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怎么就,想到了抄家呢!?
回到府中,稍作收拾,果然延嘉殿便派了一位蒋姑姑过来送中秋节的赏赐。
不过珍玩绸缎之类,黛玉和探春忙含笑谢了,又把给太后的礼物请这位蒋姑姑转送。
蒋姑姑看着手里野趣横生的泥人儿和风车,不由失笑:“倒是可爱得很。太后娘娘许多年没见着这些了,必定爱不释手。”
又笑着叫了敬姑姑和郑姑姑:“你们收拾收拾,跟我一道回去,太后有话问你们。”
两个人低头去了。
黛玉和探春都觉得莫名,也不敢问,由着二人去了。
到了下晌,蒋姑姑又来了,却带着自己的小包裹,笑眯眯地给探春行礼:
“太后娘娘嫌弃那二位吃得多。说看来看去,奴婢吃得少,不会给县主添负担。所以换了奴婢才伺候县主,还请县主海涵。”
探春张口结舌:“这,姑姑这话,都让我没法答言了。”
黛玉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道:“若这么说,明儿就不让鸿昌来咱们家了。她少来一趟,我至少能多养两个姑姑!”
蒋姑姑哈哈地笑,拍手道:“那郡主可失算了!今儿恪谨王妃去给太后娘娘磕头,正好碰上奴婢。
“特意让奴婢来跟郡主说一声,后儿八月十六晌午,她带着鸿昌郡主一起来咱们家,坐坐!”
黛玉倒吸一口凉气,烦恼得跺脚:“这可怎么好!我十六还想去荣府看我外祖母呢!”
孟姑姑在旁边嗑瓜子,插话道:“这不是正好?你不用去了。我去就行。”
蒋姑姑笑眯眯的:“奴婢也觉得正好,让小孟去,您还是留在家里,招待王妃郡主,比较要紧。”
所以,这其实是太后的意思,让自己跟荣府,不要走得太近。
黛玉心里轻轻叹息。
所以,前世里的抄家,终究还是开始显露征兆了。
“前儿我去延嘉殿的时候,听说赖太妃病了。如今可好些了?”黛玉看着蒋姑姑。
蒋姑姑眼角的笑纹瞬间多了两条:“不太好呢。太上特意叫了何太医去看。何太医说,年轻时不知保养,如今回天无力了。”
黛玉缓缓点头,轻轻叹息:“人生如梦醉一场。又都何苦呢!”
自此,永远都乐呵呵的蒋姑姑成了义敏县主身边的教导姑姑。那两个一开始就在的宫女却并没有因为她和蔼便放松,而是更加小心谨慎,不该听的话死堵上耳朵,不该看的事紧闭上双眼。
只是不论探春软硬兼施,除了与林黛玉小姐儿两个说私房话,蒋姑姑便再也没离开过她一步。
尤其是贾芸进来回禀府邸修缮进度的时候,蒋姑姑不仅不肯出去,甚至连贾芸带进来的图纸等物,都要亲眼细细看过才罢。
只是看,从不置喙评论。
这倒也罢了。
探春渐渐成了习惯,倒是一时蒋姑姑不在眼前,便左右前后地找:“姑姑哪里去了?”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将近傍晚,王熙凤也命人送了节礼来。
林黛玉一看礼单,险些气乐了:“你们快来瞅瞅,上午芸哥儿才跟我说府里变卖家产,下晌她送的东西就这样抠门了!”
晴雯好奇,凑过来看,因学了字,便念出声来:“秋枣、秋梨,脆藕、甜柿,莲子、花生?!二奶奶这是要开果品铺子么?”
众人不由笑倒!
黛玉又好气又好笑,抬头命紫鹃:“前儿太上不是赏了我几个石榴?都忘了拿出来。
“正好,你换个捧盒来,就那几个石榴,给她当回礼!”
孟姑姑嗤地一声,笑喷了一地的枣子:“人家好歹还凑了几样。你怎么着,几个石榴就打发了她了?!”
黛玉哼一声:“活该!哭穷哭到我跟前来,瞧我可容得了她跟我抖这个机灵?!”
话说着,紫鹃笑着出去。
过了一时,众人只听外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都有些奇怪,几双眼都看过去。
却见门帘刷地挑起,紫鹃抱了那个从甘露殿跟来的紫檀木匣子,脸色发白地走了进来,紧紧咬着嘴唇。
黛玉一愣:“怎么了?”
紫鹃看了小红一眼。
小红会意,立即出去,把小丫头们都赶走:“院子外头玩会儿去。不叫不用回来。”
自己则就坐在门口廊下,假作逗鸟,警惕地看着四下里。
紫鹃把那匣子放在桌上,轻手轻脚地慢慢打开。。
四个光华璀璨的大“石榴”,静静地躺在墨色绒布上,几乎闪瞎了屋里剩下几个人的眼!
“我的天……”晴雯张大了嘴,手脚发麻地站了一会儿,才不由自主地扑了过去,“这是,这么大的玛瑙!?”
孟姑姑也弯下腰,仔仔细细地瞧着那四个“石榴”:“这不是天然生成的,这是上好的玛瑙,顶级的能工巧匠,顺着纹路雕出来的!”
“这得多少钱啊!”晴雯只觉得自己面前,快堆出来一座金山了!
“这等石榴雕件,一向意味着多子多福。”孟姑姑怀疑地回头看着黛玉,问她,“你在甘露殿时,太上是不是想给你说亲?还是已经说了?”
黛玉却似完全听不见旁人说话一般,只是失神地坐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四个大“石榴”。
她见过这个。
见过这“四个大石榴”。
第204章
“太上既没给我说亲,也并没想让我多子多福。只是我临出门时,随口把这几个玩意儿赐给了我。”
黛玉不多时便恢复了正常状态,请孟姑姑“早些歇着”,赶走了这双最好奇的眼睛和这张最没分寸的嘴。
然后,黛玉命晴雯和雪雁:“我饿了,传晚饭。别让别人进来了,你们俩去提来就好。”
两个人面面相觑,明白姑娘这是打算把自己也支出去,便各自皱皱鼻子撅撅嘴,磨磨蹭蹭地走了出去。。
林黛玉这才起身去了床边,把最里头箱子最底下掖着的一个包裹拿出来。
打开了,是一个扁平的盒子。再打开,里头是那本只有在夜深人静的灯下才会翻开的册子。
林黛玉一口气翻到中间某一页上,手指顺着那字,轻声呢喃:“史侯赠四个大‘石榴’,贺吾妻孕事。
“吾妻甚爱之,摆于内室,常摩挲之。未几,诞一子。言是石榴故。
“因闻太子妃亦有孕,强令我即刻将‘石榴’献于太子。太子审其由,发一大笑。噫!不亦谬乎?不亦乐乎?!”
紫鹃站在一旁,听见这段,不由悄声笑道:“太子?不就是,当今陛下?”
黛玉没有理她,而是埋头又往后翻了数页,手指微抖,声音压得更低些,颤声念道:
“太子妃难产崩逝。太子伤心气恼,令彻查。寻,不了了之。怪哉……”
紫鹃骇得整个人都僵住,半晌才咬了唇,低低说道:“十几年前的事儿了,跟这四个,没关系的!”
黛玉的目光抬起,看向那四个晶莹剔透、散发着荧荧幽光的玛瑙石榴,战栗难言。
就这样,一主一仆呆呆地看着那石榴不知多久,门口的小红忽然低声朝内道:
“姑娘!晴雯姐姐和雪雁端了饭回来了!”
黛玉这才惊觉,忙把册子再度密密实实地收起来,看了一眼紫鹃。
“这石榴?”紫鹃有些犹豫。
黛玉看了过去,过了一时,才道:“先放着。一会儿我细看看。明儿一早,你收回库里去。”
紫鹃答应了,晴雯也就进门,好奇地看向黛玉和桌面,见跟自己离开时竟没什么变化,也觉奇怪。
小红若无其事地进来,帮着把石榴暂时放在多宝阁上,收拾了桌子给黛玉摆饭。
这一餐吃得自是食不知味。
碗碟收拾下去,紫鹃沏了茶上来,孟姑姑便又跑了来,直接上手把那几个石榴再度抱在桌子上,翻来覆去地看。
晴雯也凑上来,忍不住想摸,又不敢,便看黛玉。
黛玉被她的样子逗笑了,点点头:“摆件而已。你果然稀罕,就把玩一二。”
晴雯欢欢喜喜地举起一个大石榴,凑到灯前,透了光,眯着一只眼睛去看里头的石榴籽,啧啧称奇:
“连籽儿都这么真!我不信这里头也能雕得着!”
“那就是天然纹路了。”孟姑姑顺口答话,也捡了一个石榴对着灯看。
紫鹃看她二人都睁一眼闭一眼,又往同一盏灯前湊,不由担心地说了一句:“莫要撞上,再手滑了……”
话音未落,两个人捧着石榴的手果然便撞上了!晴雯吃痛,哎哟一声,那只手的手指便下意识伸直了一瞬!
紧接着,众人便眼睁睁地看着那颗大石榴从她手中滑落,闷响一声,砸在了桌子上。
孟姑姑一声惊呼:“我的天老爷!”
晴雯则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我我我,我不是故意的!姑娘,救命啊!我摔了太上赐的石榴,太上会不会诛我九族啊!!!”
回到府中,稍作收拾,果然延嘉殿便派了一位蒋姑姑过来送中秋节的赏赐。
不过珍玩绸缎之类,黛玉和探春忙含笑谢了,又把给太后的礼物请这位蒋姑姑转送。
蒋姑姑看着手里野趣横生的泥人儿和风车,不由失笑:“倒是可爱得很。太后娘娘许多年没见着这些了,必定爱不释手。”
又笑着叫了敬姑姑和郑姑姑:“你们收拾收拾,跟我一道回去,太后有话问你们。”
两个人低头去了。
黛玉和探春都觉得莫名,也不敢问,由着二人去了。
到了下晌,蒋姑姑又来了,却带着自己的小包裹,笑眯眯地给探春行礼:
“太后娘娘嫌弃那二位吃得多。说看来看去,奴婢吃得少,不会给县主添负担。所以换了奴婢才伺候县主,还请县主海涵。”
探春张口结舌:“这,姑姑这话,都让我没法答言了。”
黛玉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道:“若这么说,明儿就不让鸿昌来咱们家了。她少来一趟,我至少能多养两个姑姑!”
蒋姑姑哈哈地笑,拍手道:“那郡主可失算了!今儿恪谨王妃去给太后娘娘磕头,正好碰上奴婢。
“特意让奴婢来跟郡主说一声,后儿八月十六晌午,她带着鸿昌郡主一起来咱们家,坐坐!”
黛玉倒吸一口凉气,烦恼得跺脚:“这可怎么好!我十六还想去荣府看我外祖母呢!”
孟姑姑在旁边嗑瓜子,插话道:“这不是正好?你不用去了。我去就行。”
蒋姑姑笑眯眯的:“奴婢也觉得正好,让小孟去,您还是留在家里,招待王妃郡主,比较要紧。”
所以,这其实是太后的意思,让自己跟荣府,不要走得太近。
黛玉心里轻轻叹息。
所以,前世里的抄家,终究还是开始显露征兆了。
“前儿我去延嘉殿的时候,听说赖太妃病了。如今可好些了?”黛玉看着蒋姑姑。
蒋姑姑眼角的笑纹瞬间多了两条:“不太好呢。太上特意叫了何太医去看。何太医说,年轻时不知保养,如今回天无力了。”
黛玉缓缓点头,轻轻叹息:“人生如梦醉一场。又都何苦呢!”
自此,永远都乐呵呵的蒋姑姑成了义敏县主身边的教导姑姑。那两个一开始就在的宫女却并没有因为她和蔼便放松,而是更加小心谨慎,不该听的话死堵上耳朵,不该看的事紧闭上双眼。
只是不论探春软硬兼施,除了与林黛玉小姐儿两个说私房话,蒋姑姑便再也没离开过她一步。
尤其是贾芸进来回禀府邸修缮进度的时候,蒋姑姑不仅不肯出去,甚至连贾芸带进来的图纸等物,都要亲眼细细看过才罢。
只是看,从不置喙评论。
这倒也罢了。
探春渐渐成了习惯,倒是一时蒋姑姑不在眼前,便左右前后地找:“姑姑哪里去了?”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将近傍晚,王熙凤也命人送了节礼来。
林黛玉一看礼单,险些气乐了:“你们快来瞅瞅,上午芸哥儿才跟我说府里变卖家产,下晌她送的东西就这样抠门了!”
晴雯好奇,凑过来看,因学了字,便念出声来:“秋枣、秋梨,脆藕、甜柿,莲子、花生?!二奶奶这是要开果品铺子么?”
众人不由笑倒!
黛玉又好气又好笑,抬头命紫鹃:“前儿太上不是赏了我几个石榴?都忘了拿出来。
“正好,你换个捧盒来,就那几个石榴,给她当回礼!”
孟姑姑嗤地一声,笑喷了一地的枣子:“人家好歹还凑了几样。你怎么着,几个石榴就打发了她了?!”
黛玉哼一声:“活该!哭穷哭到我跟前来,瞧我可容得了她跟我抖这个机灵?!”
话说着,紫鹃笑着出去。
过了一时,众人只听外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都有些奇怪,几双眼都看过去。
却见门帘刷地挑起,紫鹃抱了那个从甘露殿跟来的紫檀木匣子,脸色发白地走了进来,紧紧咬着嘴唇。
黛玉一愣:“怎么了?”
紫鹃看了小红一眼。
小红会意,立即出去,把小丫头们都赶走:“院子外头玩会儿去。不叫不用回来。”
自己则就坐在门口廊下,假作逗鸟,警惕地看着四下里。
紫鹃把那匣子放在桌上,轻手轻脚地慢慢打开。。
四个光华璀璨的大“石榴”,静静地躺在墨色绒布上,几乎闪瞎了屋里剩下几个人的眼!
“我的天……”晴雯张大了嘴,手脚发麻地站了一会儿,才不由自主地扑了过去,“这是,这么大的玛瑙!?”
孟姑姑也弯下腰,仔仔细细地瞧着那四个“石榴”:“这不是天然生成的,这是上好的玛瑙,顶级的能工巧匠,顺着纹路雕出来的!”
“这得多少钱啊!”晴雯只觉得自己面前,快堆出来一座金山了!
“这等石榴雕件,一向意味着多子多福。”孟姑姑怀疑地回头看着黛玉,问她,“你在甘露殿时,太上是不是想给你说亲?还是已经说了?”
黛玉却似完全听不见旁人说话一般,只是失神地坐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四个大“石榴”。
她见过这个。
见过这“四个大石榴”。
第204章
“太上既没给我说亲,也并没想让我多子多福。只是我临出门时,随口把这几个玩意儿赐给了我。”
黛玉不多时便恢复了正常状态,请孟姑姑“早些歇着”,赶走了这双最好奇的眼睛和这张最没分寸的嘴。
然后,黛玉命晴雯和雪雁:“我饿了,传晚饭。别让别人进来了,你们俩去提来就好。”
两个人面面相觑,明白姑娘这是打算把自己也支出去,便各自皱皱鼻子撅撅嘴,磨磨蹭蹭地走了出去。。
林黛玉这才起身去了床边,把最里头箱子最底下掖着的一个包裹拿出来。
打开了,是一个扁平的盒子。再打开,里头是那本只有在夜深人静的灯下才会翻开的册子。
林黛玉一口气翻到中间某一页上,手指顺着那字,轻声呢喃:“史侯赠四个大‘石榴’,贺吾妻孕事。
“吾妻甚爱之,摆于内室,常摩挲之。未几,诞一子。言是石榴故。
“因闻太子妃亦有孕,强令我即刻将‘石榴’献于太子。太子审其由,发一大笑。噫!不亦谬乎?不亦乐乎?!”
紫鹃站在一旁,听见这段,不由悄声笑道:“太子?不就是,当今陛下?”
黛玉没有理她,而是埋头又往后翻了数页,手指微抖,声音压得更低些,颤声念道:
“太子妃难产崩逝。太子伤心气恼,令彻查。寻,不了了之。怪哉……”
紫鹃骇得整个人都僵住,半晌才咬了唇,低低说道:“十几年前的事儿了,跟这四个,没关系的!”
黛玉的目光抬起,看向那四个晶莹剔透、散发着荧荧幽光的玛瑙石榴,战栗难言。
就这样,一主一仆呆呆地看着那石榴不知多久,门口的小红忽然低声朝内道:
“姑娘!晴雯姐姐和雪雁端了饭回来了!”
黛玉这才惊觉,忙把册子再度密密实实地收起来,看了一眼紫鹃。
“这石榴?”紫鹃有些犹豫。
黛玉看了过去,过了一时,才道:“先放着。一会儿我细看看。明儿一早,你收回库里去。”
紫鹃答应了,晴雯也就进门,好奇地看向黛玉和桌面,见跟自己离开时竟没什么变化,也觉奇怪。
小红若无其事地进来,帮着把石榴暂时放在多宝阁上,收拾了桌子给黛玉摆饭。
这一餐吃得自是食不知味。
碗碟收拾下去,紫鹃沏了茶上来,孟姑姑便又跑了来,直接上手把那几个石榴再度抱在桌子上,翻来覆去地看。
晴雯也凑上来,忍不住想摸,又不敢,便看黛玉。
黛玉被她的样子逗笑了,点点头:“摆件而已。你果然稀罕,就把玩一二。”
晴雯欢欢喜喜地举起一个大石榴,凑到灯前,透了光,眯着一只眼睛去看里头的石榴籽,啧啧称奇:
“连籽儿都这么真!我不信这里头也能雕得着!”
“那就是天然纹路了。”孟姑姑顺口答话,也捡了一个石榴对着灯看。
紫鹃看她二人都睁一眼闭一眼,又往同一盏灯前湊,不由担心地说了一句:“莫要撞上,再手滑了……”
话音未落,两个人捧着石榴的手果然便撞上了!晴雯吃痛,哎哟一声,那只手的手指便下意识伸直了一瞬!
紧接着,众人便眼睁睁地看着那颗大石榴从她手中滑落,闷响一声,砸在了桌子上。
孟姑姑一声惊呼:“我的天老爷!”
晴雯则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我我我,我不是故意的!姑娘,救命啊!我摔了太上赐的石榴,太上会不会诛我九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