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一时林之孝又领了单小山过来,含笑介绍道:“这是洒扫上单家的小儿子,也就是咱们姑娘身边第一大丫头紫鹃姑娘的幼弟。
  “这孩子嘴严、机灵,是块好料子。江管事可不能糟蹋了这孩子的资质,该教的该管的,都请尽心才是!”
  江永越发想不明白了。
  先强笑着打发走了林之孝,然后情不自禁地盯着单小山问:“你姐姐在姑娘跟前,跟谁最好?跟谁最不好?我猜着最不好的那个,是不是叫晴雯?”
  不然小红和晴雯这样好,这般骂我,你姐姐怎的又让你来服侍我跟我学本事呢?!
  谁知单小山傻笑一声:“姑娘房里的事情,俺姐一个字都不回家说的。
  “俺爹娘追着问过一回,俺姐摔了筷子,半年没回家。
  “后来俺家就再也不背后议论姑娘院子里的事情了,更何况是姑娘房里的姐姐们。
  “俺姐说,这叫规矩。
  “江管事,林管家说这个家里,姑娘的本事第一大,您的本事第二大。那您怎么居然不懂规矩呢?
  “不是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吗?你连规矩都不懂,你能教俺啥?你要啥都教不了俺,俺伺候你图啥?!”
  江永被憨憨的单小山问了个哑口无言,恼羞成怒:“主子派给你差事,你还挑肥拣瘦,难道这就是你姐教给你的规矩?!”
  单小山撅了嘴,耷拉了脑袋。
  “烧水去!我嗓子冒烟,渴了半日了!快给我泡茶!”
  “是,江管事。”
  “叫永叔!”
  “是,永叔。”
  …………(俺是憨憨棒棒的小山的分界线)…………
  小红一路步子飞快地回了正院,赶紧把这三样东西的来历说了。
  黛玉的脸色数变。
  “姑娘,怎么了?知道是贾府进献、陛下所赐,不是很好吗?这也算是陛下对贾府和姑娘的一点善意啊!”
  紫鹃温柔地开解,轻轻地扶着她坐到桌边。
  黛玉发了一会儿愣,才摇了摇头:“福兮祸兮,不一定啊。陛下若真只是要赐我新年赏物,大可直接让陶监明言。这样连陶监都不肯直说的送将过来,必含深意。
  “可这既不明言、却又暗含深意的东西,我却又不能收起来供着,必要摆在这里。
  “三丫头过不了多久就要来了。她来必不是自己来,而是大奶奶或者凤姐姐送来,甚至有可能是二太太亲自送来。
  “你说,到时候人来了,瞧见我这屋里大喇喇地摆着外祖母的心肝宝贝当常用装饰,会怎么想?
  “出了这道门,会怎么说;回到荣府见了老太太,又会怎么传?”
  听到这里,连紫鹃带小红,脸色都难看了起来。
  叹口气,林黛玉摆手让她们先下去:“今儿这一天,我累了,要歇歇。你们各自去忙吧。”
  出了门,紫鹃想了又想,索性去寻晴雯,让她去荣府给妙玉送那个青铜飞熊砚滴。又把黛玉的话教给她,叮嘱道:
  “姑娘如今心中不安,我只想到这个,晚间也许能博她一笑。你快去快回,不要耽搁。”
  晴雯听说是黛玉点名“非她不可”的差事,顿时浑身都是劲儿,赶着换了衣裳,兴冲冲地便跑了。
  到了晚饭时分,果然气喘吁吁地赶了回来。
  黛玉正吃饭,见她笑嘻嘻进来,往桌上大大咧咧墩了一个古制的钟子:“姑娘,您要的瓟斝!”
  因没什么食欲,只端着碗汤小口小口喝着的黛玉,不由噗嗤一声笑呛了!
  紫鹃忙上来给她擦嘴拍背,又嗔了晴雯一眼:“也不看个时机!等姑娘咽了汤再说不好么?”
  晴雯吐了吐舌头做个鬼脸。
  黛玉笑着喘过气来,看着晴雯问道:“除了这钟子,可还有旁的话?”
  “有!”晴雯清了清嗓子,绘声绘色从头说起,“我进去的时候,妙玉正围着您那方砚看,眼睛一下儿都舍不得挪开。
  “我便先把那砚滴奉上。妙玉看着那砚滴都不敢接,让我放桌上,两只眼睛瞪得溜圆,问姑娘想干嘛。
  “我就把姑娘那句话说了——”
  “你怎么说的?”黛玉忍着笑,全忘了吃饭,只管盯着晴雯。
  晴雯越发来劲儿,从袖子里拽出帕子来,一手叉着腰,另一只手甩着帕子,眼睛斜着半空,鼻子里哼出一句九曲十八弯的话:
  “听说,你这里,还有一个钟子,叫瓟斝?”
  只这一句,屋里屋外听见的人几乎都要笑倒!
  屋外小丫头们一个个伸手捂住了嘴,笑得弯下腰去。
  屋里黛玉扶着桌子直哎哟。
  紫鹃憋着笑,瞪晴雯:“听你那拿腔拿调的!难道妙师父没直接把你打出来?”
  “别说还有姑娘的面子,便是看着那砚滴,她也得先忍着我!”晴雯回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摇晃着脑袋看着紫鹃,笑得得意非凡。
  黛玉好容易好些,又被她逗得大笑起来,指着晴雯道:“我果然没遣错了人!”
  “还有呢!”晴雯立即收了笑容,改了神情,“妙玉气哼哼地回屋把这个钟子拿出来给了我。
  “然后小心翼翼地捧了那砚滴细看,脸上笑得都出了皱纹了!可是,看了没半炷香的工夫,她就把那砚滴放下了!”
  众人跟着她的话,心情起起落落,眼睛也紧紧地追着她舞来动去的手脚不舍得挪开。
  甚至门外的小丫头们再也耐不住,悄悄扒着窗子门框,好奇地往里头看。又有那机灵的,早就告诉了孟姑姑和此时不当差的小红和雪雁。
  三个人一听有故事听,忙忙赶来,进门就先看见林黛玉那双亮晶晶的眼睛,不由得都是一笑。
  “她把那砚滴和砚台摆在一起,看过来,看过去。
  “那砚台乃是临洮的绿砚,前唐传到如今,上千年的好东西。又被她拿着棉布擦了又擦,露出来的那绿纹简直跟活了一样!
  “至于那青铜的砚滴,说实话,咱们家先老侯爷保管得是真细致!那铜身的绿,沧桑?对,就这个词儿,沧桑得,老气横秋的!”
  晴雯比比划划,眉飞色舞,煞有介事,“结果,妙玉转来转去,转来转去,脸色越来越难看!
  “忽然,她一回头,恶狠狠地瞪着我,咬牙切齿:你们姑娘是不是想害死我?!”
  第84章
  “这话怎么说?”黛玉一愣。
  晴雯撑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妙师父说:那两个,不配套!”
  众人一愣,紧接着反应过来,上上下下哈哈大笑起来。
  黛玉笑了半天才缓过来,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又叫紫鹃,笑着附耳说了两句。
  紫鹃哭笑不得:“姑娘!”
  “不许驳我!她不想欠我人情,我还就非要让她欠了不可!明儿还让晴雯去!”黛玉笑得开心,伸手去摸汤碗,却有些凉了。
  紫鹃忙道:“我都端下去热热再拿上来罢!”
  “不用拿上来了。热了都端去给晴雯,这些菜赏她今儿辛苦!再配一壶酒!
  “你去跟柳家的说,我如今心情好了,觉得有些饿。前儿她做的那碗青菜鱼面极好,再做一碗来。”
  黛玉高高兴兴地吃了,安稳睡了。
  紫鹃等人这才放了心。
  待到第二天,晴雯又去妙玉处,拿了一个前宋时的豆青汝窑笔洗,去换她那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
  妙玉气得柳眉倒竖,一声怒骂:“休想!”笔洗留下,大没给,亲自叫人拿了扫帚,把晴雯给赶了出来。
  这件事这才算是告一段落。
  黛玉心满意足。从此偶有所得,不论是一茶一果,还是一诗一画,想起来便送去给妙玉品鉴。
  妙玉也渐渐的会回赠自制的清心香,才开的花枝,偶尔点评黛玉的诗画,高兴了还会和上一二。
  二人渐成挚友。
  这是后话。
  且说柳家的这边,伺候完早饭,又把午饭暂时托付给自家老头儿。换了件体面干净衣裳,且往荣府后街上去找钱家。
  钱盛夫妻两个去了当差。大正月里,贾环不上学,钱槐便在家横躺着无所事事。
  柳家的来得早,他还不曾起床。家里的小丫头敲门轻轻请起,还被他怒吼了一嗓子。小丫头提心吊胆地说明了来人姓柳,这钱槐才从床上跳了起来。
  又冷笑着懒懒地命那丫头:“让她在院里候着。你进来,伺候我起身梳洗。”
  梳洗完了,又吃早饭。柳家的呆呆地在院子里大风地上站着,直等了他一个时辰,才让进堂屋说话。
  这时候柳家的已经冻得手脚冰凉,鼻子红着,嘴唇哆嗦,半晌才问出来一句:“槐哥儿,你究竟想怎样?”
  “我早说了,我要五儿。你把她许我,自有你一万个好处!”钱槐吊儿郎当的,翘着二郎腿,脚上趿拉着的鞋一荡一荡。
  “可如今我们的身契都在林姑娘手里,而你是贾府家生子,你父母又有差事,我们两家怎么结亲?”柳家的双手搓着,暖和了一点,终于能问出来整句的话。