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你这是构陷!”
“什么构陷?是因为如果是献给朝廷的,那应该入册入库,跟这两个败类,可就没关系了。”黛玉叹息着摇头。
于是,妙玉的父亲被赶了出去。
清单却不知所踪。
又过了七天,家里便遭了“山匪”,整座院子被洗劫一空。妙玉的父母,也被乱刀砍死在了家里。
至于妙玉,因早就住进了庙里,所以逃过一劫。
黛玉看着她,满目同情。
“我得了消息赶过去,我爹娘,浑身是血面目全非,就像是破抹布一样,被扔在院子里、水井边。
“我父亲手腕上有被绑缚的痕迹,嘴里塞着的黄绫布都没取出来。
“我母亲……赤身裸体……”
妙玉的眼神已经恍惚了,泪水如瀑般落下。
黛玉听到这里,闭上了眼睛。
杀人不过头点地。
哪怕真是杀人越货,也不该这样,羞辱女眷。
……畜生!
妙玉又笑了一声,满脸是泪,低低地说了一声:“我当时看着他们,我说,好脏啊。”
“胡说。”黛玉应声反驳。
妙玉失神地坐着。
黛玉并没有看她,只是轻轻地、坚定地说道:“那两个畜生不如的东西,才是脏心烂肺、腌臜混账!”
妙玉从凳子上跌落到地上,就这样伏在尘埃里,放声痛哭!
“爹!!!
“娘!!!”
黛玉看着她哀恸颤抖的肩背,深吸一口气,仰头饮干一杯酒。
直到妙玉哭到几乎晕厥,黛玉才叫了她的丫头进来,把她扶起来,再度坐在桌前。
擦了脸、洗了手,再喝一碗醒酒汤。
“那清单,你还带着么?”黛玉一针见血。
妙玉点头:“带着!这些年,这份清单我从未离身!
“我父亲当年誊了三份,一份上交,一份留在自己家里,还有一份便跟给我的小物件一起,埋在了后山。
“等我办完了父母的后事,卖掉院子,再度回到庙里时,我家老仆才来找我,把一应事情都告知我,还带着我去挖出了那些东西。
“等我看到清单,我就知道,其实我父亲是有心理准备的。他早就知道,这两个禽兽,绝对不会放过我家。
“他让我拿到东西之后立即上京,什么都不要说,找个位高权重的府里,在家庵中好好活下去。”
妙玉低声说着,从袖袋中拿了一张略有些发黄的纸出来,小心地摊在了黛玉的面前。
黛玉没有动手触摸,只是从上到下看了一眼。
妙玉的父亲做事十分仔细板正,一笔一划注明了是什么东西、有多少年头不说,还写清了在当时,那物件值多少钱。
共计:三百六十九件,其价:两千九百三十七万七千五百余两。
黛玉抬头看向妙玉。
妙玉指一指正放在黛玉房中多宝阁上的点犀乔:“如今的市价,至少一千两。”
黛玉轻叹,看着她,眼神复杂:“去荣府打秋风的一个姓刘的村妇,你给过她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
妙玉一愣。
“那钟子值多少银子?”
“……百来两吧。”
黛玉道:“她一个二十两银子能一家子过一年的村妇,骤然间得了一个百两上下的钟子。
“你猜,会不会有人,已经因此盯上了贾府,盯上了栊翠庵,盯上了你?”
第176章
“这位王爷,是忠顺亲王吧?”黛玉再次握住了妙玉的手。
这一回妙玉没有挣脱,而是轻轻反握回去,微微点了点头。
“那上一次,我写这些人的名字时,你看见贾雨村和北静王,似是也很熟悉?为什么?”
妙玉冷笑一声:“你道那一任知府是谁?”
黛玉惊讶地看着她:“贾雨村?!”
“正是!”妙玉冷哼,“我进了贾府才知道,敢情此贾与彼贾,竟是一家!”
黛玉默然,许久方叹道:“我父亲当年一念之仁……”
妙玉看着她笑:“汝父为因,汝今了果。我忽然觉得不那么愧疚了。”
“若这么说,也好。”黛玉也笑了笑,再要往下问时,外头晴雯来报:“姑娘,鸳鸯姐姐来了,此刻可能见么?”
黛玉看向妙玉。
妙玉站起来欠身道:“我如今心乱如麻。入京后许多事,我且整理一下,明日再与你说。”
黛玉颔首,让外头请鸳鸯进来。
鸳鸯进来,恰好妙玉出去。两个人擦肩而过,鸳鸯忙侧身行了半礼,妙玉却似没看到一般,自顾自地走了。
黛玉含笑叫鸳鸯进来:“你一来,必有大事。”
鸳鸯也笑,却正经认真地给黛玉行了个大礼:“奴婢见过昭庆郡主,郡主万福!”
黛玉笑了笑:“起来吧。你也当回事!”
“怎么能不当回事?我这趟来,就是家里给郡主送贺礼来了。”鸳鸯笑着把礼单呈上。
黛玉只扫了一眼,便撂在了一边:“还有什么?”
鸳鸯轻叹一声,似乎觉得那话难以启齿:“二老爷想把三姑娘认回去。”
“二老爷?当初除族可不是他的决定。如今越过娘娘做主,他当得起么?”黛玉笑看鸳鸯。
鸳鸯摇了摇头,也有些很不愿意说的样子:“二老爷倒是一直觉得三姑娘奇货可居。可娘娘发了话,二老爷自然不敢说什么。
“如今三姑娘成了县主,二老爷身边的人又多捧了他几句,他便觉得自己能再威风一把。”
黛玉呵呵冷笑,看着鸳鸯问:“这个话,是二老爷自己的意思,还是老太太和大老爷都是这个意思?”
“老太太、大太太和二奶奶都觉得此事必不能成,没必要来讨没趣。可二老爷执拗,总觉得一个孝字比天大,必能把三姑娘叫回去的。”
鸳鸯叹气。..
黛玉饶有兴趣地看着她:“你们是不是不知道老太太在延嘉殿说了什么?”
鸳鸯一愣:“听大太太说,只是顺口扯了个八字不和的理由,跟太后解释了一番。”
黛玉轻轻地笑了起来,把贾母的话一字不落地重复了一遍,道:“义敏说她已经被除族,不住荣府,不姓贾。
“哪句错了?哪句都没错吧?
“老太太却如此这般说了一顿,直直地把义敏逼到了克父不孝、行踪不明的死路上去。
“全京城六品以上的内外诰命,几乎都在那个殿里。
“若是太后娘娘不出手相救,你猜义敏是回来就自尽,还是去荣府的大门口悬梁?!
“就这样的情形之下,不论是谁,但凡还有半分廉耻之心,也不该再来逼她认回贾氏了吧?”
鸳鸯张口结舌,冷汗都流了下来,不禁问黛玉:“老太太这是怎么了?被魇住了么?”
“想当初娘娘除了义敏的族,待义敏搬出去,又悄悄让人给她送银子,让她以后再也不要管贾府的死活。
“我那时虽然安慰于娘娘救护妹妹的心意,却也怀疑娘娘的眼光:这荣国府真有如此不堪么?
“容不下我一个外来的孤女也就罢了,怎么可能连自家最能干的姑娘都容不下呢?
“如今看来,娘娘还是比我更了解老祖宗三分。
“听说孙家来求亲了。我就想问问,是不是若二姐姐此刻尚未成亲,老太太和大老爷,是否连人品都不查看一二,就会允了婚了?!”
鸳鸯沉默下去。
半晌才道:“老太太说过一回姑娘们的亲事,说一个个亲父尚在,轮不到她操心。
“何况儿女姻缘,自有天意前因,不是人力所能强,因此,大差不差就得了。”
黛玉从鼻子里笑了一声,又问:“听说那姓孙的求二姐姐不成,便求义敏。
“所以若是我劝了义敏回去,她岂不是会立即被嫁给那姓孙的?”
鸳鸯勉强笑了笑,道:“二老爷深恶那姓孙的,说他粗鄙,名利心重,自然不会肯把县主嫁给他的!”
黛玉帕子掩了口,呵呵地笑:“想来也是。本是打算让三妹妹去给北静王当侧妃的么,如今怎么能屈尊一个指挥呢?”
放下帕子,表情清冷,“可惜,太后娘娘说了,她只这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必须也只她那一个娘。
“二老爷这时候忽然巴巴地凑上去想重新给义敏做父亲,你替义敏问问他,是想跟太后娘娘,比肩?还是想跟太上皇,争驰?!”
鸳鸯吓了一跳,下意识地站了起来,叉手低头:“二老爷绝无此意。”
“我自然知道他绝无此意。二舅舅只是愚钝、贪利而已,并无不臣之心。
“可这话落在别人的耳朵里,未必就会这样说他。退一步说,万一根本就不理他的意图,只去取笑太后和太上——
“鸳鸯姐姐,你猜,荣府下场会如何?”
黛玉笑一笑,端起桌上的酒盏,一口饮干。
“什么构陷?是因为如果是献给朝廷的,那应该入册入库,跟这两个败类,可就没关系了。”黛玉叹息着摇头。
于是,妙玉的父亲被赶了出去。
清单却不知所踪。
又过了七天,家里便遭了“山匪”,整座院子被洗劫一空。妙玉的父母,也被乱刀砍死在了家里。
至于妙玉,因早就住进了庙里,所以逃过一劫。
黛玉看着她,满目同情。
“我得了消息赶过去,我爹娘,浑身是血面目全非,就像是破抹布一样,被扔在院子里、水井边。
“我父亲手腕上有被绑缚的痕迹,嘴里塞着的黄绫布都没取出来。
“我母亲……赤身裸体……”
妙玉的眼神已经恍惚了,泪水如瀑般落下。
黛玉听到这里,闭上了眼睛。
杀人不过头点地。
哪怕真是杀人越货,也不该这样,羞辱女眷。
……畜生!
妙玉又笑了一声,满脸是泪,低低地说了一声:“我当时看着他们,我说,好脏啊。”
“胡说。”黛玉应声反驳。
妙玉失神地坐着。
黛玉并没有看她,只是轻轻地、坚定地说道:“那两个畜生不如的东西,才是脏心烂肺、腌臜混账!”
妙玉从凳子上跌落到地上,就这样伏在尘埃里,放声痛哭!
“爹!!!
“娘!!!”
黛玉看着她哀恸颤抖的肩背,深吸一口气,仰头饮干一杯酒。
直到妙玉哭到几乎晕厥,黛玉才叫了她的丫头进来,把她扶起来,再度坐在桌前。
擦了脸、洗了手,再喝一碗醒酒汤。
“那清单,你还带着么?”黛玉一针见血。
妙玉点头:“带着!这些年,这份清单我从未离身!
“我父亲当年誊了三份,一份上交,一份留在自己家里,还有一份便跟给我的小物件一起,埋在了后山。
“等我办完了父母的后事,卖掉院子,再度回到庙里时,我家老仆才来找我,把一应事情都告知我,还带着我去挖出了那些东西。
“等我看到清单,我就知道,其实我父亲是有心理准备的。他早就知道,这两个禽兽,绝对不会放过我家。
“他让我拿到东西之后立即上京,什么都不要说,找个位高权重的府里,在家庵中好好活下去。”
妙玉低声说着,从袖袋中拿了一张略有些发黄的纸出来,小心地摊在了黛玉的面前。
黛玉没有动手触摸,只是从上到下看了一眼。
妙玉的父亲做事十分仔细板正,一笔一划注明了是什么东西、有多少年头不说,还写清了在当时,那物件值多少钱。
共计:三百六十九件,其价:两千九百三十七万七千五百余两。
黛玉抬头看向妙玉。
妙玉指一指正放在黛玉房中多宝阁上的点犀乔:“如今的市价,至少一千两。”
黛玉轻叹,看着她,眼神复杂:“去荣府打秋风的一个姓刘的村妇,你给过她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
妙玉一愣。
“那钟子值多少银子?”
“……百来两吧。”
黛玉道:“她一个二十两银子能一家子过一年的村妇,骤然间得了一个百两上下的钟子。
“你猜,会不会有人,已经因此盯上了贾府,盯上了栊翠庵,盯上了你?”
第176章
“这位王爷,是忠顺亲王吧?”黛玉再次握住了妙玉的手。
这一回妙玉没有挣脱,而是轻轻反握回去,微微点了点头。
“那上一次,我写这些人的名字时,你看见贾雨村和北静王,似是也很熟悉?为什么?”
妙玉冷笑一声:“你道那一任知府是谁?”
黛玉惊讶地看着她:“贾雨村?!”
“正是!”妙玉冷哼,“我进了贾府才知道,敢情此贾与彼贾,竟是一家!”
黛玉默然,许久方叹道:“我父亲当年一念之仁……”
妙玉看着她笑:“汝父为因,汝今了果。我忽然觉得不那么愧疚了。”
“若这么说,也好。”黛玉也笑了笑,再要往下问时,外头晴雯来报:“姑娘,鸳鸯姐姐来了,此刻可能见么?”
黛玉看向妙玉。
妙玉站起来欠身道:“我如今心乱如麻。入京后许多事,我且整理一下,明日再与你说。”
黛玉颔首,让外头请鸳鸯进来。
鸳鸯进来,恰好妙玉出去。两个人擦肩而过,鸳鸯忙侧身行了半礼,妙玉却似没看到一般,自顾自地走了。
黛玉含笑叫鸳鸯进来:“你一来,必有大事。”
鸳鸯也笑,却正经认真地给黛玉行了个大礼:“奴婢见过昭庆郡主,郡主万福!”
黛玉笑了笑:“起来吧。你也当回事!”
“怎么能不当回事?我这趟来,就是家里给郡主送贺礼来了。”鸳鸯笑着把礼单呈上。
黛玉只扫了一眼,便撂在了一边:“还有什么?”
鸳鸯轻叹一声,似乎觉得那话难以启齿:“二老爷想把三姑娘认回去。”
“二老爷?当初除族可不是他的决定。如今越过娘娘做主,他当得起么?”黛玉笑看鸳鸯。
鸳鸯摇了摇头,也有些很不愿意说的样子:“二老爷倒是一直觉得三姑娘奇货可居。可娘娘发了话,二老爷自然不敢说什么。
“如今三姑娘成了县主,二老爷身边的人又多捧了他几句,他便觉得自己能再威风一把。”
黛玉呵呵冷笑,看着鸳鸯问:“这个话,是二老爷自己的意思,还是老太太和大老爷都是这个意思?”
“老太太、大太太和二奶奶都觉得此事必不能成,没必要来讨没趣。可二老爷执拗,总觉得一个孝字比天大,必能把三姑娘叫回去的。”
鸳鸯叹气。..
黛玉饶有兴趣地看着她:“你们是不是不知道老太太在延嘉殿说了什么?”
鸳鸯一愣:“听大太太说,只是顺口扯了个八字不和的理由,跟太后解释了一番。”
黛玉轻轻地笑了起来,把贾母的话一字不落地重复了一遍,道:“义敏说她已经被除族,不住荣府,不姓贾。
“哪句错了?哪句都没错吧?
“老太太却如此这般说了一顿,直直地把义敏逼到了克父不孝、行踪不明的死路上去。
“全京城六品以上的内外诰命,几乎都在那个殿里。
“若是太后娘娘不出手相救,你猜义敏是回来就自尽,还是去荣府的大门口悬梁?!
“就这样的情形之下,不论是谁,但凡还有半分廉耻之心,也不该再来逼她认回贾氏了吧?”
鸳鸯张口结舌,冷汗都流了下来,不禁问黛玉:“老太太这是怎么了?被魇住了么?”
“想当初娘娘除了义敏的族,待义敏搬出去,又悄悄让人给她送银子,让她以后再也不要管贾府的死活。
“我那时虽然安慰于娘娘救护妹妹的心意,却也怀疑娘娘的眼光:这荣国府真有如此不堪么?
“容不下我一个外来的孤女也就罢了,怎么可能连自家最能干的姑娘都容不下呢?
“如今看来,娘娘还是比我更了解老祖宗三分。
“听说孙家来求亲了。我就想问问,是不是若二姐姐此刻尚未成亲,老太太和大老爷,是否连人品都不查看一二,就会允了婚了?!”
鸳鸯沉默下去。
半晌才道:“老太太说过一回姑娘们的亲事,说一个个亲父尚在,轮不到她操心。
“何况儿女姻缘,自有天意前因,不是人力所能强,因此,大差不差就得了。”
黛玉从鼻子里笑了一声,又问:“听说那姓孙的求二姐姐不成,便求义敏。
“所以若是我劝了义敏回去,她岂不是会立即被嫁给那姓孙的?”
鸳鸯勉强笑了笑,道:“二老爷深恶那姓孙的,说他粗鄙,名利心重,自然不会肯把县主嫁给他的!”
黛玉帕子掩了口,呵呵地笑:“想来也是。本是打算让三妹妹去给北静王当侧妃的么,如今怎么能屈尊一个指挥呢?”
放下帕子,表情清冷,“可惜,太后娘娘说了,她只这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必须也只她那一个娘。
“二老爷这时候忽然巴巴地凑上去想重新给义敏做父亲,你替义敏问问他,是想跟太后娘娘,比肩?还是想跟太上皇,争驰?!”
鸳鸯吓了一跳,下意识地站了起来,叉手低头:“二老爷绝无此意。”
“我自然知道他绝无此意。二舅舅只是愚钝、贪利而已,并无不臣之心。
“可这话落在别人的耳朵里,未必就会这样说他。退一步说,万一根本就不理他的意图,只去取笑太后和太上——
“鸳鸯姐姐,你猜,荣府下场会如何?”
黛玉笑一笑,端起桌上的酒盏,一口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