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妙姑奉了太上的话,如今在抄地藏经。我总觉得,七月里,太上太后会找机会见咱们三个一回。
  “而且,会无好会,宴无好宴。你要做好万全准备。”
  探春咬着嘴唇点了点头,小心问道:“我的字还算拿得出手,我要抄经么?”
  “你不抄经。太后其实不喜欢那些经文。你字好,你写百寿图。”黛玉给她出主意,“哪怕是给太上的东西,你也要先讨太后的喜欢。”
  探春连连点头。
  “还有,太后喜欢新巧玩意儿。你如今出门方便,装扮得低调些,喊上芸哥儿陪着,去挑些你看得上眼的小玩意儿。”
  黛玉顿了顿,笑道,“就是当初宝玉带给你的那些,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那些东西。”
  一时回忆起大观园里那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探春也愣了一会儿,忽然又想起来,轻声道:
  “我临从府里出来时,二哥哥得到消息赶出来,哭着拉着我不让我走,还呕了一口血出来。
  “我跟着人送他回了怡红院。他醒过来,连问为什么,又说索性跟着我走,也不姓贾了。
  “我安慰了他半天,索性跟他要了一件他曾经心爱的东西当念想,他二话不说便给了我。”
  从怀里摸出个小香袋,递给黛玉,轻声道,“听说是秦氏出殡路上,北静王给他的见面礼。”
  昭明帝当天刚赐给北静王的鹡鸰香串。
  黛玉的目光定在了上头。
  “这东西,想必是陛下听说了北静王要去送秦氏,才给他的罢……”
  真能跟皇帝称“兄弟”的,不就是先废太子?
  黛玉推还给了探春,道:“好生留着,下次见太后的时候,戴上。”
  第151章
  当天,贾政被摁在部里“帮忙”理账,一直陪忙到第二天下晌申时末,抄录完了最后的数字,才放他回家。
  贾母等虽然早就得了通知,晓得他是公事,但毕竟探春得匾额、元春即将封贵妃的消息也传了回去,一家子不知道是福是祸,人心惶惶。
  好容易贾政回来,又困又累,头晕脑胀,但还是让贾母给叫进了正房,追着他问到底怎么回事。
  贾政满心都是不耐烦,压着脾气简略说了几句。贾母忧心忡忡地又问旁边坐着听的贾赦:
  “陛下这不是把娘娘架在火上烤么?他这到底是想做什么?”
  “想来,娘娘非要把探姐儿除族的事儿,咱们不知道缘故,陛下却是知道的。而且,陛下是不高兴那个缘故的。”
  贾赦一边琢磨一边梳理,“如今陛下看似捧着娘娘,其实几乎是在替探姐儿出气。
  “可如今安置恩科进士、处置江南水患,听说本来打算回京述职的王家那位,又因为九边不靖不肯回来了,七月、八月连着两场万寿节——
  “朝廷上的事情就够陛下忙活的了,他哪儿来的心思去管咱们家两姐妹之间的龃龉?除非……”
  贾赦看了贾母一眼。
  贾母接声点头:“除非这由头,跟陛下的朝局有关。”
  “若是如此,咱们家就最好什么都不做,照着陛下要的局面,顺势而为。”贾赦给出了结论。
  贾政昏昏沉沉,一概没听见,还打了个呵欠。
  贾母和贾赦同时看他,叹了口气。
  其实,他们真是想多了。就如今自家在朝上剩的这一个,能做什么?!他最擅长的,大约就是什么都不做罢!
  先让贾政去休息,贾母、贾赦母子两个略有些生疏地再沟通一二,便也赶紧散去。
  转过天来,邢夫人便带着迎春、惜春两个去烧香,做出贾府女眷十分欣喜于元春晋封的样子。
  瞧瞧别人去进香,却没自己的份儿,贾环心里酸溜溜的,吃饭的时候便跟周姨娘抱怨:“说起来,我才是贵妃娘娘的亲兄弟。宝玉哥哥读书封院,我可没有呢!如何不让我去?”
  周姨娘便哄他:“女眷去是女眷的。明儿我陪着三爷,一起去清虚观罢!那处是国公爷替身的修炼之处,咱们也把这个好消息跟国公爷念叨念叨。”
  贾环又高兴起来。
  又过了一天,恰是五月十五。周姨娘初一十五一向都要出门烧香,已经成了惯例。也不用跟特别谁交代,便带着贾环去了清虚观。
  两个人在偏殿烧香,才跪下祝祷不一时,忽然间一个声音讶然响起:“啊呀呀!这位小爷必是荣公后人罢!大殿之上祥云五彩,敢情是因为您!?”
  ……(老骗子出没,请抱紧自己)……
  昭明帝拿到户部的数字便沉了脸,几乎是瞬间,那张纸便回手扔到了户部的脸上:
  “国库有银八百万,能动用的却只有二百万,那六百万,你都已经替朕花出去了?!
  “这其中还不包括太上的万寿节!?”
  户部委屈得要命,捡起单子,奓着胆子解释:“九边都欠着饷,马上就要打仗;两座皇陵都在修;去年黄河的水灾、今年初直隶的地震,钱都是早说好要给的;还有二、三、四,三位皇子眼看着成年娶亲,皇子府总要修……”
  昭明帝一眼瞟过去:“朕的皇陵和皇子们的府邸,都不急。大不了朕晚些死,皇子们也晚些娶。这能省多少?”
  “臣万死!”户部被他一句“晚些死”差点儿把魂吓掉,忙跪下请罪,然后再苦着脸答话,“省不了多少。七八十万而已。”
  昭明帝板着脸挥挥手,让他赶紧滚。
  手指在御案上敲了数下,忽然抬头,问陶行简:“昨天忠顺王要见朕?”
  “是。”陶行简点头,“说是等人都散得差不多了,才抓着人问的。”
  “那就现在去他家找他过来,正好,朕请他吃顿饭。”昭明帝露齿一笑,“顺便,你去宣那几位亲王——哦,把咱们北静王、南安王世子也请过来,饭后来。”
  陶行简扶额:“陛下!您昨儿坑人还没坑够?”
  “哼哼!朕这半年憋屈得很,今番实在手痒。坑已挖好,不多埋几个进去,朕不甘心呐!”
  昭明帝笑眯眯起身,仰头默算,又看向旁边弓着腰等吩咐的卢长庆,
  “跟御膳说,妃嫔们昨天给朕做了好大脸面,朕心甚慰。今儿的例菜一宫两道,都赏下去。
  “四妃宫里的赏赐你亲自跟着去,该说什么你知道!
  “至于午膳,朕和忠顺亲王一起用!四菜一汤,两荤三素,多了不许上!”
  卢长庆先脆脆地答应了一声,又贼头贼脑地问:“陛下,听说忠顺王喜欢吃辣,但是不喜欢吃米?”
  昭明帝眼睛一亮,哈哈大笑:“对!让他们做个辣菜,主食来一大碗饭!”
  当天傍晚,宫门下钥之前,一众宗室、异姓王们慢慢走出了宫城,各自对视,都有些迟钝。
  怎么就,出人出钱,就都出了!?
  卢长庆躲在他们身后,嘿嘿地笑。等他们走远,才穿着便服,不知哪里牵了头驴出来,骑上去,咯哒咯哒,悠悠闲闲地去了林府。
  侧门进去,直接到正院。
  林黛玉刚吃完饭,见他来,不由有些担心地站了起来:“怎么了?是出了什么事儿吗?陶监不是说最近都不会过来了吗?”
  “没有没有。小的明儿个放假。陶爷爷说,让我去陶府找老侯带着逛街去。我这不想着,先来瞧瞧姑娘么?”
  卢长庆一张脸笑成了一朵花儿。
  晴雯接口便道:“那你准没吃饭!我们正要吃,快来,跟我们一起!”
  卢长庆眼睛一亮:“那敢情好!”
  一顿饭吃得肚子溜圆,砸着嘴过来跟黛玉道了谢,然后才笑嘻嘻地坐了矮凳,跟黛玉说笑话儿。
  “……忠顺王辣的啊!尤其天儿又热,一身大汗!等敦诚、恪谨王爷、愉亲王和北静王几个异姓王来的时候,忠顺王那脑门子还没干哪!”
  卢长庆眉飞色舞,嘴皮子利索,舌头又损,都快赶上说书了。
  雪雁推推晴雯,低声笑道:“你差事被抢了!”
  晴雯瞪她一眼,赶紧竖着耳朵听。
  “……皇上板着脸:江南赈灾何等要紧?除了水患、流民,还有当地的吏治!
  “不是朕要偏心眼儿,若非当地有些根基,怕是办不了这趟差事!”
  第152章
  卢长庆拉开架势,拿腔拿调:“忠顺王立马就说:当年太上南巡,臣跟去过,觉得当地景色甚好,还呆了一年才回来。
  “虽然算不得根基,但好歹风物人情还是比旁人熟悉的!
  “北静王就急了!他竟然说,他跟金陵四姓都熟得很,去了江南,这四家子肯定能帮上大忙!”
  林黛玉听得脸色一变。
  窗外,闲走过来,听见“忠顺王”三个字便立住没走的妙玉,慢慢挪到了另一侧暗影下,屏息静听。
  “……愉亲王一通讽刺挖苦。陛下又替北静王说话,说四王八公十二侯本就是在太上军中打出来的同袍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