  说到这里,觉善满面羞愧,低头合十念佛,“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稳一稳心神,才又续道,“寺庙被毁,师父大怒,逐我出寺。
  “我无处可去,便还俗,回了老家。因缘际会,入了衙门,成了门子使役。”
  黛玉听得皱起了眉头:“你老家在哪里?”
  “应天府。”
  黛玉眼中精光闪过,声音轻快了许多:“你接着说!”
  “衙门的差事轻省热闹,跟我在寺里苦修截然不同。我娶了妻,生了子,日子过得,很好。”
  觉善苦笑了一笑,“直到有一天,我那东屋赁给了一对父女两个。”
  第237章
  “我在衙门多年,一开始没注意也就罢了。可不过两三天,我就发现,这个‘父亲’,根本就是个拐子。
  “而这个被拐来卖的小姑娘,正是当初甄爷家看灯走丢的女公子:甄英莲!”
  听到这里,孟姑姑已经勃然大怒,张口便道:
  “你既知道那是个拐子,这姑娘可怜,又是故人之后,你又身在衙门,万分便利,为何不助她脱困?!”
  “小僧也曾跟浑家商议此事,救了她倒也不值什么。可事隔多年,唯有这姑娘眉间一点胭脂记可为作证。
  “我早得到消息,甄爷家被烧后,便带着妻子去投他岳丈,后来不知怎的出了家,跟着个疯道人走了,踪迹皆无。
  “他娘子思念女儿丈夫,没几年也过身了。
  “我连个证人都没有,只靠自己这张嘴,能不能说得过拐子,有谁知道?
  “何况,”觉善叹气,羞愧低头,“浑家又说,就算真救出来了,只怕还要养着她。我那时日子逍遥,也不愿多事。
  “不几日,街上的一个小哥儿,家里颇能过得去的,看上了这孩子,跟拐子兑了银子。又极看重,要待三日后过门,立誓不娶第二个了。
  “我想着,既在左近,日后可以照看一二。又是个好归宿,郎才女貌的很是相配。我心里倒也松快了。
  “谁知那拐子又将她卖给金陵那呆霸王薛蟠,意欲卷了两家的银子逃走……”
  黛玉听到这里,也不禁责道:“那薛蟠打死了那公子,抢了英莲。你分明知道是他不对,如何竟没告诉知府?”
  “如何不曾说?”觉善苦笑,“说了。那一任的知府大人恰好因事被免,正在打点自己的前程,怎会为一个孤女得罪金陵四姓?
  “后来来的那位知府老爷,我倒认得。”顿一顿,看一眼屏风,“郡主想来也认得。”
  黛玉眉梢轻动:“你知道那贾化乃是我幼年的西席老师?”
  “呵,贾大人将此事挂在嘴边,处处炫耀。谁人不知呢?”觉善忍不住冷笑一声,自己又深吸一口气,低下头去,念声佛,这才继续说道,
  “我也把这件事从头到尾都告诉了他。因为当年他不过一介穷儒,自胡州上京,没了盘缠,寄居在我寺内。
  “还是甄爷不忍他十年寒窗被埋没,所以赠了他五十两纹银、两套冬衣,他才能进京赶考,做了大官。
  “可是他呢?先碰上了甄家娘子,要了人家的丫头做二房。说什么替人家寻女儿。可是这恩人的女儿真在眼前了,又为了四姓的势力,当了睁眼瞎。”
  觉善苦笑一声,“我和他相识于微贱,他不愿意让人知道他当年那副穷酸,以及那时背恩负义之举,所以胡乱便找了个借口,把我充发了三千里!”
  黛玉和孟姑姑都听愣了。
  所以,觉善和尚竟是贾雨村的贫贱谄媚和忘恩负义两样最不堪行径的人证?
  以雨村之奸狡狠毒,充发这位师父,简直是板上钉钉的!
  “所以你被流放去了哪里?”黛玉不禁问。
  觉善惨然一笑:“西北,与边军为奴。”
  这一下,连楚刈都有些同情地看着他。
  给边军为奴,二十几岁、细皮嫩肉,可不是什么好经历。
  觉善感觉到了室内的沉默和同情,自嘲笑一笑,道:“到了西北,我捱了一年。..
  “实在捱不下去了,便自己削了发,露出头顶戒疤,偷跑进了最近的寺庙,躲了起来。
  “边军来找我,眼看着就要把我拉回去打死,竟有一个人突然出现,救了我的性命。”
  觉善说到这里,不禁激动地站起身来,朝着西北方向,深施一礼,口诵佛号。
  屋里的另外三个人都静静地没有出声。
  无人应和。
  觉善倒也不尴尬,泰然自若地自己又坐回去,轻声续道:“此人正是随渺渺真人修行了的甄爷!”
  黛玉和孟姑姑这才放下吊在嗓子眼的那口气,对视了一眼。
  这和尚,经历果然复杂!
  “甄爷给我作证,我的确是自幼出家,竟然不知从哪里,给我弄到了一份度牒。上头还给我写了法号,便是:觉善。”
  觉善微笑,“外头许多人传说我这法号乃是自己起的,其实不然。甄爷虽不肯告诉我,他如今的身份,但我却知道,他必是已经修行有成的了。
  “他给我这度牒,又告诉我说,让我直接回苏州的葫芦庙。还把他家的地契也给我了。让我扩建桃源寺,替有情人祈来生缘。”
  说着,竟真的从怀里掏了一张契纸出来,朝着屏风的方向一伸。
  楚刈得了黛玉示意,走过去接了过来,却见不仅有甄家宅子的房契地契,竟还有一张甄费落款的字据,言明将甄宅永远捐给桃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